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行草只是摇头,赵元采就接着软语相求苦苦纠缠,最后舒行草终于不耐烦起来,道:“随你,吃了亏别来找老夫叫苦!”言罢拂袖而去。
萧谏临走前,舒行草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那根笛子送给他,却是默默无言,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带着休眉丁香,随着赵元采走了。
赵国的皇宫极大,抵得上东齐的皇宫三四个。分为前朝、后廷、内苑等几个部分。前朝居南,后廷偏北,内苑在西南部。四面各开一门,西为端华门,南面的正门为景天门,北面为清平门。皇城东侧无门,连着一片极大的山水园林,名居正苑,其间亭台楼阁,层层叠嶂,名义上是太子东宫,可惜太子太小,搁这里皇帝不放心,就还挤在皇宫里。赵元采荒唐惯了,没人敢管他,这居正苑便住了许多和皇帝关系暧昧不清的人,就死活正不起来了。
赵元采将萧谏安排在居正苑中的明洁堂里,明洁堂是一处不大的院落,却精致异常。休眉和丁香也跟他住在一起。
赵元采亲自送他过来,接着命侍从拿来一副打造精巧的青铜面具,道:“箫箫,你不愿意别人看到你的真面目,就戴上这个面具吧,把那块破布扯掉扔了。朕最见不得的就是衣着寒酸破烂不讲究,瞧你这一身打扮还能看不能!回去我就让人给你置办衣服,尽快给你送来。以后可不能穿得破破烂烂丢我的人。”
萧谏不好回答他的话,便置若罔然。待见他要离开时,方问道:“陛下什么时候放人?”
赵元采闻言又折了回来,笑道:“好说!十日后,我要接待一位贵客,等打发了客人,立马放人。箫箫,我这次要好好款待这位贵客,可惜宫中那些歌女舞娘们弄出的歌舞爷都看了不下百十遍了,简直烦得要命!你能不能给我变个新花样届时来招待客人?我舅父不是把笛子给你了吗?你吹个《兰陵王》《破阵子》什么的,我让我的侍卫跟着你学一场剑舞如何?”
萧谏道:“小人不擅剑法,对刀法比较在行一点。况且小人不会给人编排歌舞。”
赵元采道:“那有什么难?就和你驯马差不多,你连马都训得会摆战阵了,难道我的侍卫还不如马有灵性?你不擅长剑法,那就刀舞好了,又有什么区别?明天我就派人过来。”
他执意如此,萧谏也只好应允。第二日果然三十个侍卫由一个副统领带着过来了。就在明洁堂隔壁的一个空院落中拉开场子,开始操练。萧谏根据乐谱给他们编排刀舞,休眉就在一边看热闹。
这一干侍卫训练有素,武功底子很不错,很快就掌握住了诀窍,和萧谏的笛声配合渐渐默契起来。赵元采过来看了几次,很是满意,而后又匆匆离去,不知在忙些什么。
眼见着十日期限快要到了,这刀舞也编排的差不多了。萧谏便把这排练安排得轻松了些。中途稍事休息的时候,几十个人坐在一起说笑,他并不参与,静静地靠在一边出神,却忽然听到有一人提到交换战俘什么的,萧谏对战俘二字特别上心,顿时回过神来。那人言语间却又拉扯到了别处。
萧谏却上了心,凝神沉思起来。
赵元采四处忙着自己的大事,却在深夜时分接到萧谏遣人急匆匆送来的一张帖子,言道想见皇上一面。他顿时兴高采烈起来:“小美人半夜三更地想见我,莫不是相通了?”带着人摸黑赶到明洁堂,让侍从悉数等在外面。见萧谏所居房中隐隐透出灯光,直接推门就闯了进去,叫道:“小美人儿,你是想我了吗?”
却突然一道刀光迎面劈来,来势凌厉之极,赵元采大惊,亏得应变神速,飞身后退,重重撞在身后的墙上,才勉强避开这一刀,他怕萧谏再接再厉,忙随手拔出腰间佩刀,横在身前,笑骂道:“小美人,你疯了吗?无缘无故地想弑君?”
萧谏冷冷地道:“这要问你自己,你竟然骗得我跟你来太原!后天的交换战俘是怎么回事?”
