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422部分

一品富贵-第422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因此我没有提议。在是否北伐。或者如何进攻辽国上,我非是莽夫。很清醒。”

“内治仍是国家根本啊。”

“我说了内治不是国家根本吗?但赵公昔日说的先南后北,南收复了,北呢?”

“老夫当年哪里知道辽国有这么难以攻打。”

“我只说两件事,”赵普放下身架讲和,宋九也不自称宋某了,道:“第一件事,赵公以半本论语治天下,当知儒家几个核心,仁义。礼乐,中庸。何谓中庸,不是让人习平庸,以免木秀于林必催之,相信赵公更不会赞成这个平庸,庸是德,中是适公正,也就是有德地适地行事做人,何以为适。过软不是适,过硬也不是适。这些年若是我过软,相信在赵公打击下,早就尸沉长江了。赵公更不是一个软懦之辈。为什么要对外邦偏软?人软了就要被人欺。国家软了同样如此!第二件事民间有谚,富不过代,因此我将两个儿放于大海之南。让他们磨砺,知道苦了。就知道坚守家业。历朝历代国君同样如此,一般在前任国君上。都有作为,往后去就渐渐差了。幽州控于戎人之手,代之内不能收回,一旦有一个人主能力不足,戎人必然会扬马南下,难道让我朝习东晋那样,划江而治。可真如此,你我孙都在京城,那时候怎么办?这个道理你是军吏出身,相信比我更明白,比张洎更明白!但我的攻,非是宋琪那种急躁仓促之攻,也非是你的保守,而是适看时机的去攻。比如今年旱灾,就是你要北伐,我都会阻挡,比爱民,我是虚名在外,但不会比你更差些。请赵公勿要再阻拦了。”

“易安真有这种想法,老夫就安心了,虽老夫打算提出辞去相位,然老夫在相位之时,协助易安将这几项军制顺利落实吧。”

宋九愣住了。

这个老小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儿。

以至让宋九离开长庆楼时,都不知道怎么离开的。

赵普看着宋九迷茫的背影,眉毛挑了挑,微微露出笑意,比起心机,此岂是老夫敌手?

他回到家中,立即将两个儿找来。

赵普是不是真释放善意,真的。

但原因宋九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这要从他第二次为相时说起,当初他废尽了心机,终于再掌握中书大权,下五除二,便将他的政敌一一打废了。但对宋九没有做成功,毕竟宋九从辽东绝域而来,赵匡义一直将宋九当成他的人,若是没有后来……没有后来的灾害,就是这样,宋九也未必将西府宰相的位坐安稳。

可灾害来了,他也悲催了,不得不怏怏不乐地下去。

此番卷土重来,他提拨培养了数人,如寇准,吕蒙正,对张齐贤也十分赏识。第一是这几人确实有才干,第二个原因赵匡义知道,宋九不知道,那就是防后!

赵普终是老了,可他这一生得罪了许多人,他活着,无人对赵家下手,他死了,这些政敌会对赵家后代怎么做?

前有宋琪李昉,尽管李昉离开相位他才能上位,不过多少有些恩情吧,后有吕张寇等准相才,他们护着,谁人碰他的孙后代?

但不包括宋九。

两人无法恩怨无法化解,除非他真正低下头,赵普乐意吗?

甚至可能的情况下,赵普绝不介意将宋九拉下去。

但想归想……

用尽了心机,再为相,凭借以前他将赵匡义弄得仙仙欲死,却能两为相,这份心术,谁人能及?

