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罚是必须的……”
呃?这个周大正在愕然的之后,只听道尹旭朗声笑道:“周大,责罚你为寡人率领好着些士卒,将来为越国建功立业!”
原来如此,周大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似乎有找到了重新的感觉,贵为越王的尹旭依旧和他们开着玩笑。转念一想,周大顿时满心欢喜,虽然只是一句话,不过确实尹旭的封赏,从此之后周大可就是名副其实的统军将军。
尹旭随即吩咐道:“好了,你和,陆明一人一半,给我带好兵马。
带好了有赏,带不少还是得责罚!”周大咧嘴笑道:“大王,这样的责罚越多越好,末将定会全力以赴!”一句话顿时惹的众人一片哄笑……
周大心里美滋滋的,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人是他和高易。陆明二人辛辛苦苦招募的,自然不大情愿随便交给别人。当然若是尹旭亲自统帅,那自然是心甘情愿,要是换了别人他们也未必肯。如今尹旭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楚国将军,而是堂堂越王。
稍后一步,越国的一切都会逐步建立完善。
政治、经济、军事和赋税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法可依,成立各种的机构和体系。随后越国将会有自己的文官和武将体再,随着越多越多的人才聚集起来,人才和官员会越来越多。
高易、陆明和周大三人自然会在乎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在这个体系内的位置,这种情况在乎的人多了去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人随跟随尹旭最早,可将来的情况并非有资历就可以的,政绩和功劳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因此好好打理山阴的大小事务,能有如此的成绩,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和动力。
单单是如此也算不上什么大功劳,在这个金戈铁马,烽火硝烟不断的时代里,诸侯间的你争我夺是必然的。先不说是否想要参加逐鹿天下,问鼎中原的大业。单单是想要自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最大的实力和倚仗便是军事实力。
高易他们看得出来,自己的将军,现如今的越王有着非凡的才能和见识,同样是胸怀大志。从当初的一个民夫,变成名震天下,主宰一方的诸侯王,足矣说明一切。将来的越王尹旭定然不会满足与江东越国这一隅之地,将目光落到北上的中原,心思放到整个天下上是很有可能的。以往跟随身边那么久,自然能把握了一二分。
高易和周大、陆明三人前来山阴的时候,尹旭尚且只是一名将军,在彭城周围作战。那时候的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只要巨鹿之战时,因为吕臣之死,苏角的投降,尹将军才有了最赖以为本的三万精锐。
当时远在山阴的高易三人是不知晓的,他们觉得应该为了自己将军的霸业尽可能地多做些努力。因此他们开始暗中招募军队,有了军队便有了底气,远的不说至少能够帮助自己稳定局势。不得不说,高易能将山阴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越地的大族如此配合,军队的威慑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非如此,山阴哪里能有如此的安定,尹旭看到的又不知是怎样一个烂摊子。可以说高易他们的最初的两个目的都达到了,稳定了山阴的局势,使得自己成功站稳脚跟,并且日渐安定。第二便是打造出一支军队,为越王立下一件大功。
当然了这支军队的存在对他们自己而言,也是大有作用的。有了这支军队的存在,以后在越国的地位和身份就有了基础和保障。现如今他们的想法并不如何成熟,暂时是如此认为的。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些危险。当然了,幸运的是并未引起任何问题,越国君臣和睦稳定的形势并未受到影…………
陆明上台向尹旭见礼之后,上前道:“大王,您和将士们打个招呼吧!”尹旭轻轻点点头,走到高台边缘出,朗声道:“将士们,很高兴看到你们高昂的气势,是你们让寡人看到了越国的脊粱,他们便是越国的顶粱柱,是我越国未来的繁荣安定、走向强盛的基础。希望将来为越国的强盛献上一份力量,寡人信心满满,因为始终有你们在。你们愿意跟着寡人一起劈波斩浪,为了越国强盛的明天而奋斗吗?”尹旭中气丰足,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场,传到每一名士卒的耳中,敲打在每个士卒的心头。几句话,顿时使得校场再次一边沸腾,气氛陡然间高涨了不知多少。
“愿意!”整齐的声音响起。
尹旭站在高台上,扶着耳廓,疑问道:大声点没听见”
“愿意!”
“愿意!”
“愿意!”
