燕歌行(出书版) 作者:慕容[四册]-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默不作声地站在北燕王身边,听他大有感慨地指点江山,心知他必有一番重要的话要讲出来,一时便也不急着接口。
北燕王亦并未期待我的回应,他头也不回地凝目遥望着眼前的天地,慨然道:
“北燕立国以来,世代相袭,立储不分嫡庶、不论长幼、不问出身,唯以贤能才识选拔储君。全赖于此,北燕才能够一代盛于一代,而终于成就了今天的一番霸业。寡人深知祖宗立下此项规矩的重要,因而自有子以来,迟迟不曾册立储君,一心想选一个出类拔萃、才干过人的皇子继承王位。谁知道寡人虽只有三个儿子,却是个个精明强干、野心勃勃,而且各有自己的一派势力,彼此互不相让,明争暗斗,倒搞得北燕政局不稳,内患频生。我原本是不急于匆匆立储,后来却是迫于形势而不敢骤下决断。事情迁延至此,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倒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他们三个都是我的儿子,我心中自然不愿有所偏袒,希望给他们一个公平的机会。他们想争储位,立党结派,在朝中暗自较劲,在公务上各不相让,这些我都可以容忍,也不妨借此看一看他们各人的本事。可若是发展到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地步,我便再也不能坐视了。”
“大王早就该做出决断。容忍三位皇子的势力不断坐大,必然埋下日后的隐患。就算储位有了明确归属,也随时可能出现变乱的。”
我叹了口气,老实不客气地批评道。
北燕王的气量确实不小,对我的批评毫无愠色,反而看着我笑了一笑,转开话题道:
“江逸,你到北燕有多久了?”
“快半年了。”
北燕王点点头。“半年的时间也不算很短。你来了这么久,是否已经把自己当作北燕人了呢?”
我一怔,心里大感意外,没有想到北燕王会突然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如果我是从别国投奔北燕的客卿幕僚,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对于北燕王的这个问题自当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个是字。可我对北燕一无所求,无意久居,又不屑于违背心意地说谎伪饰,微一迟疑,最终还是沉默未答。
北燕王何等精明,只是这一下迟疑,他已了然于心地大笑道:
“江逸,你也未免太坦白了吧?当着本王的面,竟连哄寡人高兴的假话都不肯说一句?若是换了第二个皇帝,只怕你的脑袋已保不住了。”
我也淡淡一笑。
“正因为是大王,江逸才不肯说谎,不愿说谎,也不必说谎。大王胸襟广博,心怀天下,既然有志统一各国,又怎会没有容人之量?只怕倒是虚言巧饰的利欲小人,才会被大王砍了脑袋吧?”
北燕王大笑着看了我一眼,才渐渐止住笑意,道:
“欲成大事,必先得人。而地域之分、门户之见、出身之别,往往令人才错失而不自知。当今天下,只有西秦和北燕能抛开成见,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因而也只有这两国才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势头和朝气。你以一个外来人的身份,不到半年时间,便能一跃成为正三品的禁军统领,这在北燕也要算是罕有的破格升迁。本王对你如此看重,还不能令你忘记本国,把北燕当作自己的国家么?”
北燕王说到后来,神色已渐渐趋于严肃,眼睛紧紧地盯着我,显然对此事颇为重视。如果一个应付不好,说不定脑袋真的要搬家。
我也收起笑容,以前所未有的正经口气道:
“大王,如果我想要骗你,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只因为江逸尊重大王,才不愿以虚言随意相欺。半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与三十几年的故土之情相比又孰轻孰重?如果江逸这么容易就抛弃故国,日后若要抛弃北燕,岂非更加轻松容易?这样的人,大王真敢放心信任么?士为知己者死,古今皆然。江逸虽未以北燕人自居,但在位一日,尽职一日,并不因为自己是外人而敷衍搪塞,也丝毫没有私心贪念。这个样子如果大王还不能满意,江逸也只有自请免职以谢大王了。”
北燕王静静地听我说完,仍然没有移开视线,始终面无表情地凝视着我。过了良久,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唇边却绽出一丝笑意,道:
“如果不是卓然绝世的人,怎么会有这样一身风骨?如果不是这一身傲然的风骨,寡人又怎么可能如此欣赏看重?好!好!好!寡人的眼光果然没有错。你这个心无北燕的外来人,比起那些满心私欲的北燕人来,果然是还要强得多呢。”
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又不免有些轻微的歉意。
也许是长年以来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把北燕当作敌国,即便北燕王对我信任看重,拓拔弘对我关切在意,雷鸣和易天与我意气相投,属下的官兵对我尊敬爱戴,亦未能使我生出长居北燕的念头。我这个禁军统领虽然做得可圈可点,可心里也一直没忘了救出萧冉,带他们父子离开北燕的承诺。对于北燕王的知遇之恩,我大概也只能辜负了。
北燕王拍拍我的肩膀,微笑道:
“自从你初到北燕时制伏韩青那件事后,寡人便一直在注意你。后来你在弘儿府中的一段经历,无论是与弘儿谈文论道,还是在剑术上挫败了圭儿,寡人全都清楚得很。寡人年纪虽老,却自信一双眼睛尚未老花,辨识人才仍是法眼无虚。待到你做了五城巡戍使,不辞劳苦,不畏权贵,不求私利,在短短不足一月的时间里把五城巡戍营统领得纪律严明,京城整顿得气象一新,豪门权贵不敢横行,平民百姓安居乐业,寡人才真正见识了你的心胸才干。象你这样难得的人才,就算仍然心存故国,寡人也舍不得不将你收为己用。不过……”
北燕王目光一转,紧紧凝视着我的眼睛,神情郑重地道:
“寡人相信以你的为人和骄傲,说话定然一言九鼎,不肯违诺。那么,你又是否能答应本王,无论是哪一个皇子继续了王位,你都会尽心竭力地辅佐于他,帮助他稳定局势,消除隐患,整顿朝政,收拢军权,令北燕更加繁荣强盛么?”
