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 >

第212部分

家事 作者:卫风-第212部分

小说: 家事 作者: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氏本来就压服不住朱家的下人,头一个吃亏在出身上头,娘家既没钱,也没势,朱家上上下下的人,多长着一双势力眼。更要紧的是,她进门几年了都没生孩子。这院子里的人没几个是和她一条心的。
所以当头一个人开口之后,其他本来还在犹豫、观望、掂量轻重的人也忙不迭的抢着告密。没人出头的时候怕当那个出头的,有人先出头了,又唯恐功劳全让人抢去,自己连口汤都分不着。
事情说穿了,其实很简单。
丹菊吃了晚饭之后出的事,郎中也确定了问题就出在了她吃的饭菜上头。那么除了刘姨娘,还有多少人经手过丹菊的饭菜?
第一个人开口是送饭的小丫鬟青儿。她岁数小,才进来伺候刚一年年,胆子也小,哪经过这样的阵仗。二太太问昨天谁送的饭,还没打器,她先吓瘫了,完事儿一骨脑的就把知道的全说了。
她说昨天在刘姨娘之后,还有人动过那个食盒了。那人是三少奶奶身边的陪房文妈妈,青儿把食盒拎来之后,先是被刘姨娘拦了一下,刘姨娘一脸不忿,掀开盒盖看了还说:“她也配吃这么些好东西。”
青儿知道刘姨娘脾气可不好,也不敢顶嘴。等刘姨娘扔下盒盖走过去了,她要进屋门的时候又遇着了文妈妈。文妈妈端着茶盘过来,问了她一声:“这是给丹菊姑娘的饭?”
青儿停下脚步应了声是。
文妈妈还揭开盖子看了看,说了句:“丹菊姑娘有身子。厨房也不说给多做两个好吃的,净拿这种大锅菜来充数。”
在青儿看来,这饭菜已经够好的了。以前丹菊没身子的时候,虽然说是通房,可是待遇不比丫鬟高多少。月钱差不多,吃穿衣裳也差不多。现在有了身孕,马上单给她两间屋住,不用干活儿。还有人伺候她,这一天三顿饭都快赶上少奶奶的份例了。
二太太再问文妈妈是不是对饭菜还动了手脚,青儿却说不上来了:“我……我没看清。”
文妈妈也跪着,听了这小丫鬟的话立刻大声喊冤。又尖声怒骂那小丫鬟想往她身上泼脏水。二太太面前哪容得她撒泼,让人按住了把嘴堵住,拉到一边的空屋子去了。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马上就有人跟着开了口。是一个扫地的粗使婆子,说的和小丫鬟青儿一样,说她当时在院门边,也看见文妈妈动那个食盒了。而且比青儿还多说了件事。文妈妈不但看了了菜,还把手里的茶盘递给了青儿,让她把茶盘送到东屋里去。青儿只能放下食盒去送茶盘。
青儿刚才没敢说出来的话。别人替她说了。
只要破开了一个口子,后面的人立刻踊跃跟上。就在又林睡午觉的功夫,事情差不多已经水落石出了。文妈妈倒是硬气,恫吓拷打她都不怕。可是二太太根本不跟她费事,直接把文妈妈家里的孙子孙女儿一起让人带了来,往她面前一放,文妈妈当时就软了。
其实这件事如果换个地方。换个时候,二太太不会如此震怒,这样雷厉风行的把这件事当成大事来办。可是眼下不一样,二太太盼孙子盼得眼都红了,她对韩氏的容忍也快到头了!自己生不出来,还把丹菊的孩子给算计没了。要是可能,二太太真想让她给自己孙子偿命!那流掉的可是个男胎啊,都已经有鼻子有眼手脚俱全了。在丹菊肚子里都已经会动弹了。
昨天夜里二太太也赶过去了,看着那端出去一盆盆血水,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恍惚间,好象几年前那一幕又回来了――就在她面前死去的儿媳和孙子,还有当时差点变得疯颠的儿子。
韩氏也绝没有想到二太太会如此较真,在她想来。谁家没有这样的事儿,往刘姨娘头上一推,一下子铲除了两个心腹大患。
说到底还是韩氏出身寒微。她把那些听说来的消息全当了真――再说,她前头还有个榜样。钟氏不是一样弄掉了锦珠肚子里的孩子吗?还把锦珠放逐到了庄子上,这辈子没什么指望再回来了。
钟氏既然能做,她为什么不能做?她也没打算要丹菊和刘姨娘的命,只是不想让她们坐大成为自己的威胁。
“现在她人呢?”
