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办-当次货危机改变世界-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 作者:时寒冰
【本书简介】
次贷危机如何改变了世界和中国?谁是危机的幕后黑手,谁又是背后的最大赢家?近年来,金融危机越来越频繁地爆发,根源在哪里?世界各国积极救市,会帮助人类走出这场危机,还是在为下一场更大的危机埋下新的隐患?全球性恶性通货膨胀距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打造一个抵御金融危机的坚固盾牌,更快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本书给了我们最全面的分析和最明确的答案,更给了我们洞悉真相、剖析问题的方法。
第一部分 导读
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兼具历史纵深和时代感,同时从全球政治经济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发展出路,展现了一位华夏赤子应有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我非常希望本书能帮助更多人擦亮智慧的眼睛,更加清醒地透视中国的未来,避免再走各种不必要的弯路。
1。1、《用智慧擦亮我们的眼睛》
一气读完本书,掩卷之后,耳边仍然回响着书中铿锵有力的字句所带来的震撼。近20万字的书稿,几乎句句都是振聋发聩的呐喊。在金融海啸扑面而来并有可能引爆国内经济泡沫的危险局势下,本书作者时寒冰先生以锐利的笔锋,如庖丁解牛般剖解了次贷危机—这个迄今为止人类最复杂的,甚至众多经济大家都看不明白的金融连环死结,分析了次贷危机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巨变,提出了区域合作、人民币突围、构筑资源财富体系和通过实现民富来有效拉动内需的可行性政策建议。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作者在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领域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积累。
当然,仅有理论和敏锐性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这本当前最具全局性和深度的全方位剖析美国金融危机的优秀作品,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如此迅捷地摆放在诸位读者面前的。可以说,本书不仅是一把帮助民众开启心智的钥匙,更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本好书,也是时寒冰先生,这位人民赤子,为维护国家利益最真挚的表白。我深信,如果不是寒冰对这片土地爱之热烈,绝非有此作品的问世!
在寒冰熟知的众多经济学研究者当中,我有幸为这本注定会影响一大批中国读者的着作作序,内心非常感谢寒冰对我的信任。然而,由于一颗蠢蠢欲动的私心,我曾尝试写成一篇洋洋两万多字的文章,不仅想贩卖我自己的理论观点,更想借机分享这本注定畅销的书籍带来的影响力。所幸,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及时让我打消了这个可能喧宾夺主的念头,让我规规矩矩地工作,为各位介绍我阅读这本大手笔作品的收获和感受。
2007年4月2日,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化成为信用违约掉期危机,美国金融体系特别是投资银行体系遭受沉重打击;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欧盟、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诸国股市连续暴跌,俄罗斯甚至被迫几次关闭证券交易市场;金融危机严重伤及美国实体经济,美国政府于2008年11月27日公布的4份报告表明,美国失业人数仍处于经济衰退期的水平,消费者支出降幅达到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最高水平,工厂订单量骤减,新房销售量也降至近18年来的最低点。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美国“双缺口”的经济结构不无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存在经常项目的高缺口,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与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直接投资扩大有关,更与美国长期存在的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高额缺口密切相关。可以说,美国的国民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是由政府财政赤字和私人储蓄小于私人投资造成的。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储蓄亦为负,因此整个国民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就不足以支持国民投资。因此,美国必须大量利用国外资本来弥补本国的储蓄缺口。
美国利用外部资本支持本国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向各国政府和央行发行数额庞大的政府债券,另一方面则要依靠其雄居世界金融核心的美国华尔街金融业,开展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为美国企业特别是金融机构提供所需股票、债券,以及由资产管理公司支配的数以万亿美元计的投资基金。由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金融组织毫无节制的金融创新导致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急剧膨胀。金融衍生品带给人们的一个最大的幻觉是:财富可以通过其持续获得,实体经济已经不再重要!此前的全球经济增长更多地得益于全球资产价格的自我循环上涨,靠的是财富效应带来的资产增值空间。其中,由华尔街金融业主导的债券市场是保证全球资产价格循环上涨的主要资金融通渠道。
当然,世界上从来没有不破的泡沫。由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的美国次贷危机和其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令华尔街五大投行悉数“覆没”,也将那些贪婪的“始作俑者”掷入失业者队伍。笔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表面上看是美国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导致的市场崩盘,实际上是隐藏其后的、美国大规模利用外国资本和为保持财产性收入增长而进行的过度消费。可以说,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资产膨胀型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
