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480部分

一品富贵-第480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账目从内藏库拨出。大臣们都不知道了。

正是这个运作,使朝廷在三月份便得知萧燕燕举国南下的消息,所以李沆才在临终前说出那番让大家不能明白的话。

还有,如将领,宋初四大将,曹彬潘美,李继隆,曹玮,实际曹彬是打酱油的,但是曹玮却是真正的名将,甚至他看人眼光也是一流,如他对李元昊的评价。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主帅,不是将,而是帅。

不过这时候曹玮虽上了战场,但缺少了单独指挥的磨练。因此宋九将他放在渭州,让他开打,就是提前磨练。这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今年的官兵调动。

再比如赵恒的大阵,宋九没有反对,甚至他早料到王超会不出战。若是王超敢出战,那么他身边的都监就会拿出密旨,阻止他出战了。不过若是后者,宋九也许会赏识。

原因也简单,放萧燕燕进来,后方保存实力,最后决战。

以及其他的一些安排,如训练乡兵,不仅是乡兵现在起到了带领百姓入城寨避难,减少伤亡的作用,也不仅是现在乡兵主动带着大家反抗,战后这些乡兵有了编制,有了优良的制式武器,甚至与百姓配合过一段时间,有了群众基础,就能带着大家击杀逃散的辽兵。

还有其他。

李继隆与曹玮的换防,换防的不仅是两个主将,还有许多军队,如今主力部队早不在南河套了,哪里离辽国太近。但诏书不是这样说的,也不会有那一个站在路边,一个一个地数,只说了调动了部分军队增加秦渭的厚度。毕竟吐蕃人也蛮强大的,宋朝向西挺进,早晚会与吐蕃发生严重冲突。

但现在无论南河套或者秦渭兵力,以及若干重将,也不在南河套与秦渭了。

甚至打着备灾的名义,提前在相关的各州府准备了大量粮草,节约运输粮草的速度。

还有一样安排,那就是一种武器……不过也由李神佑掌管,配合这种武器练兵乃是在书院学习了好几年的潘惟正,不算是福利,潘家几兄弟,潘惟正在宋九带领下,又学了许多物格学知识,渐渐成长为一方良吏,这是老潘家的骄傲。

……

“潘将军,前面就是渭水了,船一起找好了。”

“那就好,发交子。”潘惟正看着三千官兵,五千名民夫大声说道。

为了抢时间,他在路上曾放言,提前到达渭水。每人赏二十缗交子。因为交子发行得少,用起来也方便,在黑市上它的价格一缗钱能兑换到一千一百枚铜钱。

但这个钱不是朝廷来出的,而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不过潘家如今财富也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再加上赵恒猜疑心没那么重,相比于提前到达澶州的功劳,花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大量交子发下去。

随后八千兵民齐起欢呼,迅速推着辎重车赶到渭水河畔,哪里排着几十艘船只。

“搬上船。”

“喏。”

大家齐心协力将许多古怪的东西搬上了船。

潘惟正算了算时间,长松了一口气,终于从南河套戈壁滩上赶过来了。

一名小校跑过来问:“潘将军,听说陛下将亲征澶州?”

“谁说的,这种谣传不能宣扬,不过这次若打得好。你们将会有很大的功劳。”

“喏。”大家嘻嘻哈哈地下去。

忽然远处扬起大团的烟尘,几乎遮天蔽日。

不一会儿,一队又一队人马赶了过来,随后消失在天际。

“背嵬军。”

“前面是荆嗣将军。”

“咸平军。”

“那是杨琼将军。”

“咦,那么多背嵬军与咸平军。为什么不将他们放到前线,现在才出现?”

