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谋江山-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听古清华说起哥舒国屯兵边境,蠢蠢欲动的消息,瞳孔徒然一睁,下意识便脱口讶道:“这不应该呀!不可能!”
古清华目光一闪,很奇怪的盯了他一眼,道:“不应该?不可能?这是为何?”苏浚的反应太过下意识,语气也太多笃定,使得古清华就有几分疑惑。他凭什么这么说?难道就因为他爹英明神武,哥舒国就不敢打北境的主意了?
苏浚意识到自己失态,笑了笑,提醒她道:“清儿可还记得,当初哥舒宇进宫,是冲着什么来的?”
古清华脑子中灵光一闪,脱口道:“密约!太极宫中的密约!”她不禁又思索起来,问道:“哥舒宇冲着密约来不错,可是,你敢肯定,这份密约在朕手上,哥舒国便不敢乱动吗?”国与国之间订约毁约、翻云覆雨的事一点儿也不少见,那份密约到底是什么内容能够死死的吃得住哥舒国,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古清华暗暗纳闷,背地里也不知猜测过多少次,可绞尽脑汁她也猜不透。
可惜,她心中十分遗憾,那份密约锁在精钢所铸嵌入地底石壁的壁柜中,钥匙没有下落,她想看也看不到!如果不是造册上有登记,她连这件东西的存在都不知道!
苏浚笑了笑,道:“若是敢动,他们早就动了!这十来年,哥舒国在哥舒天的统治下日渐强大,收服了哥舒国周边不少小部落,哥舒天野心极大,是个狂妄之人,倘若不是顾忌密约,又有我爹防守得紧,他们早就动手了!”
二十多年前息国与哥舒国的玉碎之战,哥舒国差点因此而灭国,这一战在所有哥舒国国人心中,是一道抹不去的耻辱,哥舒天如果能够洗刷掉这份耻辱,那么他在国内的威望和地位将会达到无人能及的巅峰,到了那时,任何兄弟王族的都不可能再对他造成威胁,这其中的好处他不可能不清楚。可是,这么多年来他仍然没有动息国一下,只能说明,他有顾忌,那份密约的传说,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先帝并没有对此事交待半句,连苏姑姑也不知道。”古清华蹙了蹙眉,又道:“朕也曾细细找过紫宸宫上下、检点过先帝遗物,并未发现其中有什么蛛丝马迹,你说,这把神秘的钥匙,会在哪里?总不会,在穆弘如手里?”
“这么重要的东西,不会在穆弘如手里,”苏浚给她安定心神:“先帝虽然宠信慕氏,但这国与国之间的密约如何存档,是有规矩的。慕氏就是权势再大,也不可能越俎代庖。”
古清华咬咬牙,道:“实在不行,朕派工匠将那密柜砸了!”
“使不得!”苏浚吓了一跳,又好气又好笑,忙劝道:“清儿你想得太简单,那密柜设计得这么精巧,哪有那么容易砸得掉?万一弄巧成拙,东西毁了,岂非得不偿失?”
古清华烦躁起来。
她也不过说说气话而已,哪就真能那么做!
恰此时,湘琳来禀:“理亲王求见。”
古清华料想他是来说北境之事的,心不在焉说了声“宣。”也没有叫苏浚回避。
果然,理亲王说起了哥舒国屯兵之事,不过,内容却不是古清华意料中的,而是与苏浚有异曲同工之处。
理亲王也觉得,哥舒国出兵,出得蹊跷。语气如同苏浚一样笃定。
古清华心里有底了,看来,他也要说密约的事,原来这事,国中老臣,都是知道的。
“那份密约,皇伯父可知是什么内容?”古清华就问理亲王。
理亲王呆了一呆,摇头道:“臣不知。密约的内容,只有先帝、蜀国皇帝陛下和哥舒国先帝三人知晓。旁人,一概不知!可是陛下,臣今日求见,有一物要献于陛下!”理亲王说着,一撩袍子又跪了下去,双手恭恭敬敬捧着个小木盒高举过头。
古清华望了湘琳一眼,湘琳上前,将木盒接过,奉与古清华。
古清华像是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心一紧带起骤然一阵眩晕,她将木盒“啪”的一声轻轻打开,一把黝黑透亮的钥匙静静的躺在红绸衬底的木盒中,粗如指头,长近四寸,齿轮繁复凹凹凸凸,一看便知不晓得耗费了能工巧匠多少的心血。
、第172章 先女帝未雨绸缪
“这,这是,太极宫中密柜的钥匙?”古清华抬起头,明亮如墨玉的眸子中星辉闪烁,唇畔嫣然,含带着止不住的笑意。
古清华笑得眉目灿烂,道:“皇伯父,这钥匙,怎么会在皇伯父那里?朕正为此事发愁,可巧皇伯父就送来了!”她轻轻抚摸上那沉沉的钥匙,触手有一刹那的停滞,挑眉诧异道:“这是……墨玉所制?”
