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论辩胜术 >

第26部分

论辩胜术-第26部分

小说: 论辩胜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2



252。论 辩 胜 术

相关比较

比较可以是正反两类事物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关相似的两类事物的比较。通过相关或相似的两类事物的比较,更能使人们提高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进而达到我们论辩取胜的目的。

比如,某中学初中有个班级有这么个怪现象:下课铃一响,一伙男同学从教室里冲出去,顿时,“嗷——嗷——”的怪叫声响彻整个大楼。每当看到这种怪现象,有些老师就大声训斥,然而效果并不好。一个团委书记经过分析思考,决定用另外一种教育方法。

一天,她在上政治课时对学生讲:“同学们学过人类发展的历史,那么,应当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原始人,在群居时代是怎样生活的,对吗?那时候,没有火车和飞机,没有手表和电视机,没有课本和课堂,也没有用来表达复杂思维的工具——语言。那么,人类的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呢?”

讲到这里,她扫视着几个男同学,微微一笑,继续用平稳、镇静的语调讲述着:

 263

论 辩 胜 术。

352。

“你们经常发出的‘嗷嗷’叫声,就是原始人最初使用的单音节语言。他们用这种叫声保持着围猎时的联系,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后,在长时期的生产劳动中,由单音节语言发展成为多音节语言。历史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变,人类终于摆脱了愚昧,创造了高级语言,用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开创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历史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文明早已经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请看,在同学们身上,裤缝烫得笔直,衬衣白得发亮,皮鞋一尘不染,说明你们都在追求文明,追求美。然而,有人在今天却仍然使用着原始人单音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不令人奇怪吗?这不是一种返祖现象吗?这不是愚昧的开始、文明的倒退吗?”

同学们听后陷入了沉思,教室里静悄悄的。

下课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有几个男同学仍习惯地“嗷——嗷——”叫着。这时,“返祖!返祖!”同学们的指责声随之而起。怪叫声骤然停止了。那几个人满脸通红。

这位团委书记利用同学们的“嗷嗷”怪叫声与原始人蒙昧时代单音节简单语言相比较,使同学们认识到这是一种愚昧、野蛮的行为,是一种返祖现象,这就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荒唐可笑,使这种怪现象顺利地得到了制止。

这里所使用的就是相关比较术。

 264



452。论 辩 胜 术

语言暗示

论辩者不是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含蓄的语言有意识地向他人发出信息,使对方迅速地、无意识地领会其中的潜在含义,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反应行为的目的,这就是语言暗示术。

可以用来暗示的内容很多。

比如,用对方的言行与身份的矛盾进行暗示。

在论辩中,有些人往往说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相吻合的言辞,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用对方的身份暗示对方,就可收到好的效果。一次,某教师与一工人发生矛盾,这位教师破口大骂,不堪入耳。

这位工人没有用骂反击,也没有说骂人不对的道理,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你是大学教师啊!”这位教师气焰顿挫,即刻悻悻而去。

在这样的论辩场合,工人巧妙地用对方的身份与言行的矛盾来暗示,大学教师是有教养的,而这样骂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有愧于大学教师的称号。

所以这位教师自知理亏,只好偃旗息鼓了。

我们也可以用事件的结果来暗示。比如,清代恭忠亲王

 265

论 辩 胜 术。

52。

有一次叫戏班人演武打戏。他忽发奇想,说:“你们到台下来打!”台下是石阶,铺满锦石,一翻筋斗,腰骨就要受伤。演员们瞻前顾后,不寒而栗。亲王仍一股劲地催促,还命令手下取出银两作为赏钱,可演员们谁也不敢上前。此时,老资格的武打演员孙菊仙正站在亲王身边,审时度势,他成竹在胸,笑嘻嘻地说:“你们好好打吧,打完了,王爷不但赏你们一人一个银锞子,还要赏你们每人一贴膏药呢!”

在石阶下演武打戏就会受伤,受伤后就得贴膏药,孙菊仙巧用事态的结果“膏药”来暗示,使得恭忠亲王听了,无可奈何,只得干笑几声作罢。

有时也可以用事件的原因来暗示。唐德宗时,大将刘玄佐屡立战功,性情豪爽。他在镇守卞州时,有人向他进谗言,说军将翟行恭如何如何。玄佐一听就火了,立即把翟行恭拿下,要杀掉他,没有人敢为翟行恭辩解。这时,有个叫郑涉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马上要求见玄佐。他对刘玄佐说:“听说翟行恭已依法受刑,请将尸首让我看一看。”

刘玄佐听了非常奇怪,就问为什么要看尸首。郑涉回答说:‘过去我曾听人家说,冤死的人面容异常。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所以想借来看一看。“

郑涉所以想看尸首的原因是“冤死的人面容异常”