赵元采眉头拧起,细长的鹰眼中忽然间杀气腾腾:“谁告诉你的?让爷去宰了这多嘴的!”
萧谏道:“不用谁告诉,我自己不会打听?赵元采,你在答应我释放战俘的时候,是否东齐交换战俘的书信已经送到了?你却骗得我和你来太原。你要求我拿出几分诚意来,可你的诚意在哪里?”
他一抖手中的刀,嗡嗡作响,便想接着扑上去和赵元采动手,赵元采忙摆手道:“箫箫,且慢且慢。我不想和你动手,这劲儿还想留着干别的。那些战俘我最后一定要放的,就不算失信于你。况且因为我喜欢你啊,想把你弄到我是身边来守着,也没什么恶意对不对?这好意你不领也就罢了,又何必如此气势汹汹?”
萧谏道:“那你也不该骗我!”他此时已经想到另一件事,语气便没有那么愤怒了,对赵元采的风言风语也不再计较,接着道:“你若是肯答应我另外一个条件,我就不和你计较了。”
赵元采微笑起来:“小美人,你真会趁机要挟讲价。好吧,你说,我姑且先听听。”
萧谏道:“你后宫占那么多的人,你宠幸得过来吗?据那蒙古人阿日斯兰说,你抢了人家部落不少的姑娘,害得许多年轻男子都找不到妻子。你还是把这些姑娘放回草原上去吧。”
赵元采笑道:“ 箫箫,爷我视色如命,姑娘只有往宫里领,要放出去却没有这个先例。这么大的事情,我可不能白答应你。这半夜三更的,我再摸黑回去,一个失足掉到湖里去怎么办?”
萧谏道:“外面你的侍从们带的有灯笼。”
赵元采往前凑凑,道:“夜半的风还很凉。”
萧谏道:“那么你我二人可以在此比试比试刀法,你就不冷了,便可以回去了。”说罢突然又抢上去,刀势如风,连着几刀劈出,赵元采只得横刀格挡。萧谏武功经过舒行草的悉心指点,这一段时间长进很快,赵元采一时间竟然手忙脚乱的抵挡不住,愤怒起来,吼道:“半夜三更的这是干什么?该干的事情不让干,尽干这些没要紧的!”
两人在房中乒乒乓乓动手,两把刀纵横来去,刀气激荡得帐幔飞舞,烛影摇红。房外一干侍卫看着窗子上的影子咋舌不已,却是知道国君的脾气,他不让人跟进去,便是两人同归于尽驾鹤归西了,也不能有人进去,否则必然导致杀身之祸。
激斗中两人双刀相交,赵元采力大,震得萧谏手臂发麻,萧谏反应迅速,刀势灵活快捷,借力绕着他刀刃旋得几旋,两把刀同时脱手飞了出去,穿过窗户,落到了院子里。
萧谏伸手又去抢书案后墙壁上的另一把刀,赵元采终于不耐烦起来:“好了好了,我走还不行?”反身拂袖,气冲冲地就要离开,忽然想起一事,又折了回来,冷笑道:“箫箫,你不想问问这次东齐是谁带人过来交换战俘?”
萧谏不语,冷冷地看着他,赵元采轻笑起来:“实则如今告诉你也无妨,就是我那亲亲的三舅哥舞阳王高淮!我是舍不得戚嘉没错,没想到他交换战俘的心情比我还要迫切,竟然亲自来赴我这鸿门宴了。嘿嘿嘿,箫箫,届时你可要给我争气,别起什么幺蛾子才好。我等着看你们的刀舞呢!你若是不给我面子,不但那些蒙古姑娘要老死在我的后宫,也许爷一个不高兴,这战俘不换了,也是有可能的。”
失落
萧谏怔怔地听着他说话,恍恍惚惚如在梦里,赵元采看不到他的表情,便接着道:“他们想在太谷的大成宫交换战俘,爷我偏不答应。他若是真心想换,就要来太原!没想到咱这小舅哥胆量倒真不小,竟然一口答应下来。 箫箫,你也是战俘,想不想被换回去?”
