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653部分

刺明-第653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事情是肯定做不出来的。
“对了二月十二是朝鲜的佛诞节,到时候,你带着她去朝鲜一趟。”张准忽然想到了什么,自己先古怪的笑了笑,然后缓缓的说道。
“朝鲜的佛诞节?”姬玉情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
张准含笑说道:“朝鲜王室想拉近和我们的关系,凤坪君李觉早早就派人来通知我了,世子李昊也和我说起过。只是我没有时间去,那时就委婉的推辞了。现在,懿安皇后来了,刚好请她代办。她是明国的皇后,地位比我显赫很多,相信朝鲜人会喜欢的。到时候,你和映菡、菲菲她们一起去。我让大白舰队护送你们,平安得很。”
姬玉情眼珠子一转,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张准在黑暗拆台呢。这一趟朝鲜之行,肯定有些见不得人的幻术。她狐疑的问道:“这里面有什么玄机不成?”
张准打了个哈哈,笑着说道:“朝鲜人想要见到的,其实是我,和朝廷的人却没有太大的关系。她不是要以高姿态压我吗?先让她在朝鲜碰个软钉子再说。”
姬玉情眉开眼笑的说道:“那敢情好。”
商量既定,张准便派人通知高弘图和张慎言,通报张嫣即将到来的消息,同时说明虎贲军的基本立场。他们两个刚好在登州城,以前又是朝廷的高官,自然晓得如何接待张嫣。既然是私人身份,那自然就不需要太高的规格了。
放置妥当,张准就来找杨映菡。
杨映菡正在和宁灵薇一起,给云依的娃娃做针线呢。两个人交头接耳的,不知道在说什么,样子十分的亲密。离开水月庵一段时间了,宁灵薇的性格,总算是开朗了一些,和杨映菡、沈凌菲两女有些话说了。
看到张准到来,两女都站起来。杨映菡有些羞涩,又有些喜悦,连忙张罗请张准坐下来。宁灵薇却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恍如将张准当作透明似的。杨映菡没有空继续做针线,她就一个人埋头苦干了。
张准把张嫣将要到来的消息,详细的告诉了杨映菡。
杨映菡明显的吃了一惊,失声说道:“什么?她是皇后?”
好吧,她简直是被小小的吓到了。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她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对方可是皇后啊,不是另外什么人男人中,什么职位最大?固然是皇帝了。女人中,什么职位最大?固然是皇后了。
听说皇后要来,还将敕封自己为郡主,还将为自己和张准主持婚礼,杨映菡真是说有多惊讶就有多惊讶了。不单杨映菡被吓到了,连杨凯德一家都被吓到了。这咋回事呢?郡主?主婚?朝廷的人,难道不知道张准是反贼吗?
张准含笑说道:“紧张什么呢?皇后也是人。再说,她这个皇后,也管不到咱们。真要翻脸,朝廷也无法拿我们怎么样。”
杨映菡明显紧张的说道:“可是……”
张准鼓励说道:“不管她是谁,你自然而然的就好。”
杨映菡还是有些犹豫。
好吧,她只是一个寻常军户的女儿,只是因为和张准在一起,才有了如此之多的故事。现在,居然连皇后都要来看自己了,还将敕封自己为郡主,还将主持自己和张准的婚礼……这是做梦吗?
旁边的宁灵薇忽然蹙眉想了想,好像想到了什么,抬起头,插口说道:“映菡姐姐,别怕,我陪你去。什么皇后的,我一点都不怕。”
杨映菡明显有点退缩的意思,支支吾吾的说道:“问题是……云依那里……”
张准深沉的说道:“云依的孩子过两天就要生,你们等孩子三朝以后再去。让她在登州城等一等好了。再说,她在天津卫,可能也要期待一段时间。”
杨映菡担忧的说道:“她是皇后……可以让她等吗?”
宁灵薇心直口快的说道:“皇后也是人,怕什么?我们没有空,就让她等好了。她要是不肯意等,就让她回去皇宫好了。”
杨映菡看看张准,游移着说道:“你不去吗?”
张准摇摇头,缓缓的说道:“我不克不及去。”
既然决定让姬玉情以私人的身份去接张嫣,张准固然不克不及出面了。他要是出面,就是公事了。张嫣和他的较量,就在这个接待体例上,率先展开了。
宁灵薇随口说道:“没事,你不去才好呢我们女人家,说话便利我倒要问问她,她的男人以前是怎么当家的,弄得一团糟。”
张准神色古怪的看看宁灵薇,欲言又止。他想到了汐尘师太交给自己的负担。唉,这件事还真的有点挠头啊。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其自然吧。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  '
第636章 朝廷要南迁?
第636章朝廷要南迁?
