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之路-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了一圈后,布木布泰又要求去京城最好的酒楼用饭。珊瑚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玛姆在想些什么,只好听她的吩咐,又再折腾回内城的芙蓉楼。这些年在珊瑚和洋人侧福晋军团的不断努力下,京城的妇人们并没有被汉化得彻底,而是能在外面走动,时不时也和闺蜜们出去吃个饭,所以酒楼都有着专门为贵族妇女们服务的包厢。珊瑚大名鼎鼎,芙蓉楼最好的包厢便是她的,可以将楼下景色都收在眼底,却不怕被外人看到。布木布泰环视一眼,挺满意的点点头,指了指二楼的一个包厢,问道:“那人看着眼熟,是谁?”
一旁的苏麻喇姑小声回道:“是廖大人的夫人秦氏。”
“哦,是她。”布木布泰缓缓道,“当时那个廖侠可是跪在哀家前面,求哀家给他赐婚的。”
珊瑚顿时来了兴趣,当即就想八卦一番。廖侠和秦氏的婚姻一直是京城的一个奇谈。秦氏出生低微,长得又不是倾国倾城,却能得当年京城第一美男的廖侠亲自求指婚,并且多年不纳妾,就连秦氏有孕的时候都没有小妾的出现,廖家三男一女四个孩子都是秦氏一人所出。光凭这一点就能让无数女人好奇了,甚至有人背后讨论秦氏有御夫之道什么的。
布木布泰舒服的斜倚在椅背上,反问道:“之前在外城的时候,你看那些穷人家的女子,都是怎么行事的?”
珊瑚思索了一下,答道:“平日里我也见过许多穷人家的女子,她们的日子很苦,白天要出来做活,回去还要忙家务带孩子,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年纪大上许多。”
布木布泰又问:“那你看廖侠的夫人如何?”
“或许是生活顺心,她都有了四个孩子了,保养得还是极好。”
“所以说,同人不同命。若是给那些穷人家的妇人们过上廖夫人那样的日子,她们会觉得如同做梦一般。不说她们,就是岳乐的福晋,心里也会觉得廖夫人有福气。”布木布泰笑了笑,其实,哪个女子不指望夫君能够只爱自己一人,就连她,当年对皇太极也不是没有过幻想的,“因此,珊瑚,你又怕些什么呢?你是公主,你的阿玛是天子,额娘是当朝皇后,又会有谁敢看轻你或者欺负你?你想要出去做事便可以出去做事,想要安居后宅便可以安居后宅,你以为,大婚之后你阿玛就对你不闻不问了?”
“我,我只是。。。。。。”珊瑚低下头,扭着衣角,“我不知道嫁人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好儿媳,或者好媳妇。”
“你不需要。”布木布泰一句话就将珊瑚的思虑给抹平了,“只要记住,你是公主,你完全没有必要去为了别人改变什么。纳兰是个好孩子,他心仪的,也是你现在的样子。若是你也变得和那些后宅妇人没有两样,你对得起你阿玛多年的教育吗?”
