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花开春暖(完结) >

第249部分

花开春暖(完结)-第249部分

小说: 花开春暖(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咱们还能活着回去吗?”

林怀业心里一酸,伸手拍了拍周世远手臂,温和的安慰着他,

“这是什么话?你这趟来,是王妃的安排,是你母亲的安排,不过盼着你在军中磨练一二,哪有什么活不活?”

“那些侍卫?还有小厮家丁?他们?”

“他们也没事,”

林怀业舌头转了转,仿佛一时结住般,咳了一声,才接着说道:

“也没事,能有什么事?不让跟着咱们,不过是想让咱们吃些苦,磨练磨练,就是磨练磨练,你放心,没事,有我呢,咱们一处,好好当差,想想你母亲,她还能害了你不成?”

林怀业艰难的劝着周世远,他心里笃定处,说不得,能说的出来的理由,都极苍白。

周世远呼了口气,心绪好了些,抽泣了几声,伏在地毡上,不大会儿就睡着了,林怀业抱膝坐在周世远身边,望着摇曳不已的晕黄豆灯,坐了半晌,站起来,轻手轻脚的出了帐蓬,背着手站在帐蓬门口,望着满天闪烁的繁星,想出了神。

三月里,是古大人的忌日,也是李小暖父母的忌日,李小暖早早打发魏嬷嬷和孙嬷嬷回去了上里镇,代她祭奠父母和古大人。

程恪回到清涟院,换了衣服,站在榻前,皱着眉头,看着蹬着腿,咯咯笑得欢畅无比的阿笨,李小暖转身拉着程恪坐下,抱起阿笨塞到了他怀里,程恪往后躲着,倒在了榻上,李小暖干脆将兴奋的两眼放光的阿笨放到了程恪胸前,松开了手。

阿笨高昂着头,伸手捉住了程恪的耳朵,吭吭嗤嗤的往上努着身子,一不小心用力过猛,脸帖着脸扑倒在程恪胸前,干脆张开嘴,一口咬了下去,程恪努力转着头,两只手想去推阿笨,又不敢动这个仿佛没骨头的软东西,只急的乱叫:

“小暖,快把他抱走!这臭小子,唉,别咬,快抱走!”

李小暖袖手看着热闹,理也不理程恪的大叫,程恪不敢动阿笨,也不敢挪身子,怕把阿笨摔下来,被阿笨咬得苦恼之极,倒生出主意来,

“小暖,快抱走!我有要紧的事要跟你说,极要紧的事!古家的,快抱走!”

李小暖怔了下,上前抱起咬得津津有味的阿笨,小丫头托了湿帕子上来,程恪接过擦着脸上的口水,看着眼睛放光,还在盯着他的阿笨,恨恨的威胁道:

“臭小子,你等着!等你长大了,爷好好教训你!”

阿笨咯咯笑着,兴奋的冲程恪摇着胖手,程恪闷‘哼’了一声,看着李小暖,苦恼的抱怨道:

“他这一天,就没个安生的时候!”

“也不是,睡着的时候不是安生着的。”

李小暖笑着答道,程恪‘哼’了一声,挥手屏退了满屋的丫头婆子,双手枕在脑后,靠在靠枕上,盯着抱着支羊脂玉如意咬个不停的阿笨看了一会儿,才转头看着李小暖,低声说道:

“皇上遣了内侍,去上里镇祭奠古大人。”

李小暖呆怔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是公祭还是私祭?”

“虽说没几个人知道,皇家无私事。”

程恪低声说道,李小暖会意的点了点头,仔细想了想,长长的舒了口气,从阿笨手里拿过咬的口水淋漓的玉如意,放到几上,抱着他站起来,在榻前走了两圈,看着程恪,笑吟吟的说道:

“前些日子古家大姐姐还过来说,想刻了古大人的文章出来,要不,就刻些出来?”

