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

第327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第32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赞道:“百熙拟定的这三个条件果然不同凡响今天在下关码头,西洋记者还为你投身政治惋惜不已,现在看来,完全是人尽其才”

孙元起谦逊一番过后,郑重地对孙中山说道:“中山先生,我们既是炎黄子孙,又为同姓兄弟,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如有得罪之处,还请海涵”

孙中山诚恳地说道:“孙文洗耳恭听”

孙元起肃声道:“中山先生,当年我们在三藩市畅谈的时候我曾对你说过,消在成功以后,民国对清朝签订关于割让领土的所有条约概不承认,民国以后寸土不能割让对于曾经帮助过你的外国友人,可以在开放通商口岸给予最惠国待遇修建铁路开采矿山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让步,但在领土问题上丝毫不能商量“结果呢?你为了争取欧美各国对中国的支持,竟然允诺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会承认之前清政府与任何其他国家缔结的所有条约,支付之前由清政府引入的任何外国贷款或由其招致的任何国家赔款,尊重之前由清政府批准生效的所有外国在华租界要不是英国政府和袁慰亭强烈反对,你甚至想把满洲以2000万日元的价格租让给日本难道这些就是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作为一个国家主义者,我对你的所作所为非常不理解,甚至要怀疑你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基本操守”

孙元起这番话说得丝毫不留情面,简直如同当场甩了孙中山几个耳光,让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白要不是孙中山经历过大风大浪,已经练出波澜不惊的性格,估计现在早已经拂袖而去孙元起继续说道:“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山先生从政道路还很漫长,只要你以后不在国家主权上发生问题,小弟愿唯你马首是瞻,并带领新中国党与你们同盟会在议会同进退,同心协力保护成果,约束袁慰亭的一举一动”说完起身朝孙中山深鞠一躬孙中山也连忙起身回鞠一躬:“孙文定当谨记贤弟教诲”

孙元起道:“眼下小弟就有一件要事要麻烦中山先生小弟听说**已革土登嘉措近期派人到南京四处活动,消民国政府能够恢复他十三世喇嘛的名号,并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我个人及川陕甘三省政府消南京中央政府能够坚决拒绝他的请求晚些时候我将会上会晤袁慰亭,也会向他郑重提出这一要求”

“为什么?”孙中山有些不解,“现在共和成立,五族一家,如果土登嘉措能够诚心内向,我们完全可以捐弃前嫌,恢复他的名号,反正有利无害为何你要让中央政府拒绝土登嘉措的请求?”

孙元起道:“前清虽然有诸般不是,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它曾作出的重要贡献,比如在新疆台湾设尸比如在云贵川等地推行改土归流,都充分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偏远地区的统治**位于中印边境,可以有效屏蔽英国从印度对中国内陆的窥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很有必要加强统治而加强统治的最好措施便是设立省府和改土归流,偏偏喇嘛就是施行这两个举措的最大障碍你说,我们能让他恢复名号并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么?

“再者,‘喇嘛’的名号是由前清顺治皇帝册封,又由前清宣统皇帝下旨革去,可谓得其所矣我们民国政府又何必参与其间?而且我有预感,一抵复土登嘉措十三世喇嘛的名号,并允许他返回拉萨居赚将来必会给中央政府带来巨大的麻烦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我们要坚决把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孙中山忽然顾左右而言他:“百熙你刚才批评我承认前清不平等条约试图租让满洲给日本,愚兄承认举措有些失当,但你也要理解愚兄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时满清政府还没有推翻,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必须要争取欧美各国的外交承认,所以免不了要做出一行诺和让步“而且自军兴以来,编练新军支付薪酬购买弹药等等用钱之处繁多,数月之间支出便不下亿万而前清田赋漕粮茶课盐课茶课税捐等项目为政府费用主要来源,今则一无可恃,所以中央政府一直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无奈之下,愚兄只有要病急乱投医——”

孙元起顿时闻弦歌而知雅意:“既然南京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小弟代表四川政府愿意报效二十万元”

孙中山又说道:“眼下南京云集各种部队,人数不下三十众,每天光消耗粮秣就以数万算日前陆军部着手把他们整编成二十一个师,合格者需要购买弹药军服,不合格者需要裁汰遣散,这醒用至今尚无着落,愚兄每一念及便寝食难安”

孙元起咬咬牙道:“最多三十万元,否则小弟当中山先生今晚没有来过”

孙中山这才松口:“好贤弟放心,南京政府绝不会答应土登嘉措恢复十三世喇嘛的名号和返回拉萨居住的请求”

宾主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孙中山才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这一顿茶喝掉孙元起三十万元,着实让他心痛不已加上旅途劳顿,洗漱以后正想上床休息,忽然听见冯基善来报:“大人,有一人自称是您的学生前来拜访,您见是不见?”

学生?

