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神:篡清-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跑正被小玄子抱着,听到这一声大喊,立刻转身跪下。
光绪看到胡跑跪下,这才放下心,直直的看着胡跑,然后喟然长叹,:“胡跑,你也要理解我的心思,不要动不动就以死明志,你这样有才敢学识之人若是都死了,没有人辅佐,那我这个皇帝还当什么!”
胡跑俯下身子,没有说话,而是在思量今天发生的事情,他刚回来,什么事情还都没干,光绪就要敲打敲打自己,以自己以前对光绪的了解,他定然不会有这种想法,定然是背后有什么人物在唆使光绪,他今天就要看看是谁在背后进自己的谗言。
光绪看到胡跑不说话,便缓缓的坐下来,看着胡跑说道,:“你抬起头吧,和朕像以前一样说话,你这么小心翼翼,我倒是不舒服了!”
胡跑缓缓的扬起头,两眼上有明显的泪痕,光绪见状,一惊,:“胡爱卿怎么哭了?朕绝没有不信任你的意思!”
胡跑觉得自己往眼睛边抹唾沫的手法还算老道,没有被光绪看出来,便继续表演,哽咽道:“皇上自然是信任奴才的,只是这两个月奴才不在,不知道那位大人又对奴才起了嫉妒之心,在皇上身边说奴才坏话,料想到日后此人必将继续进谗言,皇上保不齐那一天就不信任奴才,所以有感而发,眼泪就止不住流了下来!”
光绪一看,心头一软,安慰道:“你真是多心了!胡爱卿天降福星,为朕的夺权大业尽心尽力,朕怎么能不知道,方才的一通言论,没有丝毫怀疑你的意思!”
胡跑又抽泣了几下,然后咽了一口口水,喉结上下一动,“皇上乃千古名君,明察秋毫,实乃天下之大幸!”
光绪看到胡跑情绪稳定下来了,便叹了一口气,他听了康有为的话,说胡跑手握皇帝私军,其功高震主,而且若是放任自流的发展,恐怕会导致祸患,因此要他敲打敲打胡跑,结果没想到还没敲打几下,胡跑就要死要活的,敲打一事,遂即作罢。
维新派大将
“胡爱卿啊,此次到上海平顶洋人扩长租界一事,兵不血刃就如此解决,你确实让朕刮目相看!”光绪看着胡跑,面带微笑,胡跑赶忙低下头,表示惭愧,“我今天给你介绍几位朕的股肱之臣,让你认识认识!”
胡跑一听,果然,看来在背后进谗言的就是这几位了,他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高人”竟然敢指挥皇上跟他做对,心中虽然这么想,但他脸上仍然是一副谦卑的样子,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由门口到了他身边,他扭抬头一看,有五个人,这些人中有几位黑瘦的南方人,小鼻子,厚嘴唇,还有一个架着眼镜,虽然长相不怎么好看,比起人高马大的北方人,显得猥琐一些。但这些人一个个目光明亮,眼睛炯炯有神,举手投足间也颇显儒士风范,显然一个个均是饱学之士。不过胡跑更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年轻人,没有什么腐朽的糟老头子,这一点足以看出这几个人不是保守派,很可能也是洋务派。
这五个人站定,最中间的黑脸南方人一拱手,一股浓重的南方普通话就迎面扑了过来,“胡大人好,在下两广康有为,给胡大人请安!”
“康有为?!”胡跑一听,差点一个趔趄,他怎么也没想到,文明历史的康有为,维新派大将,帝师,竟然是这么难看的一个小个子南方人,不禁仔细的打量此人,看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长的虽然又黑又挫,但确是十足的人才!
康有为看到胡跑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自己,便展开手臂,自己看了看自己,发觉没有什么怪异的地方,官服也穿的整齐,朝珠挂的得当,却不知这位文明天下,朝中重臣宦官胡跑为什么要用这么奇怪的眼神看自己。
“呵呵,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胡跑见过康大人!”此时的康有为也被光绪任命为军机处行走,虽然官阶不如胡跑的大,但官位却相差不多,胡跑赶忙拱手。
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康有为闻言,一愣,他虽然在两广一代算是小有名气,但是在北方,尤其是京城,是一个十足的外地人,还没闯出什么名气,而胡跑的“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句说的甚是奇怪,倒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受宠若惊的回礼。
两人寒暄完了,一旁的一个长相白皙的,浓眉大眼的小白脸就走了上来。
胡跑知道了康有为,那么转念一想,这几个人怕都是后世的维新派人士,自己看来正式和历史撞船了,没想到在皇上背后进谗言的竟然是这几位,真是有些滑稽。
胡跑虽然对历史了解的不多,但显然对这些人也抱有一定的好感,这些人好坏也算是仁人志士,虽然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但也是为了皇帝效命,为了挽救国家危难,值得敬佩,因此对于他们在皇帝面前进自己的谗言,胡跑决定既往不咎,不过为防止这些人坏了自己的好事,他还是要防一防这些人的。
小白脸上来之后,胡跑顿觉得有些熟悉,记得以前学历史的时候,貌似有这么个印象,但是因为自己历史就没好好学过,所以一时半会想不起是什么人,不过等这人一开口,他就恍然大悟了。
小白脸一拱手,“小生梁启超,拜见胡大人!”,这一句话带着南方口音,不过比起康有为就好的多了。胡跑一听,又是一个大名人,梁启超,那可以算作是震古烁今的人物了,他自己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也是康有为的弟子,后来又支持国内革命,深受国民党要员尊崇,还是大诗人徐志摩的老师,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大师,儿媳妇是才貌双全的民国才女林徽因,引得徐志摩、金岳霖等后世大师对其倾倒不已,从梁启超开始,梁家引起的一连串民国轶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被广泛流传。
