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据说将军是重生by水水变成冰 >

第33部分

据说将军是重生by水水变成冰-第33部分

小说: 据说将军是重生by水水变成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发现将军单独拨了一批兵给常青,算算数量很是不少。我猜肯定是将军派了什么危险又重要的工作给常青。我意图从他们口中问出来,但将军与常青好像约好了似的,有意在回避。
我心里有点急,但隐约能猜到此事不宜声张,因此没对外人讲,更无法同别人商量,只好一个人干瞪眼。
快入冬时,我收到家乡寄来的一封信。
我爹娘怕给我惹麻烦,或是哪里说漏嘴,让别人瞧出我女性的身份,极少写信给我,多半是我寄过去,因此每收到一封信,我都格外珍惜。
我让傅贤去我家也过了一阵子了,想想或许是我父母对他和梨花有什么话说,连忙拆开信。我隐隐担心傅贤不知轻重惹出麻烦,因此看信一目十行,生怕见到不太好的词语,一边扫下来,似是没有,我才仔仔细细重读第二遍。
前面许多都是爹娘对我的关怀和问候,令我很是暖心。爹识字写字的水平不太高,因此话也简练,还有不少错字,不过这遮掩不了信中所含的情谊。回想数次回家的光景,我眼角有些酸楚。
往下看,果然提到了些傅贤,出乎我意料的,爹娘竟对他赞不绝口,说是勤劳能干,谦虚聪颖。说实在的,这些品质我从未见傅贤在军营里施展,因此大为怀疑是父母给我面子的委婉说辞。
不过,最令我惊讶的,还是信的最后一段,竟是由梨花亲笔所写。
我爹写字是个半桶水,他随手教出来的梨花更是连半桶水都无,当初还因不会识文断字被那个短命书生嫌弃过。梨花想学字,苏州那段时间,我便给她找了书来练,也自己教过她。她学得比我快得多,亦比我用心,但我仍没料到她居然已经能写这么大段的文字了。
梨花的行笔还很生涩,话也不太流利。字迹不算规整,但也清秀可人。
梨花信中写了些思念我的话,还道她重新做了荷包,也练熟了做江南的点心。
我摸摸下巴,心道要不再回家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二章

