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 >

第167部分

家事 作者:卫风-第167部分

小说: 家事 作者: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玉萱一语中的,朱慧萍低下头来个默认。
“你搞清楚,我嫁伯府的时候,祖父正要入阁呢,那时候咱们家什么声势,现在是什么境况?我说句不好听的,祖父年纪大了,现在又不掌权,你把眼睛放亮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头赶紧打消。二房的四姑娘,二太太那么疼她,给她相看的人家也只是平平。她尚且那样,你还想怎么着?”
“可是我……”朱慧萍还是纠结。
“你还想和我比?”朱玉萱没好气地说:“就算不说家世,我是长女,教养嬷嬷是宫里出来的。我有一百零八抬嫁妆,我还有得力的舅舅,亲弟弟也大有前途。你拿什么跟我比,你说你有什么?”
朱慧萍一听这话眼圈都要红了,是,她是什么都没有。太太不是她的娘,她将来也没多少嫁妆,没有亲兄弟撑腰,她只有一个已经失了宠的也不会给她出主意的姨娘。
“我就知道,你们都欺负我不是太太生的……”
朱玉萱可不吃她这套:“你这句话从小说到大,你没说烦别人早听烦了。你要是觉得想找个我那样的伯府婆家,找不着就死拖着不嫁,那你干脆死了这条心,我这就去跟老太太说,把你送庵里当尼姑去。”
朱慧萍吓了一跳:“我不去!”
“那你大嫂给你找的亲事,你到底答应不答应?”
朱慧萍想说,钟氏不过是想把她当包袱一样扔出门去就算,根本没想好好给她找个婆家。这可是她一辈子的大事。她没投个好胎托生到太太肚子里,这找婆家万万不能将就,不然这辈子就真完了。反正没有人会给她做主,她过得是好是歹,根本没人关心。
说来说去,还就是欺负她不是太太生的。
朱慧萍既对现状不满,可是自己又找不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无奈之下也只能哭。在朱玉萱面前她还不敢嚎啕,揪着帕子一直抹泪。
朱玉萱叹口气。
这么个脑子不清楚的庶妹,她也不大想管她的事。可是如果她不管,让已经年迈的祖母再为这事操心劳累,那她也太不孝了。朱玉萱是孙子辈的头一个孩子,老太太对她格外偏疼。虽然现在老太太看着还硬朗,可是朱玉萱听徐妈妈说,老太太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现在精神气力都远不如从前,来看诊的太医也说,不能再操心费神的。
“你说你嫂子对你不好,可是你看看于家那个后娶的女人是怎么对待于佩芸的?你嫂子就算再有不是,也没有想把你嫁给痨病鬼去冲喜,害你一辈子吧?”
这个倒是真的。
人倒霉的时候,听说别人比自己更倒霉,那心里总会好受得多。
“这结亲讲究门当户对。咱们家不比从前,这门第你也不能强求。你没有多少嫁妆,也就不能再要求对方给出多高的聘礼来。再说你这个脾气,一句好听的话都不会说,遇事儿就沉不住气,动不动就哭哭闹闹,你这样能做好人家家的媳妇吗?你看看你嫂子们,敢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吗?就算是我在婆婆面前,一样大气不能喘。”
“你再看看你二姐,她现在日子过得多舒心?婆家把她捧成了凤凰,也不愁吃不愁穿。等将来她丈夫考出来了,放个官,可有多好?”
朱慧萍还是不吭声,看起来没点要软化的迹象。
朱玉萱也快没耐心了。
好的歹的话她都说了,朱慧萍就是不受教。
她一站起来,朱慧萍就慌了:“大姐姐,我……我想嫁的!”
朱玉萱都懒得理她了。
“我……四哥有个同窗,人看着不错,到家中来过……”
朱玉萱眉头皱了一下。
朱慧萍还以为朱玉萱不知道她想嫁杨重光那档子事儿,这会儿也顾不得害臊,一骨脑都说出来:“他也没什么家世,父母都死了,肯定也没什么钱下聘,我看他人也不错,将来肯定大有前途的……”
“你说的是杨重光吧?”
朱慧萍赶紧点头。
朱玉萱说:“我前儿听说了一消息,说是宏王爷看中了他,想把郡主许给他。就算没这事儿,还有林阁老家呢,林阁老可是这一科的主考,他家孙女也正是待嫁之龄。人家哪个家世才貌不比你强?不管他娶了哪个,对前途得有多少助益?你还做美梦哪!今天是我最后一遭劝你,以后你爱怎样怎样,我没那么多功夫跟你耗。”
朱慧萍大受打击。
郡主娘娘?阁老的孙女?哪一个是她能比得上的?
她就算想不信,可她知道朱玉萱说话从来有一句是一句,不会骗她。
是啊,他是探花郎,生得又好又有本事,想嫁他的人多的是,几时能数到她?
被朱玉萱教训过一顿之后,朱慧萍又关起门来,午饭晚饭都没吃。钟氏实在不想理会她了,她又不是没尽力,就算是婆婆也没法儿怪她。
结果朱慧萍第二天就表示,亲事听凭家里安排。
她这么一反常态,倒让钟氏觉得不可信。但试探了几次之后,发现这丫头好象是真的变听话了。
果然还是大姑姐有办法。
既然摆平了朱慧萍这刺头儿,钟氏立刻就着手办她的亲事。其实只要能定下亲事,办嫁妆倒简单,公中出的钱和朱心瑜那时候一样,比着上次的例子办就成。

