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重生之名媛再嫁 >

第141部分

重生之名媛再嫁-第14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名媛再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启背书般地说,“薛利让我说,你送他的那高仿,省了多少钱不说,现在还因祸得福,这写字间也是个几十万的东西,让你放心收下,以后大家没拖没欠。”

这样说也有些道理,但薛利是乾启的好友,宝珠一点不想沾他的光,说道:“他知道我帮他买的那东西花了不到二十万吗?”

“当然。”乾启坐直了身子,顺手把宝珠手里的文件拿去一边,“大家图个心甘情愿,你帮了他的大忙,其实这写字间也没多气派,有了办公室,就更像一个公司,你放心收下吧。”

宝珠想了想,“那我就收下了。”

乾启又趁机说:“里面的办公家具,向诚说他们包了。”

宝珠瞪大了眼睛,“这么实在?”

乾启笑着点头,“不然他们送什么?”他看向宝珠,那红纱做成的荷叶边领子,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常见的样子,时髦而华丽,他第一次见到这衣服,就希望可以看到宝珠穿在身上,他伸手摸上宝珠的头发,低声说:“你不问问我送什么礼物给你?”

宝珠低头去拿另一份桌上的礼物,也不知是谁送的,“你已经送过……我都穿在身上了。”

乾启的手指一动,她的头发就缠在了食指上,他柔声说:“那不是我想送的。”

宝珠挪了□子,却发现身上的裙子被乾启压住了,她说:“你挪一下。”伸手去拽那轻纱的裙摆。

但听乾启极轻地说:“你闭上眼!”

宝珠不明所以地抬头,却徒然脸颊一软,她呆愣愣地看着那刚远离的俊颜,一时都忘了反应。

乾启的左手,轻轻摸着自己刚亲过的地方,靠近她的耳边说:“这才是我想送的,我最珍贵的,初吻!”

简甄宝珠,顿时凌乱了。

作者有话要说:

简甄宝珠,没打错。

我们小启的生日贺礼萌吗?

   

 第136章 夏听音

曾经的简妮,二十三岁没出阁;那也算是“高龄”了;那个年代的男人都结婚早;到了二十三岁的男人;很多连姨太太都能有几个;作为一族的脸面,又是坐过洋船见过世面的;简妮觉得自己怎么都不应该委屈自己;为什么人家洋鬼子才娶一个老婆?

所以从求亲的踏破门槛,到最后没人敢上门,简大掌柜对她的亲事都绝望了;如果知道隔着小一百年;会有个男人对自家大姑娘说;“这是我的初吻”,老头子估计都能从土里蹦出来。

这大概也就是宝珠此时凌乱的根源,按理说,过生日亲个脸也没什么?人家是见过世面的大姑娘,可是,一个二十四的人,忽然给自己说这么一句话,那实在太惊悚!宝珠觉得自己应该恼羞成怒或是借故恼羞成怒一下,不然太尴尬……

于是她猛然站了起来,“刺啦——”一声,衣服的荷叶花边还压在乾启的西裤下面,一部分依旧连在她的衣裙上,宝珠看着那空了花边的一段纱裙变成了毛边,又看向乾启……

这下糟糕了!

乾启反应快,赶忙站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花边胡乱到她手里,“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么好看的裙子……唉,我出去看服务生收拾的怎么样?”赶紧地闪人。

关上房门,乾启拍了拍心口,长出一口气,原来这事情想着容易做着难,简直心跳一百八!

屋子里,宝珠还看着那花边,生平第一次站成了化石!

******

清晨,平安坊刚开市。

麦子站在门口扫树叶,快要入冬了,树上的银杏叶越落越多,每天早晨都得扫。赵老三坐在门口,右手端着一个紫砂壶,和隔壁餐馆的老板聊着天。

“赵老三,那个网上说的元青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隔壁的老板问他,现在那个元青花火了,也有人爆料,最早那元青花是拿到“甄宝斋”来验的,而且当时是“看真。”

赵老三对壶嘴抿了口茶,笑着说:“过段时候就知道了?”