这番话大出我的意外,我微微一怔,不觉失笑道:
“大王未免太看得起江逸了。北燕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朝中多的是世代重臣,年青新锐,哪里用得到我来担此重任?如此重用我这个外人,只怕大家不会心服。再说,三位皇子也未必看得上我这个无名小卒呢。”
北燕王按着我的手,神情异常诚恳。
“北燕朝中的大臣虽多,却缺少文武兼备、才略俱全的治世之才。而且他们各有背景,各有派系,彼此间利害关系纠结复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反而不如一个外人用得方便。北燕长年对外征战,致使军权财权两皆分散,许多大将手握重兵,难以驾驭,地方势力也日趋坐大,不服约束。寡人纵想削弱三位皇子的势力,一时也觉难于下手。此时的北燕,正需要一位商鞅式的杰出人物变法革新,在本王的支持下,以强硬的立场配合灵活的手段,一步步收回分散的权力,使之重归朝廷的掌握。这样的重任绝非寻常人物可以承担,寡人筹划已久,拣选再三,最后才终于选中了你。你……就不必再推辞了。”
听完北燕王这一番话,我心里微微一凛,终于明白了北燕王的用意。
怪不得他几次三番地对我表示信任,一副把我当成忠诚心腹的器重模样,原来却是为了这个!
革新变法说来简单,真正实行起来又岂是那么容易做的?但凡变法,必然触动实权人物的既得权力和利益,推行起来可说是步步荆棘,重重险阻。即便能够成功,变法者也难免成为受人嫉恨的众矢之的,而一旦变法失败,只怕便难逃被人当成替罪羔羊的命运。
对北燕王来说,这个主持变法的人选自然是拣选外来之人最为合适。因为象这样的人,在北燕既无背景,又无关系,做起事来便不至于瞻前顾后,缚手缚脚,可以大刀阔斧地痛快下手。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变法成功之后,万一此人手中的权力过重,功高震主,北燕王也可以轻易铲除——要除掉一个在北燕一无根基二无后援的外来者,可要比除去在朝中势力根深蒂固的大臣容易得多。
北燕王对我屡屡示恩,原来就是为了利用我,想让我成为他清除障碍、收回权力的工具。这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
我居然还差点上了他的钩,险些被他词情并茂、情真意切的一番表演打动,看来我的心还是太软了一点。
这个时候是不容迟疑的。北燕王将这样一件重大的机密告诉了我,我只要稍有犹豫推辞,只怕立刻会惹来杀身之祸。
我脑中心念电转,瞬时间将个中关系看了个清清楚楚,脸上却丝毫不露声色,挂起一个同样诚恳的笑容,道:
“江逸无德无能,却蒙大王如此看重,实在感愧得无以言表,也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所能以报大王。”
北燕王显然对我的态度颇为满意,神情欣然地点头大笑。
“好!寡人何幸,得你相助,北燕定可夷平诸国、一统天下!”
做的好戏!我在心里暗自好笑,脸上却以完美的笑容相回应。
不管祁烈如何对我,西秦终究是我的国家,我又怎会助北燕夷平诸国,灭掉西秦?不趁此良机帮着祁烈从中煽风点火、挑动内乱,已经要算是很客气了。
唉,只是这样一来,北燕是再也不宜久留。否则我难道真的要鞠躬尽瘁地替北燕主持变法不成?
不能再拖下去了。我想。看来不管有多少困难,也得赶快救出萧冉,带着他们父子早日开溜。
可是这一段日子,我固然是在北燕的储位纠纷中越陷越深,难以脱身。萧冉的处境也日趋恶劣,几乎被北燕软禁在府中,行动自由大受限制。
麻烦的起因还是出自东齐。
自从东齐王死后,东齐的新君迟迟未立。摄政王萧俨一力扶持萧秦继位,与萧冉的舅父、吏部尚书周重为首的拥储派大起冲突。两派势力相持不下,萧秦始终没能继位,倒是在周重一派人的大力策动下,第二批迎萧冉回国的使节又到了北燕,并提出了割让五城、纳币输绢的条件以换取萧冉的自由。
东齐越是想接萧冉回国,北燕越觉得奇货可居,更加要牢牢地扣住萧冉,好向东齐狮子大开口地提条件。为了防止萧冉逃回东齐,北燕对萧冉的控制一日严过一日,质子府外长期有一队骁骑营的人马全天看守,严格限制着萧冉的行动自由。至于暗中还埋伏着多少萧代的手下在暗中监视,连我都未必能探查清楚。
我手下的禁军和城卫虽然不少,但他们毕竟是北燕的军队,就算再服从我的指挥,也绝不可能做出背叛北燕的事。在这种情形下,以我目前拥有的力量,要偷偷把萧冉带出质子府,并送他一路安全回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贸然行动只能是自取死路。就算小晋再心急如火,这件事也只能一拖再拖,日复一日地拖了下来。
唯一可以让我稍微放心的是,自从上任以后,我同样可以安排人手随时监视质子府的动静,并暗中保护萧冉的安全。
虽然因为公务繁多,我无暇经常去看萧冉。但通过质子府中的总管、也是十四年前就跟随萧冉到北燕为质的亲信周安,我可以随时知道萧冉的近况,然后再转告给小晋。
然而这些平安的消息并不能令我们真正安心。凭小晋对萧俨和萧代的了解,以及我对形势的判断,目前的平安无事只是一时的假象。局势越是僵持不下,他们就越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