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 >

第55部分

家事 作者:卫风-第55部分

小说: 家事 作者: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一时都睡不着,只有傻妞,没心没肺的。裹着被子呼呼的睡得正香。
茯苓并没象白芷想的那样忧虑。
正因为奶奶和姑娘都是明白人,她才没有多说话。她相信奶奶和姑娘都能看出其中的蹊跷来。瓶子决不是自己开个窗子袖子擦过去的那一点力气就能带倒打碎了的。
翠玉为了算计自己,打碎姑娘的东西……只要姑娘心里明白这一点,就足够了。
以前在家时爹就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她眼下看,是吃了亏,可是翠玉也并没落着什么好。
来日方长。只要自己还留在院子里没被赶出去,翠玉肯定不会罢休,总有她露出马脚的一天。
后院儿里没有什么秘密,这个瓶子惹出来的风波李老太太也听到了。上了年纪的人觉浅,李老太太诵完经。翠芝服侍她洗漱,拆开了发髻将头发梳顺。李老太太的头发已经花白,翠芝用梳子蘸了一点头油,把有些干枯的发梢梳得顺滑一些。
“你和翠玉、翠香她们几个人,是一起进来的吧?”
翠芝应了一声:“可不是么,到今年秋天就有五年了吧?一起进来了四个人呢。”
“翠红那孩子是个聪明的,只是身子骨不好。”
“是啊,我们时常念叨起来,都替她可惜。谁能想到一场风寒就要了她的命呢。”
“翠玉也有点小聪明。”
翠芝没敢抬头,轻声说:“她哪聪明啊,当初胡妈妈教我们打络子的时候,就数她笨,一个蝴蝶络子两天都没学会。”
李老太太微微一笑,没有再说。
翠芝服侍李老太太睡下,自己才在外间和衣卧着。
老太太平时很少提起这些事情,翠玉这一回……实在有点自作聪明。仆婢间倾轧争势是常有的事,主人家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厨房里的婆子斗嘴,小厮们你揪我一下我打你一拳的,这些都没什么。可是翠玉真不应该拿姑娘屋里的事情做筏啊。本来四奶奶就觉得她心眼儿太活,不太喜欢她,又加上这件事情虽然姑娘那里并没深究,把这件事轻轻的抹了过去,可是看四奶奶和老太太的意思,翠玉玩的这点小把戏哪里瞒得过她们?
翠玉那点小聪明,其实落在四奶奶她们眼里,显得那样拙劣和愚蠢。
翠芝轻轻的吁了口气。
翠玉这是自己找事,怨不了别人。她们一起进来的四个人,翠芝在老太太身边,翠香在四奶奶身边,翠玉就到了姑娘屋里。还有翠红……当初大家都说翠红生得好,说不定会给四爷做通房丫头的。翠红自己也偷偷的打算着,甚至偷着想做个荷包……荷包才做了一半翠红得了风寒,病一天比一天重,竟然没有熬过那一年的冬天。李家对她倒是仁至义尽,请郎中,吃药。她去了之后,还赏了她家人不少银钱
大概屋里有点冷,翠芝打了个寒噤,把被子裹紧了一些。
天气一天天冷了,秋天来得又疾又快。
翠玉要是出去了,她爹娘也就这一个闺女,肯定会给她寻一个好婆家。
又林一回来,四奶奶顿时觉得事情轻省了许多。别看又林年纪不大,算账是一把好手,家里头的大事小情,四奶奶顾不过来的,全靠她帮手。家里的仆佣原来并不太服气这位姑娘管事,只觉得她年纪小,经的少见得少,能懂多少?可是连着有两次采买出了纰漏想蒙混过去时,又林只在他们的那两地账上用指甲划了条印,让退回去重写。这些人才慢慢收敛起来,不敢再有小觑之心。

