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50部分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50部分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民恨,那是不可能的。

玄武门之变后,面对李建成已死的结局,裴寂脑子转弯还算快,立刻附和李世民,向李渊建言“宣布李建成罪状”,李世民能够在3天之后立为皇太子,并在一个月后成功登基,裴寂确实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李世民即位的早期,对裴寂礼遇有加,多有厚赐,在即位第一年的祭祀大典上,更赐予他与自己同乘一车,以示恩宠。但短暂的蜜月期后,随着李世民帝位的日益稳固,裴寂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公元628年,唐朝发生“妖僧案”。一个叫法雅的和尚四处散布对李世民不满的言论,而这个和尚偏偏又与裴寂交好,李世民以此为由,将裴寂免职回家,不久之后,裴寂家的奴仆又告发裴寂归家后多有怨言,且与当地妖僧结交,李世民随即宣告裴寂“四大罪”,将裴寂流放广西静州。曾经的大唐王朝开国重臣,落得郁郁而终的结局。

相比于裴寂,许多人却是幸运的,他们曾经为李建成出生入死,与李世民针锋相对,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并未因为当年的仇怨而大搞清算,相反既往不咎,推心置腹,他们也因此在贞观年间这个盛世上,成就了属于自己的功业。

【二】

这些曾经为李建成效力的“罪臣”们,有几个人,曾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险些要了李世民全家的命。

玄武门事变发生后,整个长安城哗然,李建成太子府的军队闻讯后,立刻大举进攻李世民的秦王府,整个长安城打成了一锅粥。在这之中,出力最多的是3个人:冯立、谢叔方、薛万彻。事件发生后,身为李建成东宫车骑将军的冯立立刻率军前往玄武门营救,与驻守玄武门的部队发生激战,并一举大破之。但为时已晚,冯立赶到后,见到的却是李建成的尸首。在大势已不可回时,冯立慨然对众将说“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时正是报恩时”,接着与谢叔方合兵,大举进攻秦王府。此时的李世民,精兵悍将多集中在玄武门,秦王府空虚,冯立兵临城下,大举进攻。而这时,另一路太子的亲信薛万彻也提兵赶来助战,他们一度杀得秦王府节节败退,并在府门外搭造梯子,准备强行进入,如果成真的话,那么李世民全家很可能被屠戮干净。幸运的是,在这时候,李渊的圣旨到了,宣告了太子李建成的罪状,虽然众将忠义,但麾下的士兵却“轰”地如鸟兽散,眼见事情无可挽回后,3位将军长叹一声,亡命天涯。

拜各类演义小说所赐,今人皆知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其秦王府麾下早就猛将如云,如程知节、尉迟恭等人物早就大名鼎鼎。而在当时,玄武门之变时这3位对李建成忠心耿耿的将军,同样是猛将。比如在闻知李建成身死后,慨然率军杀向秦王府复仇的冯立,在之前的统一战争里,就是李建成的亲信猛将。特别是在平定刘黑闼叛乱的战役中,他曾担任先锋将军,多次冲锋在前,一次他在战斗中负伤,李建成竟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喂水换药,如此恩宠,自然士为知己者死。而与冯立合兵的谢叔方也不简单,他是齐王李元吉的亲信,多年来随李元吉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在大唐统一战争中,他做得最多的是稳定后方,李元吉每攻占一处要地,就命他留兵驻守,安抚地方,他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保证所过之处民心大定,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3人中名声最大的,当属薛万彻。他本不是李建成太子府的部属,他是甘肃敦煌人,隋朝大将军薛世雄之子,早先一直在幽州军阀罗艺麾下效命,唐朝建国后,先命他驻军幽州,镇守唐王朝的东北大门。李渊在位时,突厥屡次犯边,唐朝边防部队败绩连连,唯独薛万彻连奏凯歌,他统帅的燕赵精骑,是彼时唐军中仅有的可以和突厥骑兵抗衡的力量。李渊时期,曾命李建成挂帅反击突厥,薛万彻正是在李建成麾下效力,并几次率军突袭,击败突厥前锋。战后薛万彻因功调入京城,担任皇宫守备,但一直对李建成忠心耿耿。玄武门之变发生后,薛万彻率领官兵出击,与冯立等人一并攻打秦王府。事败后,这3个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逃遁避祸。按照一般逻辑,与李世民为敌了10多年,想不被清算都难。