然而很悲催,刚刚为相,旱灾又来了,还来了妖星。

宋九是理智的迷信,相信可能有神鬼,只是不大可能是老姓尊敬的神鬼。

赵普毕竟是这时代的人。

一次罢了,两次呢?偏偏上次涝灾就是赵廷美死之前后。于是心中疑神疑鬼,以至夜里多次梦到赵廷美来报仇雪恨,时常大叫,他宅里的仆役都知道这件事,想瞒也瞒不住了,所以今天表示诚意,又知道宋九对赵廷美隐隐有些同情,便将它说了。但这又是他潜意识对宋九操守的信任,至少宋九不会做出卑劣的事,不然又不会说。

赵普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解决宋九不大可能。

正好宋九提出军制改革,赵普看到时机,便有了这次对话。

那么他死后,宋九会怎么做?

君好对付的,欺之以方!

看着两个儿,赵普说道:“为父时日无多,若是有一天为父不幸,请将这封信给宋九,还有,那天对他执长辈礼……”

赵承宗不乐意了:“父亲大人,他与孩儿年龄相仿佛。”

“所以让你执长辈礼……”


 第四百四十四章 高处不胜寒(中)

好奇心能害死猫,更不要说人了。

宋九茫然回到家中,不管赵普是何用心,这次是释放了善意,但让宋九如何相信!然而立即被赵匡义请到皇宫,问他与赵普谈了什么?

这不需要隐瞒,宋九一五一十将谈话内容一起说出,就是赵廷美在梦中拘赵普未提。

“赵卿老了。”

“老辣弥姜。”

赵匡义前面惋惜,后面大笑。宋九与赵普做了这么多年对头,当然不会往好的方面想,可是赵匡义马上就明白赵普有什么打算。然后看着宋九,徐徐道:“宋卿,昔日太祖在的时候,朕曾经评价你,说你进取心不足,终是你的缺陷。但幸好你进取心不足,也幸好是朕护着你,才成就了你的明相之路,尽管你对朕忠心耿耿,做了很多有利于大宋社稷的事。”

也就是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事实若非玉苹在辽国,宋九一心想击败辽国,可能就不会这么卖命了。

但就是当元帅也不是好当的,爬上宰相的位置何其不易,能呆住还要想做事更不容易,宋九有才干,可短于权谋,不长于权谋,坐在宰相这个位子能坐稳么?

然而赵匡义却很满意。

随着宋九名声越来越显著,声望也越来越高,又有才华,颇得民心,若是有野心,有手腕,换谁做人君也未必放心。

这句话宋九是听出来了,连忙说:“先主成就了诸葛亮,符坚成就了王猛,唐太宗成全了房杜魏征,臣遇陛下,是臣的幸运。”

赵匡义很满意,宋九更满意。

“赵普既然与你说和,那你也不用介怀。”

“陛下,实际臣非是对赵普介怀,有陛下庇护。臣自然会安然无事。臣介怀的就是赵普为了打压臣,从而破坏臣的种种措施,贻害国家。”

赵匡义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一回赵普肯定不会破坏宋九几项军制改新了,然而瞬间脸色黯淡,不管怎么说,赵普终是一个有能力的老臣,他的经验对国家社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一旦去世,无疑是宋朝的损失,看来待会儿派御医去看看吧。然后又问道:“宋卿。你说的那个妖星……”

“陛下。是司天台那些官员蛊惑陛下要北伐的。”

“他们也是好心。但说了朕就听信吗,国家灾害那么重,北伐,如何伐!”

“陛下明智也。胜不能骄,败不能妥,一旦胜利,马上就要北伐,一旦失败,马上就要求和,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对了,你与崔彦进所想的那个计划呢?”

“两次大捷,那个计划更可行了。但如陛下所说,旱情并没有缓下来,甚至都能耽搁明年夏收,所以臣以为非是执行之时,更没有通知折家。知道的人多了,就难免会泄露。”

“也罢,你说说妖星吧。”

“陛下,若说妖星,请移驾崇文馆。”

“崇文馆?”赵匡义好奇地随宋九去了崇文馆。

天也快黑了,不过崇文馆还有守值的胥吏。宋九吩咐道:“将历朝历代史书搬来,以今为准,往上推,大约七十六年左右,可能会推迟数年,也可能会提前数年,找出相关彗星的记录。”

