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魂-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到这里,台下的同学拼命鼓掌,更有同学在下面鼓噪,要姚慎说点精彩的医案出来。
姚慎道:“这应该是下堂课的内容,我们下次说吧。”但在校的学子最喜欢也最迫切了解的就是与临床相关的东西,此时听得兴起,又哪里肯依?姚慎无奈,只得道:“我在内科呆的时间不是太长,一年多下乡,还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临床,精彩的东西不多,既然你们这么想知道,我就说一点吧。”台下一片叫好声。
“在我接触《衷中参西录》不久,我们院里药剂科的老科长的外甥生病,是高烧拉肚,四十度,而且是水样泻,当时化验都做了,静脉点滴的是头孢类药,当时我们院里最好的药物,输了三四天液体,钱花了几百块,只差没用激素了,但病情却没一点好转。当时我看那老科长很着急,而我自认为对张前辈的书有一点领悟,就自荐了给小朋友开中药,只服一副,确却的说,是一副药还没服完,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方吗?是张前辈《泻下门》里的加味天水散、合伤寒中的白虎加人参汤一起,这两个方子加在一起不过就十块钱的样子,但他的病就好了,你们说神不神?”
“象刚才所说的那个方子组合,我在后来碰到夏天发热拉肚的,用起来效果都是那样的好,今后有机会你们试试。”
台下的学子们,机灵的早已拿笔在记了,姚慎偷眼见谢菲也在笔走龙蛇。
“另外就是你们已经很熟悉的参赭镇气汤与理脾升陷汤了,这两个方子用来治疗哮喘特别的好。哮喘也是个疑难病,现在无论中医西医都只能治标,但治标有贵贱之分,一般的哮喘都得住院治疗,进行输液抗炎等,而收效又慢,而照着中医内科学上的方子用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上,简直难煞了负责的医生。不过,如果你用上参赭镇气汤与理脾升陷汤这个组合,病人的情况好转得很快。如果不是很重的需要上氧的病人,基本可以不住院治疗,而服用中药所花费的不过一百来元。”
“还有,就是推拿。对于小孩子的感冒发热,你能将《幼科铁镜》里面的手法熟练运用的话,效果也是出奇的好,我记性差,只拣了最好记的推肚法——就是推气海至关元的几处穴位,很简单,但对小儿拉肚腹胀以及呕吐,效果都很好,几乎是推完了,小家伙就不呕不胀,厉害点的还给你个响屁。”
台下学生们哈哈直笑。
“我给你们教的这些都比较实用,但就是抓不上收入,特别是小儿推拿,你只把他肚子摸几分钟,你说能好意思收多少?所以,如果以后你们院长为了收入而怪罪你们了,可不要说是我教的哦。”众人又笑。姚慎也是笑了一笑,随即有点沉重的道:“为了中医的前途,当然是能用上既经济又有效的最好,但为了生存,我们又被逼着跟风去用上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很矛盾啊。”
。。。。。。
课讲完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此时已过了午餐的时间,姚慎也是有了兴致,把一帮学生带到院外的那些小馆子里去搓了一顿。
当然,结帐的肯定是姚慎了。
这几百号人出去,到哪里都是一笔大的开支,姚慎现在虽然有钱,但还是不舍得去高档的地方。
与姚慎同桌的肯定是谢菲黄靖刘医本等较为熟识的,大家在饭桌上的兴致颇高,不停的谈论着姚慎讲课中的内容。谢菲则顾于身份,始终保持着矜持的淑女形象,而姚慎则若有所思的听着几个青年的笑闹,间或投以鼓励的一笑。
只是在终席结帐的时候,刘医本有些扭捏的走到姚慎身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姚大哥,让我们哥几个跟你混吧?”黄靖跟在后面说道:“是啊,实习没什么意思,姚大哥就带我们一起混混吧。”
刘医本是312寝室的老大,而黄靖跟姚慎比较熟,估计是几个学生把他们两推举出来做说话的代表的。
对于黄靖,姚慎始终有股内疚感。自从麻人旺出现后,黄靖似乎着了魔一般的,除了可能是谢院长曾经交代过的需要保密的东西,其它的他都一概及时跟踪报道,煞费心机的经营着网络版《笑熬糨糊》,把一个原本人气不高的医学论坛弄得风声水起,点击过百万,姚慎估猜他有极大的可能是中了麻人旺的魅惑术之类的手段。如不是被鬼迷了心窍,谁会把正事不干,整天去弄那劳什子电脑?
回头望了一眼醉仙居那被油烟熏得发暗的匾牌,姚慎道:“我找机会跟谢院长说说,看能不能成立一个单独的科室,如果能成,到时候希望大家能来帮我。”
黄靖刘医本两人面露喜色,刘医本甚至向后面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姚慎不动声色,道:“不过,我希望你们能把我所说的那几本书好好看一下,如果到时候来个考拔选优,说不定你们就为别人做嫁衣了。”
—— —— ——
人一忙的时候,就什么都跟着来了。
上课吃饭,弄到下午三四点钟,回家还没坐得热乎,就又有电话来找。
初时姚慎还以为又是那些药贩子之类的,准备把电话丢在那儿不接,后来觉得那号码很熟悉,好象是回春堂的曾永强曾老大,这家伙自从给姚慎一个手机后,一直就没有再联络,这时候打来这个电话,估计是有什么事情。
把电话打开,果然是曾厂长那显得憨厚的声音:“姚医生吗?你好。”
姚慎也道了声好,道:“曾大哥,有什么事吗?”