可李世民偏偏不清算。

首先是对冯立,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当天,秦王府的兵将们用竹竿挑着李建成的人头,展示给冯立的部队看,冯立的部下们立刻如鸟兽散。冯立当场失声痛哭,继而撇下军队逃跑。李世民发布通缉令,并拘禁了身在长安的冯立家小,为保家人平安,在深山里躲了几天的冯立主动自首,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的气却还没消。玄武门之变时,冯立救主心切,杀伤宫廷守卫以及李世民部将多人,李世民当场讯问冯立,问:“你当日大杀我兵,今日怎么能赦免你的罪过?”本以为冯立会叩首求饶,没想到冯立慨然回答说:“我忠心事主,临战之日,当然无所顾忌。”半点没有悔过的意思,想到主人李建成的惨死,冯立更是悲从中来,当场失声痛哭,此情此景,连李世民本人也动容了,不但赦免了冯立的罪过,更委任他为左屯卫中郎将,将宫廷守卫的大权交付给他。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事,充分证明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正确的。

就在李世民登基不到一个月,突厥颉利可汗就发动大兵,长驱直入至长安附近,眼看新生的唐王朝危在旦夕。危急时刻,冯立主动请命,要求出击突厥,大臣封德彝担心冯立会趁机与突厥联合,火线投敌。李世民却不以为然道:“吾信之,其必忠之。”事实果不出李世民所料,冯立只带数百精骑,在咸阳与突厥遭遇,大破突厥2000先锋,斩首500多人。这个小小的胜仗在当时却有别样的意义,也正是凭此小胜,李世民仅率6骑出渭水,挟胜利之威怒斥颉利可汗,迫使突厥全线撤退。唐王朝也得以躲过一场灭顶之灾。颉利可汗事后得知,在咸阳击破突厥的乃是冯立时,曾大惊说:“此太子旧人,却怎为其(李世民)所用!”冯立此后曾在幽州、云州等地镇守,为唐王朝捍卫国门,鞠躬尽瘁。后来的唐书中,身事二主的他,更被列为《忠义传》之首。

而当初和冯立合兵的谢叔方,是与冯立同时自首的。不过比起冯立来,李世民对谢叔方的印象更好,谢叔方刚刚自首,李世民即称赞道“义士也”,随后下诏赦免了谢叔方的罪过。比起冲锋陷阵的冯立,李世民对谢叔方更是用人用其长,唐朝击败突厥,拓地千里后,谢叔方先后被任命为肃州、伊吾、凉州等地刺史,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而谢叔方也一如既往的“仁厚”,他公正对待当地少数民族,安抚地方部落,保证这些新归附地区死心塌地忠于唐朝,终贞观一朝,可以说是哪里难治理,哪里就派谢叔方。值得一提的是,谢叔方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水利技术引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今天甘肃张掖、九泉以及新疆哈密等地的许多水利工程,都是他在任时所修,他还建议唐王朝修筑安西驿道,从此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畅通无阻。在西北少数民族部落中,谢叔方享有崇高的声望,史载当地少数民族部落“以父事之”,可谓威信颇高。在唐太宗之子李治即位后,谢叔方又曾被任命为广州刺史,负责治理中国南方地区,同样在当地施行仁政,善举颇多。尤其是他引珠江水灌溉农田,招募内地百姓耕种,原本“蛮荒”的广东地区,从此经济飞速发展起来。这位玄武门之变时期的“罪臣”,实为贞观盛世的“最牛地方官”。

