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家事 作者:卫风 >

第110部分

家事 作者:卫风-第110部分

小说: 家事 作者: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奶奶虽然说心里不舒服,可是谁让她那会儿总生不出儿子来?李光沛都三十的人了,想要儿子也不是他的错处。镇上的其他的人家,但凡有点家底的,大抵都有妾。一个的有,两个的也有。和李家有来往的一家里头甚至有五个妾。只要人家能纳得起,旁人自然不去管。
可女儿将来如果也遇到这种情形,四奶奶一想起来就揪心。
她打算给又林的两个丫头,一个叫半夏,一个叫忍冬。半夏生得娇俏,瓜子脸儿,眼珠又水灵,平时说话娇声细气的。四奶奶是真不想走这一步可是又不能不安排。
又林却对四奶奶的安排直接摇了头。
〃我知道你也不愿意,可是娘难道就愿意了?好歹半夏是咱们家的,身契也在你手里,她得听你的话,比别人好拿捏……〃
〃娘,就算有了半夏,也未必能防得住什么。〃
既防不住婆婆塞人,也防不住男人自己有那心。
〃你别太傻了。〃四奶奶急得不行:〃咱们家这样,不代表人人家里都这么清净的。有半夏,你多少有个帮手,有什么事儿可以把她推在前头。要不然别人不说你婆婆不好,也不说你男人不好,只会说你不好……〃
眼看着四奶奶又上火,又林赶紧顺着她说:〃我知道了娘,反正半夏也定下来是跟着我了。〃
至于半夏将来会做什么用途,那四奶奶就鞭长莫及了。
这个当口儿上,又林实在不愿意四奶奶再为这事儿焦急烦心。虽然已经在吃药,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和她婚期的日渐逼近,四奶奶的焦躁已经无法压抑和掩饰了。就算一天三四遍的喝清心安神散,她也还是清不下安不了。那样子简直象是关在圈里的斗牛,鼻子里喷气儿,蹄子刨地,只要给点火星,肯定会立马炸了。
谁愿意给闺女预备这种事呢?往闺女心里捅刀子,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啊。可是闺女还小,长辈过的桥比她走的路还多。
自己刚成亲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么多。没想到自己会生不出儿子,没想到丈夫会在外头养外室。
就算现在,家里还有个玉林的存在。她就象是根刺扎在四奶奶身上,永远提醒她她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提醒她她丈夫的怀里躺过别的女人,那个女人比她漂亮,比她年轻,还给他生了个孩子。
闺女不会明白她的感受的。她一直对玉林很好,跟亲妹妹似的,可那不是她亲妹妹。四奶奶不愿意看见玉林,有时候瞅见了玉林越长越发美貌的脸,四奶奶会忍不住想,到底她亲娘是个什么样,当初怎么把丈夫迷住勾引走的。
将来又林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四奶奶情愿闺女现在跟她呕气,也要让她将来吃的苦少一点儿,弯路少走一点儿。
跟着又林一起过去的还有胡妈妈。她人老成,做事也周到。当然,胡妈妈还算是李家的人,她也已经五十来岁了,是有孙子的人了,跟着又林再伺候几年,等又林在朱家站住脚了,生了孩子了,胡妈妈那会儿也正好能回家养老去了。
朱慕贤从德林那儿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不少又林的近况,当然,给小舅子的贿赂也少不了。德林可不象小时候那么好哄了,他已经从〃多了一个姐夫〃美好假象中摆脱出来,认识到〃姐姐要被拐走〃的残酷事实了。对着朱慕贤的时候,虽然还做不到翻脸不认人,可是那神情姿态,当然也就和从前不同了。朱慕贤对此当然只能苦笑,当然,该献的殷勤那是分毫不能少。就算不能帮忙美言,起码不能让他在又林面前拆台。
婚期渐近,朱慕贤那是既期待,又有些不安。
说实在的,成亲这档子事儿他也没经验,书上圣人教导的那些夫妻之道简直就是些废话。那上头没说对妻子说什么,怎么能让两人相处更融洽,怎么让日子过得更幸福。圣人只说了,你应该那样做。至于你是否愿意,是否快乐,是否真的夫妻和美恩恩爱爱的人家可不管你。
朱慕贤也没有多少先例可供借鉴。他父母,叔叔婶婶子们都不是什么好例子。祖父母虽然互相敬重,可是他们已经脱离年轻人的范畴很久很久了。
倒是又林的父母,看着日常相处十分和美。尤其是最近四奶奶脾气大,李光沛一直体贴忍让的事情,朱慕贤也听说了。
有的同窗说,治得老婆服服帖帖的,指东不敢往西,说一不二。可是朱慕贤觉得那样并不对。男人天生比女人力大势强,把妻子恫吓整治的跟下人一样,那还是夫妻吗?
