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看得有些傻眼,问:“九郎,你这是做什么?”
汗颜哪,皇宫也没有那么紧张。
“罗大郎、韩二郎、符三郎,我不是说过嘛,要将这个河洲变成整个宋朝最美丽最好玩的所在。”
“与这个屋子有何关系?”符昭寿看着屋顶上的各种“暗器”,头皮麻麻地问。
“想变出来,需要一些技术,这个技术将在这里研发,我岂能不重视?”
什么技术值得你如此兴师动众?三人忍不住又看了看那个古怪的墙头,符昭寿额头上都涔出细汗,先问正事:“九郎,御街上那幅画是你请人画的?”
“那家墙壁我都租了下来,不是我的画是谁的画?”
“那桥真能做出来?”
符昭寿父亲符彦卿在家养老,但谁也不能小视符家,符氏兄弟九人都是领兵一方的重将,并且与赵匡义联亲,家里时常来一些贵客,包括女婿赵匡义,但不大好说,这些人都喜欢联亲玩,比如赵匡胤将女儿下嫁给王审琦的儿子,罗贵又订了一门娃娃亲,那就是王审琦的小女儿。亲套亲,都是亲戚!不给兵权了,得给富贵,富就是钱,贵就是另一种地位,高阶散官职官以及联亲。
所以符昭寿这几天时常听这些大人物们在议论这个桥,不然他都想不出来这个桥有多重要。
他来个河洲,画又是出自宋九手中的,马上就想到宋九会在河洲上建造这个双虹桥。
宋九点点头。
前世有人仿造过这个虹桥,他去看过,还看到了它的各部位受力示意图,对原理了解几分。难就难在那个桥使用了水泥钢筋混凝土,这时代没有。而如何将原理落实到实处,变成现实,这需要请一些精通桥梁的工匠协助。可问题不大。
为什么第一幅画就是双虹桥,宋九也想到它的好处,不管以后交多少钱给朝廷,仅凭这个桥,以后有什么麻烦,朝廷也会支持。
“真能造出来?”
“若这个桥都造不出来,接下来更难办,符三郎,它只是第一幅画,后面还有十九幅巨画!”
“那十九幅是什么?”
“那天就说过,出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不行,必须要说。”
“打死都不会说。”
“吃酒,吃酒去,”韩崇训道。
“今天不能吃酒,我还要回去写那三道算式。”
答案由张博士公布出来,然而张博士十分地不开心,但这样一闹,张博士与宋九说话不再象以前那样盛气凌人,宋九心中怀疑赵匡胤会不会猜想到这种结果。不是宋九不尊重他们,是他们太将自己当成一回事。宋九要“学历”没他们学历高,官位没有他们官大,名声也不及他们名声,更不用说年龄。但现在张博士心中有愧,只要宋九不过份,书院里也就不会再产生严重矛盾。
“潘家几郎呢?”
“你还想着潘怜儿?不过有一条不大好的消息。”
“什么消息?”
“我听说潘将军以前的手下爱将张秉派人替其子张昭允向潘家求亲,田大娘有些意同(注)。”
宋九听了一呆,本来他想娶到潘怜儿就十分困难,若张潘两家订亲,自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不由紧张地问:“两亲议好了吗?”
ps:还有一个安徽的小张秉,此时才十二岁,大张秉是武将。
第三十六章 果子(上)
“潘将军准备用兵彬州,田大娘因此未同意,说过一段时间,反正两家孩子不算太大。不过那个张大郎能文能武,长相俊美,举止优雅,田大娘颇是意动。”韩崇训说着用大手拍着宋九的肩膀。
说老实话,他与张昭允不是一路子人,都是武将的后代,何必掉书袋子,连讲一个话儿都是之乎者也的。还是这个宋九好,那怕是举子,平时也不卖掉诗文。但人家不会?看看人家算术的本领,算账的本领,还有作小令的能力。这是才真君子,那怕是真小人,是真。
但同样说老实话,他可未看好宋九。
两家悬殊太大。
宋九走来走去,潘美这次南下,要过好几年后才能回京。现在南方很苦的,为什么朝廷让潘美一呆就是好几年?他忽然想到街坊的一个传言。赵匡胤兵变后进皇宫,看到柴荣的两个孩子,赵匡胤问大家怎么办,赵普说去之,也就是杀掉他们。大家皆表示同意,包括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妹夫张永德,都没有反对。这是正统,为了宋朝将来,杀掉能理解。只有潘美不作声,赵匡胤问,你认为不妥?潘美还是不作声,赵匡胤道,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也。
赵匡胤是一个长者,也要为子孙考虑,当时是有杀柴荣儿子的心思,但连他手下心腹大将都不同意,可想外面的方镇诸将。于是放过柴荣这两子,潘美这才说:“臣与陛下皆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陛下必疑我。”坊间又传言,说潘美还是不放心,将柴荣一个孩子抱养回家,认为从子,取名为潘惟吉,随之另一个大臣卢琰将柴荣最小的孩子柴熙诲秘密抱养,他不象潘美与赵匡胤那样是铁哥们,害怕赵匡胤加害他与柴熙诲,前面抱养,后面以告老返乡为名逃到浙江隐居。宋九那天吃酒时问潘惟德,潘惟德气得要跳脚,有潘惟吉,那是潘美哥哥潘粹的亲生儿子,与柴荣孩子怎么扯到一起?但卢琰的事潘惟德不清楚了。
往大里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若无潘美,若赵匡胤真杀了柴荣数子,可能不会再有后来比较温情的北宋。
但赵匡胤真的很开心?若开心这样处置不公平,若不开心,以后不会让她的二女儿嫁给宋真宗,还有一个小女儿嫁的人也不了起,那就是名将曹玮!当然潘家人长相好也是一部分原因。
大人物们的事,与自己没关系,他是在想潘美,因为潘美在南方呆了很长时间,对南方熟悉,后来才让潘美平灭南汉。难道潘美不回来,潘惟德兄弟到了结婚时不娶媳妇?只要一封信,这门亲事就订下。
“有点不妙。”
“得,九郎,我看你还是吃酒解愁去吧。”罗贵道。
妙不妙与你半点关系也没有,纯是自找没趣。
符昭寿拍了拍宋九的脑袋:“这孩子,没药可救了。”
“去,别幸灾乐祸,我想请三位替我帮一个忙。”
“说吧,抢亲我们可是做不来的。”
“别扯,什么抢亲……我只想麻烦你们到潘家,找潘大郎将他的家书拿出来给我。”
“这是人家的家书,从湖南写来的,凭什么给你!这孩子,真没得救了,”罗贵摇头晃脑地说。
“别瞎搅和,我说的是正事,提到湖南,我想到一件事,李处耘将军平湖南是不是很容易?最后出了多少事?现在潘将军对付的是蛮人与徭人,那更困难。平易治难,我心中有一个想法。可是人在河中,消息不灵通,必须看一看他的家信有一个了解。”
“就你?”
