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509部分

一品富贵-第509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说略略扶持一些忠心的部族,改土地归流太过激进,会引起骚乱,然而分化依然是治理北方的主调。

与这些部族联合起来,将几个典型的部族狠狠镇压下去,甚至有两个部族整个灭族,春天到来,盖马高原与长白山形势完全巅倒过来,大多数部族向宋朝表示了投靠。不然怎么办?或者投靠康兆,康光能代表高丽吗,或者投靠金致阳,那与投靠宋朝有何区别?

康兆在撤退。

宋军分出一部,从盖马高原扑下来,在静戎郡盆地将康兆军队堵住,随后宋朝追兵杀到,金致阳又亲自带着新新罗军队杀来,三军夹击,康兆军队大败,康兆被乱兵砍死,那个傀儡皇帝王夼被活捉。

宋九这才将一个皇帝送到京城去,那就是这个王夼,他没多大作用,仅是送给赵恒的一个玩具,一个小收藏品。

康兆全军覆没,向金致阳倒戈的人更多了。

到了六月,宋军开始徐徐从开京撤退,然后于大同江畔划分国界线,不但有陆地的国界线,还有海上的国界线,以登州到大同江拉成直线,以北属于宋朝的,以南地区则是以登州到开京的中间一切两半,东侧岛礁为新罗,西侧岛礁为宋朝,这个对宋朝比较有利,毕竟登州伸了出来。

但在这时代,谁注意海权哪。

金致阳啼笑皆非签了条约。

然后再于陆地分界线立界碑,宋军开始驱逐百姓了,有些狠,那怕表示忠心愿意留下来的百姓也强行迁徙到江南。还有一些辽东逃亡过来的百姓要求留下,同样不准,继续做二等公民去吧。

这又招来了一些弹劾声音。

甚至赵恒下了诏书否决宋九做法,可那时百姓早就迁之一空,诏书下达了也没有作用。

可能也做错了,但宋九无怨无悔,这是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麻烦的举措,至少境内不会有反叛现象了。

六月末,最后一批宋军从新新罗撤军。

但此时新罗仍有许多分裂势力,不过那是金致阳的事了,若连这点反叛势力都镇压不下去,凭什么当初有想法?

可是随着这批军队撤回,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结局(十终)

景德五年,若按另一个时空,这一年宋朝变成了大中祥符年号。有几个原因,城下之盟让赵恒怏怏不乐,疾病加重,还有就是这一年的年光比较不错。

这一年年光真的不错,全国几乎无大的灾害。

天灾兵祸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最担扰的事。

没有天灾兵祸那一年,压力就会大轻。经过三年多休生养息,加上好年光,这一年宋朝的财政宽裕得让人无法想像。因此到了秋天来临时,赵恒破例下了一道诏书,宽免四川四路、荆湖南路以及河北路、陕西路这六路秋税。到了明年也许会更好,因为云中与幽州两路经过数年休息,可以尝试着征一些轻微的两税了。那么北方两路最少能保证不需要透支国家财政。

就在这时候宋九的奏折到了京城。

先是再三解释了用兵高丽原因。南来风计划名义是赵匡义在主持,此次伐辽名义乃是赵恒主持,而灭高丽之战,朝廷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宋九就动用了近八万幽州路驻兵,数万乡兵,还有一些各族联兵,以及大量百姓,又征用了许多船只。

所以必须得解释清楚。

然后宋九又说了一句,边境必须有适度用兵权,择情而论。

不给边区将领官员用兵权,随着疆域辽远,等到朝廷决定下来,那后果会更糟了。不过要根据情况定论,如哥舒翰与高仙芝的用兵,以及安禄山的用兵,一个是以敌养兵,一个是真正的用兵,情况截然不同的。

实际这还是宋九的持中论调。

就象同样杀人,歹徒来加害自己了,难道在有能力反抗的情况下不反抗,而是报警等警察来,未来之前让凶徒对自己伤害?那么自卫反击杀人也是可以的。可为了杀人而杀人,那就是有罪了。

通俗一点就是百姓所说的公正。

然而这很难,何谓持中?谁能说得清楚?

因此宋九仍不能称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可能多数事做对了。但他一直没有留下清晰的执政思想。

实际赵恒真的无所谓,如王旦所说的,最大担心便是失败,那终是一个国,如今东北最强大的力量。万一失败,连带着东北局势会全面恶化,因此王旦说了,胜有功,败有过。

不过胜利了,事情也就结束了。大家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然后接下来宋九又说了钱。

为了这一战动用了许多人力物力,不过到了高丽后,宋军开始有收获了,甚至打到最后,多是金致阳带着高丽兵士镇压反对力量。宋军只是跟在后面划水,然后抢财货时却是比谁都积极,导致金致阳主动催促宋军撤退,俺不要贵国军队帮助了。

这节约了大量钱帛开支,不过因为先前动用的兵马,与人力物力规模庞大,因此后续的朝廷依然要拨出几百万缗钱做赏赐安抚。

对这一条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这场大捷仅拨出几百万缗支出,实际真的不算什么。

接下来宋九又说了东北未来建设的种种想法,高丽灭国了,新罗还是一团散沙,金致阳想平定新新罗,没有一两年辰光那是不可能的。再想恢复过来。那最少得要五六年时间。表面上东北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对宋朝统治产生危害了,难道是鞑靼人,那根本不可能,闻听宋朝灭辽,特别与宋朝来往密切的北阻卜各部欢呼雷动。或者是乌古敌烈吗?也不可能。他们在辽国再次镇压力下,力量仍很薄弱,而且辽国也是分化治理他们的,导致他们相互之间仇杀不断。也许未来会有一个枭雄将这些部族笼在一起,然而只是宋朝继续在分化,那么这一百年都不会有那个枭雄能办到。或者说是北方室韦人,那是对宋朝不友好的,可他们人口基数太少了。

