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从校园到职场 >

第4部分

从校园到职场-第4部分

小说: 从校园到职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百花齐放的局面下,西方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因为西方依靠物质的力量已经横扫全球如卷席,用买一送一的方式在很方便地推销他们的精神产品。而且他们的行销手段也极为老到,包装精美,体贴入微。让你在入口的一瞬间,感到心旷神怡,甚至醍醐灌顶。服用以后的长期效果,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当然,苏联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可能也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比较慎重。这么多年来,我每次做培训的时候,对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一带而过,不去多讲。我也确实没有把握把它讲清楚。
但是这次我有点不同的想法。在同学们还没有彻底走上社会的时候,我准备从这个最不招人喜欢,可能也是你们有些反感的话题开始讲起,尽最大的努力讲讲这些事情。也看看我经过这么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否有一点点道理。
何谓“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我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被反复灌输的概念。这些说教基本上都是纸面上的解释,我们对这些概念缺少真实的感触,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
我个人是在工作以后,才逐步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价值观,也切实看到了价值观对人生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价值观?我查了一下中英文字典,价值观通常是指我们在做出选择,在判断对错的时候的原则。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是很单一的。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原则。这里面是否有本质不变的东西?
对诸如价值观这些抽象的概念,给出一个让大家能够接受认可并且有实际意义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更值得动些脑筋把它搞清楚。我想对一个人的根本价值观,或者说是核心价值观是否可以用这样一种描述性的言语,而不是思辨解析性的语言来定义:
一个人,在他认为的关键时刻或重大关头,对未来做出选择的时候,所遵循的那些一贯不变的原则,就是一个人的根本或核心价值观,或者简称为价值观。
西方人喜欢用解析思辨的方式去阐述他们抽象出来的“概念”,我则喜欢用真实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来描述客观对象的特征。因为任何真实的存在,都是通过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或作用来体现的。这是中国人描述世界的方式。
看一个人,看一个事物,我们要从其不变的内容去把握它,才能抓住本质。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看清楚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个定义也揭示了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实际作用。
企业发展要先确定价值观,人也是一样。国家的情况复杂一些,我倾向用价值导向体系来描述这个问题,这在以后再详细谈。
价值观是起点也是核心。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起点,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起点,(价值导向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立足的基点,(价值导向体系)也是一个文明的核心。
如果再往细分,价值观还可以分为人伦方面的和人与自然生存环境(人天)方面的。下面,我们只从人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
价值观与道德(2)
什么叫做关键时刻和重大关头?它既可能只是主观感知,也可能确实是客观现实。在这个时候,你所做出的选择,你会觉得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没有机会再度更改的重大影响或后果,通常会与利益直接相关。所以,你所遵循的原则与你如何看待自己和相关方的利益有直接关系。选择自己的利益并不总是所有人的最高原则,但是对待各方面包括自己的利益的态度却映照出你的价值观。
利益是一面相当精确的镜子,能够照出不同的人性在本质上的差异。
比如说《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在老A选拔淘汰赛中,最后背着伍六一,那就是重大关头。因为这个时候许三多背着伍六一就不可能进老A,这一生都将错过这个机会。但是他为什么还这样做?这个时候,是价值观在起作用,是他遵循的做人的原则在起作用。
“砚楼客”在对《士兵突击》的评论《何为真谛?》中是这样写的:
到了最后,他(许三多)会不顾一切地,死拖着瘸腿的伍六一,向着终点,慢慢地挪!伍六一问他:到了嘴的馒头咱都不吃,咱现在,为什么要干这种事?那言下之意,你不是讲原则吗?这跟吃馒头一样,也是作弊,你为什么非要干?许三多执拗地叫:不一样!这不一样!
是啊,这不一样,不到最后关头,谁能看得见真心?
为了在一起,我们守规则,我们坚忍苦难――但到最后关头,你的愿望,比我的原则,更加重要!我愿意放弃一切,来成全你的梦想!
伍六一最感动我的,并不是他拉响那枚求救弹表示放弃,而是他把那枚求救弹砸向呆立的许三多,冲他嘶吼:你他妈跑啊,你看着我干什么!跑!跑!
不必争论这一刻谁比谁更有牺牲精神,会牺牲的人在这个时刻脑子里都不会出现这个概念――许三多帮伍六一,是因为他觉得伍六一的成功比什么都重要,而伍六一倒在地上时最强烈的要求,却是他的朋友,许三多的成功!
什么是最后关头?是别人或自己,将要或者可能要出现无法弥补的损失的时候。那一刻的取舍,才是对人心最为严苛的考验!
许三多为什么不肯让伍六一放弃,因为他太知道伍六一的渴望,伍六一跟他半玩笑地说:年纪大了,再不拼命,就没机会了。从那时起,许三多就明白,伍六一有多么想在这军营扎根,有多么想在军人的生涯中攀上巅峰――许三多绝对是一个敏感的人,他反应是慢点,可不等于他没有感觉。