在唐朝史官编写的《忠义录》里,谢叔方与冯立并列首位。但相比之下,另一位在玄武门之变中成为“罪臣”的薛万彻,虽之后建功颇多,但身后之名,却与这两人相去万里。

在这3位将军里,如果要论最善战的,当属薛万彻,对这位猛将,李世民也真心招抚。玄武门之变后,谢叔方和冯立都于第二天主动自首(家人都被扣押了),薛万彻却更有远见,事发当天逃跑的时候,竟然带上了全家人,举家隐藏于终南山中。李世民曾多次派人宣召,还命地方官严加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薛万彻找到,却始终是泥牛入海无音信。最后李世民索性昭告天下,赦免薛万彻的罪名,薛万彻这才出山觐见李世民。对这位猛将,李世民果然信守诺言既往不咎,任命他为大同将军。几年之后,大唐开始了反击突厥的战争,薛万彻被编入李世绩的北路军,他亲率麾下铁骑长途大迂回,一举端掉了突厥设在呼和浩特的老巢,截断了颉利可汗的北逃之路,战后薛万彻统帅的2000铁骑,归来不足千人,其本人身受18处创伤,唐太宗闻讯后大赞“真勇将也”。其后在唐王朝的历次战争里,薛万彻和他的部将都是唐军的急先锋,唐朝平灭薛延陀汗国的战役,又是薛万彻长途奔袭发动袭击,一举打掉薛延陀汗国的后勤基地,保证唐军一战定西北。后来的高昌战役,也是他急行军一夜,长途奔袭千里,在黎明时分出现在高昌国守军眼皮底下,其强悍的战斗力,连在此战中观望的西突厥也大为惊异,乖乖投降了唐王朝。这位勇敢的名将,最擅长的就是冲锋在前,多次演出长途奔袭大迂回灭敌的好戏。唐太宗曾将他与李道宗、李世绩两位名将并称,可谓是李靖、侯君集之后,贞观盛世的3大名将之一。

但这位作战勇敢的名将,却有不容回避的弱点:性格简单。薛万彻打仗,以勇猛著称,最出色的战术就是进攻、奇袭,但是在谋略方面,却与同时代的名将相去甚远,唐太宗曾评价薛万彻“非大胜,即大败”。这个弱点反映在生活上,就是思考问题简单,做事不考虑后果。唐太宗晚年,薛万彻受到的恩宠达到顶峰,唐太宗将女儿金阳公主下嫁给他,并命他随军征讨高丽。征高丽战争中,薛万彻一路势如破竹,但唐军整体却进展不顺,最后无功而返,立下大功的薛万彻也因此没有得到封赏。心怀不满的薛万彻因此愤愤不平,经常私下里唠叨,结果被人告发。唐太宗临终前,将薛万彻贬低,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将他召回。而他最后的倒霉,却栽在了一个敏感问题上——拥立景阳王谋反。

其实这个谋反大罪,最后定的主犯是长孙无忌,但薛万彻一直与长孙无忌交好,因此也受到了株连,毕竟他手握重兵,是皇帝忌惮的人物,又兼薛万彻性格孤傲,平时得罪人甚多,以至于出了事竟无人为他说情。公元652年,薛万彻以谋反罪被处死,行刑当日,薛万彻很爷们,当场大喊“我大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怎能因谋反被杀”。其慨然壮烈,连杀了一辈子人的刽子手都胆寒,斩首的时候刀砍了3次才砍下薛万彻的头。这位一生里两次“站错队”的名将,最终还是因“站错队”丢了性命。

【三】

除了3位被唐太宗重用的“站错队”的名将外,李世民更对其中的许多文臣不计前嫌,信任有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魏征。

在今天的历史书里,魏征是千古名臣,铁骨铮铮的真汉子。但是在唐朝初年,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之前,魏征在世人的眼里,更多的是一个小人,因为,他已经“站错队”好多次了。

早在隋末农民战争期间,魏征就换了很多主子,而且是谁用他谁倒霉。先是瓦岗起义军首领李密,任命他为文学参军,不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