今年中秋时我还和梨花在回京的路上;没有回家,团圆节没团圆,爹娘大约都挺遗憾的。我琢磨了一会儿;不管怎样,今年得回去过春节。我有八年没和家人一块儿过过年了,难得终于人在京中,得以有家人团聚的机会。
既然决定要回家,我便打算同常青打个招呼。常青最近还在忙里忙外的;却不肯跟我说他到底在做什么。要和他说句话;竟然挺不容易的。
我又等了好几个晚上才逮到常青,他眼底挂着过度操劳才会出现的青黑色,脸色看起来有些憔悴。
这阵子;他大约累得不轻。
他见我还醒着;便冲我笑笑,疲态好似因这一笑消散了不少。
常青对我道:“我们外面聊聊?”
我点头说好,回头披了件棉袄,跟他走出了帐篷。在我没注意的时候,冬季已悄悄来临,何况此时是深夜,外头风刮得挺厉害的,风声吹过干枯的树杈之间,呼呼作响。
一出帐篷,常青就转身搂住我,顺势把我裹进他的棉袄里,带着笑意说:“这样比较暖和吧?”
确实比较暖和,但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常青的动作似乎不大自然。
“你受伤了?”我问。
“没有。”常青毫不犹豫地回答,并向我咧嘴一笑。
他这样说,我是不信的。
我立刻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顺着手臂往下按,常青一开始还想躲,但是他把我裹到他外衣里的,他根本躲不开。
我力道稍微重一点,常青脸上的表情就不大绷得住了。我心头一揪,连忙收了手,亦有些后悔故意去压他的伤口。
“你到底去干什么了?”我逼问。
“阿刃,别乱挣,就让我抱抱好不好……帐篷里人太多,我不能离你太近……”常青硬把我的脸压进他的胸口,我不得不弓着背,蜷缩起来,又不敢乱动,生怕他身上也有伤。
常青的语气好像恢复了平时的轻松,对我道:“是必须要做的事,等完成了,你就知道了,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只不过一点小伤,你放心。”
既然如此说,那八成是军中的机密了。
我把继续追问的话硬憋了下去,转而开口道:“你上药了吗?”
若非外面都是寒风,我简直想立刻把他衣服扒了看看伤势。
“都上了,任枫他把能弄到的最好的药都拨给我了,放心。”常青微笑着说,“其实,若不是他身为将军,一举一动都引人注意,这件事任枫本来打算自己去做的。”
我点点头。看来将军他们想瞒过去的人,也不只是我。
我僵了一会儿,常青的体温渐渐传过来,且我们在背风处,居然真的不是特别冷。我拐回最初的正题,道:“今年我想回家过年,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儿回去?”
常青极少提及他在京城中的亲人,后来我亦有听说过一些京城常家的事,但竟从未有人说起过常青。想来,他是不会与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一同度年的了。在边疆,我们一直是一块儿的,我便琢磨着在京城也把他一起带走。
常青先是惊愕,旋即满脸惊喜,说:“阿刃,你可是认真的?”
“当然。”我回答,难不成我还会拿这种事开玩笑不成,
不过,出乎我意料的,常青狂喜之后竟仍然摇摇头,说:“抱歉,难得你邀我,偏偏我短期内都不能离开。阿刃,替我向你父母带个好吧,等一切都过去了,我再与你一同回去。”
我闷闷地嗯声,心中自然余着些许失落。常青没再说话,我亦不挑起话头,我们站在冬日凌冽的寒风中无言半宿,许久才回到帐篷里。
这天后,我便多长了几个心眼,格外关注起常青那支队伍的人起来。一观察,我便暗暗吃惊,军营里不知何时少了一大波人,且多半是老兵,他们一走就没再回来。将军似乎有意在粉饰太平,特意在空缺的岗位上填了新人,旧缺新补一贯是常事,大部分军营里的人都没察觉到什么。偶尔营中显得略有些空旷,他们只当是近年关,故而回家探亲的人多了罢了。
将军没拦着我回乡过年,挺爽快地放了我出军营。
因为连着告了十几天假,我能在家中度完整个新年。待我策马赶到家中,爹娘和梨花早已等着我了。令我颇为惊异的是,傅贤竟然还在。
我把他揪到一边,拔高声音问道:“你怎么还在?不回家过年?”
“我也想啊,但家里空了。”傅贤挠了挠头,又不自在地摸着脖子,别开视线,“我之前找回去看过,但村里人说我外婆早两年就过世了,娘改嫁去了外地,我想我跟去总不大合适。留在这儿挺好的。”
我微微一愣。傅贤语气像是满不在乎的,但表情却不然。
