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未必敢反水。
现在乌玄明依然在犯着错误,想立即丢弃通州城杀回去。
石普等将找到燕颇商议,通州是守不下去了,一旦让各叛部与辽国将黄龙府一线全部夺下来,南北夹攻,大多数人老巢都丢了,那会比关羽败得还要惨,但也不能这样回去。随着耶律斜轸追下来,还会全军覆没。
还好,乌玄明这一回听了话。于是扬言杀回黄龙府,夺取长春州城。也派了大军佯装着一路向北。
并且撤得很果断,耶律斜轸随后派将领追击。一旦让乌玄明军队顺利到达黄龙府。那边兵力比较少,还有一些部族是忠于乌玄明的,就可能会重新将这几座讨厌的城池拿下。
耶律斜轸就会陷入绝望的僵持战。
它非是耶律斜轸想要的,他想要的是借机将乌玄明南北夹击,一口吃掉,不然那怕他逃回兀惹城。也会让东北头痛。
两万多前行兵马追了两天,眼看接近黄龙府,突然遇到埋伏,又从东方的泥沼里杀出另外一支伏兵,后军调头转向南方,三路伏兵夹击。耶律斜轸前行大败。女真人战斗力十分可观。只可惜领导他们的是一只绵羊。
这一役让后方大部队不得不慢下来,以免也遭到埋伏。乘机乌玄明果断抄小道撤向了辽东深处,还让一些忠于他的部族也及时撤离,撤向东方。虽然中途打了一次胜仗,可是自通州城到长春州一线,全部被辽国收回去。当然,这时局势还有利。乌玄明龟缩于辽东深处,又掳来了大量人口,此时乌舍国已非是彼时乌舍国了。龟缩于此,力量可观,辽国想讨灭会十分的困难。然而乌玄明也很难再危胁到辽国核心地区。他们还让辽国头痛,可比以前的局面会好得多。甚至不动手,乌玄明都能与高丽联手将辽东颠覆。
耶律斜轸到达黄龙府,将军队解散回去,留下一支驻兵,慰问各部族。没有再攻打。虽损失不轻,不过也算达到了战略目标。
但这是眼下,他就驻守在黄龙府,未来难道没有其他的手段?
面对这局势,石普很头痛。一味防守。就那么一点人儿,都怕成这个样子,士气会低落。若攻,又怕耶律斜轸又有阴谋诡计。甚至耶律斜轸都不用出兵,就让乌玄明他们无法做出选择。
这些情况石普写了一封奏呈,递向宋朝,但现在宋九还没有收到。
宋九不知道,但通过牌面,也能猜出来大约的结果。
“耶律斜轸……”赵匡义喃喃道。三人言虎,况且宋九说了最少有十几遍,一哥二珍,赵匡义也不是傻子,后来仔细回想,若无耶律斜轸狡猾地将实力保存起来,配合耶律休哥,耶律休哥没有这支生力军,敢不敢率着疲军就往他哪里冲?
“难道我朝无大将与他相比吗?”
“有啊,崔彦进,李继隆,潘美,杨业等人未必比较他弱。不过……汉武大帝养马练兵,横扫大漠,然而若没有卫青与霍去病的场场大捷,会不会因为财政最终拖垮了汉朝计划?可卫青与霍去病所以成功,一是他们的军事才华,二他们就外戚,汉武大帝信任,所以能得功也。如今辽国很相似,耶律斜轸是萧太后的妹夫,耶律休哥则是契丹的于越(契丹官员,位于百官之上)。自辽国开国以来,只有扶持阿保南称帝的耶律曷鲁,扶持世宗登基的耶律屋质二人得到此官职……”
“卿是……”
“陛下,以前辽国南侵,兵未发,先帝便得知,辽军刚到河北边境,先帝已派田钦祚抵达河北了。然而辽国皇帝去年秋天驾崩,直到年底前线才将消息传回来。”
河东乃是潘美,而且宋九更重视情报工作。
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不仅是辽国封锁了消息,更不是潘美不知道斥候的重要,而是他总掌河东军政,拘束太多,主动让出权利与财政权,手中机动的钱帛没有了,如何侧反敌人,如何豢养一支间谍大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可是宋朝诸大将束手束脚,如何能打好仗?就象高梁河一役潘美也在幽州,但为什么没有任何表现呢?