第八十一章 新衣

虽然翠玉没成功的把茯苓给赶下去,还是有些不甘。但是茯苓接下去的日子夹起了尾巴,不在姑娘面前殷勤伺候,连屋子都不大进了。翠玉不免又得意了起来。
到底是乡下小丫头,一开始那么掐尖要强的,现在可算是知道她的厉害了吧?翠玉的娘原来就在主子身边伺候过,现在她爹还在庄子上当管事的,平时上上下下的谁不让着她捧着她?就算姑娘喜欢小英,可小英是个少心眼儿的,当然不能和她相比。这个茯苓,只不过是外头买来的,能懂什么?就会那么两手针线,还敢想去碰给姑娘做的衣裳?狂得只怕都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了。
翠玉的得意平时难免就带了出来,吆五喝六,指手划脚的。原来就压着其他人一头,现在更是有了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别说白芷茯苓和其他人了,就算小英也老是被她呛得说不出话来。又林隔着窗子听着小英问了一句:“这个秋芙蓉不喜欢太阳的,谁搬这儿来啦?”
然后就听见翠玉略尖细的声音嚷嚷开了:“我让搬的,又怎么了?这会儿哪有太阳?姑娘也说了花儿草儿不能死养,得接天地之气。我才让人抬过来摆这儿的,你看这会儿头上都是云彩,要有太阳了我自然会让人再搬回去。”
小英就问了一句,她一出口就是一串,小英倒也不生气:“前头打发人来传话,说是要给咱们院子的人量尺寸做冬天的衣裳了。你看着分派吧,大家轮流都去量一量尺寸。”
翠玉顿时来了精神:“做冬衣了?做几身儿?”
“老规矩啊。”小英看那秋芙蓉的叶子都有点儿要打蔫儿了,花盆儿又重,招手叫傻妞过来一起搬花盆。
“不是听说要加一件棉袄,再加两条裙子吗?”
“你听谁说的?我就没听说。”
就你这木头,你能听说什么!
翠玉原来已经打算好了,新添的这一件棉袄要个什么花色的,衣摆是要个抹花沿边还是要个掐牙边……
明明之前听奶奶那边的两个婆子说姑娘这边的丫头都大了,姑娘加做衣裳,她们也跟着一人加一身儿。而且单给姑娘加做也不好,连带着其他少爷和姑娘也都加做。翠玉和自己要好的两个丫头都说了这事儿了。
虽然量体这事儿有先有后,不可能所有一古脑全跑去量尺寸,院子里一个人都不留。
翠玉就先领着人过去了,除了刘嫂子,还有两个妇人在那里,都是相熟的。
翠玉顺口问:“几位嫂子辛苦……这还得忙活大半天吧?晚上回家只怕都来不及生火烧饭了。”
一个妇人就笑着说:“不差这么一会儿了,等几位姑娘们一量完了,我们也就回去了。”
这也就是说,其他的人都量过了,只剩下了她们这一个院子的人了。
这当然,最先量的肯定是老太太、奶奶那边的人。
翠玉让同来的小丫鬟先量,那几个妇人不过大致量一量,小丫鬟的衣裳又不用什么精工细作,大差不差的也就行了。
只要高矮胖瘦不差得太多就交付得过去。倒是翠玉这样的大丫鬟,在姑娘、奶奶面前有体面的,那衣裳当然不能马虎应付。
“今年一人还是两身儿衣裳?”
“可不,要说咱们家老太太和奶奶可都是又大方又慈善的人,前头几家听说今年都只做一身儿棉的,一件夹的,还说反正都有去年的旧衣可替换。”
“是嘛,可旧衣哪有新衣暖和……更不要说那去年用的就不是什么好布好棉花,又经过一冬的浆洗搓踏,早跟夹衣差不多了,怎么替换得过来”
“可不是么……咱们家可不是这样,都是上好布和新棉花,我都见了,那棉花揪一丝儿可软了,捻起又细,可不是那粗烂渣货……”
翠玉咬着嘴唇不吭声,心里暗自懊恼,每次换季做新衣裳她都格外高兴,本来这一次也不例外。
可做是做了,并没有多出来的那一身儿,翠玉觉得自己是白高兴了这么几天,象是上当受骗了一样。
也是,那两个说话的媳妇婆子又不是在四奶奶面前得用的人,她们说的话也不足信。
因为这件事儿,翠玉有些窝火。回去的路上都不吭声。两个小丫鬟跟在后头,倒是为了做新衣裳欢喜雀跃,一个说:“袄儿的扣儿总是不大结实,回来得自己重缝一下。”
另一个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好?”
“最近活儿不多,我觉得重阳节差不多……”
翠玉越听越恼,朝她俩喝斥一声:“闭上嘴,哪儿这么多话,跟八辈子没穿过新衣裳似的。”
两个小丫头吓了一跳,其中一个小声说:“翠玉姐姐……”
翠玉懒得理她们,加快步子朝前走。结果走得急了,脚一时没收住,绊了一下裙子,又磕在在了石台上,把她给疼得直哎哟。
小英和白芷她们也去量了,
翠玉闷了好几天,直到新衣裳送来了,也懒得穿上试试。要是往常,她肯定是头一个试衣裳的,还会把屋里最大的那面铜镜霸占好半天,别人都轮不上去照一照。
小英倒是先把自己的包袱打开看了,鹅黄底带淡绿莲花面儿的新袄儿,水红裙子,翠玉瞅了一眼,觉得颜色不够鲜艳,上头的花儿也显得黯淡杂乱,也就小秋那不识货的还乐呢,拿着衣裳就笑得美滋滋儿的。
“姑娘的衣裳呢?送来了吗?”
小英看了她一眼:“刚才不是一起送来吗,直接送进上房了?你这几天怎么了?什么事儿都不上心。”
翠玉把包袱一摔:“我怎么样,还轮不到你说我呢。”
她摔帘子出去了,小英有些纳闷,转过头来问:“她这是怎么了?”
小丫鬟摇了摇头,相比翠玉,她们当然更喜欢小英。
“翠玉姐姐好象是因为今年的衣裳少做了不高兴。”
小英有些纳闷:“没少啊。”再翻一翻,和往年一样啊。
小丫鬟解释:“比往年不少,可翠玉姐姐好象觉得今年会多做一身儿,结果没多做,她这几天一直不大高兴。”
小英忍不住笑:“这有什么,就为这个啊?我还当她有什么烦心的事儿呢。”
翠玉在院门口迎面遇着了干浆洗差事的戴婆子,戴婆子一见翠玉就笑了:“翠玉姑娘,你这是去见你哥哥嫂子去啊?”
翠玉一愣:“我哥嫂来了?”
“你还不知道?来了一会儿啦,八成是庄子上的差事。你快过去吧,你爹娘准保给你捎东西了。”
翠玉不便到前院儿去,托人问了一声,他哥哥去账房了,嫂子去四奶奶那里回了话,现在在老太太屋里。她也有大半年没见过哥哥嫂子了,每回爹娘或是哥嫂来,总会给她捎点东西。翠玉一家都有差事,日子很过得去。翠玉的月钱从来不用捎回家,买点儿什么脂粉头花小零嘴儿的,手里十分散漫,总是攒不下什么钱。
等了好一会儿,她嫂子才从老太太屋里出来。她嫂子是个很能干的妇人,二十来岁年纪,十分精明能干。
翠玉忙招了下手:“嫂子。”
她嫂子看见翠玉,嘴唇抿了一下,才朝她走了过来。