他十二岁不到时来的军营,父亲和其他男丁据说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过世,抓壮丁时实在无男人可以凑数,家里人才不得不将傅贤送进去。若是家中女眷都已离开,那么他就真是剩下一个人。
这些事我此前从未听他说起过,只晓得这小子去年是回过一趟老家,回了营还是成天上蹿下跳大大咧咧的,像个没事人一般。
“大人,你不会打算赶我走吧?爹娘都答应了,你不能这么干!”傅贤似乎急得要跳起来。
我一巴掌把他拍回去,道:“别乱认人家爹娘,留下就留下,少说废话。”
“多谢大人!我去劈柴了,先走一步!”傅贤说着就往外跑,一副喜得摸不着门的样子,中途还踩了石头险些滑倒。
将他留下来的一个弊端,便是我不得不在家里依然撑着当男人,梨花还得喊我哥。娘有两次险些说漏嘴,将“大丫头”喊出口,幸好反应及时,勉强改成了“大儿”。多亏傅贤一条筋,愣是没察觉出不对来。
娘说,家里许多年没这么热闹了。
这点倒是傅贤功不可没,他闹腾的功力着实了得,什么事情都抢着干。爹身子骨不大硬朗了,傅贤便跑前跑后的干体力活,从修屋顶到贴春联,做得十分麻溜。
梨花的江南点心果然已做得得心应手,不晓得她是不是在制法上做过变动,我连吃几日都不觉得腻。
我亦是这些年来头一次和家人一块儿过年,实在感到前所未有的温馨。年夜饭桌上足足坐满了五人,接下来几天便满村子的拜年。
我毕竟是村中唯一一个有正经官身的人,兼之傅贤亦是个当兵的,村里人对我们家总多给几分脸面。年过得很是畅快。
拜完年,娘刚进房间,眼泪就下来了,拉着我的手道:“大……儿啊,你回来真是好了,前两年家里,哪里是这个光景……唉,可怜的梨花……”
娘这么说,我心知前两年,因为梨花的克亲之名,大抵是发生了些不痛快的事。
傅贤麻利地摸出手绢给我娘,安慰道:“娘你别哭,谁再欺负梨花,我替你们教训他。左手右手我都能掰断的。”
娘破涕为笑。
我在一旁听着,默默将右手拿着的手帕放回袖子里。我嘴笨,安慰不了娘,傅贤倒是比我更像个儿子。
傅贤意外地很会说话,的确很得我爹娘的喜爱,平日里直接喊爹喊娘也没人纠正。我观察数日,发觉他对我爹娘,比在军营里对我要敬重得多。
不过,他对梨花献殷勤,却通常会碰个小钉子。傅贤对此不大在意,依然锲而不舍。娘若在场,则会不大高兴地推推梨花。
初八这天要祭星,我趁爹和傅贤忙着弄要放的灯,将娘拉扯到一边,单独问道:“娘,你觉得傅贤怎样?”
“挺不错的孩子,挺勤快的,难得不嫌弃梨花的谣言。”娘来了精神,“你们爹探过口风了,小贤他大约是乐意入赘的。”
无子传宗接代一直是爹娘的心头病,我家算是断了香火。娘尤为在意这个,总埋怨自己生不出儿子。
我是个女儿,对这种说法总是心里有点疙瘩。但若傅贤入赘,大概确能了却爹娘的一桩心愿。
我问娘道:“梨花怎么说?可是愿意?”
娘沉默半晌,叹了口气。
“梨花年纪不小了,无论现在如何,等她成亲以后,总会喜欢的。感情这个东西,磨着磨着就出来了。”
晚上,我在睡前与梨花说话,我对她直言道:“梨花,你真是半分不愿和傅贤成亲?你要是实在不愿,我过完年就把他带回去了。”
梨花半天不语,最后埋在我胸口摇头。
“姐姐……我、我不能害人家。”
我连问了好几次,梨花最后仍是摇头。
这里只有我们姐妹两人,梨花私下还是喊我姐姐的。
听她这么说,我也想叹气了,她大概还是有几分喜欢傅贤的,只是放不下心结。娘与梨花两个人两个说法,我不想不孝,也不想强求妹妹,逼得太急,反而对她不好。
我不信天道这么多年,忽然打算听天由命一回。
正月十五这天,我们一家吃了元宵,然后上山参佛。爹娘与梨花走在前头,我故意慢了一步,在佛前替梨花求了一支姻缘签。
下下签,大凶。
作者有话要说:

、第四十三章

我决定把傅贤带回军营里去。
这支写着“大凶”的签;令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甚至有些后悔为何突然鬼使神差地要信一次命。
我正要踏出佛殿外,角落里的一个老和尚忽然开口;对我道:“施主,你不想解签吗?”
我这才发现我手里竟然还捏着签文,忘记把它放好了。我犹豫了一会儿,坐到老和尚的桌子对面,将签文递过去。
这真是个特别老的和尚;脸上的皮皱成一团;老得瞧不出年岁,我小时候他就守着这座庙宇了,想不到如今还健在。
他眯着眼睛仔细辨识着签文上的字;说:“这支签;可是为先前离开的女施主求的?”
我暗纳他是怎么瞧出来的,只答“是”。
老和尚又问:“那女施主是施主的妹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