这个比较好找,很快一条条记录找了出来。

虽然彗星很多,彗星记录也不少,可是哈雷彗星那个与众不同的长长尾巴,以及漫长的周期,立即能在诸多史料里辨认出来。

后梁乾化二年四月,七十七年。

不是七十六年,可宋九也说了,能前后有数年的差距,于是胥吏惊奇地又继续向前翻找着史书。唐朝文帝开成二年,七十五年。肃宗乾元三年,七十七年。光宅元年,七十六年。隋朝大业三年,七十七年。北魏永安三年,七十七年。刘宋元嘉二年,七十九年。晋宁康二年,七十七年。晋元康五年,七十九年。汉建安二十三年,七十七年。汉永和六年,七十七年。汉永平八年,七十五年。汉元延元年,七十八年,汉始元二年,七十五年,汉后元二年,七十五年……

有的辰光不好,但有的是国泰民安的好时光,甚至也包括汉文帝这样千古明君在位的时候。

这一回轮到赵匡义茫然。

本来宋九是不想说的,天大地大,错也,是皇帝最大。

有一个天谴的啥,多少对君主会起警戒作用。

听到司天台官员建议北伐灭契丹,他想法产生了改变。

那怕稍有作为的皇帝,如赵匡义之流,没有所谓的天谴,治理国家时也会小心翼翼。但遇到了宋徽宗的主,就是有了天谴,也未必会在乎,相反的为了拜神仙,反而会让百姓更痛苦。

并且他还看到一个不好的征兆,赵匡胤皇位来得不正,心虚,赵匡义皇位来得更不正,心更虚,因此对神仙格外看重,这些年国家的,私人的,建了无数寺观,出家为僧尼道士的百姓不知凡几。老释鼓励百姓向善,利于国家稳定,宋九同样看重,然而这样下去,太过火了。

正是这种想法,宋九索性将妖星真相揭晓。

“这是为什么?”

“臣猜测它可能是一个不规则的小行星体,因此它围绕着太阳运转,轨道离太阳的距离也极不相等,偏心率很大。故离大地近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它来到,若离得远,反射的太阳光微弱,我们就看不到它了。而且因为它没有大地大,引力也很弱,大约上面没有空气,所以在转行时会受到其他一些不标准小天体影响,于是运行时间会产生数年的误差。当然,这是臣的一种猜想,但不管臣猜测是对错与否,或者它是凶星吉星与否,或者有无它出现,陛下治理国家都要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想治一个和睦之家都很难,况且这么大的国度。”

然而赵匡义受此冲击,根本就没有注意宋九后面的进谏,又问了一句:“那么可有佛祖存在?”

“有没有佛祖。臣真的不知道。可能会有,可能会没有。臣的态度也如同夫子的态度,敬而远之。但就是有,臣相信心怀慈悲的佛祖想让陛下做的事,是强大国家,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大的善功,而不是用民脂民膏广建寺观楼塔……”

然而赵匡义经常说的三教,道儒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他心中的不自信。试图用儒士与宗教诠释他皇位的合法性。

宋九说了未必有用,没用的他就不会多说。

因此又说道:“不过陛下刚才说了那个计划,臣倒是想到了河东。河东潘杨二人都老了,因此臣以为当派两员重将前去河东。逐步载培,以图将来。况且那计划,离不开河东。”

“谁人?”

“尹继伦与杨嗣。”

宋九提出这两个人有特殊背景的,杨信装了无数年的哑巴,老成到这种地步,这为杨嗣铺下了一条好路子,尹继伦多少与赵匡义沾了一些亲戚关系。

所以河北涌现出许多能打的将领,宋九只推荐这两人。

黑面大王与杨信弟弟,赵匡义对这两个人选十分欣赏。额首。

“再者,赏罚分明,败者必须严惩不怠,胜者必须赏赐,这样人人踊跃奋战。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