不同于上述教科书式的分析,本书给我们展示的是美国金融决策体系与华尔街之间相互媾和,通过无限度的金融创新甚至是救市,向世界各国分散风险的一个巨大陷阱的构造过程。美国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通过美元、金融、石油甚至战争的方式,以掠夺全球的财富为主要目标,这是一种极端追求利益的国家经营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尽可能采取极致的手段,金融就是一个极致的手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掠夺全球资源的国家目标和满足投资机构的贪婪欲望,白宫、美联储与华尔街相互利用,最终导致次贷危机这一历史性大灾难的爆发。
可见,次贷危机是美国把全球作为金融创新理论实验对象最终失败的结果。这个结局的发生,从一开始就始终存在着。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整个欧洲、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甚至中国也同时成为受损的一方,这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已经通过事先设计的风险分散机制将损失转移给了世界各国。这既是阴谋,又是贪婪者的玩火自焚,不过全世界都成了美国金融游戏的埋单者。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房价不断上涨,致使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公众的思考都普遍陷入了人类智慧的“短板”。在很长的时间里,公众普遍认为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房价只涨不落,投资者完全不顾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历史警告,陷入普遍买涨的“羊群效应”,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参与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如今,“羊群”大逃亡,投资者普遍抛售房屋,致使房价呈更大幅度下跌趋势。
次贷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与美国过度消费能力相对应的是中国相对于本国国内需求远远过剩的生产能力。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6。4%,水泥更占全球产量的48%(主要为出口工业生产、投资和国内房地产建设服务);中国汽车工业的产能超过1300万辆,但是能卖掉的不过900万辆;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近70%,是世界最大的鞋类制造基地。这些例子说明,以低价格满足美国及全球消费需求的中国制造业,在本次金融危机引发欧美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缩减的情况下,正面临非常严峻的、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
连中国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看出来,中国经济与美国次贷危机息息相关,次贷危机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中国。除了贸易增速的明显回落给对外依赖过高的中国出口加工业构成直接打击以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在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海外投资损失、外汇储备贬值和外资欠账愈演愈烈的巨大痛苦;此外,中国在房地产、股票等领域也存在着较严重的资产泡沫,这些泡沫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热钱的进入存在密切关系。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低迷、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走低和利率形势的逆转,都让热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如果热钱在短时间内流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看似与中国经济关系不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和房价、股价的回落。考虑到工业生产、房地产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次贷危机将改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增长回落甚至衰退,也将反过来重创依赖中国每年1万亿美元进口规模的其他国家的经济,推动世界经济步入进一步的衰退周期,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中国与世界经济互为市场,一荣俱荣、一枯俱枯,这无疑成了此次金融危机重灾区—欧美国家要求中国参与救市的基本借口。关于中国要不要参加美国救市,本书的分析是值得高层借鉴的。本书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向美国注入救市资金,必然要面临美元贬值,亦即债务被合法“减免”的局面。一旦中国贸然介入美国救市,也许再过几年,拯救者会成为需要拯救的人,而被拯救者则可能成为巨人。关于中国未来的选择,本书提出了建立大人民币制度、建立货币区域同盟、守住自然资源等建议,对于当前中国政府进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扩大内需,本书也提出了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向国民个人倾斜、冲破内需不振的羁绊的重要思路,这是一项符合国情的重要建议。正如本书分析的那样,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既有对外依赖度过高,又有对内过度依赖投资和房地产、收入分配分化导致内需不振、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存在着很大的“硬着陆”危险性。由于对外依赖度过高,中国的经济安全受制于人,容易在外围力量的影响下,发生经济动荡,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为了扩大内需,中国甚至牺牲了产业升级,通过实施房地产救市、降低出口退税率等措施,重回扩大投资和出口之路。然而,如果消费这个内需源头无法启动,目前实施的中国式救市就可能无法成为拯救中国经济的治本方案。
中国要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必然要将经济增长动力由外需转为内需,通过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等措施,将中国的未来夯实在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自古以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众人皆醉的时候,总有不被“羊群效应”迷惑的清醒者。不过,他们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众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