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别为小事抓狂 >

第2部分

别为小事抓狂-第2部分

小说: 别为小事抓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言假设正是,有一场紧急事故!事实上,给自己制造压力的人,正是她自己,没有别人。
我从没见过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会把小事变成紧急事故。我们把目标看得太严肃了,忘不了沿途找乐趣,也忘了让自己放松一下。我们把自己的小小偏好当成是获得幸福所需达成的条件。如果赶不上自己订定的截止日期,就惩罚自己。想要变成一个更心平气和的人,第一步就是要虚怀若谷地承认,大部分的紧急事故都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即使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生命依然继续过日子。不断复诵这句话来提醒自己是有用的:“人生不是一桩紧急事故。
8、每天安排一段安静的时光
我开始写这项秘诀时,恰好是清晨四点半,这是我一天中最钟爱的时光。至少还要一个半小时,我的妻子和小孩才会醒来,电话钤声才会响起;至少还要一个小时,才会有任何人要求我做任何事情。四周寂静无声,我也完全孤独。一个人独处,有时间可以思考、工作或是享受宁静,给人一种平安的感觉,可以恢复精神。
我至今已经在处理压力的领域工作十几年了。在这段期间,我认识了一些十分独特的人。在我所知道内心十分安宁的人当中,我想不出有哪一位不是每天都安排出一小段安静的时光。不论是打坐十分钟,或是练瑜珈,在大自然中享受片刻宁静,还是锁上浴室的门,泡十分钟热水澡,安静的时光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独处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平衡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吵杂与混乱。对我来说,当我为自己排出一段安静的时光后,接下来这一整天似乎比较容易掌握。当我没有安排 这段时光时,我真的看得出其中的差别。
我跟许多朋友都分享了一件我常做的小仪式。我跟许多人一样,天天开车上班。下班回家时,在接近家门以前,尹都会靠路边停下车子,那儿有一个很好的景点,我可以花一、两分钟欣赏风景,或是闭目养神喘口气,它让我放慢步调,帮助我集中精神,心存感恩。我跟十几位经常抱怨“不得片刻安宁”的人分享了这个小秘诀。他们以前都高速冲进家门,耳中还听着震耳欲聋的收音机。如今,稍稍调整一下脚步,他们进家门的时候,都觉得轻松多了。
9、察觉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低潮愚弄了 
情绪是很会骗人的。他们可以骗你,而且常常会教你相信你的生活比实际上的还糟。当你心情不错时,生活看起来好极了。你有自己的见解、常识和智慧。心情好的时候,凡事都不难,问题比较不可怕,也容易解决。心情好的时候,人际关系融洽,沟通也很顺畅,即使遭受批评,也能欣然接受。
相反的,当你心情不佳时,生活看起来就很糟糕,困难到难以忍受的地步。你就难以保持平衡。你会以为所有事情都是冲着你来的,你会误解周遭的人,把邪恶的动机归罪到他们的行为上。
这是个陷阱:人们并不了解是他们的情绪在作怪。他们以为生活是突然在昨天或过去这一小时才变糟的。所以,一个人早上心情好的时候,可能会爱他的妻子、他的工作,和他的车子。他对前途可能感到乐观,对过去也心存感激。可是,到了下午,如果心情不佳,他就会说他痛恨自己的工作,讨厌自己的太太,觉得他的车子是垃圾,而且相信他的事业没有前途。如果你在他情绪低潮的时候问起他的童年,他可能会告诉你,那是一个悲惨的童年。他可能会把目前的困境怪罪在父母的头上。
这样迅速而剧烈的落差看来虽然荒谬可笑,可是我们全都是这样的。在情绪低潮的时候,我们失去平衡,每件事似乎都很急迫。我们完全忘了,心情好的时候,凡事似乎都好多了。我们都经验过一模一样的环境,不论我们跟什么人结婚,在哪里工作,开什么车,潜力如何,童年过得好不好,这一切全都取决于我们心情的好坏!情绪低潮的时候,我们不但不怪自己的心情不对,还容易觉得整个生活都不对劲。就好像我们真的相信我们的生活过去一、两个小时中瓦解了。
事实上,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生活从来没有你所以为的那么糟糕。你不要困在愤怒之中,以为自己看得很实际,你可以学习去质疑自己的判断。不妨提醒自己:“我当然会有戒心(或感到生气、挫折、紧张、沮丧);我心情不佳嘛。每次情绪低潮时,我的感受都不好。”当你的情绪糟透时,学会一笑置之:这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情况,会随着时间过去的,不必理它。心情沮丧的时候不适合分析你的生活。这么做只是情绪自杀而已。如果你有一个正当的问题,先改善心情,它还会在那里的。窍门是:感激我们的好心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则要保持优雅的风度,不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下一次你情绪不佳时,不论原因是什么,都提醒自己:“这也会过去的。”它真的会过去。
10、练习毫无目的的善行
有一种保险杆贴纸已经问世一段时间了。全国都看得到贴了这种贴纸的汽车(事实上,我的车子上也有)。它说:“练习毫无目的善行以及无意义的美行。”我不晓得这个点子是谁的,但是我从未在迎面而来的车子上看到一个比它更重要的讯息。练习毫无目的的善行,可以有效地接触到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喜悦。最好的练习方法,就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
旧金山湾区有五座桥要缴过桥费。不久前,有人开始为他后面的第一辆车付通行费。结果,那个司机开到缴费口,摇下车窗,拿出钞票时,却听见:“你前面那辆车已经替你付过钱了。”这就是一种自然随意的礼物,不求回报的付出。你可以想像这个小礼物对那个司机所造成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许它鼓舞了他在那一天做个更好的人。通常,一个亲切的行为就可以引发一连串的善行。
