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女教皇-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传奇。准确地说,在他的面前,唐宗宋祖的光辉也会变得暗淡,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秦皇之伟业,摄人心魄;汉武之权柄。令人心惊;唐宗之传奇,教人向往;宋祖之功绩,使人慨叹。但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却不能像是冉闵一样,知道他事迹的人,即使是提起他的名字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激动。贯穿了脊髓,让人不由为之颤抖,无法抑制自己汹涌的情绪。只能怔愣,只能软弱地哭泣。
让成秋屏自己来评价冉闵的话,她仅仅能够干巴巴地说出一句“是条汉子”这样的话了。除了这样的话,她能说什么呢?言语是匮乏的。
决定了要拍摄的主题之后,就是剧本问题。
对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的茫然成为了成秋屏最大的障碍。
说到底。成秋屏了解冉闵,却不可能了解到很高的程度。她知道宋朝统一之前收拾了北汉,但是却不知道冉闵历次战争和谁打了,仅仅知道几个最主要的人物,所以在撰写剧本的过程中就只能尽力缩减下来,只展现几个关键点。但是成秋屏心里非常清楚,正因为只描绘那些主要的东西,恐怕大家的触动会更大,因为那些都是精髓,说来很多剧情并不是那么压抑,甚至是令人感到畅快的,可因为整体的大背景问题,这种畅快反倒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情绪,让所有人都无法控制自己,进而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悲恸,是悲恸而非悲伤,这样的感情是见证那些伟大的时候人们不由自主升起的感受。
想清楚了之后,成秋屏才提笔,说来,这一部影片是不需要配合出版一系列的书籍来解释背景的,成秋屏自己也记不住那么多东西,那么在电影本身的背景描绘上,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华夏之三国演义》的末尾,成秋屏曾经一笔带过地提到了异族势力的壮大和对中原的侵蚀,但是终究是轻描淡写,现在却需要进行一定的强调。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清楚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是何等可怕的样子,这个不清楚华夏的文化的世界的人们恐怕是很难体会到冉闵是怎样一个人,他的行为有失多么令人难忘,他又是凭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大帝”,他仅仅是“曾经”拥有一个小小的国度,还疾速地覆灭了。然而他所获得的“大帝”这样的称呼甚至是无数的明君圣君都无法得到的。但是,如果耗费太多精力在描绘这些东西上面的话,整个故事的主题就可能从英雄的故事变成对于苦难的控诉,这可不是成秋屏喜欢的类型。这中间还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
另一方面,冉闵这个人的性格和定位……能够饰演这样一个极度的人格魅力聚集体的,好像还真的只有宁朗?倒是应了一开始宁朗和她约定的合作这件事。只是另一方面,流民组成的军队永远无法和正规军相比,说来就算岳家军是岳飞的家丁,但是多少还是有点地位的,而相比之下乞活军的状况就不是那么好了。
流民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只有一丁点武器和防具能够证明他们是军队。甚至于队列都显得缺少组织纪律,就算有人努力维持,饥饿却让他们无法很好地执行命令,毕竟这群人一开始聚拢的原因就是为了活命。这样一支军队,使得他们成功的并不是精良的训练或者别的什么,而是生存。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战争中获胜,是因为他们不敢失败,失败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死!乞活乞活,他们要活,所以他们必须胜利!
大量的残次品盔甲和武器。想一想道具方面要耗费的精神就让人觉得有点崩溃,还好这事儿现在不归成秋屏直接负责了,直接交给周飞去做就是了。成秋屏在自己的本子上稍微记录了一下关于背景描绘和人物大致形象设计以及道具的问题,然后才继续往下思索。
关于主角的定位,首先在历史上冉闵上战场是十四岁,这不太利于电影的演绎,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来反而更加能够以年龄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时代的悲剧,成秋屏决定保留这个设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强调这个设定,乞活军应当是一支偏向老弱病残的军队才对。
而性格……不可以是那种圣人一样志向高远浩大的,毕竟环境会使得这样的性格变得讽刺起来,反倒是那种有点类似于赳赳武夫一样,粗野一点的感觉会比较合适,另一方面,考虑到年纪的问题,倒不妨给这个人物添加一点中二的设定——这词太现代了,准确地说,他应当有一股犟气,偶尔固执己见就像是不听管教的小孩子,但是正是这样的性格,却更加让人动容,特别是想想在冉闵死之前几乎可以说是尖酸刻薄,像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的那些言语……的确很契合这样的性格设定。
成秋屏再度在本子上记录下了“武夫”、“粗野”、“中二”几个词,接着开始考虑电影整体基调的问题。
如《华夏之满江红》,整体基调实际上是慷慨昂扬、大开大合的,这样的风格在最后风波亭的转折处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悲剧气氛更加浓厚。其实如果这一部电影同样采用这样的风格的话,也不是什么大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部电影还是非常相似的。只是成秋屏并不喜欢重复自己,所以她是一定不乐意继续维持这样的风格基调的。同样是古典战争主题,同样是抗击异族,但由于整体的背景不一样,倒还真能弄出点不一样的风格来。
想一想整体背景,成秋屏就下了决定,用一种苍凉而悲愤的风格作为整体基调好了。而将慷慨豪迈作为调剂,这和《华夏之满江红》恰好有点相反的味道了。
把所有问题都过了一遍,怎么撰写剧本这一点,成秋屏心里也有了点底。她看了看自己本子上记录下来的东西,想着先给越离澜说一下,好让对方准备背景音乐。然后忽而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拍摄冉闵的话,应该用什么作为电影名字呢?之前成秋屏华夏系列的电影要么是用人名直接命名的,要么是用人物代表性的作品或者事迹等命名,而成秋屏个人是比较偏向于用事迹命名的,这样听起来更加风雅。但是冉闵这样的人物,怎么想都有点不好取名字。他的主要事迹就是反抗异族侵略,这样一来这一部影片难道要叫做《华夏之杀胡令》?听一声就瞬间出戏了好吧,这个名字似乎非常地,不太合适啊?
