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1)
二、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
1。养成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成长的智慧》一书中,有一则故事讲到诚实的习惯能带给人幸运,大意如下。
一位非常富有但脾气古怪的老绅士想找一个男孩服侍他的饮食起居,帮他做事,唯一的要求就是这个年轻人必须诚实正直。他常说:“向抽屉里偷看的孩子会试图从里面取出点东西,而在年轻时就偷窃过一分钱的人,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偷窃一元钱。”
很快,老绅士就收到20多封求职信。他决定对这些孩子进行考核,四个精干的小伙子来参加最后的面试。绅士提前准备了一间房子,要求四个人逐一进去,只要在里面的椅子上安静坐一会儿就行。
第一个孩子看见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罩子,很好奇,他掀起了罩子,里面的羽毛被气流吹得满房间都是。第二个孩子一进去就被一盘诱人的、熟透的樱桃吸引了,还拿了一个最大的放进嘴里,可是里面全是辣椒。第三个呢,看到桌子上有个抽屉没有锁,就想拉开那个抽屉,结果刚把手放在抽屉把手上,就响起一阵铃声……前三个孩子都被赶了出去。
只有最后进入房间的男孩哈里在房间的椅子上静静地坐了20分钟,什么也没有动。半个小时后,老绅士满意地告诉他被录取了。老绅士问他:“屋里那么多新奇的东西,难道你不想动一下吗?”哈里回答说:“不,先生。在没有得到允许之前我是不会动的。”
后来,哈里一直服侍老绅士,老人去世时留给他很大一笔遗产,他一直过着充实富裕的生活。
无论这个故事真实与否,都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好的习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习惯。
养成教育改变孩子一生(2)
2。养成坏习惯终生受害
在《读懂人生》一书中,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理发的师傅教徒弟理光头。开始时在冬瓜上练习,用理发刀刮冬瓜皮来模仿理光头,徒弟每次练习都有一个坏习惯:把理发刀往冬瓜上一扎。师傅见后说:“请你改变这一习惯。”徒弟笑曰:“这又不是真头,没关系的。”三个月后,徒弟出师。给第一位顾客理光头,理完后,他又照例把理发刀往头上一扎。结果可想而知。
坏习惯常常让人们与幸运失之交臂,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个人如果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便会终身受害。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小孩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
“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的成长,给自己的形象造成阴影。不少人在公共场合不管不顾地抠鼻子、掏耳朵、打喷嚏,甚至随地吐痰,往往给人“这个人真没修养”的感觉,直接影响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这难免影响人际关系,为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榜样法(1)
养成教育的四种方法
一、榜样法
1。解释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美妙的故事。
18岁的少年海格里斯,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这时,他碰见了两位女神,一个叫“恶德”,一个叫“美德”。恶德女神千方百计诱惑他去追求能使人享乐一生、却有害他人的生活;美德女神则劝导他走为人除害造福的道路。最后,海格里斯听从了美德女神的呼唤,拒绝了恶德女神邪恶的诱惑,选择了始终为同胞做好事的人生之路。后来,海格里斯成长为希腊人千古传颂的英雄。
海格里斯从美德女神身上看到了美的品质,把美德女神作为榜样,自己也成为了英雄。如果他以恶德女神为榜样,可能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来,古希腊寓言学家说“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并不过分。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强的,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之源。孩子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他也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他们以英雄人物、伟人、智者、科学家等为榜样,就可能找到动力和方向,成为有用的人;当他们结交小人、盲目追星、盲目攀比、从父亲那里学会吸烟等,结果将非常糟糕。
《苏氏家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能然者,生而善教也。”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样,但是,父母除了给孩子当好榜样,也要给孩子寻找别的尤其是同龄的榜样。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长大一些后,常常喜欢模仿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自己喜欢的人,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是正常的现象。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认为,到了孩子的儿童期、少年期,家庭的影响渐渐在减弱、淡化,群体的影响渐渐增强。所以,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参与并认同一个社会群体,从而在群体中学习在社会公众中的行为方式。
2。案例
很多人忆及学生时代时,最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些可爱的伙伴。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有一个好的同龄榜样,终身受益。
有一位学生回忆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时说:
我高中的同桌叫赵连城,他和我住一个宿舍,我们每天形影不离,学习、吃饭、睡觉……所有的事情都在一起。我们是当年中考的前两名,他只比我高1。5分。我们是好朋友,也是竞争的对手。他的英语和数学比我好,我的物理和化学比他好,所以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鼓励,当有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另外一个总是鼓励对方。
榜样法(2)
和连城同桌两年时间,其中经历了无数的考试。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经常在晚自习的时候突然进来,一脸严肃地对大家说:“先把手上的东西收起来,咱们考一下!”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和他的一次较量。我们总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暗暗赛着速度,在考试的结果上赛着分数。一般的时候都是我的速度比他稍微快一点,而他的成绩比我稍高一些。
因为有了这个竞争对手,我在高中枯燥的学习中才更有动力。大学四年和连城的联系并不是很多,但是每每打电话时,都感觉到和他的友谊之诚、之真,那些情谊和关爱正是我们的进步之源。
这样看来,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刘邦也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如果孩子能与自己的榜样(尤其是同龄榜样)充分共享有利条件,就能营造出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形成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不仅是一种学习和竞争,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3。要求和原则
“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榜样也是孩子身边环境的一部分。给孩子选择榜样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父母是孩子最天然、最近的榜样,运用榜样法,父母首先就要“正己”,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做出表率来。
除了父母外,其他人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也许有人说,那就“择优为邻”,找那些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的人作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呢?
其实,孩子身边的伙伴,哪怕他身上有一点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守时、很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刻意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做比较,由于目标太高,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因此,选择合适的目标,应当成为寻找榜样的一个重要原则。
4。操作方法
父母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养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父母不管做什么,不管有意无意,对孩子都是榜样。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小节,言行举止不当,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榜样法(3)
(2)欲正人,先正己
就是说,父母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孩子,一个邋里邋遢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喜好整洁的孩子。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学习、生活,都应该先用同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再去要求孩子。否则,让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得过且过,孩子怎么会愿意听你的话呢?
(3)身教重于言传
很多时候,孩子更愿意看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因此父母最好少“说”多“做”,父母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比如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比说一千遍、一万遍的大道理有用得多。父母身体力行,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了。
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好的榜样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把握好交往的“度”,找到合适的榜样呢?
(1)全方位了解孩子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明确:孩子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对什么更感兴趣?比如孩子在清洁卫生方面有待改进,不妨让孩子交一些卫生习惯很好的朋友作为榜样;孩子喜欢阅读,不妨让他们与那些同样具有阅读兴趣的伙伴多交往,在交往中交流读书心得,等等。
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对方的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他的家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
(2)与孩子多沟通
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应轻易反对孩子的正常交往,不过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与“好孩子”多交往。但是,孩子的衡量尺度可能和父母有所偏差,但他们的意见也值得考虑。如果孩子不听父母的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他们好。
一般而言,父母觉得孩子的朋友坏,无非是因为他们身上缺点较多,怕他们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完全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说明自己的担忧,表明立场,只要态度真诚,孩子是会考虑父母的意见的。
其次,可以见见孩子的朋友。
也许你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但硬要强行阻止他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