程恪仔细想了想,笑着点了点头,

“也好,让古萧刻吧。”

“嗯。”

李小暖答应着,将打着呵欠的阿笨打横抱着,慢慢晃了没多大会儿,阿笨就呼呼睡着了,程恪忙跳下榻,掀起帘子,招手叫了人进来,抱着阿笨下去歇着了。

三月末,古萧带着整理出来的古大人文稿,找到了钱继远府上,恭恭敬敬的将书稿呈上,

“钱先生,这是从先父遗稿中理出来的几篇文章,想请先生看看,辑在一处可合适。”

钱继远忙站起来,脸上带着丝虔诚,双手接过书稿,让着古萧坐下,坐回去将书稿放到旁边的桌子上,小心的一页页翻看着。

文稿不多,古大人中解元、会元、状元的三篇文章打头,后面也就是三五篇随笔,平实却字字忧国忧民,最后,是那三首词,古萧执笔,做了小小的说明。

钱继远很快就翻完了,合上文稿,看着古萧,和蔼的问道:

“好是极好,就是少了些,怎么不多选几篇?”

“先父的手稿,先祖母走时,化去了大半,余下的也就这些了。”

古萧老老实实的说道,钱继远闭了闭眼睛,重重的感叹了一声,

“唉!可惜可惜!老夫人是伤透了心哪!那就这样吧,刻出来,送几本给我。”

“是,还想麻烦先生一件事,”

古萧有些为难的说道,钱继远忙抬手示意着,

“你说,你只管说。”

“想请先生写个序。”

古萧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第三三零章 清者自清

钱继远眼睛亮了起来,站起来,搓着手来回走了几趟,看着古萧,

“这哪是麻烦,这是……”

钱继远看住古萧,咽回了后面的话,慢吞吞的问道:

“是你那滑头先生让你来找我写序的?”

古萧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

“先生说,钱先生是文坛泰斗,写了序,那个……”

“你那先生,就是心眼多!他写不写?”

“也写,说放到您后头。”

古萧急忙答道,钱继远点了点头,坐回到扶手椅上,看着为难的脸上泛起微红的古萧,笑了起来,抬了抬手,仿佛安抚着他般,

“能给古大人这文集写序,我是求之不得,你那先生的意思我懂,古大人毕竟……声名蒙尘,有我和随云老头儿顶在前头,纵有什么事,也能稍挡一挡,嗯,”

钱继远仿佛想起什么来,

“这文集,定了在哪家书坊刻了没有?”

“还没有。”

“那就去汇古坊吧,那是我钱家的本钱,就去那里刻。”

钱继远说起,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走了几步,站在古萧面前,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是个实诚孩子,书刻出来,先送几本到景王府,还有汝南王府,过几天若没什么话,再让人放到各大书肆里去,古大人只你一根独苗,古家,要守份。”

古萧站起来,长揖到底,

“多谢先生指教。”

钱继远伸手扶起他,

“这序我要好好斟酌斟酌,过个三五天,我写好了,连书稿让人送到府上。”

古萧答应着,又长揖到底谢了,才告辞回去了。

四月中,古志恒的文集就刻了出来,刻工极精致,用了最上等的金粟纸,微微泛黄的细密宣纸托着勾画清晰的黑色小字,雅致中带着隐约的伤感,京城各大书肆都收到了书,放到了书肆最显眼处,买书的人往来不绝,文集很快从京城书肆卖到了两浙路各大书肆,立时就成了两浙路文人的骄傲和必读必存之书。

这本文集,又跟着两浙路的商人带往各处,往南往北如风般流传而去。

顾二奶奶在路上实实在在的病了一场,直到四月中,才赶到了南边老宅中,老宅管事领着她到了一处狭小的偏院,叫开门,吩咐着开门的年迈婆子,

“这是二房顾二奶奶,三少爷的娘,带她进去安置了,有事叫你儿子找我去。”

说完,转头看着顾二奶奶,

“二奶奶将就将就,咱南边不比京城,我还忙着,有事你跟黄婆子说,让她儿子找我去。”

顾二奶奶打量着简直就是简陋无比的院子,还没反应过来,那管事已经甩着胳膊走了。

黄婆子将门推开,出了门,看着院子外堆得满满的七八辆车,烦恼的嘟嚷着:

“这许多,往哪儿放?真真是!”