李光沛对四奶奶服软,朱慕贤觉得那可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李光沛并不是比四奶奶势弱,他是爱重妻子,体贴妻子才一直让着她的,这才是做丈夫该有的肚量。

下章或是下下章就嫁了。啊啊啊,我也觉得我实在太拖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吃罢晚饭,朱大太太把朱慕贤唤了过去。
朱大太太其实不擅长兜圈子,她的脾气急躁,也没有那个耐心。问了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不等朱慕贤问她有什么事,朱大太太就忍不住自己先开口了。
〃李家大姑娘……你从前就认得她吧?〃
朱慕贤不知道朱大太太问这个是什么意思,点头说:〃刚回于江的时候就曾经见过。〃
朱大太太问:〃你觉得……她人怎么样?〃
朱慕贤虽然不知道朱大太太为什么这么问,但是他了解自己的亲娘。在朱大太太面前绝不能把别的女人夸成人见人爱的一朵鲜花。
可是朱慕贤也不能贬低自己未过门的妻子。
〃我和她也没说过几次话,她对弟弟妹妹很周到,说话行事看着也都很大方。〃
朱大太太对儿子的回答显然不太满意,但是她也知道,从儿子嘴里想掏出未来儿媳妇的坏话那不太现实。
退一步讲,就算她真有什么不是,那也肯定会瞒着不让自己家知道的。
〃她是否有个姓陆的表哥?〃
朱慕贤心里微微,脸上却没什么异色:〃有的。李家老太太娘家姓陆。〃
朱大太太终于不耐烦了,直接说:〃我怎么听人说,这李家姑娘原来已经和她表哥定下了亲事,因为咱们家提亲,他们嫌贫爱富,就把陆家那头黄了,又攀上了咱们家?这样朝三暮四的亲家可当真靠不住,教出来的姑娘品行只怕也有问题……〃
朱慕贤还是很从容:〃这事儿啊,我也知道。一家女百家求,陆家是有那个意思,可是李家并没有答应过,定亲一说更是无稽之谈。〃
朱大太太脸一沉:〃你年轻,哪懂得那些势利小人想些什么!这无风不起浪,李家要是真没许婚。人家怎么会这样说呢?〃
朱慕贤看了一眼站在身朱大太太身旁的范妈妈。他深知道母亲脾气急躁,耳根又软。可是她在内宅里,上哪儿去听说外头什么闲话去?连朱慕贤都没听说外头有这种闲话,倒不知道母亲刚刚到于江。怎么就听到了这种流言蜚语?
在母亲耳边搬弄口舌的这些人也真可恶,一个个唯恐天下不乱,不管听了什么闲言碎语都跑来邀功。
〃母亲,确实没有这回事。前番李老太太过寿的时候我还遇到过陆伯荣,李家压根儿没和陆家有过什么婚约,就是寻常的亲戚来往。〃
〃你见过那陆家的人?〃
〃是,拜寿的时候我曾经过去。还和他坐了一席,说了半天话。李家和陆家绝对没有许过婚或是有什么别的约定。〃
朱大太太皱起眉头:〃可要没点影儿,人家为什么单传她的闲话?她和表哥自幼一块儿长大的,这青梅竹马,说不定就……〃
〃母亲。〃朱慕贤截住了朱大太太的话头。要让朱大太太这么说下去,只会越说越难听:〃李家门风严谨,李姑娘也贞静守礼,绝没有母亲所说的那种私相授受之事。〃
朱大太太被儿子噎了一下。但是想想。自己当着儿子的面这样说他未过门的妻子,也有点伤儿子的颜面。不管多大年纪,没哪个男人喜欢听到自己可能戴了绿帽子的话。
朱大太太眼见在儿子这里说不通。只能先打发他回去。
范妈妈铺好了床,来让朱大太太安歇。
刚才朱慕贤看她的时候,范妈妈心里一紧,直想喊声冤枉。
虽然范妈妈一向多嘴多舌的,可是今天这事儿,还真就不是她跟朱大太太说的,是黄嫂子后半晌过来,和太太在屋里待了一会儿。那会儿范妈妈正领着人在整理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箱笼,恰好不在跟前。这件事先前朱大太太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黄嫂子一走她就找了少爷来问这事儿。那是谁说的不是明摆着嘛!
