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 >

第12部分

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第12部分

小说: 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腾:创办广告公司,经营电视机、摩托车,做室内装修……“最初想要做生意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自己家比别人家穷。”弃教从商的张跃毫不掩饰朴素的初衷。
1987年的那个冬天对张跃来说尤其温暖。不仅仅是因为他躲开了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天,和弟弟在东北老家度过了温暖惬意的冬季,也让他萌生了在南方制造取暖设备的念头。事后证明,就是这个念头,引领张跃走上了崭新的人生征程。
在东北,即便是农村,循环采暖也很平常。在屋外造个炉子,通过管道向屋内送热水,热水在暖气片中不断循环进行取暖。南方潮湿阴冷,除了零星几家采用煤炉取暖外,没有其它取暖设施,因此,在南方生产销售锅炉肯定有市场。他当年这样分析。
经过多方考证后,1988年6月5日,张跃拉开了他大手笔创业的序幕。他用绘画以及装修等生意积累的3万元钱,在湖南郴州注册了远大有限公司,开发取暖设备。
3万元创办远大,当时还觉得蛮宽裕。1万元做了产品研发,2万元做广告推广,就把公司的基本雏形打造出来了。张跃以轻松的口吻诉说着他那并不轻松的经历。
弃教从商,张跃并不是头脑发热,他有过深思和取证。“做锅炉是我弟弟的专长,他的专业是热工。”张跃神秘地笑谈,“我弟弟说锅炉容易做,我就敢去做。”
想要成功,就要做别人没有的东西
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张跃也不例外。锅炉大规模生产之后,生意虽也红火了一阵子,但是很快就发现锅炉存在缺陷:当热水被送到二、三楼的时候,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压增加,水温可升高至100摄氏度以上,这样,锅炉一旦泄漏就可能发生爆炸。
发现锅炉缺陷之后,有人主张申请一个有压锅炉,按照有压力的锅炉贴上铭牌就可以了。当时,申请这样一个锅炉并不是一件难事,很多乡镇企业都申请到了。但是他听说过有压锅炉爆炸事件,觉得这么做不安心。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张跃执著而坚毅的个性,直接推动了无压热水锅炉的诞生。1989年,“远大”的第一个产品——全球第一台浮子式无压热水锅炉问世。该产品将一个浮球阀、一个止回阀分别安装于锅炉入出口,使锅炉不承受系统的压力,永无爆炸的可能。



、14.美术教师张跃:别让世界不给我们机会(…

无压锅炉一上市,就大获成功,也给张跃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市场需求很旺盛,他们自己做不过来,只能租用别人的车间生产。通过出售锅炉和转让技术,创业第二年就积累了很多原始资金。
由此,张跃认识到一个问题:想要成功,就要做别人没有的东西。
寻觅另外的突破口
1991年,对张跃来说又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无压热水锅炉参加了巴黎发明博览会,这为远大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无压锅炉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这对张跃影响很大,他的视野走向了国外,觉得说企业可以再做大一点儿,应该把自己的发明拓展到国际去。
一颗不安分的心又让张跃在寻觅另外的突破口。
冬冷夏热,冬有锅炉,夏需空调——张跃的逆向思考,将远大推向了顶点。面对电力短缺的现状,“搞一种不用电的空调”的想法油然而生。如果说无压锅炉,还停留在简单的产品研发阶段,那么,“非电空调”的想法,则直接把张跃带上了有意识的节能减排之路。
当时有很多空调厂家,但是都是用电的,他听说日本有非电空调,于是就下定决心要做非电空调。经过半年的技术研发,非电空调技术在远大终于得以攻关。1992年,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直燃吸收式溴化锂冷温水机(直接以燃料为能源的非电空调,简称“直燃机”)。直燃机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张跃的成功秘诀—做就要做“独一无二”。
问鼎节能
不放弃享受生活的张跃,在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之后,就致力于节能减排工作。
真正意识到温室气体的严重性,是1996年前后。恰巧赶上联合国在京都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组织》会议,讨论《京都议定书》,这次会议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立即开始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节能减排上。
过去十几年,远大空调主要是用三种燃料。一种是燃油,当时天然气比较少,后来天然气比较多的时候,就用天然气。之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就更多地关注到气候保护、空气污染等问题,就采用了废热做能源。目前,远大的国外大部分用户都在利用废热空调。
不过,张跃认为即便是非电空调再节能,也是在消耗能源。想要解决能耗问题,还要从根上找原因。“如果建筑节能做得比较好,空调是可有可无的。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已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筑隔热上了。”
在张跃看来,建筑隔热并不复杂。“主要是三道工序。一是墙体采用泡沫保温,二是摈弃铝合金采用塑料窗户,再加上三到四层玻璃,三是做好外遮阳工作。”张跃介绍。
经过研究发现,这项隔热技术,需要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就业空间,于是,建筑节能呼之欲出。
逆“势”而为
张跃用他的“特立独行”将既有的“行业潜规则”一一打碎,外人眼中的偶然成功被他演绎成了必然。
当众多企业挤破上市独木桥时,张跃却没有推动远大上市的意愿;当“相互提携”变得心照不宣时,张跃却反其道而行之;当众多企业纠葛于债务纠纷焦头烂额时,远大已有14年没有借贷一分钱。
对于不推动远大上市,他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金融危机以后,不再上市的想法就更坚定了。第一,从股市融资而来的资金即便再大,也不会觉得开心,因为那不是自己的成就;第二,如果经营不慎亏欠了股民,又会觉得是自己的罪过。所以,不应上市。”
对于资本,张跃也纯净到了“洁癖”的地步。创办企业之初,有段时间是不愉快的。大约七年的时间,远大或多或少都有负债。直到2005年,公司才完全无负债经营。
专修美术的张跃,到底还是留有一份艺术家的情怀,他说,自己创办公司要做到像个常人一样不欠钱,心里才会觉得愉快。“其实,很多企业并不需要借贷,而是经营者提出了超越自己能力和当时条件的目标;亦或是看见了新商机,原因可以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说远大的路走得稳,离不开张跃轻财务重研发的经营理念。“我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所以每一天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新产品上。在技术攻关、产品制造、品质管理以及售后服务各方面,远大都花了大量的资金。产品功能的可靠性和能源效率都需要非常高才具有竞争力,这也是我一年到头在抓的事情。”
一个公司,领导的精力在哪方面,整个公司也会集中力量在这方面,张跃对此很自豪。“众人的观念中,老板最应该管理的是公司的账目和发展战略。但是,这恰恰是我用时间最少的方面。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产品研发上。”张跃说。
张跃的行事作风,可谓是当前社会的“稀缺”。而稀缺的他,更擅长挖掘稀缺产业。敏锐的嗅觉,带领着他一次次聚焦产业的前沿。内心的责任,使他最终定格节能减排。他用实践宣告,一份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能让一个企业走得更远。