(0636)
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张准每日忙碌于灌溉田地,辛勤播种,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年初八,云依顺利的生下一个男娃。张家终于有后,自然是举家欢庆。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乃至是虎贲军上下,都纷繁暗示祝贺。
加上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张准和杨映菡婚期将近,还有懿安皇后亲自前来主婚,杨映菡还将被敕封为郡主,紫苑变得更加的热闹,就连薛知蝶也欣欣然的从鹧鸪湾回来,暗示祝贺。
年初十,孩子的三朝,张准小规模的宴请了几十名的亲戚好友,还有虎贲军、大都督府的代表,算是正式对外宣布此事。他人家生孩子,一般都是满月的时候才公开的。可是张准地位特殊,必须尽快的公布。果然,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心安了很多,纷繁暗示祝贺。
可惜,时间紧迫,军情紧急,在孩子的三朝以后,张准就急仓促的踏上了征程。孩子的满月酒,只好交给杨映菡来准备了。正月十一,张准策马来到了平度州。
既然被敕封为平度伯,总是要来看看自己的领地的。固然,看自己的领地,是附带的,更重要的是,是来看看新成立的虎贲军狮骑营和熊骑营。有钱,又有武器,又有人员,又有战马,张准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立刻扩建骑兵军队了。
狮骑营和熊骑营的编制,都是两个协,十个小队,不算军官的话,总共是500名士兵。如果加上军官的话,军力就要跨越600人。两个营的军力,总共是1300人左右。大部分的战士,都是从陆军各个军队抽调来的精锐,有一定的骑术基础。
根据张准的命令,狮骑营的指挥官是李昭辉,副指挥官是冯伟,队正有孙继明、孟侠、史立威等人。熊骑营的指挥官是谢志友,副指挥官是于影幽,队正有宇文寒涛、何佳宁、边锋、陈远志、金振岳等人。都是虎贲军的老人了。相当部分是来自张准身边的狙击手兼军官培训班。
到目前为止,虎贲军骑兵,总共有了五个营,总军力跨越三千人了。战马的数量,也跨越了五千匹。尽管还不到达到每个人两匹马的标准配备,可是,已经可以做到每两个人有三匹马。固然,这样的数量还不敷,还要继续增加。
无论是蒙古八旗,还是满洲八旗,骑兵的数量都很多,张准不敢奢望虎贲军骑兵的数量比他们多,可是起码不克不及相差太多。没有一万以上的骑兵,想要和鞑子野战,恐怕是有点难度的。在真正的大规模战斗中,虎贲军骑兵还没有真正和鞑子骑兵面对面的厮杀过。
骑兵的训练,要比步兵的训练耗费的时间多很多。要将一个新兵,训练成合格的骑兵,至少要两年的时间。要是有三年的时间更好。现在的虎贲军骑兵,在很大水平上,还是骑马的步兵。固然,少部分的精锐不是,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骑术天赋的。
在平度州呆了两天以后,张准对两个骑军营的训练效果还算满意。鼓励了众人一番以后,张准就离开了平度州,来到了青州城。有情报显示,鞑子骑兵南下以后,应该会第一时间“问候”青州城,然后才是济南城。因此,现在的青州城,已经完全进入戒备状态,虎贲军的所有军队,都在时时刻刻的待命。
来自北直隶和山工具部的移民,越来越多,他们都拖家带口的向莱州府转移。董家堡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本地民众的心灵。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处所是平安的,那就是虎贲军控制的区域了。来往的移民,让青州城变得很是的热闹。
刚刚入城,张准还没有来得及视察军队,就接到陆伊典的述说:“大人,那个朱大典又来了。”
张准疑惑的问道:“朱大典?”
这家伙怎么知道自己要来青州城的?还真是有几分未卜先知的本领啊自己拒绝朝廷的提议,拒绝兼管山东军务,朱大典难道不知道吗?他还来找自己,莫非是想私底下将山东的军务交给自己?这家伙,准备做甩手掌柜不成?
想了想,张准随意的挥挥手,漠然的说道:“让他进来。”
陆伊典出去,片刻之后就带了朱大典进来。
朱大典的脸色,明显不是很好,晦暗得好像是要大难临头的样子。看到张准以后,则是喜色一现,随即又有些黯然,恢复原来晦暗的样子。他整了整衣裳,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语调艰涩的说道:“下官朱大典见过都督大人。”
张准点颔首,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自己首先坐下来,然后若无其事的说道:“巡抚大人,请。”
朱大典有些忐忑不安的坐下来。
张准漠然的说道:“不知道巡抚大人这次前来,有什么要事?”
朱大典眼神游移,神态明显有些疲惫,语调艰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下官是来求救的,还请都督大人伸出援手,帮忙山东军民度过难关。”
贸然来找张准,朱大典也是迫不得已。他原本获得上层的消息,说是可以逃过一劫,将山东的军务丢给张准,然后自己拍拍屁股,到大名府去出亡。结果没想到,张准居然轻飘飘的推辞了此事,他的愿望也就从此终结。
张准推辞了此事,就等于是将朱大典架在火上烤了。山东的军务,最终还是要他来主持。山东的军力到底如何,朱大典自己很清楚。吓唬吓唬老苍生是可以的,可是和鞑子交战……
朱大典无奈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一定要救救下官……”
张准微微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说实话,张准内心里对朱大典是有些鄙夷的。准确来说,不是对朱大典个人有意见,而是对绝大大都的明朝官员有意见。对这群人的嘴脸,张准真的是太厌恶了。
明朝的官员,很大的特点,就是清高的时候,骄傲的要死,正眼都不看你一眼。通俗的来说,就是拽得跟二百五似的。可是,一旦出错,又要比谁的速度都快。贪婪,短视,无知,狂妄……张准能想到的词语,全部都是贬义词。
要说最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肯定是明朝,被皇帝打死都绝不平服的官员一大堆。要说最没有骨气的官员,出在哪个朝代,同样是明朝。满清入关,主动投靠鞑子的明国官员,数不堪数。满清篡夺天下之快,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到惊讶。
明末是我国历史上道德最废弛的时期之一,忠信仁义,礼义廉耻,三纲五常,全部都被抛在了脑后。大量的官员热衷于豢养歌姬,娇妻美妾,甚至是恶心的娈童。明末是男风最盛的时候,江浙一带,娈童之风壮盛,令人反胃。
朱大典固然明白张准不喜欢自己的到来,可是他没有体例。他如果不想被鞑子抓走,又或者是在打了败仗以后,被朝廷追究责任的话,只有张准可以救他。他可怜兮兮的说道:“都督大人……”
张准端着茶杯,揭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里面的茶水,然后将茶杯放回去,动作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的,然后才慢悠悠的说道:“我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