可是现在,梁启超不过是一个小白脸而已,站在自己跟前,一根葱都不算。
戊戌六君子
梁启超也深知面前这个人,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思维前卫,博古通今,中西均有广泛涉猎,是当下中国一等一的奇人,更因为手握皇帝私军,是目前皇帝夺权不得不仰仗之人,所以在胡跑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得罪。
胡跑感觉到一股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实在没有想到,此时的自己已经这么牛逼了,后世的牛人尽皆和自己结交。
当然,礼数还是不能少的,不能在晚辈面前失了身份,他也拱手道:“呵呵,青年俊彦,青年俊彦啊!”胡跑出此言,梁启超连声说“不敢”。
随后剩下的三个人也纷纷自我介绍,是后世的“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林旭、刘光第三人,这三个人也算是当时的豪杰之士,若不是“维新变法”失败了,这三个人都可以活到后世,其实这三个人原本都可以安然逃离,因为当是日本大使馆已经对这几个人敞开了,只要他们躲进大使馆,清政府就没办法,但是谭嗣同不愧是文人代表,为国为民,大义凛然的说道:“国外诸国之变法,无不有流血牺牲之人,唯我国没有,请自嗣同始!”,随之,慷慨就义,这样的爱国情怀不能不让人敬佩。
几人寒暄一阵,皇上看到胡跑并没有对这几个人表现出什么厌恶之感,大舒了一口气。笑呵呵的说道:“几位爱卿都是朕的左膀右臂,以后朕的夺权大业,还要仰仗几位,希望你们能团结一心,辅佐朕拿下大权,让我大清振翅高飞,免遭洋人之害!也对得起祖宗大业!”
几人一听,赶忙一拱手,齐声说道:“皇上英明睿智,臣等一定尽心竭力,万死不辞,辅佐皇上拿下大权!”
光绪听了,心中大快,连声说好。
几人开始商议如何拿下军权,拿下君之后再怎么做。
康有为率先说道:“目前外交内困,要为圣上拿下军权,当先应该大婚!祖宗立下规矩,皇帝一旦结婚,就可以自行掌握大权,等到圣上结婚之后,我们就有理由要求慈禧交出大权,这样名正言顺,也可以避免朝廷内部的混乱!”
夺权谋划
其他几个人不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明显是打算以康有为马首是瞻。
胡跑听了,以他对后世的了解,康有为提出的这个办法实在是不怎么明智的,慈禧既然已经决定掌权,就不会轻易的将权力交出来,垂帘听政已经将近三十年了,全中国的政权牢牢的把握在慈禧的手里,她要是不交,你没有任何办法。
便开口道:“其实皇帝的大婚在我还没有去上海之前就在准备了,此时康大人提出来也正好和我们的想法大致相似,康大人此法虽然并无不可,但是不知道康大人有没有考虑到若是慈禧不交出权力,或者只将部分无关紧要的权力交出来,而将军政大权仍然掌握在手中,那该如何应对?!”
康有为听了,眼珠子一转,摸了摸两撇小胡子,“胡大人,我认为,帝党后党夺权之争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只一味的打算将权力一举拿下,皇上大婚之后,全国上下都知道皇上应该主政,想她慈禧再怎么脸皮厚,也该一点一点的把权力叫出来了!”
胡跑笑了笑,然后说道:“我认为,想通过大婚拿回权利,这个想法不错,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一味的将夺权大业被动的交给慈禧,只期望慈禧自己主动交权,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想是极对的事情,因此,目前,有两间要务要做,第一件,就是准备大婚,加快大婚进度,最好在一个月之内将大魂完成,以正面名正言顺的逼迫慈禧交出大权,第二件,就是神威军这等皇帝私军的扩张不可怠懈,还要加紧扩充,我在这里之所以向诸位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目前神威军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以前一两千,两三千人可以在京城里藏的住,以乞丐的模样打掩护,但是现在已经破了五千人,内部不管做什么事情,想要藏得住都极为困难,我们在这里应该想一个办法,看如何将这一直私军藏好,这样用的时候就可以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众人听了,便都拧起了眉毛,显然,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
好主意
胡跑其实在回京城的路上,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策略,三位德国军官请来了,要进行专业训练,就得要有场子,没有场子,上千上万的人马就不好集中。
这时候一直在思考的谭嗣同,突然抬起头,犹豫着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哦?!”胡跑眼睛一亮,其他众人也将目光齐刷刷的射到了谭嗣同的脸上。
“谭爱卿,有什么办法就说出来吧!”光绪也一脸期待的看着谭嗣同。
谭嗣同轻轻咳嗽了几下,然后说道:“今年夏天,河南大旱,数十万难民无家可归,涌向四面八方逃难,目前有一股难民,大约七八万的样子,已经到达了直隶,看样子是打算涌到京城的。前几天,军机处已经商议,并且禀告了慈禧,慈禧的批示是,调动绿营八旗兵或者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将这伙难民赶到密云附近,防止他们冲击京城!我的方法就是,让神威军众人打扮成难民,随着这股子难民逃到密云,然后在密云的山区找一个地方秘密训练,这样既可以防止被袁世凯和慈禧等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