“所以,就算是婚后,我也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去办女学?去建图书馆?”珊瑚抬头看她,眼睛亮晶晶的。
“不错,”布木布泰正色道,“你只要记住,你是公主,是大清最为尊贵的公主,你有你的骄傲,就够了。”
珊瑚将这几句话细细咀嚼了两遍,慢慢绽开一个笑容:“玛姆,我记得小时候和阿玛一起出宫,他也带我去平民区看过。玛姆知道的,那里的路很窄小,马车进不去,阿玛便带着我慢慢的走,半道上我口渴了,偏偏附近又没有卖水的,华公公便想直接进一间民房要水,却被阿玛阻住了,阿玛让他先敲门。阿玛说,虽然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但他还是要对每一个子民抱有尊重之心。每一间民房都是子民的私有财产,就算是天子,也不能随意进入。所以,玛姆,我的确是最为尊贵的公主,但我也要对额驸一家抱有尊重,多谢玛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布木布泰拍拍珊瑚的手,笑道:“哀家就知道,哀家的珊瑚最是聪明,之前只是一时想不通,钻了牛角尖而已。”
顺治三十三年九月,固伦如意公主大婚,与此同时太子妃诊出两个月身孕,太后皇后大喜,就连朝臣都很是欣喜,太子妃有喜,太子的位置更为稳固,跟紧下一代的步伐,也省得他们站错了队伍。
而绵延几年的欧洲大战也结束了,西班牙和奥斯曼战败,两个之前在欧洲大陆数一数二的国家衰败,英格兰、法兰西、荷兰等国兴起,并向大清递了国书,希望能够和大清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而日本趁机出兵琉球,琉球派人向大清求助。似乎还怕福临不够忙一般,暹罗不断骚扰缅甸边境,吴三桂年老,吴应熊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控缅甸事务,也派人向大清提出求援;沙俄在欧洲大战中赚了不少,再次开始惦记着东北那一亩三分地。最重要的,是理藩院收到一封血书,送信的人瘦骨嶙峋伤痕累累,自称是土尔扈特部落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土尔扈特部落,大家应该熟悉的,东归英雄传,这里由于国家的强盛,提前了。
以及,某溪真的对不起大家,最近想钱想疯了,白天忙就算了,晚上还接了私活做,导致没有时间码字,很羞愧的顶锅盖遁走。。。。。。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土尔扈特部落;是当年为了躲避战乱;寻找新的落脚之地;穿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伏尔加河的。这片草原广袤富饶,他们在这里定居;建立了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
本来他们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沙俄地广人稀;本来这么一大块地方没有人住挺浪费的;他们住了下来,还定时交税;沙俄政府觉得挺好。可是欧洲大战之时,沙俄开始有了花花脑筋。
奥斯曼败了;败了啊!英格兰这种国家都抢了不少的钱;这就算了,问题是这些钱里面没有沙俄的份啊,沙俄看着这大笔大笔的钱眼睛都红了。原来奥斯曼是如此的富有,不打他,去打谁?趁着现在他是忙着打仗,去捞好处啊!
打仗是需要成本的。沙俄也一样卷入了欧洲大战,却不像英格兰那样发了许多战争财,而奥斯曼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所以,沙皇费尔多将眼睛落在了土尔扈特汗国的身上:这个部落看上去很不错的,人强马壮,可以拿来做冲锋嘛!
土尔扈特部落依旧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夏秋交际的时候青壮年都要出去寻觅可以居住的新地方,留下了一堆老弱妇孺,正好被突袭的沙俄军人抓了个正着,用作人质,要求那些青壮年帮忙打仗去。
谁愿意去谁就是傻子。但人质在人家手上,土尔扈特族人没有办法,只好组织了一支队伍,给沙俄卖命。
欧洲大战相当激烈。此时的火器在福临不遗余力的发展下颇为完善。本来明朝是拥有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火器的,福临又将后世的一些概念引进,工部有个专门的火器部门,做得不亦乐乎,然后将好的自己留下来,差的拿出去卖高价。这些火器沙俄和奥斯曼都有,但奥斯曼和大清的关系更好些,手里拿到的也更多些。两方一打仗,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沙俄哪里可能把火器配备给土尔扈特部,部落的人用弓箭长枪和奥斯曼的火器对抗,想要不送死,只能采用远距离攻击。可沙俄的人看不惯他们躲在堡垒里不断放箭,一个劲的催促他们上前。到了近处,土尔扈特部只能做人肉盾牌了,伤亡惨重。
阿玉奇汗早就想要回故土了。由于大清的日益强盛,前些年喀尔喀各个部落都归服,在蒙古各民族里,只有自己和准噶尔还在顽抗了。更重要的,是土尔扈特并不如准噶尔强悍,身处大草原,又和莫斯科太近,被欺负了想要找个靠山都难。
回去吧,回到自己的故土,去到天山的那一边。阿玉奇汗将儿子们以及部落首领们都聚集了起来,开始商讨回乡事宜。
“大汗,我们早应该回去了!”他的侄子,阿拉布珠尔第一个站起来。他的父亲纳扎尔玛穆特在欧战中牺牲,他对沙俄恨到了骨头里。
“只是,此处水草丰美。。。。。。”一个上了年纪的台吉喃喃道。对他这种人来说,能有安定的生活是最为重要的,并不想四处奔波。
阿玉奇道:“此处的确水草丰美,生活容易。但沙俄今日能抓我们的青年去打仗,明日就能抓我们的孩子去做奴隶。难道你愿意将来我们的孩子子子孙孙给沙俄人做奴吗?”
