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50部分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50部分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国政府显然意识到失策,开始采取强硬态度,5月份开始抛出美元吸纳泰铢,维持固定汇率。最离谱的,泰国中央银行为节约外汇储备竟然在市场上进行场外远期操作,因为远期市场不需要立刻交割。接着,泰国政府要求媒体不再报道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负面信息,公布持有远期泰铢合约持有者名单,开始政治施压。

不过,也有人说,正是这种策略,让投机者立刻看清了泰国中央银行底气不足,进口商不是泰国人,不会听政府命令,对他们来说避险是明智的选择。

实际情况是,无论泰国政府采用什么战略,在游资攻击面前都会一败涂地。

国内的事情明摆着,进口商也一定会换回美元以防泰铢贬值。即使泰国政府能赢得一次偶然的胜利,战役最后肯定也是泰国完败。

当月,泰国政府公布外汇储备损失20亿美元,针锋相对,游资在市场开始散布消息,号称泰国中央银行已经损失了50亿美元。

5月14日,泰国政府宣布实行资本管制,泰铢汇率应声大幅下跌,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继续在市场中艰难的接盘。

此时,索罗斯已经不再需要子弹,他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忽悠。

索罗斯及大大小小的索罗斯们大谈泰铢即将贬值,在开放的汇市中,这些言论是致命的。只要大家预期泰铢即将贬值,那就会贬值,因为大家都看空,都在卖泰铢。何况当时的泰国政界还有一堆白痴,据说直到5月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还在为争取总理信任而斗争。

6月19日,绝望的财政部长林日光辞职。

6月27日,德国《法兰克福报》写到“像索罗斯这样的大投机家不排除使泰铢贬值20个或更多的百分点的可能”,而这只是报道之一。主流媒体这样忽悠,等于泰铢被叛死刑,中央银行即使再有能力,护盘行动也只是延缓死刑执行时间,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耗尽外汇储备。

7月2日,泰国政府宣布放弃维系了13年之久的一揽子联合汇率制,泰铢实行自由浮动,泰铢当日贬值20%,此后一个月泰铢始终在跌。

7月29日,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差·马拉加辞职,新任财政部长他侬表示将谋求与IMF合作解决泰国货币问题。

8月2日,泰国政府与IMF签订协议,达成整顿国内经济金融秩序共识。

泰铢完败。

东南亚奇迹真相

痛定思痛,审视东南亚经济自身,这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发展模式,或者在起点就注定了败局,不过是索罗斯的手法使其败亡更加醒目罢了。东南亚模式的死穴在于政府不恰当干预经济,并由此成为经济中最强势的集团,而政府集团中往往有人借此牟利。

国际游资从来不嫌自己赚钱太多。

泰铢轰然崩塌,多米诺骨牌就然倒下了第一张,泰国就不会是最后一个崩溃者。袭击泰铢得手,索罗斯连续开始狙击其他国家,泰铢贬值升级为东南亚金融风暴。

表面上看,印尼的经济环境要比泰国好一些,印尼盾在此之前就已经逐步贬值,化解了危机初期的压力,而这一切都给了印尼人信心。7月11日,印尼政府先发制人,把汇率波幅扩大到12%,此时印尼股市一路飘红,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还是很充足的。

可惜,这不是真相。

1998年1月,当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危机渐趋平缓时,印尼盾汇率却一泻千里,按1997年7月汇价计算,贬值200%,股市下跌50%,社会出现严重混乱,印尼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国家。

真相是,与其他东盟国家比印尼经济其实更糟。

印尼的金融经济体制是一种可怕的市场,金融成为掠夺者抢劫工具。据说,苏哈托送给亲信的礼物经常是银行牌照,只要获得了金融牌照就获得了攫取国民财富的手段。在这种金融体制中,无论出现多高的不良贷款率都不奇怪,这不是银行,是掠夺国民财富的机器,目的就是制造不良贷款,而1997年初印尼的不良贷款率曝光数字就已经达到了30%。

过去10年,苏哈托政府成为维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民支持。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虽然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就业机会,但未必带来国民福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国民财富净损失。

制造事端转移国内矛盾焦点更是拿手好戏,当权者可能利用居民在某方面的无知转移愤怒,牺牲某一个群体或者阶层,发展到极致就是血腥的骚乱,比如,至今让全球华人痛彻心肺的排华骚乱。

随着时间推移,任何地方的经济都会有所发展,但在苏哈托及其类似的政治体制下,国民财富很快被集中于某个集团,甚至某些个人手中。国民积蓄的财富实际上早就通过金融体系被挥霍一空,国民也很难获得人力资本积累,这是典型的“坏的市场”,经济如果持续增长,国民可以在增量中维持生存,但很难提高福利水平,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国家产出依靠海外市场,国民享受不到自身生产的财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永远顺水顺风,就连老大美国也不能,何况东南亚!