第八十二章 劝说

看着嫂子脸色不好,翠玉头一个念头就把自己吓住了。等不及进屋,翠玉急切地问:“嫂子,爹娘身体还好吗?家里没什么事儿吧?侄儿侄女儿怎么样?”
她嫂子点头说:“爹娘都好,娘还让我给你捎了件坎肩来,是娘赶着做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你得当心身子,早晚记得添减衣裳。”
那显然不是家里有事。翠玉压低声音问:“那……是收成不好?”还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嫂子这脸色,可不象是没事儿人。
他嫂子嗯了一声,翠玉领她嫂子进了自己住的屋,又赶紧去倒了茶。
她嫂子接了茶,倒也不先忙着喝,先看翠玉这一身上下的打扮。
翠玉转过年就十六了,再不是小姑娘模样。胸脯鼓鼓的,腰身儿很是苗条,穿着一件桃红撒花衣裳,也有八成新,头上还戴了银簪,耳朵上也有一对银耳坠,两颊上略有几位雀班,但是皮肤细白,眉毛弯弯的,眼亮亮的。这要走出去,不知道的人哪会觉得是丫头?肯定觉得是哪家的姑娘。
“你这衫儿……”
翠玉低头看一眼,笑着扯了扯袖子:“这是春天的时候做的,都穿旧了。唉,原来说今年冬天给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