顾二奶奶已经进了院子,转身打量着小小的天井,拎着裙子进了晕暗的正屋,转了个圈,又出来,左右看了看,穿过右边一个小小的偏门,进了后面一进院子,后面院子显得宽敞了许多,种了很多花草,一幢两层的小楼也显得比前院正屋干净清爽的多,顾二奶奶伤心的舒了口气,再从右边的偏门穿过去,后面就是个极小的花园,最后面一排矮些的起脊青瓦屋,大约就是仆从们的居处了。

这就是程悯海在南边的居处!

顾二奶奶悲从心来,用帕子掩着脸,哀哀痛哭起来。

程悯海并不在家里,黄婆子不耐烦着一张脸,答着顾二奶奶的话,

“……都是我!我不做谁做去?丫头?哪有丫头?……有差使,跟田大人去尉县了,唉哟哟,二奶奶,你回来再问三少爷吧,这满院就我一个老婆子,又要干这个,又要干那个,今天这么多人,这饭也做不够了!”

黄婆子干脆去了厨下,一边嘟嚷着一边生火做饭去了,顾二奶奶坐在阴凉的正屋里,喝着杯茶,青霞带着几个丫头,在屋里转着,如此简陋陈旧的地方,要从何处收拾起?

四月末,古大人的文集随着那些商队、车马行,涌进了北三路,在北三路文人中流传开来,诚王怒不可遏,让人写了封措词激烈的折子,八百里快递,递进了宫里,皇上掂着诚王的折子,漠然的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随手扔在了一边。

四五月里,春花烂漫,温暖宜人,阿笨脱了厚衣服,利落的学会了翻身坐起来,老太妃和王妃守着精力旺盛的过份的阿笨,左看左好右看右好,就没一处不好的地方。

春意弥满了各处,秦凤路陇州城外,草木繁盛,人流不息,仿佛比哪一年都热闹繁华,城门处,往来不息的人流中,有眼尖的,仰头盯着城墙近顶处的一处隐约的字迹,好奇的叫着:

“快看,那是什么东西?谁在那上头写字?怎么爬上去的?”

好事者聚众仰头看着,议论着,那模糊的字迹却无论如何也辨认不清,有人叫了一句,

“泼点水试试!”

有好事者真取了桶水来,却泼不到那么高,一个壮汉自告奋勇的接过剩下的水,大吼一声,用力泼到了那片模糊的字迹处,水所及处,字就鲜明的显了出来,

“……但得众生……”

有识字的高声念着显露出来的几个字,兴奋的催促着,

“再泼再泼,看看到底写的什么,这事有意思,这么高的地方怎么会生出字来?得看看到底写的什么,说不定是菩萨显灵呢!”

众人哈哈大笑着,起着哄,提水泼水的也来了兴致,有凑趣者,竟找了只喷水车来,汲了水,喷到了那片字迹处,字迹鲜明的显现了出来,竟是一首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看热闹的人群哗然而叫,喧然惊叫议论起来,陇州府出怪事了!

城墙下看热闹的人群走了一批,来了一批,文人书生们摇头晃脑的念诵着,拍着折扇,连声赞着‘好诗好句!’猜测着这是不是有人以此来博取文名,贩夫走卒们不识字,仰头当神迹看着,有那虔诚的,跪在城墙下磕着头,甚至有人上起香来,一时成了陇州府最大的新鲜奇闻。

隔了两三天,半夜起,陇州府淅淅沥沥下起春雨来,早起开城门的老卒走出几步,按着斗笠,仰头看着那片字迹,昨夜一场雨,许是把字淋没了。

触眼所及处,老卒呆怔住了,那字在雨中更加鲜亮,仿佛活过来一般,字旁边,竟显来张清晰的人脸来,老卒半张着嘴,傻了片刻,突然跪在雨中,冲着城墙,喃喃祷告着,恭恭敬敬的磕起头来,门洞里的几个年青守卒愕然看着跪倒在雨地中、磕头不已的老卒,忙抓起斗笠胡乱戴在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