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

第5部分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第5部分

小说: 鲁冠球:40年不倒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多案例,鲁冠球指出盲目扩张几乎成了企业界挥之不去的通病,也让许多企业付出了惨痛代价。所以,在万向发展的过程中鲁冠球提出企业发展要慢一点的要求。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稳定,不能够好高骛远,忘乎所以。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企业要讲究实力。”如今,鲁冠球的这种稳健哲学已经成为万向的企业文化。



、第一章 不倒翁:屹立商海四十余载(12)

善于总结失败的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失败。多年来,万向的复合增长率达到。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增速,让万向走得异常稳健。显然,鲁冠球深得要领,“失败有规律,成功没规律。”他这样总结了,也这样做了。
3。 冷静核算,稳步扩张
鲁冠球涉足商海40余载,造就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神话,这种奇迹与他在企业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冷静和耐心是分不开的。
许多人都记得,初次听到昔日的浙江义乌明星企业“金乌集团”因数亿元巨债面临“土崩瓦解”的消息时的那种震惊。金乌老总张政建曾被评为“十佳青年私营企业家”,他在企业发展最辉煌的时候,曾经一举拿下了中国在迪拜的最大商贸城里的500间商铺。而金乌集团却在几乎一夜之间倒塌了,在惋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金乌的失败跟企业借助大量高利贷盲目扩张不无关系。
多数企业家都感觉到,做企业最难的是把握企业发展的速度,确定目标以后,如何能够选择最佳时机进入。
从鲁冠球的成功中,我们也许能够把握扩张时机的脉搏。在产业扩张中,万向集团实行由近及远,与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匹配;由小到大,与自身的发展规模相匹配;从本行到其他,与发展中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的谨慎产业扩张战略。
鲁冠球更习惯于核算成本,而不喜欢用所谓的收益来诱惑自己。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其中的精髓,有些人即使明白还是无法抵挡急速扩张的诱惑,所以企业的短命悲剧一幕幕接连上演。
仅从万向在美国的数十起并购中,我们就能够清晰地看到鲁冠球的这一思路。他的谋略是,不要在并购中急于去争抢大股东的席位,先合作,可以先做个二股东,不为争夺企业管理权而多付出一分钱。
多年来,鲁冠球一直奉行三条投资禁忌:暴利行业不做、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国家禁止做的不做。甚至当因为竞购而可能产生矛盾的时候,万向也会选择退出。
鲁冠球不乏有许多大胆进取的决策,但他从来不做暴利业务投资。产业拓展、区域扩张、收购兼并……贯穿于万向整个发展历程的是鲁冠球的谨慎精明,这与其大胆进取的精神和谐统一。他说:“企业发展需要信心和勇气,但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不要有投机心理,凡事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安全永远比速度更重要。”
谈及鲁冠球的沉重稳健,有人用鲁冠球在生活中的一个细节,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说明。有人说车如其人,鲁冠球的“坐骑”是沃尔沃——全球安全系数最高的轿车,这正体现了鲁冠球在商场几十年的处事风格。在经营操作中,鲁冠球则经常往后拉一拉,严格地掌控着企业的安全系数。
2011年,鲁冠球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全面走出去战略,他说:“我们要抓紧机遇,积极‘走出去’,用好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在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上,鲁冠球认为信息比黄金更重要,他说:“国际上各地市场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流通和交往,‘走出去’的机会也很多,不过一定要发现机会,发现不同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实现万向的第五个“奋斗十年添个零”计划,鲁冠球宣布2011年万向集团计划主要做四件事:第一件,将万向所属的新疆煤、化、电项目争取列入国家计划,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件,将朝鲜青年铜矿正式投产。第三件,推进舟山储运油码头项目投入运行。第四件,浙江省工商信托开业。
从鲁冠球的经营之道中,似乎到处都在闪烁着“惟大英雄本色”。鲁冠球说企业发展要在稳中求快。在一次采访的时候,鲁冠球谈到他很喜欢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的那句话:“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第二章 创业时代:在失败中挣扎(1)

