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千万别成熟 >

第29部分

千万别成熟-第29部分

小说: 千万别成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尔·卡丹还有许多第一个:他是第一个西方服装艺术与企业的统一体建设者,第一个进入大战后的日本,第一个访问冷战中的苏联……
皮尔·卡丹曾三次因设计的服装富有创造力而获金顶针奖。1992年,他当选为法兰西艺术学院自由院士,并且自己设计了院士装与佩剑。
现在,卡丹企业每年有着100亿美元的营业额。至于卡丹王国有多少资产,只有身兼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的他自己才知道。
皮尔·卡丹说:“我已经被人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人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骂我的人,接着就做我做的东西。”这是规律,百年、千年都是不易的真理。
创新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东西,这不只一定要遭到反对,也一定遭致孤立。因为在他行动的时候,只有他自己。
其实,人是需要孤独的,孤独才有思考,才有生活,才有自己。你总是热闹就什么也没有了,一切都会离你而去。所以,为了找回自己,进入生活,你也必须孤独。在这个角度上,孤独不是悲伤,而是福气。
这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也要善于等待。在遭受孤立、孤独,甚至打击的时候,要明白这是过程,不是结果。只有你在被社会认可的时候,结果才会到来。《圣经》里“马太福音”中的那句话是确确实实的真理:“凡有的还要多加给你,没有的连你有的也统统夺去。”
多数人在已知的道路上走,少数人在未知的道路上行。前者为我们增长财富,后者为我们带来光明。
江苏一老人每天在自家的房子上升国旗,22年始终如一。开始时人们以为他“疯了”,可22年,他成了旗帜。
NO。24
处在多数会兴奋,处在少数会幸运
———被骂惯了的服装大师皮尔·卡丹
他既是伟大的艺术家又是超级大富翁,他几乎和埃菲尔铁塔、戴高乐总统齐名,他征服了各国首脑的夫人,还梦想到月球上开一家时装公司,并且亲自到那里主持开业典礼。但是,他饱受孤立。


最有价值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1)


不以成败论英雄,最有价值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
183
一说到“那一头狮子”,人们就知道是海明威;一说到“硬汉”,人们就想到海明威。海明威是“永远打不倒”的象征。
他14岁走进拳击场,被打得满脸是血,却不肯倒下;他19岁走上战场,身受230多块弹片,却活了下来;在非洲,他两次遭遇飞机失事,却从大火里爬出;在他已经不能提供给读者有价值作品的时候,他死在了自己的枪口下。
1899年,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郊的橡胶园镇,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喜欢钓鱼和打猎,母亲喜欢艺术,热心于宗教活动。
他14岁时学过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打得满脸是血,躺倒在地。而第二天他脸上裹着纱布又来了。20个月后的一次训练,他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由此这只眼的视力一直没有恢复。
1918年,他19岁,志愿参加了赴欧洲红十字救护队,在车队里当司机,被授予上尉军衔。一天夜里,他被炸成重伤。膝盖骨被炸碎了,身上的炮弹片和机关枪弹头有230多个。意大利政府授予他十字军勋章和勇敢勋章。
回国后,他专心写作,但稿件纷纷退回。
1926年,在他27岁的时候,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来了》发表,引起社会反响。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这部书以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作为题辞:“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由此,他被赋予“迷惘一代”这个流派的开创者称号。小说写了一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落巴黎街头的英美青年的内心苦恼。
1929年,他发表《永别了,武器》,获得巨大成功。4个月售出8万多册。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于第二年以记者身份到西班牙采访,并参加了战斗。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海明威参加了海军。他改造了自己的游艇,装上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在古巴北部的海面上搜索德国潜艇。准备一旦发现便直冲过去,与其共亡。但近两年时间,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1944年,美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他率领一支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后,获取大量情报。为此,他获得了一枚铜质勋章。
二战期间,伦敦实行灯火管制。他遭遇车祸,头被撞得鲜血直流。
1952年,他写了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写一个老人去深海打鱼,千辛万苦,只打了一条大青鱼。回来的时候却被鲨鱼把肉吃个精光,他拖回了鱼的骨架,放在沙滩上。以此来表示:那个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重的问题:失败。他借老人的嘴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1954年,海明威去非洲采访,两次遭遇飞机失事。他从大火里跑出来,而头部再遭重创。他说:“我简直弄得遍体鳞伤,因而人们把我叫做吃子弹的狂人。”
1961年,在他62岁的时候,他知道再也写不出让读者高兴的作品,身体又病得难以承受,他把自己的双筒猎枪枪口放到嘴里,扣动了扳机。
1945年,除了年轻一无所有的退役军官理查德·尼克松首次角逐国会议员席位,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
1960年,他作为前任副总统受共和党推选竞选总统,局面对他非常有利,可他落选了。
两年后竞选加州州长也没有成功。
他背着失败的阴影离开加州来到纽约,重操旧业当起律师,同时为了卷土重来积极与东部的金融家、实业家联络,为了建立一个牢固的竞选基地。经过8年的苦苦奋斗,机会终于来到尼克松面前。
1968年,他再次被共和党推选为总统候选人。这次他没有让支持他的人失望,漂亮地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的第37届总统,入主白宫。
1972年初,美国4年一度的总统竞选开始酝酿,在任的尼克松总统为了能在白宫再呆上4年,做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行动:他先后出访了北京和莫斯科,又在国内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这些都为尼克松增添了不少吸引力,他踌躇满志地宣布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参加竞选。
共和党的老对手民主党也在厉兵秣马,要与尼克松一决雌雄。民主党的候选人麦戈文参议员以越南战争的反对者和激进青年的偶像而颇得人心,几次民意测验表明,尼克松的声望呈下降趋势。
白宫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官员们心急如焚,一心想改善尼克松在国内的艰难处境,哪怕不择手段。委员会负责财务工作的戈登·利迪提出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和麦戈文竞选办公室偷拍文件、安装窃听器,以刺探民主党竞选的策略和活动情况。
麦戈文的竞选办公室在华盛顿西南一号街,民主党总部设在华盛顿一个豪华的旅馆———水门饭店。荒唐的是,前司法部长、充任尼克松的竞选连任委员会主席的米切尔竟然为这一非法的行动方案开了绿灯。
6月17日夜,潜入水门饭店民主党总部办公室的5个人在安置窃听器时被当场抓获,其中一个就是尼克松的“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安全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水门事件很快变成了新闻界热炒、全国关注的爆炸性新闻。
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很肯定地向尼克松保证,白宫的官员不会被牵涉到此案中,米切尔也与此事无关,尽可以放心。听到这一保证,尼克松的担心被信心所取代,他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
8月29日,尼克松冠冕堂皇地向全国公众提出保证,除了给以联邦调查局所需要的一切协助外,他自己也在进行调查。“我可以明白无误地说,白宫班子中,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佣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他还在声明中说:“在‘水门事件’中,真正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这类事,因为在竞选中一些过于热心的人总会做些错事的。如果企图把这类事掩盖起来,那才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最有价值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2)


