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第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度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百熙你看到今天与会诸人的神情么?听说孙文与宋教仁内讧,一个个都神情振奋,目光里透露着热切。这既是为新中国党的前景而高兴,又何尝不是为自己的前途而兴奋?《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云:‘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对于党内诸人来说,也未尝不是如此。如今组阁便是最好的赏功酬劳机会。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西北的控制力正在逐渐下降。以前百熙你能掌控川陕甘晋等省,是因为你和各省都督、师旅长之间的师生关系,而且当时他们相对稚弱,需要依附于你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你对各省如臂使指。但随着他们在各省经营日久,地位相对稳固,你们之间师生关系将会日渐淡薄。他们对你的命令会挑肥拣瘦,甚至阳奉阴违,而且恩情用一次少一份,直到形同路人或反目成仇。
“怎么办?百熙你必须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得依附于你,而眼下这次组阁就是展示手腕的最好机会。比如你把川督蒋介石调任陆军总长,然后把晋督阎百川调入四川、陕督赵行止调至山西、甘督张育和调任陕西,还可以再提拔一人出任甘督。当下他们根基未稳,你以师长之尊、党首之威、总理之权相命,他们焉敢不从?如此一来则全局皆活,而你的威权也得以确立。”
看来这一年度四川民政长的磨砺,依然难改他与孙元起之前的友情,也依然难改他纵横之士的风采。不可否认,杨度说得鞭辟入里,孙元起情不自禁地点点头:“那好,咱们今晚就好好合计合计,争取这几天就把名单初步拟定。”
杨度“哗啦”打开纸扇摇了几下:“哪有那么麻烦?只要有大致的腹稿,圈定人选不过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关键是你自己要心中有数。”
孙元起奇道:“有什么数?”
杨度屈指问道:“第一点,新内阁是纯粹政党内阁还是混合政党内阁?”
如果国民党没有发生这场内讧,为了博取宋教仁的支持,孙元起或许会采用纯粹政党内阁。现在宋教仁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再采用纯粹政党内阁,凭借自身才占30%多的席位如何摆平国会?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所以孙元起斩钉截铁地答道:“自然是混合政党内阁。”
杨度又问道:“如果是混合政党内阁,那么第二点就是内阁十一个席位要分给哪些政党?各个政党分别是什么职位?”
第四零九章今朝农事巧安排
孙元起此时也大费踌躇起来:如何摆平国会、如何摆平其他政党,这才是关键!给少了,别人不满意;给多了,新中国党还怎么掌控内阁?
杨度也知道这种人事问题不是自己能够插手,理智地保持了沉默。
半晌孙元起才道:“除了内阁总理必须是咱们的人外,还剩下十个席位,我打算新中国党占四个,分别是内务部长,拟由皙子你出任——”这些年来杨度对孙元起帮助极大,是实打实的“首席顾问”。把他留任四川民政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孙元起处理政务都不大顺手,所幸不久杨杰回国,在身边帮衬一段时间,才勉强度过难关。
如果杨度所言,现在是赏功酬劳的最好机会。而且现在杨杰留学德国,此时处理一些重大问题真还离不开杨度,就比如刚才拯救宋教仁之事。至于空缺出来的四川民政长职位,则可以用来腾笼换鸟,不妨让给陕西民政长钱能训或者四川内务司长陈宧,这两人最近一段时间都表现得非常优异。
“别!”杨度连忙摆手道,“敝人生性疏懒,而内务总长事务繁忙,实非杨某心中所愿。若是百熙真的有心抬爱,不如委杨某一个国务院秘书厅的厅长或副厅长吧!”
可以这么说,作为领导最重视的是人事权和财政权,这两项权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亲信手中,但要说领导最亲信的人,却轮不到人事部长和财务部长,排第一位的十之七八都是他的秘书。国务院秘书厅的长官虽然不是内阁成员,其重要性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内阁成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与民国时期国务院秘书厅一脉相承的是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其负责人秘书长向来是由国务委员兼任,行政级别为副国级,比国务院各部的普通部长还高一级!
见杨度情真意切,孙元起也没有多劝:“那好。皙子你就委屈一下,担任国务院秘书厅厅长吧,内务总长由杨畅卿出任;其次是海军总长,拟由蒋介石出任;第三是财政总长,拟由孟庸生(孟昭常)出任;第四是教育部长,便由我自己印兆粤臁!�
内务部长分管民治、警务、疆理等重大国内事务。堪称内阁第一部,当然不能假手他人。杨永泰是新中国党秘书长,在国会竞选中居功至伟,担任内务总长也是名至实归。
让蒋志清出任海军总长则是听从杨度的意见,腾出位置来轮换各省都督,以免将来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一旦明年世界大战爆发。海军还可以有所作为。至于老牌的海军总长萨镇冰、刘冠雄,只好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做海军部次长了。
孟昭常原先是预备立宪公会的副会长,预备立宪公会改组为新中国党后,他又担任新中国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可谓资历深厚。他与张謇关系密切,但在张謇叛党之后,却旗帜鲜明地站在汤寿潜这边。极力维护江浙沪地区各省委、支部的稳定,算得上是新中国党东南半壁的擎天柱。推举他出任财政总长,既是表明对党内预备立宪公会一系的重视,也算是一种褒赏。
杨度急忙问道:“你自领教育部长是什么意思?以国务总理身份兼领教育部长?”
孙元起道:“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以中华科学院院长、中央学会会长的身份兼领教育部长,由汤蛰翁出任国务总理。”
杨度差点没把纸扇给丢到地上:“什么,由汤蛰先出任国务总理?”