但宋九却再三说了东北危机重重。

若是不注意,甚至从内部就能重新崩裂。

然后又再次说了新罗,当年唐朝步步让,就是新罗策应高句丽内部百姓叛乱,逼得唐朝步步后退,所以宋九才将所有百姓一起驱逐到新罗,然而宋九断定,一旦新罗安抚后,必向宋朝索要大同江以北的土地。这是一个十分猥琐的民族,因此宋九刻意将疆界划分得无比清楚,甚至于在海上的疆界都划了出来。若是有这种情况,朝廷千万不能让,让了一步,他们便会设法逼宋朝让十步,百步,千步……高丽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若那样,今年用兵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说了很多,包括教育,水利,农业,民生,道路,商业,矿业,主要还是民族事务与军事,甚至包括如何处理大漠的政策。

实际它就是宋九替宋朝以后治理东北的一个尺标,虽然辽国灭了,但还是那句话,北方稳,天下稳,北方乱,天下乱。

最后一件事则是移民。

朝廷口号是齐。

然而没那么容易,因为北方如今还是部族制,这要看,如果仇杀不断,生存环境恶劣,部族制度就比较牢靠,如大漠各族,如南方大山里的各个蛮部,然而部族制却替国家治理带来了重重困难。说部族制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一个个土国家。

随着东北开发归化分治,部族内各个酋长对部族的威信会渐渐下降,这是好事儿,朝廷必须顺水推舟让这个趋势进一步形成。但不要操之过急。

特别是移民,对治理辽东十分重要,然而因为部族制度,就会产生冲突。因此先前的迁民必须安置于各个城池边上,拱卫城市安全,它们是东北经济商业发展的纽带,也是治理、城防的中心,然后再安置于荒芜区域,以减少迁民与各族的不必要冲突。当有一天,移民汉户成为主流,各族族长威信进一步下降,那样东北才能成为真正的宋朝领土。

宋九未说时间,尽管这一年东北又是大丰收,而且又有大捷。然而国内也是大丰收,因此移民数量仍然只有两三千户,少得可怜。

交待完了,宋九才说大家最关注的事。臣老了,恳请陛下准臣致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旦微微叹息。

有几个大臣抬起头,用不耻的眼神看着王旦,这句话的背后就是王旦也同意宋九致仕。但宋九不致仕,能行吗?王钦若道:“陛下,以宋公之功劳,是可以封郡王了。”

他在背后搞了许多小动作。

然而宋九下去了,没有必要再搞了。这句话倒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宋九功劳太大了,就象一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包括赵恒都隐隐被宋九的功劳压住了。他这一退,无形中许多人松了一口气。

那何必还要与宋九结仇呢?

……

“不要怕花钱,这件事若成功了,意义非同小可。缺钱可以写信给我,我会支持你们的钱帛。”宋九说道。

几十个百姓站在边上静静聆听。

它就是药材。

长白山出产就是人参鹿茸,可是采参客太苦了。

因此宋九自前年起就拿出一些钱帛出来,在东北设立了几个试验点,尝试着人工种植芝草,人参以及其他药材,甚至驯养梅花鹿。

对中医宋九看法十分公正。不能将它神话,它的缺陷仍有很多,但不能一味小视,有的病用中药还是很管用的。在西医技术未发展之前,中医还是国家医疗手段的主流。

然而这时候几乎所有中药都是从山上采来的,没有药材种植。因此药材很贵。药材贵了,百姓就无法看病,所以各种神仙鬼怪管用着,看不起病,只好请神仙来帮助了。

宋九组织了一些百姓。给他们钱帛,甚至还雇来几十个书院的学子,让他们指导着百姓种植驯养,一旦成功,不仅是又创造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也会让更多百姓看得起病。

这个时间也漫长。

高丽战事结束,宋九最后一次视察东北各地。但这一回不那么赶了,带着玉苹与潘怜儿她们且走且看,权当是一路旅游的,但这也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在东北旅游了。

今天来到长白山下,这里有一块药园子,宋九看后说的这句话。

看完了,宋九又到了长白里深处,看望各族百姓,渐渐抵达白池。

“好美丽的湖啊。”大双叫了起来。

它就象一块宝石一样。

宋九内心也感到欣慰,至少这块长白山的明珠,完全是宋朝的疆土……这也是自己功劳啊。

不过呆的时间不长,秋天渐深,估计朝廷旨书也快到了幽州,于是宋九返回幽州。

不出他所料,果然是张齐贤来接任。而且还带来一道诏书,正式将幽州路划分为两路,一为幽州路,二为长春路,不过后者首府却在沈州。还有虽划成两路,不过为了便于治理,让张齐贤仍兼带着两路军政财权。只是出忽宋九意料的,朝廷居然将寇准调到云州地区。

宋九听到后哈哈大乐。

不知道寇准在云州是高兴呢,还是郁闷呢。

然而有寇准在,云中路这几年还会继续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国,国家不能以那一时期难易来区分,只要松懈了,国家危机马上就有了。不过因为两路是辽国疆域,最难的肯定还是前几年。

若是寇准与张齐贤再呆上三四年,那么北方就会打下很好的底子。

至此,宋九再无牵挂。

“宋公,没想到你这么就退了啊。”张齐贤叹道。说起来宋九比张齐贤还小三岁呢。

“满足了,至少在我主导下,灭了三个国家。”

张齐贤哈哈一乐。

他以为宋九说的是高丽、交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