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么么茶:人生幸福自助餐丛书-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徒然的奔忙,外来的诱惑,懵懂的辛苦,蛊惑的占有欲,也都可以接受下来,改变下去,然后在恬静、轻松、自在、悠然中选择自己所爱,并爱自己的选择。
==================================
==================================
==================================
==================================
第十三章 上帝打开一扇门(2)
王卫宾
随成随败且随喜
冬天刚刚过去,院子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徒弟说:“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
师父挥挥手:“随时!”
立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徒弟去播种。
秋风起处,草籽在撒的过程中全飘走了,小徒弟着急地喊叫:“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了。”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徒弟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徒弟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来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对于外来的诱惑,都用随缘地眼光看待,我们又哪里用得着每天受着贪婪的蛊惑,徒然的奔忙,在懵懂中辛劳呢?
万事随缘,快乐自然随处有。
一个人的一生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又都享有许多资源,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很多的出路与选择,有很多事业与感情的机会。
正是这些出路、选择与机会,提供了我们随缘随喜的基础。在所拥有的这些资源中超然一些,放松一些,不是更容易接近生命的本原吗?生命本来就是自然的、自信的、自尊的,就像那飞来飞去的鸟儿,就像那跑来跑去的孩童,他们是拿得起,放得下的。
一位女作家曾经说过,有自信的女孩子,是除了恋爱之外,还找得到生命出口的人。
如果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此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任何选择中,都能快乐地享受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生命,如果我们用这种目光来打量自己和所在的这个世界,那么就一定能够在恬静、轻松、自在、悠然中选择自己所爱,并爱自己的选择。
有一首诗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点点滴滴中随遇而安,把自己与世界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生活的出口无处不在,那么自然也就必然如诗如画,怡适安祥了。
有一个旅行者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把他几乎砸昏过去。
这个旅行得从地上爬起来,摸了摸肿起来的头,没有哭泣,也没有愤怒地跳起来要杀光所有的猴子,而是把椰子捡起来,喝光了椰子汁,把果肉挖出来吃掉。
最后,他用外壳做了一个碗,在外壳上刻上漂亮的花纹,把这只碗挂在自己的行囊后面,继续赶路。
要快乐,就应该淡化挫折带来的痛苦,保持一份达观。人生可能遭遇的不幸和挫折太多了,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湎于痛苦而难以自拔,他收获的便永远只能是忧伤。
保持一份达观,并不是对任何东西都满不在乎,也不是丢弃一切,而是要在愁苦之时不委顿,在郁闷之时不消沉,在失落之时不舍弃,在绝望之中仍然希望,以一种轻松的心情,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越过一切不幸与挫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为了崇高的目标忍受痛苦的人才更显其庄重和崇高,这种想法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在人生中对于善的追求,对于社会正义的信念,对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奋斗精神,都是一些崇高的追求。但是追求的崇高并不意味着要忍受痛苦。在非常艰苦的时候,我们应该“素其位而行”,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去追求,但同时我们也应平常心面对这些成败得失。
快乐在于自己
快乐寓言之割肉百两
从前有一个国王,听说有人在私下议论,说他不配治理国家。他听了愤怒得不得了,立刻下令要查办这个诋毁他的人,但一时却查不出来。后来有人告密说,这话是他的一个大臣说的,于是国王就把那个大臣捉来,处以割肉的刑罚,剥开他的背脊割了一百两的肉。
不久,有人向国王证明说这个大臣并没有诋毁国王,国王很是后悔,觉得不应该冤枉那位大臣,决定赔偿他的损失,下令送去一千两猪肉去补他的脊背。不料这个大臣收下猪肉以后,每天仍然不停地痛苦呻吟叫唤。国王听了以后十分不解,就去问他∶“你为什么还觉得痛苦呢?我取你一百两肉,现在已十倍偿还你了,你还不满足吗?”
这个大臣听了以后气得说不出话来,旁边有大臣替他回答说∶“大王呀,这些肉不是他的呀!”
国王听了,无言以对。
那些企图从别人或者外部世界得到快乐的人,和这个国王一样愚蠢。
==================================
==================================
==================================
==================================
第九章 莫为未来做苦役(2)
王卫宾
停一下享受生活
人生的意义在过程上,我们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充分认识每一节的价值,我们就不会因为匆匆忙忙而失去太多的欢乐。
两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他俩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竭尽全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苏格拉底说:“那就太遗憾了。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一生中从来不停下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就像走一条漫长的旅途而没有旅店一样,是愚蠢的。
现代人脑里装的尽是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整日为工作烦心,忙碌得如陀螺打转,还要被乌烟瘴气的交通搞得头顶冒烟。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曾放慢脚步,注意身旁美好的事物呢?
曾经一位具有几十亿身家的网络富翁在接受ABC采访时说:“我们只是更加忙碌,更加疲劳,多少财富似乎都改变不了这种生活。
智者说,在人生的旅途上,别忘了驻足片刻,欣赏路边绽放的玫瑰。既然上天赐我一双眼睛,我就该多观察身旁的世界,拿来享受一下生活。
快乐是一只小鸟,它愿意落在轻松的枝头上。身心一紧张,小鸟像踩在滑轮上,飞了。
有一个人与他的父亲一起耕作一小块地。一年几次,他们会把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城市去卖。除姓氏相同,又在同一块田地上工作外,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货,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日夜兼程,第二天清早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牲口走快些。
老人说:“放轻松点,儿子,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儿子理直气壮地反驳:“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更有机会卖好价钱。”
父亲并不回答,只是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座位上睡着了。年轻人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一小时内走了四哩路。来到一间小屋前时,父亲恰逢其时地醒来了,微笑着说:“这是你一位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儿子焦急地说:“可是我们已经慢了一小时。”
“那么再慢几分钟也没关系。我跟他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
儿子只好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一小时,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驭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儿子急忙拦住他:“左边的路近些。”
“我当然知道,但是这边的路景色好多了。”
年轻人不耐烦地说:“你不在乎时间?”
“嗅,我当然在乎,所以我更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尽情享受每一刻。”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发出淙淙声的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没有看到,他心里翻腾不已,心不在焉,焦急以极,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片宽广美丽的平原上。老人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
儿子生气地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作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父亲微笑说:“对了,这是你许久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
几分钟后,他开始打鼾。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三里地,遇到了一位素未谋面的农民。那人正力图把掉进沟里的牛车拉上来。老人低声说:“我们去帮他一把。”
儿子顿时勃然大怒:“你想失去更多时间?”
‘做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记。”
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成一片黑暗。
儿子大发牢骚:“如果我们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
老人劝告道:“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让灵魂赶上身体
一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寻找古代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佣了几个当地人做向导和挑夫,向丛林深处走去。
当地人身体十分健壮,尽管背负着沉重的行李,仍然唱着歌轻松地走在前面。只有当探险家喊休息的时候,他们才停下来等他。探险家虽然体力和精力都不如当地人,但是在研究印加文明的平生宿愿的支持下,也大步地跟在后面。
第四天,探险家一大早醒来,象往常一样催促当地人准备上路,可是当地人却拒绝前行,坚持要原地休息一天。
向导严肃地对探险家说:“今天我们必须停下来休息,以便让我们的灵魂,赶得上我们的疲惫身体。”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但也有另一种人,他们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