而伍六一又为什么不肯让许三多放弃?我不怀疑,如果没有伍六一的嘶吼,凭许三多自己,凭他想跟大家在一起的原始愿望,他会不会动地方,还真难说得很――没准儿他干脆就像伍六一说的那样,真的装蛋趴窝了。成才所在的那个终点,在那一刻,对许三多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在那一刻,他连成才都不喜欢了,还能喜欢让伍六一断了脚都去不成的老A?可伍六一知道,如果让许三多再回去独守空营,对这个孩子来说,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再可以承受的失落。
于是,当许三多明白,伍六一的强烈愿望是让他冲向终点的时候,他冲了――不要忘记我在前面说过,许三多是个肯听他喜欢的人的话的人,他无比喜欢伍六一,所以,伍六一让他冲,他义无反顾。
袁朗看着许三多撕心裂肺地大叫一声,以不可思议的冲刺速度向自己奔来――这个人尖子,这个洞察世事的绝顶聪明人,抿紧了双唇,可以想象,镜片后的那双锐眼,必然早已濡湿模糊。
不易啊,像袁朗这种人,这世上还有什么事会让他感动至忍不住落泪?
“砚楼客”用“最后关头”来描述当时的场景有一点夸张。当时对许三多他们,我觉得应该是“重大关头”。因为“最后关头”,应该是指决定我们生死的那一刻。尽管如此,我确实觉得这段文字写得蛮精彩,生动地描绘出了许三多和伍六一的价值观在重大关头所闪现出的耀眼的人性光芒。
从一个人平时做什么,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做什么,是不太容易明显地看出他的核心价值观的,除非你能够洞穿人性。在平时,它是若隐若现的,虽然也在起作用,但是不容易感觉到,而且有时还会被其他的因素所干扰甚至被掩盖。但是核心的价值观,一定会在一个人可能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时候,充分地表现出来。事后用“一念之差”来为自己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作开脱,只能是一种自欺或欺人的搪塞。
对个人是这样,我个人觉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一种文化或文明的价值导向体系也是这样。在危难时刻,在紧要关头,在出现根本性冲突时,才能看出其本质。没有严重矛盾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被掩盖起来了。而在国家或文明层面出现重大关头的时间间隔,要比个人生活中出现类似情况的间隔长得多,通常是以几十年来计算的。所以我们个人难以靠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观察和分析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国家或文明层面价值导向体系。因此普通人不容易看清楚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真正差别。
人的价值观多种多样。有人可以舍生取义,有人则独善其身,还有人为非作歹。
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哪怕你自己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即使你自己并不清楚它的存在,在你一系列的选择中,它依然会默默地起作用。有的人飘忽不定,好像没有一个准则。其实在他飘忽不定的背后,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一些不变的原则。比如善投机者,看上去总是跟着潮流在变,但是他们背后的原则,通常是追求个人的名利。
如果一个成年人真的没有自己的价值观,那问题就大了,需要找专家来鉴定鉴定了。
价值观的形成与天性
对于大家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我没有资格给什么建议,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熏陶和教化的结果,也有天性在里面起作用,还有后天自己的主观努力。所谓天性,就是先天带来的一些本性。很多人不同意有天性这个说法,认为是唯心主义。他们认为人性都是后天造成的,而且相信物质的丰富会让人性变得更加文明。我们中国在春秋时代也有个说法,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当时齐国注重实体经济的宰相管仲所言。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事实佐证。
但是,人性真的是这样简单地为外界环境所决定吗?今天的物质生活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了,但是我们能说今天我们比以前的人在本质上更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残酷与野蛮,并不是因为当时人类比历史上其他时期在物质上更匮乏、更窘迫。事实正相反,发动战争的德国和日本当时都取得了历史上惊人的物质成就。而且它们也确实是以“文明”的名义在对别人实施暴行。用特例来解释它们当初物质的发达与残酷暴行之间强烈的对比,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因为今天的美国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尽管还没有走到那么极端。
1990年我在悉尼留学的时候,在当地的报纸《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上看到过一篇读者来信;让我至今难忘。信是一个生活在澳大利亚某个小镇上的女孩写的。她不久前到悉尼玩儿的时候在闹市大街上被人抢劫。让她感到万分失望的是,在她遭抢而呼救的时候,周围大街上的人都无动于衷。她在信中满怀悲愤地问道:“生活在悉尼这样发达的大城市的人怎么如此冷漠而缺少同情心?在我的家乡,这是无法想象的情景。”
在物质的丰富与人的文明程度之间建立一种简单的关联关系,好像与真实的世界不太相符。
人性是比较复杂的,它包括很多的内容;而影响人性的因素也颇为复杂。我不太赞成把人性简单化,我更不赞成用一些简单机械决定论的眼光来看待人性,尽管这些看法中有一些符合事实的地方。或者说,我认为像“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样的结论是有很多附加限制条件的,不能简单地推而广之,认为其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实在西方的文化中用机械决定论来解释这个世界,是从古希腊开始的一个非常悠久的传统,其影响相当深远。不论是在西方的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中都能看到这条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