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508部分

一品富贵-第508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城中精锐军队出动。

忽然船上的商主从船舱里取出一个特大号角吹响。

随着这声号角嘹亮地传向远方,几艘船的甲板被打开,从里面窜出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宋朝战士。

里面根本装的就不是货物,而全是甲士。

有一些聪明人已反应过来,特别是高丽一些将领,脸色变得苍白。

不等他们做出调动,这些甲士从船上扑下去。在海边开始宰割。

城中有人也看到不妙,立即调动更多的军队冲出城。

然而这时候大海上腾起无数帆影,一艘又一艘海船借助西北风势,大帆全部鼓足,迅速向港口驰来。

听着号角声。金文中说道:“国相,忘记了一件事,我再做一次自我介绍,我是大宋京城人,还有另外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乃是宋公的学子,而且是宋公在京城开办学舍时的第二年的学子。最早的那批学子之一。第二个身份就是幽州参军录事。”

“外面为什么有号角声?”

“总攻开始了,再说一下我们的计划,因为你们高丽欲壑难填,发生多次税官士兵敲诈勒索我朝海商的事件,因此此次出兵先派出一部,甲士在艘里面。只有少数人装作水手商人,与你们港口的官兵发生冲突,然后将城中兵士吸引出来,于城外尽可能的歼灭你们开京城的战士,从而减少攻克开京的难度。”

“我知道我们高丽有些事做得不好。但不至于有灭国之罪。”

“不灭国啊,只是新罗一直是正统,我朝扶持新罗立国,有何不可?不如这样,我们一起去城头看一看。”

金致阳无奈,只好随着金文中来到城头。

金文中暗暗一笑,有了,只是这个有想法的权臣一时抹不开面子,只要城外战斗能占据上风,他就会乖乖地配合大军行动了。

这时候宋朝大批海船已驶到港口边。

先头部队开始跟上,从船上奔到码头边。

高丽军队开始溃败了,匆匆忙忙向城中逃去。

可是岸边这支宋军速度更快,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几乎在城门边将逃兵堵住。

“这个王德用比他老子王超厉害啊。”金文中心想。领头闹事的那个船主正是王德用装扮的。

高丽兵不甘心,两军就在城门下血战。不过随着大批宋军驰来,一个个高丽人成了刀下之鬼。同时宋军一分为二,有的宋兵推着火炮扑向松岳山关卡。

金致阳叹息道:“金录事,让我如何配合?”

高丽未必能亡国,但开京城灭亡却在旦夕之间了,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国相,不用那副表情,你看看这些条约。”

金文中递过一份条约,金致阳飞快看完,金文中说道:“我朝不是辽国,还是以前那个以和为贵的帝国,只是我朝以和为贵,但也要求别的国家对我国的态度同样必须以和为贵。”

不算太让金致阳为难的几条条约。

“而且你将是新罗国的国君,建设一个更强大富裕和平的新罗国,难道不是你梦想吗?委屈的还是我朝。”

委屈一个屁啊,不过让他做皇帝,还是让金致阳十分动心的。他缄默一会道:“让我如何去做?”

“不难……”金文中心中终于大喜,大局已定!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十四)

景德四年九月下旬,高丽国灭。

先是孙全照带着两万多兵步冲上了岸,将城外高丽兵士全部击杀,然后攻城。这时高丽权相金致阳突然背叛高丽国,责令手下亲信打开一道城门,宋军迅速杀进开京城中。

到了傍晚时分,开京城中反抗的兵士与贵族以及皇室,就在金致阳带领下,全部击毙或俘获。

第二天金致阳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将王讼与他的宗室全部斩杀,然后改国号为新罗。

为这什事,宋九曾商议过许久,按照李迪的看法,便是将王讼带回京城,一是宋朝又捉了一个皇帝,二也能对金致阳以后形成掣肘。

然而最终宋九决定将王讼处死。

第一个他活着就有威信,可能会导致反抗力量强大。

他举了一个例子,唐朝平定高句丽后,由于高句丽百姓不停地反抗,唐朝不得不将高句丽与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迁于中原各地。

可是后来反抗仍不停息,当然有一部分是新罗捣的鬼,于是唐高宗又下诏让高句丽王高藏带着部分迁民返回辽东,但是到了安东的高藏又产生反心,侥幸提前察觉,召还。

还有一人,那就是李继捧。

不要说朝廷不犯糊涂,只要继续按照唐朝那种办法做,那么继续会犯糊涂。

因此默认金致阳将皇室会部斩杀,以及那些条约。

第一条以大同江中下游与盖马高原为界,定为两国国界。大同江北包括平壤以及盖马高原为宋朝疆域,以南为新罗疆域。

可能高丽人觉得很委屈,但宋九觉得更委屈,那怕就是按三国曹魏疆域,那么也至少划到了开京城北侧了。

然而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也为了给金致阳未来能向他的臣民交待,只好做此让步了。

第二条金致阳很喜欢。一旦战事平息,疆界划分好后,宋九会让官兵与他配合,将大同江北所有百姓强行驱到江南。

这条措施会使金致阳得到更多的人口。但宋九也是被迫着出此下策。原地安抚那是不可能了,指望金致阳以后就老实了吗?说不定唐朝故事又会上演。往东北安置,那个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往中原安置,不要说花费大量财力,自己马上就要下去了,说不定以后为了两国友好,赵恒又将百姓送了回来。

也就是以后大同江北很长时间除了兵营外,余下成为荒无人烟的所在。但宋九坚信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会重新繁荣,不说别的。就说福建路,因为有了一条出路,溺死自己亲生子女的惨剧就很少再发生了。没有地没有田,没有宅,但遥远的南方还有大片土地可以让他们子女生存下去。有了活路,为什么还要溺死自己的亲生儿女?