没有任何处方可以告诉你,如何练习毫无目的的善行。它发自内心。你的礼物可以是为邻居捡垃圾,用无名氏的名义捐钱给慈善机构,寄一封没有任何记号的现金袋给有经济困难的人,让他喘口气,求助流浪动物,将它送到动物收容所,或是自愿到教会或庇护所去喂饥饿的人。这些事你可能都想做,甚至更多。重点在于,付出是一种乐趣,而且并不是昂贵。
练习毫无目的善行的最大理由,或许就是它能带给你满足的生活。每件善行都回报你美好的感觉,提醒你生命中重要的层面——服务、慈善与爱心。如果我们都能善尽自己的一份心意,不久以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11、练习谦虚
谦虚和内心的安宁是携手同行的。你越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你自己,你的内心就会越安宁。
证明自己是一个危险的陷阱。它需要大量的精力,不断指出自己的成就、吹嘘或是说服别人你的价值。吹嘘会稀释你从成就中得到的美好感觉,或是你引以为傲的事情。更糟的是,你越尝试证明自己,他人就越回避你,在你背后谈论你需要吹嘘的不安,甚至会憎恶你。
讽刺的是,你越不在乎认可却得到更多。人们喜欢亲近一个平静、有自信的人,喜欢不需要装腔作势,不需要时时都“正确”,也不需要窃夺荣耀的人。大部分人都喜爱不需要吹嘘的人,一个发自内心而非自大的分享。
发展真诚谦虚的方法唯有勤加练习。这是有好处的,因为你立刻就会得到宁静、轻松的回馈。下次有机会吹嘘时,请克制这面诱惑。我跟一位客户讨论过这个策略,他跟我分享了下面这则故事:他在工作升迁几天后跟一群朋友相聚。他的朋友们还不知道这个消息,这位客户雀屏中选升官,他的另一位朋友却没有。他跟这位朋友向来有点互别苗头的意味,很想有技巧的他被拔攉,而这位朋友却落空的事实,夹带进谈话中。他觉得自己正准备说说什么时,内心却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告诉他:“停!不要这么做!”他跟朋友分享了自己的升迁,可是并未将分享变成幸灾乐祸的窃喜。他从未提起另一位朋友落选的事。他告诉我,他从来不曾感到如此的平静,如此的以自己为荣。他享受了成功的滋味,但是并未到处张扬。后来,当他的朋友们发现这件事的经过时,他们对他的绝佳判断力和谦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谦虚中得到更多正面的回馈与注意,而非更少。
12、避免在鸡蛋里挑骨头
在鸡蛋里挑骨头,是一个隐喻,可以用来解释我们最神经质、最忘恩负义的倾向。它来自我的一位朋友乔治·普兰斯基医师。
我们可以检修房子,看看有没有裂缝、漏水和瑕疵,以确保这座房子可以耐风耐雨,挨过冬天。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运用在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生活上。基本上,它意味着你小心搜寻有没有任何地方需要修补。这是找寻人生的瑕疵,如果不是试图修补,至少也是指出他人的缺点。这种倾向不但会让人们对称敬而远之,也会影响你的感受。它鼓励你去思索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人有什么差错,你不喜欢他们的什么地方。所以,在鸡蛋里挑骨头的结果,不但没有让我们欣赏我们的关系及生活,反而鼓励我们不要认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总觉得凡事都不够好。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鸡蛋挑骨头大概是这样的:你认识某个人,一切美好。你对他或她的外表、性格、学识、幽默感、或这些特性的综合,深感着迷。刚开始的时候,你不仅赞成双方的差异,还真的很欣赏他们。对方吸引你的原因,有一部分就在于你们的差异。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偏好、品味和优先顺序。
不过,交往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开始注意新伴侣(或朋友、教师)的小怪癣,觉得这些地方都应该改善。你会提醒他们。你可能会说:“知道吗,你有迟到的倾向。”或说,“我注意到你不太读书。”重点是,你已经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寻找并思索你不喜欢某人什么事情,或者有什么事情不对劲。
很显然的,偶尔的评语,建设性的批评,或有助益的引导,并不会引起恐慌。不过,我必须说,多年来在辅导几百对夫妻的过程,我很少看到不觉得被另一半挑剔的人。偶尔无伤大雅的批评,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观看人生的一种方式。当你批评别人时,其实并不表示对方有什么毛病,反而泄露出你需要批评别人。
不论你是否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倾向,不论你挑剔的是人际关系、生活的某个层面、或者两者皆有,你需要做的是,把挑剔当做一个坏点子。当这个习惯又悄悄爬回你的心中时,赶紧逮住它,并且封住自己的嘴巴。你越少挑剔伴侣或朋友,就越能注意到你的人生有多棒。
13、想像玻璃杯已经打碎了
这是我在二十年前学到的佛教哲理。它一再提供我所需的视野,引导我朝向一个更可以接纳的自我。
这项哲理的根本就是,万物无常。万物皆有一个起点,也有一个终点。每棵树都来自种子,将来还要归回尘土。每颗岩石形成之后还会消失。在现代世界中,这表示每部汽车、每部机器、每件衣物都是创造出来的,将会消耗破旧;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的身体是诞生出来的,总有一天会死去。玻璃杯制造出来后,终有一天会被打破。
在这项哲理中可以找到平安。你预期东西会打破,当它真的打破时,你就不会大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