,这样一暗示,刘玄佐便省悟过来,命人把军将翟行恭放了。

语言暗示术在论辩中可以产生意料不到的论辩效果,它可以使得对方在自我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受到心理上的控制,

 266



652。论 辩 胜 术

达到操纵和控制对方言行的目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对手理解能力如何,因为语言暗示靠的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来达到目的的,如果对手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或我们的暗示过于深奥难懂,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67

论 辩 胜 术。

752。

回避忌讳

在论辩中,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我们不能直说这种事物,就必须用其它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方法,就是回避忌讳术。

为了达到回避忌讳的目的,我们可以用一些不常用的语词或临时构造一些语词来代表有犯忌触讳的语词。

清朝乾隆年间,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叫诋毁的和尚,此人聪明机灵,却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且要讲便讲,想骂便骂。乾隆皇帝对此人早有所闻,为了找借口惩治诋毁和尚,便化装成秀才来到净慈寺。

乾隆随手在地上捡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称呼,显然叫“篾青”。

诋毁正要答话,蓦然,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中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是竹皮。”

乾隆以为诋毁会答篾青(灭清)

,便以对清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料不到他巧妙地绕过去了。

乾隆很不甘心,随

 268



852。论 辩 胜 术

即将竹片翻过来,指着白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又是什么呢?”

“这个嘛,”诋毁心里想着,若回答“蔑黄”

,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因“篾黄”和“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这一招又失败了。

诋毁和尚机智地采用不常用的“竹皮”

、“竹肉”等词语代替了常用的“篾青”

、“篾黄”等有犯忌触讳的词语,终于躲过了一场无妄之灾。

为了达到回避忌讳的目的,我们也可以把话说得委婉曲折或模糊含混,以减弱语言的刺激性。比如: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有个从前的苦朋友来到皇宫。

和朱元璋一见面,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

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

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嫌他太不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另外一个苦朋友也来到皇宫,和朱元璋见面后,说道:

 269

论 辩 胜 术。

952。

“我主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同样这件事,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高兴,就立刻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对于同一件事,一个人是直通通地说,结果被推出斩首;一个委婉曲折地说,结果做了大官。使用和不使用回避忌讳术,论辩效果竟然会有天壤之别,因而我们不能不注意掌握这一有效的论辩制胜的方法。

 270



062。论 辩 胜 术

分清褒贬

语言学中的同义词,虽然表达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但所显示的感情色彩却又可能不同。

有的表达的是肯定和赞许,带有喜悦的感情,这种词叫褒义词;有的表达的是否定或贬斥,带有憎恶的感情,这种词叫贬义词。在论辩中,我们要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分清词义的褒贬。

论辩时,对我们喜爱的事物必须用褒义词。比如,1985年12月,成都军区武术总教练海灯法师和高徒、成都军区武术教练范应莲访问美国。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法师,您和您的高徒担任成都军区武术总教练和教练,而成都军区担负着打越南的任务,这岂不是犯了你们佛教的杀戒,坏了佛门的规矩?”

海灯法师莞尔笑道:“朋友之言须作些修正,不能称打越南,而谓之自卫反击,此其一;我佛慈悲,善恶须分,惩恶扬善,佛门之本,此其二。

越南当局忘恩负义,与邻反目,骚扰边境,杀害无辜,吾为中国一佛徒,岂能坐视?“

一席话,博得众人的连声称赞。

 271

论 辩 胜 术。

162。

记者问话中的“打越南”明显地含有贬义,海灯法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自卫反击、惩恶扬善。由于注意了词义的褒贬,因而反驳得义正辞严、雄辩有力。

相反,对我们所憎恶的事物则必须选用贬义词。

193年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是“人性本善”

,复旦队为之准备的正方辩词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谴责侵华日军的暴行,用的是‘兽性大发’;揭露性情残暴的犯罪分子是‘人面兽心’;而谴责为世人唾弃的战争贩子希特勒是‘衣冠禽兽’……”。

其中的“兽性大发”

、“人面兽心”

、“衣冠禽兽,等都是贬义词,这里恰当地使用这组贬义词,态度鲜明,强烈地表达了对这类对象深恶痛绝的憎恨。

在论辩中如果不注意词义的褒贬,则往往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比如:某人在一个群众场合宣讲口才的重要性时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你一旦获得机会,因为善讲,就能信口开河,娓娓动听,天花乱坠,头尾贯通,牛鼻子就牵在你手里啦!如果让你去当教师,保险你的学生会五体投地……“

讲到这里,台下哗然,此人却莫名其妙,后来一打听,人们告诉他,“信口开河”是贬义词,此处应用“出口成章”

、“头头是道”

;“天花乱坠”也是贬义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