尽管有水门事件的阴影缠绕,尼克松争取连任的竞选依然搞得有声有色。大选前夕的10月26日,从巴黎回国的基辛格,作为特使向美国人民公布了他与北越代表黎德寿进行一系列秘密会谈的成果,宣称:“和平即将到来。”这给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本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页。
尽管水门事件的许多事实已经揭露,但美国选民们似乎对此并不太在意,他们更看重尼克松政府的政绩,所以,11月7日公布的大选结果,尼克松以压倒多数获胜。他走马上任,开始了新的一届总统任期。
选举结束时,他在华盛顿的一个最豪华的饭店里会见他的支持者时,十分轻松得意地说:“我还从来没有在一次全国性选举后这么早上床睡觉。”当他转身离去就寝时,支持者们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齐声高叫“再来四年!”
然而,水门事件的阴影却越来越浓重了。尼克松似乎已经意识到,从一开始阻止调查就是个错误,而且是比到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装置本身更大的错误。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形象,这条路哪怕是错了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974年3月1日,尼克松的一批干将米切尔、霍尔德曼、埃利希曼、迪安等10多人,被控犯有图谋不轨罪和阻挠司法罪。除迪安外,其余的人还被指控犯有伪证罪。此时“水门事件”的怒潮已集中到尼克松一人身上来了,弹劾不可避免。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发表了辞职的电视讲话。8月9日凌晨2时,黑格将军走了进来,递给尼克松一份文件,上面只有一句话:“我辞去美国总统职务。”尼克松在文件上签了字。这是他作为总统所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件。
轰动世界政坛的水门丑闻至此结束,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下台的总统。美国人像从噩梦中醒来,发现他们居然选了这样一个人当总统。这件事在精神上给美国人造成的伤害,几乎不下于越南战争。
尼克松还成了一个极佳的研究项目,许多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敌友各方人士在他身上施展才华。前总统杜鲁门愤怒地说:“他能够用两片嘴唇同时撒谎。即使他保证说真话,也是在撒谎,以免荒疏了撒谎技巧。”后任总统卡特沉重地说,“在我国200年的历史上,他是最不诚实的总统。他玷污了总统的名声。”在基辛格四大本回忆录中,尼克松被描绘成一个胆怯、自尊、犹疑不定的人,可笑之处随处可见。
探讨尼克松个性的书层出不穷,比较著名的就有:《尼克松对尼克松》、《寻找尼克松》、《尼克松———性格的形成》等等。尼克松的病态个性迷住了大批心理学博士。
尼克松从事业的巅峰摔落下来,大家都以为他完了。
但有一个人认为他没有完:妻子帕特!
病重的尼克松回到家乡,有几天,他失去了知觉。一个护士打了他一个耳光,“理查德,醒醒!理查德,醒醒!”他醒来了,对妻子说,“我完了……”
帕特紧握住他的手,厉声说:“不!你不会完,你一定不能屈服。”
大法官派出了3个医生来到尼克松家,轮流在他身上又戳又捏,以核实他的病况,证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到华盛顿去作证。尼克松觉得自己饱受污辱。然而,最使他痛楚的是“赦免”。
继任总统福特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