理亲王也很吃惊,道:“原来陛下已经知道太极宫中有密室了!是,那把锁的锁心是用磁石打制,一般材质的钥匙不顶用。”
古清华心中大定,轻轻瞥了理亲王一眼:“原来,母皇最信任的人,是皇伯父啊!”
理亲王赶紧俯首,沉痛道:“臣,有愧先皇!先皇临终嘱托,将这把钥匙交给臣,命臣好好保管,等到陛下有力量能够与承恩郡王一争长短,便将此钥匙交付陛下。臣总算,没有辜负先皇嘱咐!”
古清华点点头,若有所思瞧着那钥匙,忽然将盒盖轻轻合上,向理亲王怅然问道:“皇伯父的忠心,朕和母皇都知道的。母皇她——可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事交代皇伯父的?”
理亲王心中顿时闪了一闪,忙垂眼道:“还有就是,先帝嘱咐臣好好辅助陛下,担好安抚古氏宗亲的职责,将来有机会,请求陛下赦免古氏宗亲,渐渐准许古氏血脉参与朝堂——这些,陛下都已做了,臣惭愧!”
其实,古凤倾的原话不是这样的。
理亲王清清楚楚的记得,那时。古凤倾病得浑身只剩一把骨头,苍白的脸上更是瘦得一丁点肉都没有。双颊颧骨高的吓人,两只突显得格外大的眼睛就像两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她靠在床头,气喘神虚,可是眼中却一派冷静深沉,笃定不乱。
她以不容置疑的声调和胸有成竹的信心,一句一句有条有理的向他交代身后事。她说,她去世之后,慕弘如肯定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把年幼的三公主从樊国接回来继承帝位以便控制,二是寻找机会处死关押在冷宫中的废太女。她教他怎样跟他虚与委蛇,怎样悄悄的跟南疆的二公主联系。待时机成熟。便与二公主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慕弘如,奉二公主登上帝位。然后,将密柜的钥匙交给二公主。她说,只要他做到这些。她在九泉之下也会瞑目,而百年之后,他也可以坦然的去见列祖列宗了……
当时,他听得胆战心惊,心跳如雷,混沌百忙之中,他竟然还没有忘记问她一声,那么到时候三公主该如何处置?
提到远在樊国的小女儿,她清冷的目光中顿时闪过丝丝缕缕说不清亦不愿说的复杂。她疲倦的说,由着她去吧!
由着她去吧!直到现在,他也没参透她这话到底何意?当时她语气中透出的浓浓倦意,令他不敢再细问。
他不是没考虑过执行她的遗命,三公主登基之后,他一直在冷眼旁观。不动声色。渐渐的,他越来越觉得,她不简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一点一点的,她渐渐掌控了朝堂,便是慕弘如,也不敢如当初那般在她面前摆架子。
坐这个位置,她能力足够,魄力也足够。
灯前月下,他思来想去诸般权衡,终于咬咬牙决定违背她的遗命。既然新帝有能力和手腕跟慕弘如抗衡,收拾慕弘如是迟早的事,他又何必再将二公主拉扯进来,使息国卷入一场不必要的动荡。既然她是一个好皇帝,那么没必要再在她们姐妹之间挑起争端,再造一场腥风血雨。他想,她在天有灵,也该是赞同他的吧?也许她当时也没料到,这个继位的幼女会有这般手腕!