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随时会遇到意外的危机,会遭遇到环境的不公,会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因此也会有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只要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别想打倒你!
—鲁冠球
工人梦的幻灭
一个成功的人物,其背景往往有不同于常人的显赫之处。但鲁冠球不是,他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1945年1月,他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县宁围乡童家塘的小村庄里。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喜气,但也添了一丝愁容:多了一张嘴,生活将更加困难了。他的父亲——一个上海医药工厂的普通工人给他取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鲁冠球。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以后真的名冠全球了。
1。 主动申请承包清扫操场的小学生
萧山虽处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但却是钱塘江冲刷出来的小平原,土地十分贫瘠。这里几乎不长庄稼,唯一能够生长的作物就是萝卜,当地人以种植萝卜为生。
母亲希望鲁冠球能够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吃饱饭。母亲思量许久,觉得只有掌握知识才是最终的出路,所以她毅然将7岁的鲁冠球送去了学校。
至今鲁冠球依然记得,那时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3个月的鸡蛋为自己换回了学费。在上学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特意为自己缝制了一个花书包。在母亲送自己上学校的路上,母亲说的最多的是让自己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能够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当时的鲁冠球并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但是从上学的那一天起,他就明白要好好学习,他的想法就是只有掌握了知识,以后才不用天天在烈日下去田里面干活,也不用每天吃萝卜干了。
鲁冠球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打扫教室,整理桌椅,等待着老师和同学的到来。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鲁冠球做了一件让校长大为震惊的事情。一天放学后,所有的孩子都收拾好书包,像归巢的小鸟一样往家中跑去,只有鲁冠球慢吞吞地收拾着书包,他心里在盘算着一个“大计划”。
等同学们都走出了教室以后,鲁冠球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校长室。他在校长室门前徘徊了许久,鼓起勇气敲开了校长室的门。
校长觉得很奇怪,那时的孩子对老师都是敬而远之的,很少有主动去找老师说话的,何况他还是一校之长呢。校长十分礼貌地让鲁冠球进了办公室。他望着这个长着圆圆的脸蛋、扑闪着大眼睛的男孩,诧异地问:“你找我有事情吗?”
鲁冠球局促但清晰地对校长说道:“校长,我叫鲁冠球,我听说以前清扫操场的李大爷生病不能来清扫了,我想承包下清扫操场的工作。”
校长听后不由得一惊。他没有想到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够有这样的勇气,竟然找校长谈论承包清扫操场的工作,而且还表现得那么镇定。校长不禁仔细地打量了一阵这个瘦弱的孩子,然后慈祥地问道:“你说说你想承包的理由。”
“校长,我家里生活困难,为了给我凑学费,我母亲整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我想只要你不收我的学费,我一定会好好清扫操场的。”
“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不怕累吧?清扫操场可是很累的。”校长说道。
“我不怕,只要能够让我上学,我什么苦都能够吃。”
也许是鲁冠球的真诚打动了校长,或许是校长觉得这个孩子勇气可嘉,鲁冠球的请求被校长接受了。



、第二章 创业时代:在失败中挣扎(2)

于是鲁冠球每天放学后,先写作业,等着所有的同学都离开了,他就拿着笤帚去操场上捡拾垃圾,清扫操场。这样日复一日,他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到了初中以后,鲁冠球开始做起了工人梦,他觉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进城去做个工人,甚至有时候希望父亲能够把自己介绍到药厂上班。
有人说梦想是空气中浮动的气泡,有着绚丽的颜色,但是经不起现实的打磨。鲁冠球初中毕业那一年,他的父亲因为年龄大,退休回家了。原本生活困难的鲁家更是雪上加霜,鲁冠球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决定还是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分担负担。
2。 好学的铁业社学徒
初中辍学以后,鲁冠球回到家中开始了务农生活。他喜欢在耕种之余遥望与宁围乡仅仅一江之隔的杭州市,有时候会梦到对面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他那时强烈地希望有一天能够进城做个工人,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必须接受。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农民想改变自己命运,大体有四种途径:一是学手艺,作为一个个体手工业者,成为手艺人。农村的各种资源很丰富,但是很少能够得到充分使用,手艺人经常凭借着一双巧手,能够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在农村手艺人还是比较吃香的,生活条件也比其他人好许多。
二是参军。农村小伙儿还可以走参军这条路,在部队里好好表现,保不准能够提干,退伍后谋上一个城镇里的工作,成为城镇户口,那可以说是吃上“皇粮”、一步登天了。
三是被推荐去读工农兵大学或中专,但那些人是凤毛麟角的。
四是进城当工人。只有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才可能有极少机会。在城里做了工人以后,有机会可以变成城里人。
对于鲁冠球来说,变成工人可能很困难,但他想自己还年轻,总会有机会的,就这样一直安慰自己,也不断地为自己鼓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鲁冠球等到了一个机会。
1960年的一天,鲁冠球像往常一样陪父亲去给隔壁村子的老刘家的男人看病——父亲从药厂回家后就成了“赤脚医生”,在看病的过程中,鲁冠球得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消息。
刘家男人感激他们远道而来为自己看病,就向他们透露说自己的姨夫在萧山县铁业社(铁器社),那里可能要招打铁的小学徒,让鲁冠球去看看。
鲁冠球激动得一夜没有睡着觉,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他就去了萧山县铁业社。经过大师傅的考核,聪明的鲁冠球如愿进城做了一个学徒。
鲁冠球自从进铁器社的第一天起,就跟着大师傅抡铁锤,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大汗淋漓。尽管铁锤比锄头更沉重,炉火比烈日更炙热,但当时的鲁冠球也已经心满意足了。虽然做小学徒还不是份正式的工作,但他非常珍惜,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在城里工厂上班的工人了。
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每天天黑以后,大师傅们收工了,小学徒们还要将工具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固定位置,同时将地面打扫干净。每天早上,鸡叫头遍,鲁冠球就要起床,将师傅们要用的工具、材料准备好,等待着师傅们来上工。
做学徒的日子让鲁冠球学会了很多,从这里他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乐观向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学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