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刚到王夫人门前,就见王夫人处的大小丫鬟竟然都站在门外,还有几个分明是王熙凤身边的丫鬟,林黛玉便有些纳闷。
丫鬟们见到几人,忙上前请安问好,其中叫金钏的丫鬟平日便和贾宝玉相熟,便提醒几人:“看样子,太太和二奶奶在商量事情呢。”说着,便打起了帘子,往里通传:“林姑娘,宝玉,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来给太太请安了。”
几人进了王夫人房里,见果然王熙凤正凑在王夫人身边,说些什么姨母家中人命官司的话,手里还拿了一封信。便当做什么也不曾听见,给王夫人问安,又和王熙凤说笑。
王夫人便让几人坐下,上了茶水点心,又特意问林黛玉:“姑娘,夜里睡得好不好?若是有哪里不如意的,只管回了你凤姐姐,必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林黛玉忙答:“睡得很好。并没有什么不如意的,多谢舅母记挂。”
王夫人便又问了几句,就听彩云进来回话:“太太,舅奶奶那里打发人来了。”
众人知道是王子腾家里打发人来了,王夫人必然要见她们的,便都站了起来。
王夫人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摆了摆手:“本要多留你们几个说会子的话的,可近来家里事情繁杂,我也实在是没有功夫和你们说话。既如此,你们便去你们大嫂子那里去吧。”
见王夫人竟是急匆匆地要撵了自己等人,林黛玉深觉奇怪。她只进来的时候隐约听了王熙凤说了几句什么姨母家的人命官司一类的,倒是不知道内情如何。她是个细心的,看潘金莲几个的表情,并不奇怪,便知道她们几个是知道内情的。
几人便应声而退,朝李纨那里去了。
林黛玉不知道内情,潘金莲几个自然是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时间退回到昨天晚上。
潘金莲等人正说话,就见贾探春身边的丫鬟叫小蝉的来了,低低地和待书说了几句什么,便又出去了。
几人都觉得奇怪,贾探春便问:“出了什么事情?”
待书便笑着走过来,说:“二太太的娘家妹子薛姨奶奶的儿子薛蟠打死了人了。”
潘金莲和贾探春都吃了一惊,贾惜春却是年龄较小,对薛蟠没什么印象,便开口问:“薛蟠是谁?”
贾探春道:“昔年二太太的一母同胞的妹妹嫁到皇商薛家去了,生下的儿子便是薛蟠。”
贾惜春哦了一声,说:“就是那个丰年好大雪的薛家?”
贾探春便点了点头,对待书说:“怎么一回事,你接着说下去。”
待书道:“宫里要给公主郡主选些陪读的才人赞善的,这些姑娘们都是知道的。”
三人便都点头,说:“这倒是知道的,因我们姐妹三个年级尚小,才德又不出众,家里给报了免选了。这件事情又和薛家有什么关系?”
待书说:“听说,薛家有一位大姑娘,生得颜色很好,又通诗书。薛姨奶奶便打算让薛家的大姑娘入京待选,薛姨太太要陪着一起来,怕薛大爷一个人生出什么事端,便打算阖家都来京里。谁知道,这薛大爷却在街上看上了一个丫头,便花钱买了。谁曾想,那卖人的竟是个拐子,那个丫头已经被他给卖给另一家了,这拐子贪图银子,竟一女两卖,自己跑了。薛大爷花了银子,自然是要得到人的,那一家也不肯相让,便打了起来,那位买人的公子就被打死了。”
贾惜春年龄小,胆子也小,闻言问道:“为了一个丫头,竟然打死了人命?难道官府竟无人敢管?”
潘金莲抚了抚贾惜春的手:“四妹妹,我们都是闺阁女子,拿人这事是官府的事情。这件事又和我们无关,只看二太太怎么办吧。”
潘金莲扭头却见待书笑得奇怪,便问道:“你还知道些什么?”
待书笑得意味深长:“姑娘可知道现今这应天府尹是谁?”
贾惜春见她神色,忙问道:“是谁?”
待书答道:“便是送林姑娘来京城的业师,刚刚得了咱们家老爷推荐的贾雨村。”
话说到这份儿上,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贾雨村因贪酷被革职,虽然贾政颇为欣赏他,为他复职出力,可贾政本人才是个工部员外郎,贾家的势力也是大不如前,若是没有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正担任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为他帮忙,只怕他无论如何也没法不仅被重新启用,还能够得到升迁。要知道,贾雨村以前也不过是个知县,现在却成了应天府尹,这升迁速度,一般人还真是望尘莫及。
再看这局面,只怕王子腾早就接到了亲妹子薛姨妈的求助,向金陵府尹施加压力。府尹既不愿意得罪王子腾,又不敢公然徇私枉法,只能将这个案子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直到最后离任。王子腾正愁了结不了这桩人命官司,正好碰上个官迷贾雨村,就把他弄成了应天府尹,就将此案当做是试金石,好看看这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若是他把事情顺顺利利的抹平了,那说明他还真是个可用之才,自然就将他当做是自己一派的人马,日后他的升迁自然也要帮忙;若是不肯庇护薛蟠或者是寻不出什么法子给薛蟠开脱,办不好这件事情,那么他的仕途也就此断送了。
三人心中都明白,看来,无论这苦主到底是不是薛蟠打死的,在王子腾的这一番安排之下,薛蟠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处,而那倒霉的冯公子是不会沉冤得雪了。
作者有话要说:
、苦逼的李纨和贾兰
却说,潘金莲等几人从王夫人房里出来,便听从王夫人的指示往李纨处去。
李家虽然不如贾家当初显贵,但也是金陵名宦之家。这一点,从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担任国子监最高负责人祭酒这么一个极清贵的职位便可以看出来了。
要知道,本朝自开国以来,就奉行开科取士。
不管你到底有多么厉害,要想步入仕途,除了家里祖父、父亲于国有功,有爵位或者是品级较高,能得到恩荫进入仕途,那些没有这样便利条件的万千士子便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根独木桥,才能取得进入仕途的资格。
