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为小事抓狂 >

第37部分

别为小事抓狂-第37部分

小说: 别为小事抓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这就表示你不该再关心别人吗?当然不是。我只是要你放弃“说服她不再抱怨”这样的想法。这样就没事了。你可以祝福她,随时愿意为她效劳,但如果你想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你就要放弃这场徒劳的战斗。
我们常常为了一些蠢事(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而战斗,有时候是出于顽固,有时候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其他时候只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没想清楚,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什么结果。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你的目标是别为小事抓狂,这样的倾向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伟大的足球教练文斯·蓝巴迪曾说过一句名言:“当你做错了某件事,再继续热心地做下去,也于事无补。”我想不出比这更精辟的话了。
我想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知道什么战争最好放弃,什么战争要坚持下去。我总是觉得,自己的安宁幸福比参与某些争执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还要重要。这样我可以节省精力与热情,用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我希望你能将这件策略放在心上,因为我知道这会帮助你在工作上不为小事抓狂。


29、压力是成功的绊脚石
有太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难道你不认为承受压力与痛苦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吗?”而到现在,我还没碰到过一个能说服我回答“是”的人。
许多人认为压力与成功是一体的两面,息息相关。他们推测“要完成梦想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这一路走来必然充满艰辛与压力”。一般人将压力当作是成就动机的来源。一般人不但在工作中突显出压力的存在,更认为压力是一种有价值的情绪,因为有时他们确实需要激励自己,以维持巅峰状态。因此他们做事的方法也是压力十足的他们的脾气很急,不听人说话。两个约会之间没有喘息时间,因此总是在赶来赶去。他们变得很紧张又激动。他们失去了洞察力与智慧。他们一大早就冲出门,终于回到家时就抱怨一天工作有多忙。简单来说,他们就是在为小事抓狂大大的抓狂!
问题在于如果你认为压力是正面而必要的,你就会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创造更多压力。如果你想到压力是一种障碍,会阻碍你清楚、理性的思考;更会让智慧、洞见或创造力难以发挥出来。压力也会让人精疲力竭,侵蚀你最有价值、最珍贵的精神与肉体上的能量。最后,压力也会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你的压力越大时,脾气也越大。你不能专心一致,也无法听人说话。你失去慈悲心与幽默感。
我知道就某些程度而言,有些压力是不能避免的。当然,不管你做的是什么,要成功可能都是非常困难又吃力的。然而,把压力当作有价值的事,只会使情况更恶化,不会更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很容易就明白压力并不是一股正面的力量,它不但不是成就动机的来源,更是心灵与能量的反作用力。压力不仅不能给你优势,反而让你的竞争对手得以占了上风。
我的建议是:当你在工作中为小事抓狂,或是觉得压力很大时,不妨轻轻提醒自己,既然工作已经很困难了,就不要再让压力增加自己的痛苦吧!你这么做时,你会发现过去以为非有不可的压力消失无形了。如果真是这样,你就会体验到压力果真是成功的障碍,而非盟友。
30、不要自己想出压力来
经常会有人问我:“要做到别为小事抓狂,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我必须承认,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不过如果真要找一个,我会这么说:“不要自己想出压力来。”
想想看我们平时是不是经常在脑海中跟自己对话?有时候是整天说个不停。我们坐在车里时会想事情想截止期限、想争吵、想潜在的冲突、挂念着错误等等。我们在办公室或洗澡时也都会这样做而且那些想法感觉上都很真实。
当我们在思考时,我们很容易信以为真,将自己所想的当作真实。让我说得更清楚一点吧,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我们经常会忘了自己正在思考,因为这是我们常常在做的事就跟呼吸一样。除非我提醒你,不然你可能不会注意到自己在呼吸,是不是?思想也是类似的活动。因为这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会很重视思想,而且跟着思想走。我们会认为思想是真实的,任凭思想带给我们压力。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看出其间的潜在问题。当你在想一件事情时,不过就是一个“想法”而已。只要你的意识或潜意识不要给自己压力,思想其实是毫无作用力的。思想只是你脑海中的想像与概念而已。那就像是梦一样只是在做些梦时,你是醒着的。而这些清醒时产生的思想,是你自己可以决定要如何看待的。
举个例子,你在开车上班途中可能会东想西想: “老天!今天可不好过了!今天有六个会,中午以前还要交两个报告。我很怕看到珍,她一定还在为昨天我们吵架的事生气。”
以这个例子来说,基本上只有一两件事会真的发生。你可以很紧张、很担心,越想越多,不停地分析自己的生活会变得如何糟糕,再自怜自艾起来。或者你也可以搞清楚实际的状况,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思想攻防战”,然后提醒自己这不过是脑海中的想法而已,你根本还没到办公室你不过还在开车!
这并不是说你今天就不会碰到困难i或是你要假装一切完美无缺。但是在工作时间正式开始之前,就想着这一天会很难过,完全是不合逻辑的。听起来是很荒谬但这却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做的事。我们不停地想呀想呀想,到后来便以为那不只是思想,而是真实了。
如果你有改变自己对思想的观念,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下一次当你又在做“思想攻防战”时,试试看能不能点醒你自己,然后轻松地对自己说:“嗨!你又来了厂就像这样提醒自己,不要把刚才的胡思乱想当真。我希望你把这个策略放在心底这样你的世界就会完全不同了。