“看,那就是三万破骑军,还有马知节将军。”

这三支军种乃是宋朝的秘密武器,恐怕也是最强兵团,潘怜正手下曾经与他们一道训练过,三支兵团的士兵吃肉吃惨了。可他们眼馋得馋涎欲滴。

可是拼命的吃肉,拼命的训练,不知道对长久健康有什么妨碍,可眼下这三支兵力经过几年的变化,一个个变得更加强壮有力。

而且军纪严明,那么多兵马走过去。在大道上鸦雀无声。

随后的军队就稍稍差了。

有骑兵,有步兵,还有来到陕西各蕃部的蕃乡骑,以及六谷部支援的三千吐蕃骑兵。

一队又一队兵马走过去,不久中军到达。乃是李继隆、秦翰、高琼、石保吉、耿全斌诸将。

李继隆也得知朝廷的计划了,当时制订计划时为了保密,知道的人不多,与西府无关,主要那时西府数相军事才能皆很差,因此是在中书制订的,参与的人只有宋九、李沆、张齐贤、向敏中、王化基与赵恒。准确来讲,就这五人知道真相。因为李沆去世了。

不过可能会略有些相关参与成员隐约猜出一小部分,但也不过十几人二十几人之数。

直到几个月前,曹玮与李继隆才得知真相,还有具体的计划安排,以及密旨。

现在知道的人更多了,不过辽军已经打到了翼州,眼看就要攻到大名府。

李继隆笑道打招呼:“三郎,这么快啊。”

“不快不行啊。”

“无妨,来得及,不过在路上要小心,莫要因着急而出事。”

然后与数不清的官兵继续东向。

还有两路,但最北边的一路兵马最少,仅是曹彬带着一行侍卫,匆匆从胜州赶到了飞狐关,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史上因为飞狐关在辽人手中,不得不从更南边的土门小路,调兵去定州。

并且也是一次错误的调兵,决战战场非是在定州,定州有足够多的兵马了。

他与镇守在飞狐关的杨延玉寒喧了几句,然后用密旨给予他的权利,写了一道命令,让杨延玉交给镇守在紫荆关的呼延赞,随后赶向定州大营。

不过中路兵马也不少,由雷有终、老将钱守俊、当年被杨业活捉的李重诲、老将张思钧、周仁美、刘用、李琪、田绍斌、张煦、蔚昭敏等诸将率领着兵马从太行山井陉关冲向大名府。

河东仅留下王汉忠与高继勋少数将领,河西只留下了斐济等人,不过河西最为安全,就在高琼将河西与河东主力部队调向南方开发时,折惟昌也向辽军发起了一次进攻,斩杀了近千名辽军。

两次大败,山后的辽军不敢对河东有所企图了。

此战劲锐尽出,所有能拿出来的重将,最少来了八成以上!若是包括从陕西调来的近两万名蕃乡骑,以及河北的兵力与京城即将动用的兵力,调动的兵士数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

举国之战!

 第五百零七章 求和

“对也好,错也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我在李沆临薨前也做过承诺,等我致仕后,大家再对我评价吧。”

仅是一句话,听在大家耳朵中便产生不同的声音。

不要贪图我的功劳,事情结束后,我反而会因避嫌彻底离开官场!

不要眼红我的位子,这个位子不久就腾给你们了。

但这也是大义。

肯定不服气,包括寇准与王钦若在内,这么大的事,自己身为宰相,却蒙在谷里,弄得自己象一只小猴子一样在表演。

当然,能找出许多借口,例如宋九所说的残忍,例如居然两府宰相除了张齐贤外,无人知道,不合制度。

但人家都说出来了,不管是不是大功,都会退出官场,还要怎的!