孙元起微微颌首:“汤蛰翁年高德劭,秉性忠贞,对政务也颇为熟谙,足为国之宰辅。孙某虽是党首,但于治国理政实在无所贡献。唯独于文教稍有心得,故而主动请缨自领教育部长。皙子以为如何?”
“胡闹,简直胡闹!”杨度恨不得啐孙元起一脸芝麻花,若不是在飞驰的汽车上,估计会气得拂袖而去。半晌才说道。“你任教育部长,汤蛰先任内阁总理?你觉得汤蛰先会是诚惶诚恐、心怀惴惴,还是兴高采烈、感激涕零?宋教仁之事殷鉴不远,你觉得他敢当这个总理么?如果他真的就任总理,全党上下十多万党员会怎么想?我告诉你,只要是新中国党组阁,这内阁总理一职就非你莫属!”
“我觉得——”孙元起真不觉得非得由党首出任总理:如果国民党不发生内讧,组阁的不就是副理事长宋教仁么?没听说关理事长孙中山什么事。
杨度打断孙元起的辩解:“所谓‘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从政本来就是要包羞忍辱,慨然面对无穷挑战。当初杨某听见你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句自况言志,这才对你倾心服膺追随南北。若是现在你连就任总理的魄力都没有,杨某只能自认有目无珠所遇非人,明天一早便挂冠封印而去,免得将来悔恨莫及!”
孙元起讷然片刻才以拳击掌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承蒙皙子如此推重,那孙某就印兆匀文诟笞芾硪恢埃游厥樘ぃ畛┣湮谖褡艹ぃ槭>艹ぃ勒菸涛普艹ぃ嫌股ど套艹ぁU馐俏颐切轮泄吃谀诟蟮闹饕搜 V劣诒毖笠幌担掖蛩愀侨鱿唬直鹜饨蛔艹ぃ庥陕阶有耍结缦椋┏鋈危宦骄艹ぃ庥啥沃トǘ戊魅穑┏鋈危慌┝肿艹ぃ庥沙骂焓浚ǔ抡裣龋┏鋈巍!�
陆徵祥是老牌外交家,无论从从业资历来说,还是从自身道德水准来说,他担任外交总长都是非常称职的。虽然他曾代表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在五四运动中又被青年学生讥为“卖国贼”,但并非是他的罪愆,用句俗语来回答,那便是“弱国无外交”。国家本身没有强大的实力,处处受人欺凌,作为外交人员,纵使他舌灿莲花又能如何?
段祺瑞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北洋三杰”可不是徒有虚名。他在湖北大刀阔斧整顿黎元洪辛苦编练的鄂军,重新布防全省军力,对鄂西、鄂北一带虎视眈眈,给蒋作宾、刘明昭等人带来巨大压力。正好之前他曾两次出任陆军总长,这次便借着组阁的名头把他调回北京。
农林部是个清水衙门,类似于打酱油的角色。之所以让陈振先出任农林总长,无非是想给北洋系三个席位,却有不想给他们那么多的权力,最后只好给个有名无实的部门充充数。
杨度面色稍缓:“给袁项城三个席位,其中两个颇有实权,他应该会比较满意的。”
孙元起又道:“国民党方面我打算给他们两个席位,一个是教育总长,拟由蔡鹤琴(蔡元培)出任;一个是司法总长,拟由宋遁初出任,如果宋遁初不愿意入阁的话,便改由王亮畴(王宠惠)出任。共和党方面给他们一个席位,即交通总长,拟由程雪楼(程德全)出任。”
从这几个月的表现来看,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非常称职,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如果必须挑选一个继任者的话,孙元起首选蔡元培。至于王宠惠,虽然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在政见上和蔡元培一样比较偏向南方,但他是货真价实的耶鲁法学博士,应该明白公平公正的真谛,担任司法总长还是合适的。
共和党的程德全资历虽然不及袁世凯、孙元起,但也称得上是“三朝元老”。早在清朝,他便担任过黑龙江将军、署理黑龙江巡抚、江苏巡抚等要职;辛亥乱起、革命军兴之后,眼看清廷覆亡在即,他毅然与革命党人推诚合作,成为第一位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此后,他曾担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等职务。民国政府北迁后,他又被袁世凯委任为江苏都督,完成对江苏的统一。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组建政党活动,这其中便包括与章太炎成立中华民国联合会、与黎元洪组建政见商榷会、参加共和党等。
这份组阁草案是典型的“排排坐,吃果果”,不仅包括了国会中排名前三的国民党、新中国党、统一党等,还包括了没有组党却大有影响的北洋系,基本上是见者有份、利益均沾。当然,孙元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谁让新中国党在国会中才占30%多的席位呢?如果不拉拢多一点同伙,只怕很多议案都难以在国会中通过!
好在新中国党自己把持了5个席位,加上陆徵祥没有明确政见,蔡元培与孙元起关系密切,王宠惠和孙元起是耶鲁校友,段祺瑞、程德全等人也不是特别犯拧的角色,就算以后有政党意见不合,也不至于闹出内阁倒台的笑话来。
所以杨度皱皱眉头后也默认了这个方案:“姑且如此吧!我也知道百熙你也是为难,为了取悦各方,才拟定了这么个撒胡椒面的方案。不过百熙下次再组阁的时候需要注意,‘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对于各大政党既要拉拢一批,也要针对一批,有取有舍才能有所处于常胜不败之地。”
孙元起苦笑道:“怎么,还有下次?”
第四一零章为报春风且莫吹
不知是山田纯三郎和洪述祖、应桂馨还没有商议好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