第二百三十一章

朱慧萍的亲事定了下来,夫家姓卢,定的是那一家的庶子。卢家夫人倒是个温厚的人,对庶子庶媳从来没有过份为难。当然,卢家不可能出多少聘礼,满打满算也就是个三千银子。将来分家,只怕也分不着多少东西。但是京里都是这样。公中出的嫁妆银子也是三千,老太太和朱心瑜出嫁时一样,也给添了一千两银子。大太太对这个庶女可喜欢不起来,比不得朱心瑜那时候大方,只意思意思添了几样东西。
朱玉萱看庶妹终于受教了,倒是乐意再多指点她几句。这嫁妆可是她一辈子的指靠,要是都置成衣裳首饰,那些东西穿穿就旧了损了值不上什么钱,过日子要的是实惠,可不是这些虚头巴脑的。绫罗绸缎衣裳做的时候所费不赀,可是穿穿就没了,一钱不值。
不如把钱省下来多置几亩地。这京城四周的地价从来都只往上涨没有往下跌过,置地是保值兼稳赚不赔的事儿。再说,地里一年两季出息,这租子好好打理,能攒下不少私房来。钱生钱,才是过日子的正理儿。
朱慧萍知道朱玉萱这说的都是金玉良言。除了这位大姐,也没其他人会这么教她了。大嫂钟氏操办她的事只要面子上过得去,才不会管她到底过得怎么样呢。至于四嫂子,是早让她得罪过了。可是又林除了添箱的两样首饰,还额外多封了一百银子算是给她的压箱钱。这个钱旁人不知道,只交她自己收着以备不时之需。
朱慧萍这些日子学到了许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道理。那脸上对你一团热乎的人,未必是对你好。真对一个人好,不见得就要用嘴说出来。
钟氏忙着操持朱慧萍的亲事。儿子良哥儿因为贪凉腹泄,也让她又是忧心又是焦虑。而这会儿,于江李家来人了。
钟氏一听说这消息,眉头就皱了起来。
当时弟媳妇临产时李家也打发了人来,不过亲家老爷没有亲来。钟氏虽然不大清楚缘故,只当是今年不会来了。结果偏赶在这个时候,她沉着脸。问李家一共都来了什么人,也好安排客房。
周嫂小心翼翼地回话说:“听说,亲家老爷和太太。带着他们家公子。一块儿都来了。”
一听说来了这么多人,钟氏脸色更加难看。
“奶奶也别费心,上次亲家老爷来,不就没住咱们家嘛。”
钟氏没好气地说:“可是这回不是亲家老爷一个,有家小同来,去住会馆可不象那么回事儿,人家说起来,不说他们自己不想住。倒说咱们刻薄,亲家远道来了还让去外头住。”
周嫂子其实也明白这个理儿。
“不过生个孩子,谁没生过。还一家子都赶来看。”钟氏生了会儿闷气:“让人赶着打扫客房,人现在到哪儿了?”
“已经下船了。后半晌多半就到了。”
与钟氏不同,又林可是惊喜之极。她生产的日子比预期的早了几天,娘家人没来得及过来。后来捎了信说家中有事,满月也没能赶上。结果现在不但父亲过来了,连母亲和德林也一起来了,怎么不让又林喜出望外?
从来了京城,就再没和母亲、弟弟见过面,她一面挂念四奶奶的身体,不知道如此长途跋涉她身体吃不吃得消。也挂念德林,不知道他又长高没有,脾气变没变,往京城来一趟会不会耽误他的课业。
她光换衣裳就花了好一会儿功夫,小英从来没见又林这么沉不住气。一边伺候她梳头,一边轻声问:“奶奶今儿是怎么了?可是高兴得都傻了?”