朱慕贤知道妻子问的是谁。
“关在屋里,有人守着。她身边的人全被看起来了,那个文妈妈是肯定不会留的……其他的人,我看也悬得很。刚才老太太打发人过去了一趟,这事儿不会对外张扬,如果老太太过问,三嫂活罪也难免。”
即使不打骂她,不休妻,韩氏的惩处也不会轻。比如就此把她送进佛堂,或是说她生了病,送到庄子上去软禁起来,都是有可能的。她既没有孩子,又没有得力的娘家做靠山。这件事一揭出来,朱长安和她本就很单薄的夫妻情份也荡然无存了,没有一个人会维护她,替她说话。
看妻子的表情也有些黯然,朱慕贤其实心情也不好。没的毕竟是三哥期盼的孩子,而动手的人就是他的妻子,这让朱长安情何以堪。
还是又林把话岔开了:“大哥那边呢?”
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中午大嫂和大哥又吵了一架,大嫂又晕了一回。”
也不知道这一回是真晕假晕。
可是良哥儿还病着,当爹娘的却都顾不上他。钟氏忙着算计,朱正铭关心的是丫鬟的肚子。
就没有一件让人顺心点的事情。又林倒不是什么圣母情怀发作,她只是同情孩子。大人作孽,与孩子总没有关系。
傍晚时分朱长安才到家,二太太关起门来和他说了好久的话,朱长安从二奶奶屋里出来时眼睛红红的。
这件事情已经有了定论,韩氏不会再留在朱府,天亮就送她到庄子上去“养病”。她陪嫁过来的人一个不留,全都一起赶到庄子上去。与这件事情有关的,象文妈妈,那就是另外一种处置了。
这一晚没有谁有胃口吃饭,老爷子知道家里头这件事情的始末,摇头叹气。外头的事情多难难都没让他觉得畏怯,可是家里人勾心斗角相互倾轧陷害却令老爷子觉得灰心。
朱慕贤劝慰了祖父几句,祖孙俩下了一盘棋,老爷子打起精神来说:“你媳妇身子也不好,你快回去瞧瞧她吧。得了空把原哥儿抱来,我看这孩子一股聪明劲儿,将来一准儿也是个有出息的。”
外头淅淅沥沥又下起雨来,书墨撑着伞打着灯笼,主仆二人往桃缘居走。雨夜里灯笼的光亮显得摇摆不定,朱慕贤看着有人迎面走过来,身形摇摇晃晃的很不稳当,停住脚仔细看一眼,原来是朱长安。
“三哥。”
“哦……四弟。”朱长安身上一股酒气,朱慕贤想安慰他几句,可是看着他显得颓废的脸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种时候,安慰显得那样无力且多余。
朱长安也不用人安慰――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样的安慰,这会儿听起来都象是往伤口上戳刀子,拼命的提醒他这两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长安拍拍朱慕贤的肩膀,摇摇晃晃的又朝前走。
他不愿意回院子里。刚才去了一趟,韩氏听到了动静,在屋里喊叫哀求。而对面的屋里,丹菊还昏迷不醒。院子里空荡荡的,好些面孔不见了,剩下的人也都象惊弓之鸟一样魂不守舍的。
他觉得在那里待不住。
那儿离前院儿很远,又下着雨,感觉这院子象个孤岛,与世隔绝。这儿一点生机也没有,只有死亡、怨恨和恐惧。
他也不知道自己要上哪儿去,深一脚浅一脚的只顾向前走。
书墨有些担心地说:“三少爷没打伞,又喝了酒,这……怕是会淋出病来的。”
朱慕贤嗯了一声。
也许朱长安觉得这么着,他心里会好受一些。
从冰凉的雨夜一下子走进明亮的屋里,感觉门里门外就象是两个世界。
原哥儿跌跌撞撞的走过来,一把抱住了他的腿。
他刚才肯定吃过糕点,手上身上都是一股甜蜜蜜的桂花糖味儿。
朱慕贤把他抱了起来走进屋去。
这些天里头发生了这么多事,生老病死,人世无常。
又林说:“徐妈妈刚走。”
“说了什么?”