所以,在南巡之行,他没有跟二公主联系,也正是那时,他下了决心要帮新帝。
他虽然觉得自己的选择于国于民都是上上之策,可是他并不打算让古清华知晓里边的内幕。这件事,他打定主意要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便是亲生儿子,也绝对不能透露半个字!
古清华微笑道:“既然钥匙已经到手,皇伯父在此稍候,,朕这就想瞧瞧,那密约中到底写的什么!”
“是,陛下。”理亲王恭声答应,他眼光悄悄瞟了苏浚一眼,陪笑道:“陛下,这密约内容若是不便透露,陛下还是不要透露的好!”
密约密约,值钱就值在一个“密”字上,如果满大街人都知道了,那还密什么?理亲王是怕古清华被感情冲昏了头脑。
古清华微笑着点点头,扭头向苏浚道:“苏侧夫,不如你陪皇伯父对弈一局,朕去去就来!”
“好!”苏浚心领神会,笑应着。
过了大半个时辰,古清华方回紫宸宫,面上难掩兴奋之色。理亲王和苏浚见她这副神色,哪里还有什么心思下棋,不约而同望向了她。
古清华却没有解释的意味,只说那密约果然了不得,哥舒国屯兵是真,进犯未必就敢。理亲王放了心,再说了几句话就告退而去。
古清华也没有跟苏浚说起密约的内容,她不是不信他,而是一国君主行事理应有君主该有的原则,不该说的事,绝对不能说!
难怪,那份密约能够制约哥舒国不敢乱动,密约以哥舒国国君的口吻写成,语气极尽卑躬屈膝之下贱,内中那一条条承诺无一不是丧权辱国,几乎等于把绝大半个哥舒国都送给息国了,下边,还有哥舒国先帝的亲笔签名、画押,盖着醒目的大大的哥舒国玉玺。
如果这份当孙子当到不行的密约一旦在哥舒国内公布,可想而知会有多么热闹!到时候,不但那些已经臣服的小部落要嘲笑、鄙视、不屑、造反,就是哥舒国亲贵臣子百姓,也势必要将先帝和先帝选定的继承人骂得体无完肤,脸面丢尽。那么,哥舒天还有什么脸面和威仪来统领群臣子民?他总不能宣布跟他爹划清界限吧?而他爹已死,众人气愤难当,不迁怒他又迁怒谁?
到时,堂兄弟或者宗亲们趁机浑水摸鱼、煽动人心……
也许,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古清华当即修书一封,命快马加鞭传递北境,让苏严将信函转呈哥舒天,此事,便可暂且搁置一旁了。
古清华在此事上并未跟苏浚多说。密约密约,够秘密才有威慑力,好比原子弹,没发射时放在那里,对蠢蠢欲动敌人是个巨大的威胁,一旦发射出去了,这份威胁也就烟消云散了。同样,密约的内容倘若散落了出去,哥舒天尽管丢脸受尽唾骂,却也正好可以撕破脸!
少一个人知晓,就多一分保障。
此时,古清华要跟苏浚说的是另外一事。
“苏浚,你可知道,那密柜中除了这一份三国签署的密约,还有什么?”她的眼睛亮得夺目,笑吟吟望着苏浚。
苏浚心头一跳,道:“这么说,先帝留下的好东西还不少?”
古清华点点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她的手握成拳下意识紧了一紧,咬了咬唇,由衷道:“母皇到底是母皇,朕跟她比起来差得太远!她留下的东西,对朕来说,无一不是要派上大用处的!”
古清华说着,从怀中抽出两张纸,摊开其中一张放在御案上,平平展展抚了抚,指着向苏浚道:“你瞧这张地图。”
苏浚望过去,地图上画的是息国中南偏西部的崇山峻岭,山谷沟壑河流标的十分清楚。古清华纤细的手指在微微泛黄的地图上划过:“这儿,是一大片牧场,母皇留下的密函说,这处牧场是她多年前暗中安排下的,牧场中饲养着上万匹骏马,她还留下了信物和详细说明怎样跟牧场接头。经过这么多年,朕估计,牧场中的骏马恐怕不止万匹,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