此话一出,帐篷内一片寂静。的确,欧战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看沙俄的模样,估计这种事情还会继续。若是再来这么几次,他们部落就该完了。
终于,阿玉奇做了决定:回去!他为人谨慎,先派了一个亲兵送信,如果能得到大清的支援,他们回国会事半功倍。而那个亲兵为了不惹人注意,穿了最普通的牧民的衣服,一路日夜不休,甚至遇到了好几次野兽和盗匪,终于到了京城,进了理藩院。
这封求救信在朝廷上引起一阵轩然大波,说什么的都有。反对的人说,土尔扈特部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要依附大清,情愿跋山涉水的跑去那种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伏尔加河快哭了有没有,他那里的大地绝对富庶啊),证明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若是将他们接收回来,将来若是有个风吹草动他们肯定又要跑,没意思。同意的一方意见又不一样,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人就算跑到天边去也是大清的子民,既然是子民,就应该无条件的接受。
双方吵得不亦乐乎。福临有些头疼。在他看来,凡是他的子民,在外面被欺负了,他就应该出面去帮助,没有任何原因,祖国就应该是在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但是,他也明白大家的顾虑。当年土尔扈特部落的土地是被蒙古几个部落瓜分了的,若是现在将土尔扈特部接回来,总要给他们一块立足之地吧?那么,这块地该从哪里来呢?
蒙古各部落真是坐不住了。皇帝的脾气他们都知道:护短。当沙俄入侵的时候,皇帝绝对会护着他们,惯得他们胆子越来越大,有时候还去骚扰骚扰沙俄的边境,皇帝表示一概不知道。所以,土尔扈特部求助的话,皇帝大概,可能,应该,也许,不会不管吧?
蒙古诸人终于发现,皇帝护短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好——可爱;放在别人身上,好——可恶!
福临不负众人所望的,护短了。不为别的,就为了土尔扈特是中国人。他为了两个道士都能挑起一场战争,没道理放着十几万的土尔扈特人不去救助。他一反常态,将接回土尔扈特部的好处一一列了出来。
第一,人家有十几万的人啊,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游牧民族还是在拼人口的时代,多一个青壮年多一份力量,这么多人回来了,该是多少劳动力啊!第二,人家在沙俄居住了这么久,对沙俄有充分的认识,将来若是国家再跟沙俄有点冲突什么的,知己知彼,多好。第三,我们毕竟是泱泱大国吧,若是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了,将来岂不是大家都会一窝蜂的上来欺负?
好吧,皇帝你学会讲道理了。不管是谁都表示非常欣慰。自从多尔衮去世后,皇帝异常的独断专行,大臣们搞罢工搞威胁完全没有用,这个皇帝是工作狂,能熬夜能不休息能不睡女人,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而罢工了的大臣则是悲惨,工资没有了,位置也没有了,就连自家亲戚想要出仕也会受到连累。
算了,强势些就强势些吧。于是,在大家渐渐习惯了说一不二的皇帝之后,皇帝又开始讲道理了。朝政的事情开始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