“也没说什么。”
就是为了这两天的事儿来安抚开解她,怕她因为这些事儿心情更坏。也是,在老太太看,现在没什么比她的身子更重要了。尤其是出了丹菊小产的事儿,这时候的人总视妇人小产为不吉不净的事,老太太和徐妈妈生怕这些事儿冲了她。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大早又有坏消息,朱长安院子有人死了。
不,不是韩氏,也不是韩氏那几个陪房寻了短见,是丹菊。虽然郎中说她情形不乐观,可是也没有说一定保不住命。
朱长安的院子出了事,上上下下没剩几个人了。二太太顾不上,朱长安更是屋都没进。还剩的那几个伺候的人,害怕的害怕,躲懒的躲懒,加上丹菊没了孩子,又不金贵了,竟然没人守着她。原来伺候丹菊给她送饭跑腿打杂的小丫鬟青儿也被扣了起来,因为她把食盒递给文妈妈。的事,就算下药她不知情,可是这疏忽的罪责也跑不了,少不了一顿打,而且多半能不再留在内院伺候了。
就这么着,等到天明丫鬟进去看的时候,人都凉透了,都不知道已经断气多久了。
大太太虽然乐得看二房倒霉,可是家里频频出事,现在出了人命,难免让她觉得晦气,直说要去庙里进个香,或是请高人来家看看,是不是风水有问题。
范妈妈大病了一场,现在还回来大太太身边伺候。她小声跟大太太说:“其实就是后院儿风水不好,您就瞧,二房把那院子占去了,可是一件好事儿都没遇上。”
大太太连连点头:“可不是!幸好当时没去住那儿。”
范妈妈从屋里出来的时候,正好小雁端了茶去进。范妈妈瞅了她一眼,小雁笑眯眯地跟范妈妈问了声好,范妈妈哼了一声,小雁也没表现出什么,端着茶进了屋。
范妈妈一直觉得自己上场大病,和小雁脱不了关系。毕竟当年从于江来京城的时候,小雁的娘黄嫂子就是被范妈妈这么算计了,因而没有赶上船,到现在还留在于江看房子呢。南边的管事、掌柜的有时过来,肯定也会捎黄嫂子的信儿来,小雁说不定就是知道了什么,所以才想对自己下手。
就算不说黄嫂子那档子事儿,现在大太太身边信重的人还是范妈妈。小雁要想成为大太太最心腹的人,就必须把范妈妈排挤出去。
范妈妈没病之前,这院子里的大小事儿都是范妈妈管着。可是她病了一场回来之后,明显发现有人和她不是一条心了,尤其是几个老婆子和小丫头,整天跟着小雁后头,雁姐长雁姐短的。
范妈妈并不为这事儿着慌。
小雁才多大,这么两三个月她又能做多少事?无非是在大太太面前给谁说个好话,偶尔漏点小便宜给人吃吃甜头,这些都不算什么。真遇着什么事儿,这些人是一个都指望不上的。小雁却觉得拉拢了不少人,和以前的态度都不一样。以前见了范妈妈她哪敢这么着?真觉得可以和范妈妈平起平坐了?
范妈妈沉得住气——小雁这样心大的她过去见多了,一个个的都让她给压了下去,小雁也不会例外。
丹菊还不算是姨娘,可也不能当普通丫头打发。二太太头疼得要命,叫了丹菊的娘来,赏了她银子和衣裳装裹,让他们家自己把丹菊带回去安葬。要是生养过的姨娘,自然有朱家发送安葬她,可是丹菊这又不算生养,让她本家人领走,总比做随便往城外一埋做孤魂野鬼强多了。
丹菊的娘忍着泪给二太太磕了头出来,捧着手上的银子,只觉得悲从中来,可是还在内院,连放声哭都不敢。
上回她进来看闺女,一切还都好好的,闺女怀了三少爷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