也不是说范妈妈人品就比黄嫂子强多少,而是她比黄嫂子更识时务。眼见着贤少爷以后是有大出息的人,夫贵妻荣,那将来他妻子肯定在朱家也份量不轻。和李家婚事已经到了这份儿上了,何必在这时候横生事端呢?
再说,看贤少爷的意思。对这门不怎么登对的亲事,是很上心的。
可黄嫂子不知怎么想的,也许是太想在大太太面前挣个脸表个功,也可能是有什么旁的打算黄嫂的闺女可也在太太院子里干活儿,年纪、相貌也都差不多……要是黄嫂子有点儿什么旁的想头,那一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都是朱家的奴仆,生的儿子孙子身上也都打着奴仆的烙印,再嫁娶也是在下人之间。可要是给少爷、老爷做了小,那身份就不一样了。能生个一儿半女的,那下半辈子就有了依靠,一家子也都能翻身。
范妈妈甚至怀疑,黄嫂子是不是从把闺女送到大太太院里当差时开始,就开始谋划什么事了。
大太太十分憋气,怎么都睡不踏实。范妈妈劝她:〃太太且放宽心。这小人们眼热李家结亲结得好,造谣生事一点儿都不稀奇。您忘了,年前京里头夏家聘了权家的姑娘,别人不都说权家高攀,又说他们昧下了彩礼,又说夏姑娘品行不端,其实都是不都是因为眼热?京里都这样,何况于江这样的乡下地方?〃
朱大太太侧卧着,嗯了一声。她觉得范妈妈说的有道理,可是黄嫂子下午过来的时候,说得言之凿凿的,说陆家原本和李家关系多密切,陆家少爷总在李家住着,两家议亲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朱家一提亲,李家顿时对陆家变了面孔,将人扫地出门。
虽然亲事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再反悔,可是朱大太太心里毕竟是埋了一根刺。小地方的人,又是商户人家,眼皮子浅,行事也不那么让人看得起。这风声要是让二房、让那些有来往的人家知道了,还不定再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纵然心里积着气,朱大太太还是得打起精神好生操持儿子的亲事。这亲事纵然不算很体面,可要真出什么岔子,那更伤体面。
李家开晚饭的时辰很固定,这一天也不例外。和往常一样,李老太太坐了上首,李光沛挨着李老太太坐在左边,四奶奶坐在右边,又林挨着四奶奶坐的,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可是和从前也不一样
明儿就是又林出嫁的日子,这是她在娘家的最后一晚上。
虽然家里亲戚也来了不少,可是李光沛和四奶奶这会儿都没出去应酬宾客,一家人关起门来,安安静静吃完这顿晚饭。
大概也是最后一次这样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吃饭了。以后纵然还会再坐一起,可是她的身份已经是朱家的人,不再是李家的姑娘了。
晚饭并没有很丰盛,不过八个菜里头,有四个都是又林平时爱吃的。李老太太先动了筷子,其他人也把碗端了起来。
又林象往常一样,给弟弟妹妹都夹了些菜。四奶奶心酸得很,又不愿意惹全家人一起伤心,特意舀了个小饺子放进又林碗里,又林低头咬了一口。
饭桌上显得比平时沉默得多,通儿眼睛骨碌碌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家里很是热闹,他也知道姐姐要出嫁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