但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宋九不想多说。于是继续说正事:“乌玄明可恨之,可若没有他,我朝未来收复燕云会更困难。然而草草用兵燕云,耶律休哥坐镇幽州,为南京留守,失败的可能性会达到九成。故臣心中有两策。一策是削其燕云根本,耶律休哥在幽州,西京那边力量却很薄弱,居然二次大败于丰州王家之手。而河东有潘美杨业李继隆等大将,可以从代州出兵,扫荡云朔应蔚,不求占领,而是掳掠百姓,河东西京人口稀少,十分空虚,将百姓散于这两处,一塞京城,二塞河东。同时又将辽国西京削弱。若是耶律休哥亲自出兵相助,潘美可以缩回边境,与之僵持。那么崔彦进等大将就可以从河北出兵,掳掠百姓。此方乃先帝之策也。”
这个计划根本所在,必须防止辽国的反扑,不过前线在宋九的调控下,建了许多堡砦,并且陆续地增防,还增加了三万乡兵,前线又囤积了大量粮草。辽国即便南下入侵,也不敢深入。
所以这个计划是可行的。
一旦将燕云百姓大半掳回宋九,那么这个重要的粮食基地与经济基地便成了荒芜之所。
那么一步步地就在无形中削弱了辽国的实力。再加上其他的计划,可能用很小的代价,在未来就将燕云收回来。
赵匡义眼中闪出兴奋的光芒,高梁河畔,他中箭了,受伤了,真的很痛,痛到内心深处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中策(下)
这是最好的计策。
若是用上中下区分,下策是现在就强行乘辽国孤儿寡母用兵,上策就是这个计策。
可是人生终有许多无奈,明明是上策,宋九却不能用,因此他只有采纳心中的中策。又说道:“可是臣细想后,认为不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养兵就是用来打仗的,非是用来抗议的。”
“抗议?”
“就是懦弱啊,让别人欺到头上,打是不敢打,那怕手中拥有无数军队,欺负的国家仅是交趾这样的小国,可不敢打,百姓又不服,那么怎么办,只有派使者抗议了。”
“谁这么做的……”赵匡义纳闷地问。
“……它是臣的一个比喻,”宋九不大好说,你的子孙以后就这么干了,最终将国家干完了,奇怪的是后来还有人不断地学习。
“但战争打多了,将士疲惫,又不堪用。这些年北方打了许多战役,将士有些困乏了。数次战役下来,辽国饱受创伤,各部纷纷反抗。我朝也未必好到哪儿,河北河东许多人家披麻戴孝,国家经济也渐渐变得困难起来。虽然不能畏战,最少要休生养息数年,国库与内库渐渐再度充实,才能发起更大规模的战事。再者,国家新得定难,人心未安,也必须经数年治理,那么定难不会拖累朝廷,反成了朝廷的一定助力,用兵把握更大一点。”
还有一条宋九未说。
这会花很多钱帛,当然,它比拼的就是破坏,然而这样做的话,辽国肯定是先吃不消的。
但赵普肯定反对。并且反对得正大光明。
有赵普拖累,前线将士人心不能统一,甚至根本都不能通过。所以宋九直接放弃。
“那么这个乌玄明……”
“这便是臣的第二个办法。”
“说说。”
“朝廷不能用兵,也不能让乌玄明立即被辽国歼灭。所以拨出五十万缗钱款项,提供武器与棉布棉衣。而且必须是一些真正军用武器。武器用来增加他们的实力,物资可以让他们来拉拢各部人心。其次就是西北……王家!”
