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清穿物语 >

第190部分

清穿物语-第190部分

小说: 清穿物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柜忙介绍说,“天冷前所有的皮子都卖完了,如今只剩下几张兔皮。我们的皮子鞣的比别家的好,柔软蓬松。价钱又不贵,所以特别好卖。货一到,没几天就卖掉了。”
清朝立国以来,皮子生意几乎都是被范家垄断的。但是他们用的方法是传统的硝鞣和矾鞣,这两种鞣皮的方法鞣出来的皮子发硬,没法和镉鞣比。
当没有竞争时,范家皮子的天下独大,上至皇家,下至富贵人家都用的是范家提供的皮子。
北京人穿皮子的人多,而且朝廷还规定大家几月几日开始穿小毛,几月几日穿大毛。穿错了,是要受到罚的。
范家供应皮子是自上而下的。最好的皮子是当然是先给皇家,其次王公贵族。再是高官。以次排列下来。
对于穿皮子的人来说,只此一家,别无选择。
而且好的皮子都是一般的人看不到的。
华记的皮子,最先被文人和小官们所发现,价钱不比其他的皮子贵,但是质量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他们买了去做成皮衣。这个年代的皮毛衣服,要在领袖和下摆等处要出锋,这锋头最能看出皮毛的好坏。
小官们是不能穿高级皮毛的。但是他们的灰鼠毛,黄狼毛的普通皮毛的锋头却比高官的高级皮毛的锋头还要蓬松柔软。
穿华记皮毛的人在今年秋冬开始穿皮毛的时节,大大的出了一次锋头。
高官是拉不下面子,但是同事都要问究竟了,谁不想穿价廉物美的东西?
很快华家的皮毛就被买光了。
“这天开始下雪了,大同的皮子运过来不易。这里每天都有人来问。夫人别看这几张兔皮,不用多少时间,就要被人买去。”
好象是为了证实他的话,这是外面进来一个走的气喘嘘嘘的女人,“还有兔皮吗?”
她见梅兰妮在看那张兔皮,心里有点紧张。怕她买了那几张皮子。
一个伙计过来说,“有,还有最后五张,您要几张?”
那女人看看梅兰妮,见她没有出声,就说,“我全要了。”
伙计道,“去开票吧,五十文一张。”
那女人开了票,交给皮货部的伙计。伙计去仓库取货。
梅兰妮见那女人是双天足,猜想她可能是旗人家的妇女。
那女人看见梅兰妮,也以为她是旗人。朝她笑了笑,“这家的皮毛好,天冷了,这几张皮子正好给孩子做帽子和小披风。”自来熟的对梅兰妮说道。
梅兰妮赞同道,“小孩子长的快,好皮子可惜了,用兔皮,羊皮最好不过了。”
那女人却道,“我们家孩子可讲究了。前些日子才给他做了件灰鼠皮衣,可是才穿了一天,就不肯再穿了,说是学里的同学穿的比他好。我去打听了,那家人家是户穷人,穿的是兔皮。那兔皮也的确鞣的好,难怪我们家孩子不肯穿了。我打听了,说是这里买的,今儿一大早我就从家里出来。”
“这地您是第一次来吧?”听她家的孩子,就象是现代社会的熊孩子,挑吃拣穿的,脾气又坏,梅兰妮不想听这孩子的事情,就转了话题。
“可不是!不过一路上问过来也不难,我问进士客栈在哪里,人一指就到了。”
伙计拿来了兔皮。那女人接过,用右掌抚摸着毛面,“果真是好。我们家孩子还真是识货。今天我这一趟也算没有白来。”
她拿出包袱皮把皮子裹上。
潘掌柜指着挂着的那张皮子,对她说,“这张皮子四十文,你要不要?”
那女人还没反应过来,这是刚进来的一个妇人一把抢了过去,“这我要了。还有没有?”