甚至宋九暗中授使,让银行开办了南海汇寄业务,交一些手续费,在南海得到了钱帛,可以寄回家乡。宋朝有很多方面让宋九看不习惯,但在内治上几乎让人无可挑剔。毕竟这是在古代!

相信没有辽国危害,几年后国家会更繁荣,人烟也更稠密,那么就会有百姓自发往辽东迁徙,往鸭绿江迁徙。

第三条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条件,未来高丽让出五个港口让宋朝海商做为中转站。但税务必须与宋朝市舶司税务相齐,宋朝在那边如何征高丽人的税,高丽人就可以在这边征宋朝人的税,但不可以高出宋朝税率,而且只能征交易税。不交易时不得勒索商人。同时互派官吏,若有纠纷时,共同协商解决。作为互惠,宋朝同时也在幽州密州杭州泉州广州五大市舶司挪出一些驿舍,让新罗驻扎官员,协商解决宋朝那边的新罗商人纠纷。

第四条若是双方有百姓去对方国家务工或者留学,行商,以及其他情况,必须由当地官府开出证明,对方才可以接待,否则严惩不怠。

这是防范双方各自派出斥候打听或者策反对方的。

高丽人占了便宜,不过东北还不稳,宋九也不想未来的新罗多事。

第五条,宋朝可以出兵替金致阳统一大同江以南各地,但统一后金致阳必须向宋朝表示诚服。这是金致阳最需要的,不然靠他,有什么能力统一?

不过后来又加了一条,宋朝以后每年挪出一批铜钱与交子,准许流通到新罗,做为新罗的准货币。

高丽更缺钱,有了货币,国家才能更繁荣。

然而宋朝也缺少钱币,因此铜钱与交子的流通管得很严。

这个问题也不大,宋朝采矿业渐渐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课量逐年增加,甚至还在海外发现了许多矿藏,这个宋九未参与了,不过有海商找了出来,包括大洋洲的富铁矿。

而且随着宋九引导,金银是在往宋朝流通的,还有少量交子的配合,几年后货币慢慢就不会太紧张。只要货币问题能解决,宋九也渴望宋朝的货币做为世界准货币,那也是一种影响。

应当来说,除了疆域让金致阳有些难受外,其他的宋朝都做了让步。

这也是宋九的心理,迅速结束用兵,一旦结束用兵后,不会留下麻烦以及后续的战争,因此主动做了一些让步。

并且宋九还全程为金致阳“量身打造”,包括这次的称王。

两种选择,一是缓称王,广积粮,一种迅速称王。宋九选择了后一种。

一是让部分迷茫的高丽百姓能尽快找到他们的新主子,二是迅速甄别出反对势力,集中力量对他们打击,宋朝可以出兵,但不能陷入泥沼战,持久战,三是迅速使高丽产生分裂,以便能歼灭高丽北方主力军队。

但没有那么容易的。

眼看进入十月,康兆向王讼求救,结果消息传来,说是宋军自海上发起突然入侵,金致阳叛变,自立为后新罗国王,他傻眼了。

王家子孙不仅是在开京城。其他地方也有,他立即找了一个王家的后人王夼,立为新君,分出重兵。一路向南。

然而他刚刚分兵,宋军就兵临城下。

高丽其他地方权臣于是一直学习康兆,各自扶持着代理人,仅是一个月之内,便出现了六七个高丽新皇帝,然后讨伐金致阳这个叛贼,不过除了康兆分出的部分军队外,其他人都是在喊口号。如何讨伐?开京城此时集结着数万宋军,同时大海上又运来大量粮草物资,自己这点兵马送上去。人家都未必能看上眼。

果然,康兆的军队刚过大同江不久,便是金致阳的手下军队与宋军联合起来击败。

康兆很苦郁,于是坐等冬天到来。

天冷了宋军撤走了,就可以大军南下。一举定乾坤了。

但他又想错了,此时宋朝与唐朝不一样的,如果是唐朝,还用宋九花费那么多心思吗?早就开打了。

还与唐朝不一样。

李世民两次征高丽,都是畏于严寒所迫,最后不得不退兵。

然而那时候唐军穿的是什么冬衣?一件麻衣里面塞三两木棉絮,那就是过冬衣服了。

此时宋军穿的可是正宗的棉大衣。

甚至有的家中条件好。开始穿新出来的羽绒服与羊毛衫。有了这些衣服,在不战斗的情况下,宋军足以能在冬天于外兴安岭北方活动。

战斗也无妨,深冬到来,宋军只是防御,避免野战因笨拙而导致大量牺牲。

这与扶持金致阳一样。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略目标。

康兆联合了一些力量,然而于整个冬天里牺牲无数部下,只攻下了几个城关,相反地看到他攻击力不强。一把大雪翻飞里,许多豪强与高丽旧城主派出使者,向金致阳表示了诚服。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来临了。

对康兆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决定从鸭绿江撤兵,全力攻打开京。

然而经过一个冬天,局势早就截然不同。

宋军先是将所谓的东京拿下,高丽国家分裂,北方那数千士兵无心交战,纷纷投降,让宋九送去挖矿了。

然后派出部分军队徐徐南下。

大多数部族投靠了高丽,不能一起打击,有甄别性地选择了几个典型进行镇压。这两年多来,是金是银,成份一起看出来了。但也不能当真,如南诏开始对唐朝也忠心的,力量强大后,一切不同。

只能说略略扶持一些忠心的部族,改土地归流太过激进,会引起骚乱,然而分化依然是治理北方的主调。

与这些部族联合起来,将几个典型的部族狠狠镇压下去,甚至有两个部族整个灭族,春天到来,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