孙元起起身接过拜帖,只见上面赫然写着“阎锡山”三个大字共3255字页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什么意思?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翻译:

群山围绕着故都金陵,四面群山还在,长江的潮水拍打着空城,带来丝丝寂寞的心情秦淮河上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艾依然是旧时的明月,漫漫长夜,冷冷的月光从高高低低的城垛照进城来【赏析】刘禹锡在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有人拿《金陵五题》给他看刘禹锡没有到过金陵今南京,但他听到过别人游历金陵的见闻,自己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和了五首,也称《金陵五题》他的和作大大超过原唱被别人和的原诗,白居易极为称赏《金陵五题》依次是:《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江令宅》咏的都是金陵的古棘一主题的几首诗,我们今天称组诗,古人则称“连章”章就是篇《石头城》以山不变潮不变月不变,反衬城邑之变,抒发江山依旧而豪华不再的慨叹情调悲壮,气势莽苍,境界阔大

第二九零章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九零、夜深还过女墙来

对于阎锡山,杨度、赵景行、程子寅等人一致认为他是欺师灭祖十恶不赦的忤逆之徒。作为当事人,孙元起反倒没有这么觉得。

当年入读经世大学附属中学,人家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后来学校遴选学生公派出国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是人家凭自身实力争取的;毕业回国后当上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8标标统,跟他能力、资历密切相关;至于后来在太原举义、当上山西都督,更属于他的个人际遇,别人强求不得。

在此过程中,自己顶多就是起到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算不得什么大恩大德。听说他在山西起事之后只字不提自己的提携之恩,孙元起顶多也就是心里有点不太舒服,并没有什么被背叛的感觉。现在他登门拜访,孙元起倒有些纳闷:他这个山西都督大半晚上不睡觉,跑来找我干什么?当下便吩咐道:“焕章,请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阎锡山推门而入。一进门便跪倒在地,膝行来到孙元起面前,举起巴掌狠狠扇了自己几耳光,然后痛哭流涕地说道:“先生,学生知道错了!之前学生权欲熏心,负恩忘义,辜负先生教诲,实在罪无可恕。只是如今形势危急,学生唯有印湛仪胂壬患魄跋樱饩壬轿饔谖D阎校 �

孙元起见状大惊,赶紧扶起阎锡山:“百川,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刚才这一幕不过是阎锡山的即兴表演,意在防止孙元起怀恨在心,一怒之下把他赶出门去。看到孙元起并没有发怒,反而对他非常关心,阎锡山也就见好就收,顺势站了起来,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来访的目的。

原来杨度对阎锡山的背叛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与袁世凯的代表杨士琦谈判过程中,暗中对阎锡山使出一记撩阴腿,表示孙元起一方对山西保持中立态度,只要袁世凯有本事有能耐,可以放心大胆尽管去取,孙元起一方绝无干涉。

袁世凯乃是王莽、曹操一般的人物,恨不得将天下纳入自己囊中,哪会嫌弃自己地盘太大?在和孙元起达成协议之后,立马便命第三镇卢永祥部、第六镇李纯部南北策应,由娘子关、平型关分兵攻入山西。尽管孙元起派飞机威胁轰炸皇宫后,袁世凯紧急调遣第六镇北上拱卫京师,但卢永祥部却依然攻势不减,兵锋直指太原。

第三镇组建于1904年,士兵主要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农家子弟,是袁世凯北洋军的嫡系部队,历任统制包括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也曾在里面担任过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可谓一等一的精锐部队。阎锡山手下那些临时拼凑的烂番薯、臭鸟蛋,哪里是第三镇的对手?一番胖揍,顿时让阎锡山找不着北!

这事儿还不算完!

不久,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被同盟会欺骗的袁世凯在失望之余,也有些怒不可遏,离他最近的同盟会都督阎锡山就成了他发泄的目标。而且,他也想用阎锡山的脑袋给南方政府提个醒,让他们知道北洋军的毒辣手段。这一发狠,差点没把阎老西爆出翔来!

随着娘子关、太原相继失守,阎锡山等人只好带着残部向晋北大同方向撤离。卢永祥部依然不依不饶,一路围追堵截。等阎锡山和大同军政府李国华、宋世杰等人会合的时候,嫡系部队只剩下小猫三两只,个个都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与一个月前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简直判若两人。阎锡山知道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决定找人喊救命。然而环顾当今中国,能够救他一命的只有寥寥三人。

首先自然是袁世凯。只要袁世凯能够高抬贵手,他立马就可以逃出生天。

对于阎锡山来说,在生存面前,什么主义、**都不重要。他迅速派出自己亲信通过关系拜会袁世凯,透露出投诚和谈之意。但袁世凯这是成心想要杀鸡儆猴,怎么可能在猴子没被吓住之前,先答应鸡的求饶,放下手中屠刀?何况那只鸡本身就在自己砧板上,凭什么跟自己讲条件!袁世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阎锡山的请求。

第二个人则是孙中山,也就是袁世凯想要吓住的那只猴。

只要孙中山做出退让,让袁世凯觉得自己达到了杀鸡儆猴的目的,或许就可以对阎锡山这只鸡从轻发落。而且孙中山作为南方政府的元首,手里还有很多牌可以打,解救一个同盟会都督或许完全不成问题。怀揣着这样的想法,阎锡山亲自来到南京向孙中山求救。孙中山答应得倒是很痛快:“百川放心!一旦南京附近部队整编完毕,我们便会挥师北上,解救山西**同志于水火之中!”

阎锡山的心顿时就凉了半截:现在部队才刚开始整编,江苏和山西之间还横亘着袁世凯的老家河南。等着南京临时政府派兵解救,救命是绝对赶不上了,估计收尸还勉勉强强。

为了拯救危在旦夕的山西军政府,这些天阎锡山一直在南京城各个部门里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够获得一线生机。但这又谈何容易?

按照道理说,全国也就二十多个省,一省都督应该是贵不可言才是。可经过辛亥**这一闹,都督在众人心目的地位极度缩水:原来都督也就那么回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