总有外力会触发不健康因素,如果通过金融体系攫取国民财富,那这种表现很可能就是金融危机。

这一点,苏哈托政府表演得可谓淋漓尽致。

1997年10月印尼已向IMF申请援助,在IMF向印尼提供230亿美元的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联手向印尼注资110亿美元,这是继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IMF提供的最大的救助。

按常理讲,印尼应该无忧。

刚才说的是常理,印尼是坏的市场经济,坏的市场经济不按常理出牌。

作为代价,IMF要求印尼推进经济改革,包括调整金融结构、免除关税、停止巨型建设项目、取消部分行业专利和补贴,比如苏哈托幼子从事丁香香烟专利权。

苏哈托答应的很好,一旦IMF资金到位,就开始赖账。1988年1月7日,苏哈托政府公布了财政预算方案。这是一个非常离谱的方案,印尼政府认为1998年印尼至少要有4%的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在9%左右。

这个玩笑开大了,整个东盟都这个德行了,您还忽悠。

政府预算就增加了32%,咋能控制通胀!至于经济增长率,您咋忽悠都行,反正就是拉高资产价格、扩大政府投资,别说4%,就是40%,只要印够了票子都一样能达到。

IMF和美国政府非常恼火,国内舆论也一片哗然,IMF和美国认为这是无赖的行径,此时印尼盾已经自由浮动,国际货币是藏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洞若观火,财政预算方案公布当天印尼盾跌至最低点,1美元兑换8450盾。

1月8日,IMF公开谴责印尼,点名批评苏哈图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用于国民教育。3月之前,印尼本应拿到第二笔IMF贷款,鉴于此,IMF提出除非印尼能严格保证财务纪律,否则将停止援助。美国总统克林顿当晚亲自致电苏哈托,敦促其遵守诺言,进行彻底的金融改革。

1月9日,印尼全国爆发日用品抢购潮。

迫于压力,1月15日,苏哈托发表电视讲话,对IMF再次做出承诺:将经济增长率调低至0,通胀预期调高至20%,保证财政预算能维持1美元兑换5000印尼盾。

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面对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面对美国和IMF的指责、面对巨大的贫富悬殊和几乎无处不在的官员腐败,苏哈托于当年5月黯然下台,结束了23年的统治生涯。

2007年,印尼政府对苏哈托提起诉讼,有时正义确实可能会迟到,但时光洗尽铅华,功过是非史笔自有公论。

无论如何追究苏哈托责任,意义都已经不大了,印尼举国为苏哈托的掠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8年一季度印尼经济增长率为8。5%,建筑业萎缩了27。2%,制造业萎缩了18。6%,金融业萎缩11。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危机前的1086美元下降至436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都在为东南亚经济奇迹喝彩。1997年后,辉煌不再,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很多人将其归咎于索罗斯等国际游资,认为这是西方势力针对亚洲的经济阴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甚至希望能对索罗斯提起法律诉讼。

英国汇率体系也败在索罗斯手下,但从来没见任何英国首相妄想凭借政治势力跑到美国去咬人!

痛定思痛,审视东南亚经济自身,这并非一种完美无缺的发展模式,或者在起点就注定了败局,不过是索罗斯的手法使其败亡更加醒目罢了。东南亚模式的死穴在于政府不恰当干预经济,并由此成为经济中最强势的集团,而政府集团中往往有人借此牟利。

往往,是必然。

利益的驱动是无穷的,没有苏哈托,也会有其他人。

东南亚诸国在危机之前并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行政力量凌驾于法律之上。曼谷、吉隆坡、雅加达无不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可惜,这不是现代化的本质,东南亚国家领导人似乎被一堆令人头脑发热的经济增长计划迷昏了脑子,似乎真的认为可以忽视当代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法律、文明等软制度天才的走出一条捷径来。

没有捷径。

各种各样的大企业、大规划诚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集结资金,却最容易滋生黑金政治和金融诈骗。何况还存在一个可以超越一切的强势政府,它可以掩盖矛盾,可以用经济高增长隐藏既有风险。这么干,在一个短时期也确实不是不可以,但往往这种模式会走入路径依赖,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对内通货膨胀、对外本币贬值。

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增长给东南亚人民带来了幻觉,似乎经济就应该这么增长,经济增长确实也掩盖了不良资产等金融体系的问题,国内没有任何真正有创造力、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就是有这样的苗子也早早被强大的行政压力扼杀了,资金出路无一例外后最后必然落脚在金融投机上。

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美国新经济

你本是身披金甲圣衣的齐天大圣,现在还没有变身,是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能给你三颗痔的人。当你遇到它,你的一生就会改变……

这个人,名字叫金融——才华遇到钱!

美国人或许不勤劳,或许不勇敢、或许不智慧,但是,全世界的勤劳、勇敢、智慧都在这里集中。

旧金山东南有片底地叫圣克拉拉谷地,不足4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30万人,这里就是名动世界的“硅谷”。

30年代,两个毛头小子在一个车库里弄出了振荡器,创立了惠普公司;

50年代,仙童半导体公司创立,硅谷开始发轫;

60年代,硅谷出产半导体;

70年代,硅谷涉足处理器;

80年代,那里是软件园地;

90年代,互联网自此兴起,传遍全球,改变了人类生活。1998年硅谷创造了2400亿美元产值,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14。

没错,70年代滞胀给美国带来了失业,带来了痛苦;80年代,日本气势汹汹购买了美国相当一部分资产。

又能如何?

对硅谷来说,制造业属于“傻大黑粗”,不打破一个旧世界,又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

硅谷需要的是敲击键盘的纤细手指,需要孕育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在这里,人们活着不再是为了工作,工作本身就是乐趣,是上帝安排给人类的娱乐。比尔·盖茨一类的大腕们根本不被尊重,任何一家顶级的公司距破产永远只有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