“怎么还要过段时候?”那老板让伙计搬了张椅子出来,也坐在外头,“咱俩是老相识,说点内。幕?”

赵老三摆出高深莫测的样子,“不能说,东家的事情,不敢乱说。”

那老板掏出香烟来,递一根给他,“我听咱们坊上的人说,那东西原来的藏家姓袁,现在已经发财搬家了?是不是真的?”

这又是一个一夜暴富的神话,古玩圈里喜闻乐见,隔几年,总需要这样的故事刺激一下大家,常年打眼花冤枉钱交学费的,仿佛都可以从这剂强心针里找到勇气。

看到别人一朝富贵,也是自己的一个希望。

身边人的梦想成真,那才接地气。

赵老三接过香烟,慢悠悠地说:“这么说,那元青花真的火了?”

“这不废话?”隔壁的老板觉得他不仗义,“被安城第一瓷器专家打眼的元青花,能不火吗?”

赵老三捏着香烟,笑的更高兴,看着麦子手里的大扫把,划拉着地上的银杏叶,沾了水的叶子黏在地上,他说:“麦子,顺手把隔壁的门口也扫扫。”却还是绝口不提那元青花的事情。

麦子应着,干脆多走了两步,从街边开始扫,刚扫了两下,隔着两步的马路牙子边,一辆白色的轿车停了下来。

后面的门一开,宝珠从上面走了下来。

麦子和宝珠问了好,看她往店里去。回头看那车还没走,他没见过这车,就觉得漂亮,勾着头一看,驾驶和副驾驶的位置,分别坐着俩男人,冷眉冷眼的样子,他连忙低头继续扫地。余光看到,老板进了店,旁边的车才慢慢的开走。

赵老三也看到了那辆车,新的,也没多嘴问,跟着宝珠往楼上去,“听说那元青花真的火了,隔壁的老板都朝我来打听。”

宝珠一路上了三楼,脱掉大衣说:“今天有什么重要事吗?等会我就要走。”

赵老三习惯了她隔三差五才来一次,来了也不多待,说道:“有个藏家,想你帮她掌掌眼。”

宝珠看向他,“怎么又是帮人掌眼?”她帮人掌眼是义务的,虽然自己不介意,可这样越来越多也不是事。

赵老三为难道:“其实已经推了很多,外面的人不知道,可是平安坊里面的人都爱传话,老袁的事情其实挺多人都知道,虽然他搬了家,可是反而越传越邪乎,都说他发了大财。”

宝珠失笑,把大衣搭在椅背上。

赵老三继续说:“……这次又是我一个老熟人。”从老袁开始,宝珠也陆陆续续帮好几个人都看过东西,其实帮别人掌眼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又不是正经的鉴定公司,“但今天这人,我真的觉得他挺可怜。您帮他看看吧?”

宝珠用钥匙打开柜子,从里面抱出一个盒子来,“怎么会可怜?”

赵老三看了一眼桌上的时钟,“约的十点钟,等会人就到,您见了就知道。”

宝珠把盒子放在桌上,“那你等会带他上来吧,我十一点就走,你自己看着点时间。”

“好,好,以后我少揽这种事情。”赵老三说,看了一眼桌上那盒子,犹豫着问道:“这东西是不是今天拿走?”

“对!”宝珠又从柜子里拿出另一个锦盒。

赵老三说:“那就好,放在这里我心里总不踏实,店里就麦子晚上一个人,他年纪太小,我怕他看不住东西。”

宝珠笑道:“现在又没什么值钱东西,万一有事,你记得交代他顾着自己就行。”

赵老三哀声叹气往下楼去,树大招风,他觉得这名声传的有点快,令他深深感觉到了人员的不足,自言自语道:“管理企业真不容易呀!”