又林摆弄着手里的眉黛:“有句话叫近乡情怯,越是挂念,心里就越是不踏实。”
“我说奶奶只管放心,咱们家太太听说抱了外孙,可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儿呢。我听胡妈妈说,奶奶您有孕的消息送回于江,太太可紧张的不行呢,去庙里上香祈愿,老太太也在家里日日诵经,都是替奶奶祷告,希望奶奶能母子平安。”
又林午饭也没吃几口,并不觉得饿。乳娘把孩子抱了过来,又林亲手给他换了一身儿衣裳。做得十分精致的那身儿小裤褂还是于江送来的,是又林的娘,孩子的姥姥亲手给做的。现在特意给他换上。
小家伙儿也挺配合,可能是刚刚睡饱了,这会儿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精神十足。
又林坐不住,抱着儿子在屋里慢慢踱步。孩子比刚出生时重了一倍,吃得好睡得香,小脸儿肥嘟嘟嫩生生的,看得人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等外头人回禀说亲家老爷、太太到了,又林愣了一下神,小英赶紧提醒她一声,又林才回过神来,急忙往外走去迎。
李家三口显然下了船之后已经收拾梳洗过,穿戴十分体面齐整。又林远远看了母亲的身影,面目还没看清,已经觉得眼眶酸热难忍,忙深吸口气,把泪意憋回去。
到底是母女,四太太也离着老远,一眼就看到了女儿。那怀里抱的肯定是她的外孙。
四太太眼眶也红了。
德林已经不是个孩子模样了,身量比又林离开时高了一头,明明很想赶紧到姐姐跟前去,眼下还只能规矩规矩的站在父亲身后。
又林迎上前去,声音哽咽地唤了声:“父亲,母亲……”她刚屈下膝,四奶奶一把把她拉住了。
“你还抱着孩子呢,不用讲这些虚礼。”四太太的目光在女儿脸上仔细巡梭。又林比过去长开了,眉眼更显得柔和秀美,因为生产过的原因,看起来比过去丰润,穿戴和气色都好。
她再低头看又林抱着的孩子,那孩子眼睛又圆又黑,小嘴半张着,一滴口水挂在嘴边摇摇欲坠。四奶奶只觉得一双眼都看不过来了:“快,给我抱抱。”
又林把孩子递给了她。德林也凑了过来,先喊了一声姐姐,又说:“这就是我小外甥?”
又林笑了:“是啊,你做了舅舅了,这见面礼可不能少。”
“应该,应该的,我都预备下好几个月了!”
“父亲,母亲,先进去吧,老太太和太太她们都等着呢。”
大太太和老太太虽然没出来迎,可是亲家举家来看望女儿和外孙,这也是一件大事,连不怎么对的二太太也都过来了。
老太太对李家三口十分热情客套,四太太当然要对亲家客气一番,诸如女儿年轻不懂事,让婆家长辈费心受累云云。老太太和大太太都说又林知礼懂事,又很孝顺。这又给朱家添了孙子,李家教女有方等等。一时间场面合乐融融的,连二太太都没有说什么怪话打岔搅局。钟氏陪坐在一边,她也真没料错,老太太和大太太都说亲家来了断没有住到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