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云台 >

第71部分

三国之云台-第71部分

小说: 三国之云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非会让刘荆州和皇叔二人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圣人讲求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瑜自是诚实君子,所言也是持重之言,”却是徐庶道,“然此事却是重大,尚需与襄阳商讨一番,方能有所决断,子瑜定能理解,还请稍退,待我主三思,可否?”
  
      诸葛瑾自是明白徐庶的意思,却是依言离开了。不过在离开的时候,邓瀚却是在相送的时候,趁机悄声问道,“听闻周瑜,周公瑾也患病了,是么,子瑜先生?”
  
      “哦,怎么会,不知子浩从何处听得这种传言,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周都督此时身体健康,正率领水军停驻于我主侧翼,待在下此次拜访过皇叔后,便会统大军一起回转江东了!”
  
      “那倒是小子偏听偏信了呢,请先生万勿见怪啊!”邓瀚却是给了诸葛瑾一个奇怪的笑脸,潇洒的回去了议事厅,任诸葛瑾在侍卫们的引领下去了驿馆休息。
  
      邓瀚一回到议事厅中,却是徐庶笑着问道,“方才子浩,为何非要抢着去送诸葛瑾啊?”
  
      “倒也无事,不过以我观之,江东军这次可能遭受的疫病相当的厉害,估计就连那周瑜也给中招了。”
  
      “若是周瑜当真患病,那对于江东却是大事件,据说当年,孙策死时,曾对接位的孙权说过一句话,道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郎。”却是陆逊解释道。
  
      “唔,若是情况属实的话,孙权却是当真要苦恼了,怪不得他这次要派人来服软了,不知主公有何相法?”徐庶问道。
  
      “以军师之意呢?”
  
      “说实话,若是可以的话,我倒是希望,我军能够趁着江东大军在此,一鼓而下,进而调派大军顺江顺水,城市去了他江东六郡之地。”徐庶的话,自是让黄祖和甘宁两人的眼中泛起了一股子热切之意。
  
      “但是,不行啊,主公,”一旁的邓瀚,陆逊还有刘备却是相视一笑,一幅果然如此的模样。“若然如此,非但不会增加我军的实力,还会让曹操得利更多!”
  
      不待黄祖相问,徐庶却是继续道,“我军内部此时尚未完全整合完毕,而荆州事宜也未曾全盘掌握,此为内部不净,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是此理也。”
  
      “即便此时的我们内部已定,现在的我们却也没有能够吞并江东的实力和胃口,江东毕竟已被孙氏经营了三世,却也非骤然之间可以下者。有此两点,当足以成为我军与江东军言好的理由。”
  
      “而眼下,若能与之和,却也有不少的好处,主公向来行事,以人为本,这次放归这几万江东兵,若是再让张神医他们给他们稍加诊治,确实可以让他们感恩戴德,日后我军再东进时,却是可以少费不少的力气。”
  
      “军师所言,其意不言而喻,我等自当趋利避寒啊!”刘备笑道。
  
      “不过,我军切不可做烂好人啊,总不能让孙权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病了来求医,舒服了拍拍屁股就走啊!”邓瀚却是插口道,“总该让他们表示一番,也可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诚意才好!”
  
      “子浩这番话,倒是一副讨价还价的姿态,然其言实乃正理!”
  
      “那就请主公将这份恶人的差使交给在下可好!”却是陆逊开口讨令。
  
      刘备见此,自是答应,毕竟在座的几人中,陆逊却是于江东最为熟悉者,所谓搔人自当搔到痒处嘛!
  
      一时,厅中自是笑声一片。
  
  
  
  
第五十二章 斜依 (第二卷终)
    对于诸葛瑾的出使,孙权和鲁肃自然是确信,此次定能与刘备言和的,这是因为他们不仅相信自己的判断,更是相信天下闻名的刘备有着足够清晰的眼光和智慧,能够在这种情形下,做出对于荆州和江东都可以容忍的决断。
  
      不过相信是一方面,可是这种等待却实在是不太好受,每天面对着大营中此起彼伏的呻吟声,听不到一丝好消息的孙权也是焦躁莫名,而他们先前派去徐州寻访华佗的人马回来的报告也是让人心沉如水,更加让人平静不得的乃是,即使原先曾经给孙策医治过的吴普却也踪迹全无。
  
      “派了这么多人马,空耗了这些时日,只为了寻个人,竟是毫无进展,连些蛛丝马迹也不曾探得回来,致使军中这些将士们,只能忍耐,要尔等何用?”孙权自是已然被逼无奈了,这些患病者,可都是江东的精锐,也是他坐稳江东的基本,他岂敢不上心!
  
      “主攻息怒,并不是手下人不尽心,却是不曾访得人,不过消息却是有一条,只是还不曾确实,所以才没有向您禀报!”身为孙权心腹的自然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年轻人,而其中掌管着消息来源的却是这位名叫朱然的将军,“在徐州探得,年前有人借当年糜氏的名号寻访华佗神医!”
  
      “哪个糜氏,莫非是投靠了刘备的原先徐州糜氏么?”孙权问道,看着朱然点头,孙权却是又有一股气从胸中顶起,“你说,你刘备干什么,平白无故的将这神医都招到手下,意欲何为啊?”
  