掌柜道,“可不就是没了,这最后一张才便宜卖了。”
那妇人遗憾的拿着皮子付钱去了。
梅兰妮看这光爽爽的皮货架,没了声音。皮毛生意好到这样!
掌柜在一旁道,“看,看,我说的再也不假。也不知下一批皮子什么时候能到。”
236 新商业街
华家的住宅就在残园旁边。
当初他们在这里建房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和一片野水潭子。
早年这地叫做石佛寺,后来经过屠杀和焚烧,成了一片焦土。也就没了名。
几年前,华家五兄弟考上了进世,这里被人称为‘进士村’。
如今进士村这地名已被进士客栈所取代。因为,年初,住客栈的学子,有不少人考取了进士。
这里就被传说是文曲星照耀的地方。
现在,也有两家在附近建房,准备象华记那样开客栈。名字都先起好了:一家叫‘荣升’;另一家干脆叫了‘状元’。
这地最老的保齐饭庄,因着华家的生意扩大,也兴隆起来。
这条街的街容和卫生,如,清扫大街,拣干净驴粪马屎,打扫沿街的几个厕所,清理沿街的几个休息凉亭。养护街道两旁的树木。都是由华记雇人在做。
一条街道,有专人保养,那效果就不一样。显得有序和干净。
随着商户的迁进,这地日渐繁华。人一多,鱼龙混杂。治安就成了问题。
有一日,就有人进了华记车行,来收保护费。
收保护费的地痞人称他虎爷。
华记的金大掌柜负责着津京两地的生意,手下也管着千数的人。是青龙会的负责人。他怎么会向地痞交什么保护费?
让保安来胖揍了两个地痞一顿,才让他们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商户都能‘保护’的。有些势力是惹不起的。
可是,虎爷王虎没想到,被胖揍后,还被请了过去,说是华家小爷要见他。
华家这个小爷,他听说过,是个进士。读书人,他倒是不怎么怕。
摇摆着进了客栈的一个中厅。
见到一个文气的少年坐在上座。王虎原是不把这个少年放在眼里,可是,少年的两旁整齐的站立着两排人,个个身上都有一股子杀气。王虎不由的脚一软,跪下,磕了头。
那小爷说,“听说你从其他几个商家那里收了不少保护费?可你,并没有保护咱这条街啊?”
王虎一听,以为他收别家保护费的事情让人捅到华家这里了。忙说,“小子不敢冒犯大爷,上次被金爷教训了,小子已经本分做人了。”
齐逸哪里是让他本分做人,“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你既然收人保护费,就要当好街道管理才对。前日有人当街调戏妇女,你就应当阻止,阻止不了,就让你的兄弟去揍那人,揍不过,就过来喊人,不能让人在我们这条街上无法无天。”
“爷,你的意思是,让我,管着这条街?”
“是,我让你做好这条街的管理,街上的马车如果发生纠纷,你去调解。有贼你去抓。谁不遵守规矩,你去教训。但是,你可不许无辜欺负街上的人。”
王虎听明白了,“可这钱”
“你不是到那些商家那里收保护费了吗?先干起来,干得好了,到金大掌柜那里去领赏,干不好,我就换人干。如果给我知道你仗势欺人,我就找人把你撸了。还有保护费也不许乱收,每月给个定数。差不多就行了。”
王虎明白,这是撑着他在这条街上当老大,哪里有不好的?
当地痞的,自己地界上的形势要门清,否则怎能当好?
王虎知道,虽然很多事情华家不愿意出头,但是华记才是这地界的真正老大。老话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路是华家开,这树也是华家种,他们才有资格在这条路上收保护费。现人家让他收保护费,那是罩着他。他能不好好干?