萧谏缓缓往后退了几步,似乎站立不稳,想找个地方坐下,最后却伸手扶住了花梨木的雕花槅扇,声音渐渐暗哑起来:“我……就算了吧,我孤身一人,在哪里都一样,我不想回去了。可是我作为东齐战俘,却无颜面再去大庭广众之下弄什么刀舞,没得丢了陛下的体面。陛下可否……饶我这一次?”
赵元采听到他不愿回东齐,高兴起来,但却仍不肯罢休,跟着逼近几步,高大的影子笼罩了萧谏日趋单薄的身形,微笑道:“为什么?你害怕了?箫箫,你不是说你自己是个平常的兵士吗?脸上又带了这劳什子的面具,堂堂的东齐三殿下怎么可能会认识你?你还是乖乖听话吧。等他一走,我立时就放了那一干蒙古女子,连蒙古那一百多个兵士一起放了。我说到做到。”言罢一甩衣袖,扬长而去。
萧谏扶着槅扇呆呆地站着,思潮起伏,百感交集。身若飘萍浮载,情亦不能自已,至此却又该当如何?
东齐派出两千兵马,看押着包括戚嘉在内的若干赵国战俘,由高淮带着,奔赴太原而来。他来之前,杨宝桢和聂世焕均是忧心忡忡,高淮看着两位将军愁苦的面容,微笑道:“不用怕!纵观赵元采以往作为,虽然荒唐,却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背信弃义。他既然答应换了,便一定会换。就算他翻脸了,我要脱身却容易得很。”
林再淳道:“我和你一起去吧,我易容了跟着你,遇事好有个商量。”高淮还未出言拒绝,杨宝桢已经抢着道:“那再好不过,再好不过。”
于是林再淳和五大天王易容了,作为贴身侍卫跟着高淮。韩凛负责带两千兵马看押战俘,浩浩荡荡地到了太原城外。然后在城外一处皇家别苑有赵国的官员等候着,将一干人等安排妥当。高淮自带了三百人,以及韩凛和阿金阿银,入城赴皇宫去见皇帝。林再淳带余下的人在城外驻扎,一边看守战俘,另以备不测时接应。
京都太原人和他们国君的脾气很像,都喜好热闹新鲜。待听说东齐的三殿下来了,便倾城而出看热闹,挤得街上几乎要水泄不通。全仗赵元采派出了大批的御林军开道,才将他们带到了皇城东南侧的长庆殿中。
赵元采早已经带了文武百官等候在那里。这种别国来使等事情,一般都是赵国皇帝炫耀排场的好机会,这次当然也不能例外。
高淮带着韩凛等几个亲随进得殿来,见赵元采着黑色冕服,十二旒冕冠,形容端严华丽,威仪肃整。他的皇后是北燕公主魏明镜,是个娴雅沉静的女子,亦着正规礼服随在他身边。他的一干大臣个个相貌端正,气宇轩昂,更兼衣饰华贵,果然是一堂彦俊名不虚传。
诸人见礼完毕,分宾主坐下,赵元采便开始发难:“三殿下,你和那塞外蛮夷之辈勾搭成奸,派人偷袭我国都,劫了朕的心腹要人戚嘉将军去。如今又拿着来换战俘,可是真做得出来啊!”
高淮对他的难听话原在意料之中,闻言笑了一笑,缓缓地道:“陛下,两国交兵,偷袭、设伏,用些三十六计阳谋阴谋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便是我东齐去岁冬日被陛下扫荡走的战俘,也不是陛下在两军阵前光明正大抓走的。陛下原是见多识广的真命天子,因为这种事情大惊小怪,小王很是不解。”
他温文尔雅地道来,赵元采被堵得顿了一顿,冷笑道:“如此说来,倒是朕小家子气了?那好吧,为了你这话,朕也就大方一点。你东齐的战俘共计七百多名,我赵国在你东齐的也不过四百多个,你说如何换法?一对一如何?”
高淮道:“不,戚嘉将军在战场上万夫莫当,若是一对一,于将军的身份不符,岂非折辱了将军?事到如今,陛下就莫要和小王斤斤计较了,我们各自交换释放所有战俘,然后重整旗鼓,战场上再一较高下如何?想必陛下也不在乎敌军多了三百人吧?”
赵元采道:“我在乎,我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