异口同声,震天的喊声想起在越国城头,包含着不尽的豪气与信心。喊声响起在校场之上,声波触及周围的建筑之后引发阵阵回声,更将气氛推动不少,一片沸腾。
呼喊声顿时传遍整个山阴城,是的整个城池为之震撼和情绪高涨。所有的越国人都清楚地感受到,越王进城带给他们震撼与惊心动魄。声波继续散播,甚至是成为的群上都能感应到,历史注定会铭记这个震耳欲聋的声音……
检阅完军队之后,尹旭在众人的簇拥下返回越国王宫。秦皇行宫的规模不算小,不过毕竟是江东相对偏僻之地,算不上富丽堂皇。不过就目前的越国而言,倒也算是的适当得宜。
尹旭本身自然并不是很在乎,可毕竟闲置已经贵为越王,面子方面的事情还是不能太过寒酸。否则失了礼数与面子,难免遭到别的诸侯嘲讽。越国丢了面子,整个越国所有的臣民都会赶到脸上无光。
走进王宫,尹旭不禁感叹一声,以后这便是自己的宫殿居所,自己发号施力,处理政务的地方。
有高易在前引导,没过多久便来到了正殿的位置,尹旭当先走了进入。看着宽阔雄伟的大殿,有种心冉澎拜的感觉,尤其是那半人高的台阶,御案已经摆好,那里有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尹旭轻轻走了过去,所有的人跟随在身后,除了脚步声之外,谁也不敢发出丝毫的声响,打破这等庄严的气氛。尹旭来到台阶之下,深呼吸一下,停下了脚步看着台阶上的一切,心中的感觉分外的复杂。
那里便是越王的宝座,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这里走上去,自己便是真正的越王了想想自己一个现代人,莫名其妙地穿越到了秦汉时期,最初过是香溪镇上一个小小的帮工,被人迫害不得已参加有去无回的驰道劳役。
还得在修驰道的工地上是那样的艰辛,还有那“地鼠窖”里的黑暗与绝望,正是在那里尹旭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与求生欲望。正是在那里让自己找到了前进的动机与方向,走上了一条通往前方的道路。
从民夫变成盗匪,转战彭纛泽的那些日子里是那样的艰苦。被秦国人逼得东躲西藏,或许那时候尹旭也曾想过要放弃,不过庆幸的是他坚持下来了。否则哪里还会有今日的越王,今日的越国?
走过一段艰难的磨练,番邑起兵一路参见反秦之战,劈波斩浪无数,才走到今时今日的地位,才有了今日今日的成就。这一路走来,经历许多,受过多少苦难,斗智斗力费了多少心思,付出良多,前尘往事突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世事沧桑,许多的感触浮现在心里,尹旭心中的感情也无比的复杂。注视着高台许多,忍不住轻叹一声!
高易走上前来,恭敬说道:“恭请大王登位!”
尹旭下意识地握了一下拳头,抬起脚步台上鼻阶,一步步走上台阶的高层。走上去之后潇洒地转身回望众人,一种睥睨天下的好奇随之散发出来,只是项羽有,尹旭同样可以做到。台下众人清楚地感受了尹旭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和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准确地说和前一刻也大不相同。
此刻尹旭站在那里,代表着一种威势与气魄,让人欣赏,欣慰,臣服。高易暗自点头,心中喃喃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王者之气吧!
尹旭看着台下众多,目光透过大殿宽阔的大门看向外面,蓝天白云之下是巍峨的越国王宫。宫殿阁楼错落有致,透露出威势与气度。
庄严雄伟的大殿内是越国的最宠臣的臣子,正等着参拜他们的主宰者一尊敬的越王尹旭!
尹旭走到御案之旁,抚摸着那材质高贵,技艺精湛,做工精美的案子,触手便有种别样的感觉。让人感到无非的舒适,一种享受感觉的同时,透露出许多的凝重与沉稳。
周围是许多的青铜饰物,恰到好处地装饰了王宫大殿,又使得王座两旁的气度增加了不少。尹旭心中有个声音,很喜欢这种感觉!
尹旭又回头看了一眼台阶下众人期待的眼神,再不迟疑,走到御案之后,潇洒落座。这一刻,尹旭坐到了太该坐上的宝座,此时此刻他才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越王,成为脚下这片土地,所有越国臣民的主宰者。也许有一天,他还会成为天下的主宰……
台阶下的越国文臣武将随即拜倒,第一次正式地觑见他们的国王。
“拜见大王!”浓重的礼节,满含真诚和忠诚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越王元年三月十一,越王尹旭正式即位于山阴,历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第二五九章人口策略
第二六〇章编户齐民
尹旭听到高易的禀报之后心中大概确定了越国短时间的内的人口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增加越国的人口数量,否则在未来的越国的粮草赋税,兵员国力都将大大折扣。
不得不说高易还是很有能力的,当时只有山阴以及附近的土地”不过七万户。高易能在其中征兵一万五,算是相当不错了。当然了这个征兵的的手段还是相对温和的,如果是在必要的危急时刻,每户抽丁,整个越国也能整合出是差不多十万军队。
可尹旭并不像看到这样的情景,那样的话又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甚至是家破人亡。而且大部分壮丁被抽调,势必会导致土地荒芜,经济方面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尹旭是不会这样孤注一掷的。此事注定了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
自己之前想到的都是如何使得越国的人口增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人口的管理。人头税和田赋是赋税的最重要的方面,还有劳役和兵役的基础都是登记在册的自耕农。在古代隐瞒户口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大的原因便是为了逃避人头税。
正是这个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在明清之前人口的增长一直比较缓慢。到了清朝时采用了摊丁入亩,又号称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正是因为人头税恩德取消,是的清中后期以后人口急剧增长。
当然了,尹旭虽然很想越国的人口增多,但这个方法明显是不可能的。一来是见效太慢,自己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等待。第二就是生产了的水平尚且落后,根本达不到那个水平。虽然对后世的各种的赋税改革什么的都烂熟于心,但不代表就可以随意采用,必须要与时代现实相符才行。
在尹旭现在看来,现在自己所需要的,最切合实际的就是一编户齐民!
秦献公十年,最早实行“为户籍相伍”的措施,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产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这便是最早的编户齐民。
西汉时,编户齐民有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进步发展。所谓“编户齐民”就是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
这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