商家每月交给王虎一两银子,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是,在京城其他地方也是要交保护费的。象琉璃厂那地,要交三两银子一月。相比之下,他们交的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有了街管,街道上的次序好了,人们喜欢到这地逛遛。人气旺了,生意也带上去了。
有眼光的商人就看中了这里。沿街来开店的人也多了路边好些人家在建房,一条冷清的野路,现在逐渐成了繁华的商业大街。
有了商业街,商户就组织商会,谁当商会会长,这是有规矩来的,按照规矩,谁家先到,谁就是老大,但是,还有一条,谁家财气旺,谁也是老大。
如果按照这两条,华记应该是当仁不让。但是,华记的金大掌柜并不想当这个商会会长。这下,几家商户为了抢这个会长的位置争起来了。
华记出面调和。让最老的商户当会长。保齐饭庄的掌柜张保齐就成了这块的第一任会长。
几年前,保齐饭庄在这条路上是个指示牌,如今这条路上最知名的是进士客栈,更多人把它叫作残园。
齐逸为残园做广告也是费尽了心机。
他把文人在残园写的诗词文章收集起来,编成一期期诗刊,每期也不多印,百十来份,放在残园入口处,任人自拿。
写在纸上的文字,和印在纸上的文字很有区别。
文人大多数好名,一时兴起写诗作文,刊在了上,由人拿去读赏,很满足了虚荣心。所以来残园做诗的人特别多。开始时,只有几页纸,现在的已经发展到了几十页一期了。
这鼓舞了文人雅士更喜欢往残园来。
梅兰妮兴趣缺缺的翻着那几本,提醒道,“你别光想到广告效应,清朝的文字狱这么厉害,别把祸招来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现在编辑的是个老秀才,是个谨慎的人,我也和他讲了,看见‘清风’,‘明月’,‘夷’,‘蛮’,等词要特别当心。春末时,有人写落花诗,中有‘清风最无情,摧得百花飞。’我就没有选用。后来,那人来问,为何不用他的诗,我让老秀才告诉他,曾有人写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因此遭了文字狱。那人倒吓了一跳。我说这诗只要改一字也使得,把‘清风’改成‘东风’,就行了。他还感激不尽。我后来将那改了的诗刊了出来,他特地来谢我,还称我是他的一字师。那些文人雅士也就是好这一口。有时那诗文写的太差了,也不能刊。如今写诗作文的人多了,刊登的诗文就要挑拣了。不能让那些没水平的诗文毁了我们残园的名气。”
说起名气,有时名气大了,反而是负担。
梅兰妮想到自家的皮毛生意,对齐逸说,“如今皮子卖的这样好,早晚会引起皇族贵族们注意。很快就会让范家警惕我们了。”
华记今年才开始供应皮毛,那些中下层的官员穿着华记的皮衣,虽然皮子不名贵,但是,很快就能看出它的优点来。柔软是肯定的。矾鞣和硝鞣的皮子相比之下太硬了,再有,这两种鞣皮不能遇水,碰到水了就更硬。皮毛的硬软是皮子的外观重要指标,一眼就能做出比较。
皮毛有名气了,贵族,就会来问津,这可不是好事。在封建社会中,权力就意味着豪夺。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认知。
齐逸对这种情况非常了解,他说,“所以,我和金大掌柜说,这次买完了,皮毛就不要在自家店里卖,找人批发过去卖,象卖毛呢那样。”
梅兰妮说,“潘掌柜肯定是不愿意。他今天还为皮子的销售感到自豪。三百多张的皮子十几天就卖完了。”
“他不愿意也没办法。这年头很多贵族之家,皮子当黄金储藏。记得以后的和绅家里抄家单子上各类皮毛要六万多张。这些皮子他们哪里肯花银子买。”
梅兰妮点头,在苏州时,很多商家并不喜欢和贵族家做生意。那些人很会仗势欺人,给的钱常常连成本都不到。所以,很多皇商,在和皇家做生意时,他们是亏着本的,但是皇商的衔头让他们可以去欺压比他们弱的群体,更狠的去欺压他们,把从上层所亏的本,从下层再赚回来。这就是人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齐逸说,“我们卖这些皮子,就算是广告,今后有人来问,我让铺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