把什么问题都考虑好了的成秋屏导演,却卡在了给电影取一个名字上面。
PS:
……简单写两句他的介绍都差点写哭我。所以我觉得这一部电影一定会非常非常非常虐,现在都觉得挺难受的了。
我不建议大家先期去看冉闵的介绍,因为剧情需要,除了最主要的最典型的事迹(死亡),其他部分都会修改的说。所以还是看我慢慢写吧,写完了再看看武悼天王的故事……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句话的重量啊。
!
第251章 图书馆的故事
总有一些工作是不用朝九晚五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工作比起其他的工作来说轻松。这些工作通常都包含了“看起来很美”和“实际上很累”两个属性,就像是做一个导演。
伟大、光明、正确的成导对此深有体会。她才休息没多久的时间,就不得不开始准备下一部影片,对于导演来说,被人遗忘也是可怕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卡梅隆,只有一部接着一部电影地拍,才能保证最大的票房回报和名声。
但是,不管怎么忙碌,生活依旧是生活,成秋屏不过是个普通人,不可能把拍电影当做一切的。忙里偷闲是必要,而她的偷懒方式嘛……
楚申市图书馆是大夏国第三大图书馆,身为航运口岸的楚申市在生活节奏和科技应用上都显得非常快捷。所以,在这一座图书馆里,会有空调这种目前为止还是奢侈品的物件实际上并不是一件不能被理解的事情。
而现在,背着自己的稿件和笔墨,又在书架里面挑了几本小说的成秋屏,正在桌子旁边闲逛,试图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
什么叫做舒适的位置?要离空调近,又不能对着空调吹。要足够僻静没有人打搅,又不能安静到旁边一个人都没有。要够安稳,背靠一面墙壁之类的,但是最好别在墙角。这种位置一般都是很多人喜欢的,也不太好找,特别是在这个电脑尚未出现的时代,大部分人的娱乐方式是阅读,图书馆里人还真不少。
抱着一摞书转悠了好半天,成秋屏才在三楼的某个角落找到了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放下书和背包,坐下来。紧接着她就发现了这张桌子上贴着的一张便签纸。
呀咧?占座的?这感觉怎么和大学自习室一样了啊?
她不经意地朝着那张便签纸上看了过去,意料中觉得大概是某某时刻此位置有人之类的话语,但是出乎意料地,那上面写着的居然是两句现代诗:“驻足于此的陌生人。我们是否曾经在某处擦肩而过?”
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起一点笑容,成秋屏觉得兴趣上来了。拥有一定物质基础之后,人们总是喜欢追求一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吟诗作对著书立说,而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方式就多了。但是通常也少有人会遇到这样飞这点风雅味道,又不会令人觉得中二小清新到过分的一纸便签。
她倒是觉得。这样的举动,倒是在民国时期发生的比较多吧?就像是……笔友一样?
从背包里掏出自己带过来的笔,成秋屏想了想。觉得自己应该在上面写点什么回应留下这一句话的人。但是又觉得自己要是就这么急切地写下去,倒是多了一点烟尘气,没有那种奇妙的味道了,所以她本来提起笔,又放了下来。还是决定在临走之前再写点话上去,在这之前,她还有剧本要写呢。
当然。说是写剧本,实际上看看放在旁边的那一大摞闲书就知道今天成秋屏的工作效率会是怎么样的,就像是学生对父母说要电脑查资料,但是实际上嘛……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个托辞,反正拿到电脑之后查资料什么的都是小意思啦小意思。不用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在刚刚到达大夏国的那段时期,成秋屏的生活是异常紧张的,在表面上看,大夏和华夏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要适应大夏的生活并不困难,但是不同的历史造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成了不同的潜规则,这些不会真正出现在台面上的规则却是维系整个社会的重要规则,而作为一个穿越者,成秋屏却最容易踩雷。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最开始的时候,她就耗费了大量时间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借此了解这个世界。那种为了阅读而阅读的状况下,成秋屏几乎很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现在,已经基本融入了这个世界之后,她在阅读书籍的时候也不会刻意挑选那些正经书了,小说诗歌之类倒成了首选。这倒是有助于让她理解大夏国的文化,通过这些信息,还能调整一下电影的表现方式,让成秋屏拍摄出来的影片更加契合大众的口味。
这才叫做所谓的文化融合。
这个世界上或许有人能够一心二用,只不过那个人大概不是成秋屏。说着是来写剧本,她摊开了本子放在面前,手里捏着笔,一边却翻开了一本小说放在一边。一开始还在写剧本,不过是抬起头来的时候去瞥一眼小说,到了后来,整个人却已经忘记了剧本这回事了。虽然依旧把笔捏在手里,但是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书上面,那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