 
 31、不要太快下结论
我很难评估这个策略对我工作生涯的帮助有多大。因为这个策略的效果总是很微妙,或难以预料的。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工具。学习不要太早下结论,让我不再浪费时间在不必要或不适时的谈话当中。用不着说,我也节省了许多时间、精力,避免掉与人争吵的机会。
大多数人都会对事情很快做下结论。我们喜欢评论别人的观点、意见或我们认为他们做错的事。我们会提供意见,评论某些政策、行为,或是挑三拣四地发牢骚。通常我们只是想一吐胸中块垒。有时候当我们生气或沮丧时,我们会冲动地大发议论宣泄自己的感觉,或是做自我防御。我们会评论别人的外表、行为甚至思想。有时候我们的评论是种吹毛求疵,有时候则是恭维赞美,令人欣喜。通常我们与人分享的是我们的观点、信仰、问题的可能答案、偏见,或是一种简单的观察。
当然,有很多时候是别人要求我们发表意见或分享观点,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去回应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评论也都是很适当的。事实上,大部分的状况都是如此。我们的意见通常都很有用,对别人也有帮助,很有必要性,或是很有趣。有时候我们的投入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找出答案、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或是更有意义的做法。太好了,继续发表意见吧!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论点却是完全不必要,而且会产生反效果的。我们之所以爱出主意,或者是出于习惯、反射动作或一些说不清楚的内在需要。我们的意见有时会造成争执,伤害感情或制造困扰。这样的情况就是你要尽可能避免的。
最近我碰到一位女士跟我分享了她的个人经验。那时她工作了一整天,正打算离开办公室。她说她正想着要自己一个人度过夜晚洗个热水澡,爬上床,抱本好书看到睡着为止。
她看到走廊上有一些同事在那儿,便走了过去道晚安。
这些人正气呼呼地在讨论一件事,而这件事其实跟她没什么相干。甚至没有人问她的意见是什么。不过她却有个想法要跟大家分享。她说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你大概可以猜出故事的结尾了吧。她立刻加入了谈话圈,而且因为是她提出那个主意的,如果她离开就太不礼貌了。她花了一个半钟头说明自己的观点,到最后还是没有结论。她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累得没时间阅读了。她原本渴望的是一个平静的夜晚,结果却带着一脑袋的问题回到家,不但没法休息,还困惑不已。
虽然细节部分不太相同,但是我们不知做过多少次类似的事。这位女士并没做错什么,她只是想帮助人,表示友善而已。但是她的简单结论对别人没什么影响,却造成她自己的巨大压力。是不是有很多时间,介入谈话也是适当的呢?当然是。但是那天晚上,她的目标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度过夜晚啊。
其实我自己也做过许多类似的事,譬如在要结束一通电话时,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某某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问题是在鼓励对方做说明,我则必须多花二十分钟在电话中听他解释细节。但是还有人在等着我回电,而且我已经迟了。像这样的状况,岂不是我在给自己找压力。 
偶而,我们倾吐而出的结论会造成长期性的影响。有一次,我在一间小型的办公室听到一个女人对另一位同事大吼大叫:“我从没见过像你这样不会听人说话的人,我讨厌跟你说话广如果她不要这么快下结论,她可以不用如此充满敌意,而能更有效地表达她的感觉。
问题在于,当情势告诉你最好控制自己的舌头时,这样究竟能避开多少压力?我碰到过很多人,他们都表示这样的策略他们的生活更平静安宁了。在他们开口之前,他们会先运用智慧思考,而不会先说了,等一下再来后悔。这是既好又简单的策略,可以运用在你的生活之中。基本上,你只要在说话之前先停顿一下好让你的智慧告诉你,你要说的话是不是有益于自己。不妨试试看,你可能会避免掉很多的苦恼。

32、别在意个性不合
经常会有人跟我抱怨他的工作问题,其中“个性不合”这个问题特别引起我的注意。许多人会说:“我就是跟那样的人相处不来。”或是“有的人个性就是跟我合不来。”这是假设某些个性基本上就是合不来的内向的人跟外向的人处不来,或是敏感的人跟强势的人合不来等等。不幸的是,我们很难选择要跟什么人合作或不跟什么人合作。在职场上,我们只能碰到什么算什么。如果我们不能超越个性合不合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工作就会困难重重,而且让生活中充满了沮丧与苦恼。
我们可以理解一般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事实上却没有所谓个性合不合这回事。如果真的有,我们必然会发展出的一般性概念与通则来处理但是显然没有。我不知遇到过多少个性不同的工作伙伴,他们都合作无间,表现杰出。我打赌你应该也碰到过吧!
“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的个性不合问题很痔殊,而且很严重。”许多人会这样回应我的话,“避如我可以限一些固执己见的人相处,但是其他人就不行了。有时候两个人就是合不来,你一点办法也设有厂就算真的是这样,屈服于这种强烈的不悦感觉也只是自乱阵脚,而且根本不必要。
就跟大家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