不过最后还是采纳了寇准部分意见,天雄军驻地就在大名府内,孙全照的兵力不能抽向翼贝二州,而且动都不能动。本来孙全照手中的兵力少,一旦抽走了,辽军南下大名府,可以想像一场灾难到来。

大名府城中此时不仅容纳了许多百姓,还有无数的民用军用物资,包括粮草武器铠甲等等。

但瀛州也得要救,于是从贝翼二州分出部分兵力前去瀛州,又让莫州的石普带着少量兵力支援瀛州。

瀛州不能丢,一旦丢了,这个口袋就扎不起来了。

然而翼贝二州宋九未提,意思也明了,能守住就守住,守不住二州同样会成为牺牲品。

一系列命令下达后,宋九手指微微有些颤抖。

慈不掌兵哪。

辽国拼命地攻打瀛州城。

其实道理很简单,河北前线雄州往东就是霸州与沧州的东部,哪里本来就有许多沼泽与湖泊,后来响应杨六郎的计策,又挖了无数湖泊。并且还设有水军。

此路不通。

保州以西是太行山,宋人嘴中的西山,这里地形也不适合辽国铁骑作战,况且飞狐关又丢了。

实际辽国入侵路线只有西从长城口。保州与满城,破虏军的遂城,雄州西侧的黑芦堤,这一条宽不足两百里的狭长平原地带入侵。

但这一段对于宋朝来说,同样有点儿悲催。

可能说建长城,这个长城不是北方的古长城,那个长城依据崇山峻岭修建的,因此易守难攻。在这里建长城,以宋朝财力能办到,可要守住近两百里长的城墙。得用多少兵力?不讲厚度吧,只用一个人站成一排,想站满两百里长的城墙,那最少就得十几万大军。况且北边还有易水与拒马河。不用多,在汛期挖挖堤。时常给这个长城泡泡澡,几次一泡,那不知花费多大代价的长城就倒塌了。

可现在辽国也有些儿不妙,从长城口到保州再到破虏军,几个重将一个比一个凶悍。

因此撕开瀛州十分重要,一旦攻陷了瀛州,整个北方防线成了单薄的所在。辽国铁骑可进可退了。

于是萧燕燕与耶律隆绪亲自擂鼓助威,日夜攻打瀛州城。

战后据说城墙上挡箭的几寸大小的木板就插满了几百支箭,光在护城壕里捡出来的箭支就达到了四十多万支。

恶战开始。

还好,贝翼军队赶得及时,抢在辽国主力未到之前进了城,知州赵延渥将城中的所有兵士。包括带着百姓进城避难的乡兵,城中的厢兵,一起聚集,用祁州城的遭遇发起动援。

城在我们就在,你们家人也在。城破我们必被辽人屠杀,你们家人也可能被屠杀。

几句话便将三军士气鼓动起来。

然后让集巡检史普带着士兵防御。

辽军拼命地攻城,城头上用提前准备好的垒石巨木往下砸,甚至将房屋都拆了,用木头砸下去。

登上城头,史普带着诸将哪里有危险就补救哪里,一次次又将辽军击下城头。

猛攻了十几天,萧燕燕傻眼了。

瀛州城岌岌可危,实际从一开始攻打时瀛州就岌岌可危,但这十几天的代价,三万多辽兵死于这个城墙下,伤者几乎达到六万人。

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就是攻下了瀛州,三十万辽军也丢失了一半兵马。

于是迅速撤走,保存实力,扑向大名府。

然后傲气的萧燕燕破天荒地做了一件事,请和。

赵恒在京城便收到一个人的来信,王继忠。因为斥候的作用,赵恒没有弄出以为王继忠战死的乌龙。萧燕燕抓到王继忠后,十分善待,加官,赐契丹族中美貌出身良好的女子为其妻,这种情况下有三个选择,一是象杨业与文天祥那样壮烈就义,决不屈服。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了,所以他们才能被后人敬仰,称为伟大的存在。其次象张元洪承畴汪精卫那样,马上屈服,然后为了效忠,带着夷人疯狂地对同族人展开屠杀。有,还真有不少。包括郭靖的大半个师父丘处机也是这类人,尽管他没有直接用屠刀对准自己的同胞,但在元蒙攻打花剌子模时,丘处机见了成吉思汗说了一句话,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这个我非是指他本人,而是我方我们,就是元蒙,隐约的意思就是南宋不行了,蒙古取天下是天理。所以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