“呵呵,没事,好久没联系了,就是想看看小弟你。”
大林木 路旁土 海中金 炉中火 第四十七章
几年前,一位风华正茂的叫刘正琛大学生不幸患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为没有合适的HLA第人体白细胞抗原章,医生只能采取保守疗法,进行药物控制,这样的治疗平均寿命是五年。面对这一沉重的打击,刘正琛不象一般人那样一蹶不振,而是从本已窘迫家中拿出五万元,建立中国首个民间骨髓库,用以检测自愿者的骨髓。一个人的检测费用约为五百元,刘正琛拿出的五万元正好可以检测一百人,当时便把这骨髓库命名为“阳光100”骨髓库。
如今民间骨髓库可说是遍地开花,各省份都有。
民间的再加上从1992年开始建立的中华骨髓库中的骨髓库存,总共不过四十多万件。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年增白血病患者四万余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年轻人。而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骨髓配对成功的只有64例,目前移植成功的只有21例。
如果白血病患者不能及时找到与自己配型成功的骨髓,那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笑熬糨糊。白血病相关链接》
舒雅淇这位漂亮的白血病“代言人”每天在人们眼前活蹦乱跳的样子更增添说服力,这让原本抱着试试也不坏的心情来的几个白血病人住得很安心,而以己切身的体会,也是感觉病情在日渐好转。+1床窦黎在这几人中病情最重,但经过两周的治疗,现在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毕竟白蛋白要二三百元一个,脂肪乳也得六七十,以他们两口子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这实在是一笔极大的开支。好在这两种昂贵的药品时间用得都不长,现在只需要每天一副中药,这日子过得就惬意多了。没事时,几个白血病号便聚在一起瞎嗑叨。
徐梧卫视隔三岔五的来ICU病房做现场采访,在播放节目时,又把他们初入院时的情形予以对比。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表现,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白血病患者再无疑虑,用护士小姐的话来说,他们几乎是排着队进院的。
中医附一大内科原就收治有一些慢性病,那剩余的几张空床根本就容纳不了这么多病人。面对这一“紧张”局势,王主任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来了这么多病人,科室里的收入肯定是不会少的;而忧的是,后来进院的病人根本只能安排在走廊的加床里,虽然病人们没什么意见,但这些病人都是易感染人群,万一住在走廊中导致感染,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当时老王便把情况向谢院长反映,谢院长听后哈哈一笑,说道:“只听说有为无米之炊而愁的巧妇,倒没听说过有面对着大缸米发愁的巧妇。”随即为王主任指点了一处所在,王主任听后喜笑颜开。
谢院长所指的是建于院外的一栋原本要建做商务大楼的大厦。
近几年来徐梧市区的地皮升值有如涨潮一般,直往上飙升。谢院长从这中间发现商机,把附一临街的中药制剂房腾了出来,改建为一座三十余层的商用楼。由于没有在商海中折腾的经验,在承招建筑商时被一空壳的皮包公司利用合同陷阱,卷走了用于建楼房的三千多万元;而后来的建筑商倒是没卷款,但却迟迟不肯交付使用,谢院长等人与之交涉,对方竟然以建楼后亏损为由,要求附一在原建筑款上增加一千万元,对这样无理的要求,谢院长自然是不同意的,这事的结局,必然是以官司了结。但现在的官司可不是那么好打,尤其在对方有一定的势力的情况下,就算能打赢了也难以执行,刚巧,中医附一就碰上了这情况,而那栋大楼也就变成了谢院长等领导眼中的“鸡肋”。
—— —— ——
事情的发展真是出乎意料。
姚慎还在为如何跟谢院长开口一事发愁时,谢院长竟通知姚慎说要把白血病专科搬到附一外面的商务楼里去,并且在谢院长亲自带领下去看了场地。
那栋楼房看来是刚装修过后不久,一楼原本是四处的玻璃墙,应该是预备做商场用的,现在全部拉上了天蓝色的窗帘,而内部则是按照门诊大厅的布局,设置了一个大药房,几个诊室,几个留观室,以及注射室、化验室;而二楼原本是作为写字楼或其他用途的,现在全部按着住院部的格局布置成病房,考虑到通风的问题,在房子的两头安放了大力的鼓风机,以确保空气流通,再看看病房内的布置,几乎全部是按老干病房的级别布置,内带空调彩电卫生间,既舒适又大方。
同行的医务科科长介绍道:“按这种级别布置的病房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跟大内科一样,64张病床。”
姚慎看这手笔可不是一般的大,道:“这样的安排,看起来更象一所小型的医院,目前的需求量好象还不是这么大。”
医务科科长笑着说道:“我们就是准备把这栋楼做为白血病专科医院来设置的,目前只装修四层,以后需要再继续装修。”
姚慎回头看谢院长,老谢微笑阖首道:“挂附一专科的牌子,白血病医院的实质。”
医务科科长:“如不是确实急需,我们也不会下血本来收回这栋大楼了。”见姚慎不解其故,又几句话把事情的始末说了,道:“几经谈判,最后我们付出了四百万把大楼收回,为的就是要设立这个专科。”说完,满怀希望的看着姚慎。
又一个麻人旺!姚慎暗叹。为什么大家就喜欢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呢?
“这担子可能有点重,不过,我们对你有信心。”谢院长拍拍姚慎的肩膀以示鼓励,又道:“目前就是人手有点紧缺,不过也可以慢慢克服。你如果有什么要求,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姚慎斟酌片刻,道:“要求倒是有一个,就是怕领导们不同意。”
医务科长道:“你还没说出来,又怎么知道我们会不同意?”
姚慎道:“我想让一批实习的同学来帮我,反正目前的病人还不是很多,带一带就熟悉了。”
医务科长诧异的道:“实习生?这主意太疯狂了吧!他们几乎什么都不懂,让他们来除了只能坏事,还能干什么?”
谢院长却颇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