勋贵和高级官员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因此,能够得到恩荫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即便是同朝为官,也会被那些通过科举的人认为没有真才实学,为人看低。事实上,本朝绝大多数的文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才得到了当官的机会。
而要参加科举并且要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就要有充足的对科举的了解,一位年轻的士子如何能够深入了解科举呢?除了自己发奋苦读,精心钻研之外,最为简便的一个途径自然就是有一位对科举深入了解的老师,将他对科举的了解教授给自己。
这个时代,自然也是有很多书院的,也不乏一些名师,然而,所有的书院的师资力量显然都比不过最高学府国子监。因为国子监,那就是全国名师云集的地方啊,一般人是进不了国子监读书的,想要成为国子监的老师,那就更不容易了,要当最高负责人那是难上加难。
基本上,能担任这一职位,就意味着你的学识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当上了国子监祭酒就代表着,你的学识是同时代的文人们中间最好的。
国子监祭酒品级说不上太高,然而对于一个纯读书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更何况,国子监的学生们考中科举的比例相当高,而这些通过科举的人,基本都做了官。担任国子监祭酒,就相当于是这些官员的老师啊,这样庞大而难得的关系网,是多少官员梦寐以求的。
本朝立国已近百年之久,虽说边境与那些属国还有些小摩擦,可基本上也称得上是四海升平了。任凭你机智百出,在外部环境不配合的情况下,想取得像老荣国公和宁国公那样的军功,是基本没希望了。
事实上,勋贵的爵位虽然还能传承,可毕竟只有嫡长子才能获得,想要维持家族的荣耀,继续过着富贵的生活,不被权贵阶层给抛弃,贵族家庭的其他子孙就只能通过科举进阶了。
作为荣国公的嫡次子,贾政自己在读书上没有任何天分,苦读数年,一事无成,能入仕途,还全凭着皇家的恩典。而来自皇家的恩典是最不可靠的,况且,时间久了,老荣国公的那点功劳,帝王也未必还会记得。
自己不行,贾政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贾珠的身上。还好,贾珠没有让他失望。贾珠天资聪颖,对读书有着相当高的悟性,十四岁便进了学,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当时把贾政激动地几乎都要哭了。
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身为父亲的贾政自然是没有任何道理不为他打算一二的。
这世上还有什么人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一个外姓人呢?最方便的莫过于成为要求助的对象的女婿了。一个人也许会有许多学生,但嫡出女儿的夫婿是真正的自家人,总是会优先得到帮扶的。
刚好国子监祭酒李守中有一个嫡出女儿,年龄和贾珠一样大。李守中为人古板方正,深得士林拥戴,他的夫人也是庄重仁善,教养出来的女儿想必也是贤良淑德、温良恭谨,贾政便为贾珠向李守中求娶李纨。仅就这一点来说,贾政此人还是很有眼光的。
贾家是国公之后,虽然贾政不是嫡长子,但贾珠的天分却是人所共知的,李守中也很看好贾珠的前程。
对方的家庭和对方本人都没有问题,估计女儿也寻不到更好的亲事了,李守中便欣然应允了这桩亲事。
两家便定了婚约,没两年,李纨便嫁了过来。李纨自幼在家里受的就是以夫为天的教育,因此,确实是极为贤淑,处处以贾珠为先,对贾珠的几个通房丫头也很好,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李纨这般贤良,贾珠又是个有良心的,夫妻两个倒是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成婚之后没几个月,李纨便诊出了喜脉,十个月后便生下了一个儿子,贾政为其取名贾兰。
眼看着贾珠娶妻生子,有了后人,即将功成名就了。谁知,贾珠太过重视考试,压力太大,看书太过辛苦,就此一病不起,李纨照顾丈夫那是衣不解带、食不下咽、夜不成眠。
贾母和王夫人一个心疼孙子、一个心疼儿子,四处烧香拜佛,不知许了多少愿,捐了多少香油钱,做了多少场佛事,花了多少银子,寻了多少名医,也没能挽救贾珠的命运,没过多久,贾珠就一命呜呼了。
李纨照顾丈夫本就伤了身子,现下,丈夫还是死了,她青年丧夫,而且丈夫和自己感情还很好,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只是顾念着年幼的儿子贾兰,这才挺了过来。
李纨原本是会管家的,只是现在丈夫死了,儿子幼小,再说哪里有寡妇管家、出外交际应酬的道理?便不再管家理事。
贾珠是有几个通房丫头的,她是个厚道人,原本想着她们若是肯替贾珠守节,她自然也是不会亏待她们的,自己也好有个伴儿说说话。谁知这几个通房丫头,一见男主子死了,倒纷纷向她求情,放她们出去另外嫁人。她原先有些难以接受,再仔细一想,也是,她是贾珠的正妻,又出自书香门第,她为贾珠守节是她自愿的,可这几个通房丫头却是没名没分的,且也无一男半女的,便是陪着守节,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倒不如趁着年轻,容色还好,赶紧找个男人嫁了,也好有个终身的依靠。因此,她便也不曾为难这几个丫头,还将她们的卖身契都给她们了,放了她们的自由之身。王夫人却不这样想,她觉得那些丫头都是贾珠的房里人,贾珠死了,她们就都应该给贾珠守寡才是,也省得贾珠身后竟没有个服侍的人。对她放了丫头的行为,颇为恼怒,只是不便明说。
再加上,王夫人从前就不喜欢她,王夫人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