王家可了不得。
辽国去年冬天失败了,萧燕燕恼羞成怒了,若是败给宋朝倒也罢了,怎么败给了一个小小的党项酋长。于是再度派一万多大军袭击丰州,又让王承美与折二击败。斩首两千多人,三千帐投降,追到青冢。
青冢就是昭君墓,在后来的呼和浩特附近。
与王昭君无关,若是从后来辽国疆域来看,东胜也在辽国管辖之内。也就是若将东胜等处划为辽国所有,王承美深入敌境追了六七百里。
当然,它现在有些复杂,对于夹山(呼和浩特附近的阴山地区)与以西地区,辽国仅是羁縻,不是太重视。
然而宋九敏锐地发现了它的战略地位。
但赵匡义有赵匡义的想法,此次大捷。赵匡义也赏功,以丰州刺史王承美为团练使,没细都大首领越移为怀化大将军,瓦瑶为归德大将军,耶保移邈二族首领弗香克浪买、乞党族大首领岁移并为归德郎将。
可是赵匡义内心不是很安,王承美两次大捷,七万多帐内附,也就是他手中最少有九万多帐百姓,影响力上达北河套的阴山,东到夹山西侧。南到府州。
赵匡义也担心王家尾大不掉。
所以宋九想说服赵匡义不大好办,想了一会又说道:“陛下,王家看似威风,可是核心力量太弱了,经济又差。虽各部投降,却很难凝聚。然而陛下你再看地图,夹山离辽国西京有多远?而且这里契丹人很少,多是党项人,鞑靼人,吐谷浑人与五代避难北逃的汉户。若不管不问,他们最终因为强弱关系,而被契丹拉拢。因此臣以为同样可以援助。拨十万斤茶叶,十万匹棉布,与五万床棉被,但这些物资不是用来赏赐王家,而是给他们于夹山、黄河筑起两道防线,十几处堡砦。有了防御阵地,这些部族有了自保的本钱,就不会倒向辽国。若是辽国不甘心,用兵于此,我朝可出兵援助,可用钱帛援助。等于又替辽国增加了一个敌人。若是辽国不管不问了,那么可以用商贸与物资控制他们,可以用掳获来诱惑他们,让他们未来配合我朝,东向辽宁西京,北向阴山北的各部族。”
“这个……”
“王家核心力量就在丰州,号召力弱,凝聚力弱,不足为朝廷边害也。况且他们顶在前线,只要他们不断与契丹交恶,后方又倚靠中原经济,便不敢为叛也。”
赵匡义还在默想。
与乌玄明不同,他在辽东,那怕将辽国闹得天翻地覆,与宋朝没有直接的边境纠纷,然而丰州不同,并且他们又与府州折家关系默契,东接河东,南接定难,所以赵匡义肯定有一些想法。
“陛下,仅是少许物资,不会使王家过于坐大的。若是西北牵制,我朝又不出兵,乌玄明必灭也。”
宋九所说的茶叶只是一斤几十文钱的普通茶叶。
棉布才出来很贵,而且出来得早,在纺织机械未研发成熟很早之前,就改进了海南的一些纺织机,出现了粗棉布以及与蚕丝混纺的细棉布,才出来时很贵。这些年从岭南到湖南再到北方,棉田大幅度增加,导致粗棉布一匹只有三四百文钱,几乎与麻布价等。混纺细棉布才勉强一匹一缗钱。
去年出现了新式细棉布,甚至出现毛料与蚕丝等多种混纺细棉布,这个价格很贵,其中一些优质布能达到两缗多钱一匹。不过未来它同样会下跌。
宋九所说的棉布则是粗棉布。
实际若没有该死的战争,这几年大治,会家家户户有新衣穿,也不愁温饱,甚至能达到文景之治的盛光。
不过宋九不赞成那样做。赵匡义不同意是其一,而且他坐视李继迁崛起吗?或者说燕云不收回吗?收不回是一回事,能收回为什么不收回?宋九不担心成吉思汗,不担心完颜阿骨打?但若是整个西北与燕云在朝廷手中控制了一百多年,两百多年。完颜阿骨打能不能拿下中原?忽必烈能不能歼灭南宋?顶多这两人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