刚一下楼,就见到了老熟人,忙带着上楼去见宝珠。

这个人姓庄,一见宝珠,也有点意外,太年轻了,比自己孙女还年轻,他狐疑地看向赵老三,赵老三示意他把东西放在桌上。

老庄这才放心,把包得严严实实的盒子放在桌上,外面还裹着小褥子。

宝珠坐在那里,看他解开被单,又打开褥子,里面有个铺了软缎的盒子。

赵老三走近她,小心地说:“这是他用家里的一套房和人换的。”

“一套房?”

赵老三说:“是,还是他唯一的一套房。”

宝珠端起旁边的茶杯,杯盖打开,清茶刚刚泡开,叶子都舒展在杯底,她心中略烦闷,把茶又放下。

东西已经摆在桌上,她看了一眼,看向老庄问道:“你用唯一的房子换了这个东西,那现在住在哪儿?”

老庄忙答道:“和女儿住,我还有个儿子。”说完期待地看向宝珠,眼神有藏不住的紧张,像得了癌症的人去医院看医生的神情。

宝珠对上那等待宣判的神情,心里更是烦闷,她柔声说:“古玩这东西,是个雅趣,家里衣食无忧,才好买这些东西。”

老庄看了赵老三一眼,说道:“就是喜欢,别人都说这东西要是真的,能值一千多万。”

宝珠微不可见地叹了口气,说道:“这是一个北宋磁州窑的梅瓶,如果是真的,国内拍卖大概能在三百万,放到国际卖场,大概才能拍到一千万。”

赵老三略惊讶,他还记得上次去河南的时候,宝珠对藏品的市场价还是很没谱的。他哪里知道,这东西对宝珠都可以是过目不忘,就像家庭主妇去菜场,换个市场记菜价能有什么难处。

就听宝珠又说:“你收藏如果是为了爱好,那么喜欢是最重要的。”

赵老三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这话的意思,就是不看真!

但老庄不知道宝珠的习惯,把那梅瓶小心地又往宝珠面前挪了挪,略谦卑地又请教:“这东西品相到底怎么样?”

老人的表情令宝珠有些不忍,缓了口气还是拿起那瓶子,看了一会说:“你家里还有其他的藏品吗?”

赵老三忙替他答:“有,还不少。就是这个瓶子买的最贵,他女儿儿子总叨叨,他也找人看过,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这是在给宝珠递话。

宝珠也怕说了实话,老先生心脏病发,放下那瓶子说:“您有孙子吗?”

老庄立刻露出一个紧张地笑容,“有,有孙子也有孙女,我就想着给他们留下个好东西,现在房子的产权也才七十年,能给儿孙留个传世的东西比什么都好。东西怎么样?”

还在纠缠这个,宝珠声音更缓地说:“就算是传世的宝贝,也要人认才行,如果没有人认,就只能一直放在家里。”

老庄说:“认,有拍卖行认,我去问过的。”

宝珠略松了口气说:“那就好,每个人收藏的目的不一样,千金难买心头好,您喜欢就好!”

老庄等了半天,还是没听到“医生”的一句准话,追问道:“那这东西到底是真还是假?”

宝珠看向赵老三说:“咱们不是鉴定中心,说的话也没用,如果有拍卖行认,那就赶紧出手了吧。”

赵老三一下听明白了,连忙催老庄把东西装起来,老庄却还是有些不明白,当局者迷,没听到确切的“真”或是“假”,他是听不出任何话外音的,不是人老了,或是蠢了,只是入了迷。

赵老三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帮他抱着东西往外走,对他嘱咐着:“咱俩也认识这么些年,要是能出手,那你就出手了吧?”

就听老庄有些苍老地声音答道:“我就是喜欢呀,想给孩子们留个物件,这东西再留些年,一定还能更值钱!”

得!宝珠刚端起的茶挨到嘴边,又顿时没了喝的兴趣。

现代这种“魔怔”性的藏家宝珠以前真没见过多少,敢用唯一的房子去换东西,她都没这种勇气,长出了口气,还是觉得心里很堵。

想了半天,最后决定,以后自己的拍卖行开张,还是尽量拍真品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