      孙权所问,这些人却是无人能够回答,不过就是孙权直接问到刘备的面前,想必刘备也是不知,这当然是因为这一切都是邓瀚的意思,起因不过是为了好好的帮他给水镜先生调理身体所用。不过眼下的孙权,所要的不过是来个能够帮他让这数万大军能够平安返转江东的人。
  
      恰好,这个时候,他想要的人来了,被诸葛瑾从巴邱城带来了。
  
      跟着诸葛瑾来到孙权大营的自不会是只有张机一个人,礼尚往来,既然双方都有停战言和的意图,自然刘备这一方也要派了使者和孙权商量一二了,不过毕竟,孙权他们是先提出了言和的,自然会有些弱势的。至于让邓瀚来此,不过是因为邓瀚与张机熟悉些,原本邓瀚还想着看能不能和张机商量一下,到了江东大营这边先不急着给他们诊治,待将之前陆逊他们商讨好的条件和孙权他们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可是医者父母心,看着满营那惨淡的局面,张机却已经是忍不住了,虽然邓瀚对于这种情况有过准备,毕竟前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各种灾难的图片也是见识过的,不过亲身经历时的感受,却是与在你看那些图片时有着截然不同。
  
      此时的邓瀚却也有些忍受不了那股凄苦无助,悲凉的气氛。只好任由张机在他还没有和孙权见面之前,就对那些看上去已然垂危的江东军士进行救治。
  
      随后的面见时,虽然此时孙权的面容很是整洁,不过在邓瀚看来,这位年轻的一方诸侯在先前所受的折磨却是不轻,或许这位也算的上,三国中最能忍耐的君主,不过此时的他看来,历练的还是不够!而当孙权和鲁肃在诸葛瑾介绍说,此时他们面前的这个十六岁的使者,就是邓瀚时,却除了讶然于他的年纪之外,还有着不少难以言表的感受。
  
      作为毗邻而据的两大势力,对于在荆州已经有了赫赫名声的云汉,江东自然是要有所侦查的,不过对于邓瀚的了解,却是就少了很多,看着他,实难想象,之前的邓瀚是如何办了那么一家别开生面的商铺,又是如何让他发展壮大到如今的程度,而昔年他又是如何劝说通庐江陆氏一族尽迁往江陵的,而对于眼前这刚过垂髫的少年,又是如何能在新野那边做的那般奇事,诚为让人不解,而这种不解,却也加剧了别人对邓瀚的好奇,此时的邓瀚就好像是件奇特的物事,摆在那里给人观赏一般。
  
      即便邓瀚气量再大些,却也是有些受不了诸人看他的阳光。
  
      “荆州属下,邓瀚,奉我主之命特来拜访孙破虏将军!”一声晴朗的声音却是打破了先前那种奇怪的氛围。
  
      “来使免礼,邓使此次来访,为我军带来了神医张机先生,解我军士之大难,使我深感刘豫州之仁义博爱之心,权先在这里对刘豫州之胸怀和雪中送炭之举,深表感谢!”说道这里的孙权却是起身而正色拜道,其余江东的文臣武将却也一同起身行礼。
  
      邓瀚却是凛然守礼而受了江东这一拜。
  
      “贵我两方之前却是颇多误会之处,今日邓使到此,就先让我们一起抛开过去种种的纠结,从今而后,相互提携,一起为我大汉效力,扫平这乱世,还我大汉朗朗乾坤!”孙权倒是很想放下先前双方的“误会”!
  
      “是啊,邓使到此,足见玄德公之大度,”鲁肃续口称赞刘备,“想有张机先生来此,我江东军士当可不日身体康健,到时便可翻转江东,不想此次到此却是叨扰了长沙郡百姓如此之久了!”
  
      邓瀚闻言却是微微一笑。
  
      “在下却是在此谨代长沙百姓深感先生等能体谅,毕竟江南这边却是深僻贫瘠之地,未能好好的招呼各位远来,却让江东军士遭此大难,我等也是深感不安!也谨能为贵军访来了张机先生,稍解病苦!”
  
      “邓使却是客气了,为报此大恩,待我军回转,定当为长沙百姓有所厚报!”说到这里的孙权,自然此时已经在把玩着诸葛瑾从巴邱带来书写着刘备等人条件的帛书,虽然他自是深感不甘,却是如今形势不由人,
  
      那帛书上却是写着:
  
      今闻故人之子游访江南,备深感高兴,喜不自胜,不禁遥想当年与文台并肩作战,为国锄奸,同行于虎牢关前,却是岁月匆匆,人有旦夕之不测,当年同志,如今已是天人永别,幸得文台兄后继有人,孙氏之忠义得以继承发扬,备实不胜唏嘘!
  
      然江南多瘴疠之地,又加之贫瘠,恐不能让贤侄安步行车于路,本该早先提醒,不想贤侄行程匆匆,未能准备,故备在此甚为贤侄今时之遭遇喟叹。
  
      幸得有张机先生在此,今特遣邓子浩为使,护送先生前去,当可为贤侄借此困顿。然此地凶险,望贤侄今后行止谨慎。
  
      备窃也得闻江东盐利颇厚,国富民强,原本荆襄也算富足,奈何近来屡经战事,又有天灾人祸,却也不堪此等重负。贤侄现为江东之主,又是文台之后,对汉室自然忠心不改,荆州,江东同为大汉天子治下,今见荆州不豫,想来贤侄定不忍心有见于此。还望贤侄能够馈赠荆州海盐若干船,钱粮之属可按贤侄之心意行事,想来贤侄定不会辜负了文台兄大汉忠臣之名!
  
      备实无才,而荆州内却是水路纵横,蟊贼频发,蔡氏当政时,却是荼毒了荆襄水师,今虽有心为保一方平安巡视于江上,却少舰船,还望贤侄支援一二,本来江东水师天下无敌,然些许蟊贼,还不值劳烦贤侄,厚颜至此,实不敢再言及其他!
  
      惟愿今后荆襄与江东两地百姓安居乐业,同抗曹贼,早日为天子,芟除大难,还天下百姓以太平。
  
      前言实出于心,还望贤侄思之,切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