、15.幻灯放映员陈天桥:大苦难换来大成功(…

有人发财,有人破产,有人温饱度日。
而他,一个31岁的青年,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就成了中国大陆第一富豪。
“我几年前就是穿白衬衫,现在还是白衬衫,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场合,我会穿得更加随便,中午我在单位跟员工一起吃盒饭,我从来都不是个会挥霍的人。”
也许他确实不会花钱,但他却是个最会挣钱的人。
2004年8月10日,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盛大网络首次公布财务报表;第二天,陈天桥所持股票市值达到了约亿美元(合90亿元人民币),超过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新任中国首富。短短五年的创业时间里,他的财富飚升了18000倍!
幻灯放映员被“雪藏”
人们都说陈天桥很“主流”。确实,从小到大,他每一步都是遵循最主流的模式成长起来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少年时代家教很严,而陈天桥也是个不需要大人操心的孩子,不但成绩优异,而且一直是学生干部。他18岁就入了党,在复旦大学读经济学的时候,获上海市学生干部标兵称号,并提前修完学分,成为1993年复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
当时的陈天桥,在同学眼里已经是一个“性格坚毅、极富才华,前途不可限量之人”,但他后来的发展走向还是让不少旧日老友吃惊,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天桥适合走仕途。
当年提前毕业的18名学生中,陈天桥是唯一一个到国有企业工作的。
1993年的盛夏,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与另外17名优秀学生获得提前一年毕业的机会。毕业时的喧闹还犹在眼前,他却出乎意料地迎来了长达10个月被“雪藏”的寂寞——满怀抱负的陈天桥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他的工作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一放居然就放了10个月。
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办法在简单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负……他第一次体验了人生巨大的落差。年仅20岁的陈天桥品尝到寂寞的滋味,并将寂寞化成了日后享用不尽的财富。
10个月之后,正好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集团选定陈天桥担任那家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后来陈天桥回忆说,如果那样的日子再延长10个月,他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今天的人生道路可能也就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了。
在挂职锻炼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教育使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而寂寞的锤炼让他克服了一般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缺陷。在这家企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战术和管理风格。不久,他被直接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秘书。
同一年,该集团总裁被调往浦东新区任副区长,要带陈天桥一起去,但他婉言谢绝了。
没多久,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去了一家证券公司。“走之前有人留我,说小陈,我们这里快要分房子了,你等拿了房子再走。当时我毕业才三四年,就有房子分给我,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了。但我想,难道我这辈子,自己还挣不了一栋房子?”
就这样,陈天桥与仕途“擦肩而过”,或者说,是他主动选择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我有一个同学在国外,人家跟他说你的老同学陈天桥发啦,他不信,说肯定是同名同姓,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结果上网查出图片来一看,还真是我,他很吃惊,一直以为我会走仕途呢。”



、15.幻灯放映员陈天桥:大苦难换来大成功(…

证券公司也没有吸引陈天桥太长的时间,但那几年里,他完成了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一是在证券公司的同事里觅得一位秀外慧中的夫人,二是在1999年股市的“519”井喷行情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他用其中的50万元,创建了盛大网络。
要做“网上迪斯尼”
在陆家嘴集团公司四年的锤炼中,陈天桥的管理理念被深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