“不能小看人,我那飞桥都有把握做起来,出一个小主意有何困难?”
三个太子爷忽信忽疑。
韩崇训说道:“行,你必须请我们吃酒。”
“一言为定,但必须是后天,这两天我必须将算术题弄出来,同时还要教学子,事务忙。”
三人与宋九说了一会话走了,一边走一边笑谈,谈宋九这个癞蛤蟆死了心要吃天鹅肉!
宋九想出来的可不是小主意,但不知道潘美能不能接受,所以才讨要潘美的家书。宋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恋爱,但没恋爱自由。这是上下两面夹攻。宋九咬着牙低声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这个该死的年代。”
没有问,但潘怜儿岁数也不大,在这个年代就不行,很少有女子拖到二十岁以后才结婚的。朱三那门亲事订下,朱三要发恨考中了功名才荣归故里,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想来一个双喜临门,可人家女方不乐意,便派人催他父母,他父母便拼命催朱三回家办喜事去。张家也是如此,其实宋九没有那么小鸡肠子,人家小姑娘十七岁,想要结婚,这种心理很正常。甚至有的父母胡来,将几岁大的孩子抱着成亲,打小在一起生活长大,这才叫真正的青梅竹马!
若是再过三年,那怕两年,自己会更有底气,然而这却是要命的两年时间!这该死的早婚年代!
不知道若是自己写信给潘美,潘美会不会对自己进行观望……
想到这里没有心思造房子,交待了工匠与学子,回到家中写解式。放在后世,三道题解式写得会很快的,可那样写谁个看懂,因此必须在边上写这些公式的由来。
一解释就是三四千字,另外加上五十几道相关的公式,十几幅图,字一多,宋九就想到了可爱的钢笔圆珠笔,不足四千字,整整写了四个多时辰,毛笔写字太慢。
但就是这样,宋九也不认为京城能有几人真正看明白,看明白一点的人有,那是半懂不懂的看明白。这不管了,只要证明自己不是忽悠人的就行。
宋九教育颇具人性化,不但带着他们盖房子,进行各种实习,到码头上替苦力们算账,还有节假日,下课时间,不过在张燕两个博士剥削下,下课时间越来越少。
学生放课,一起跑到外面看。可惜他们学习时间太短,虽然宋九略讲过一些代数与几何,现在这几千字对他们来说,还是天方异谭。看的人陆续不断,如今苦井巷越来越热闹。不但时常有人过来想对宋九的学生撬墙角,也有一些好奇的人到宋家门外听讲,反正宋九清晨将大门一开,到天黑才将门关上,不介意任何人进入。后者不可怕,可怕的是前者,而且手段越来越奸滑,人少啊,就一百二十几个学子,朝廷要用,哪里轮到他们。于是无所不用其极,宋九强迫着学生与他签订一年契约。一年内必须学习,最后还要进行考试,将成绩公布于墙外榜单上。以成绩论胜负不大好的,可也是被逼,防止学生认为有一条出路,产生懒性思想,不认真学习。还是杜绝不了一些商家过来拉人。
三道数学题出来后有些小轰动,说是张博士做出答案,可如何做的,大家不清楚,现在终于写在纸上,悬于外面墙脚瓦檐下。于是一起过来观看,然后做沉思状。但有几人看懂,就别当真。
宋九则在准备一样东西。有一种娱乐活动,叫钓鱼,有一种高明的手腕,还叫钓鱼……
三道题的影响继续扩大,对这种后果宋九未估计到,那就是人类的猎奇心理。事实能全部看懂的人有没有真让人怀疑,但因为详细的注解,有极少数人看得似是而非,再加上潘宅附近的比试,许多人来看这种新奇的算术。
早上宋九打开大门。
东京城开始出现发达的夜市,还没有昼夜放开,多是三更时分关上门,导致少数人开始昼夜颠倒。但那是有钱人,宋九原先手中并没有多少钱帛,现在有钱了,可用钱的地方很多。于是晚上看看书,或者偶尔出去转一转,二更吹灯休息,倒也养成了良好作息习惯。
不过夏天来临,也到了难熬的时光。
有钱人会好一点,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高丽无功而返,易州司马陈元璹建造专门温室,日夜烧火种植出反季蔬菜献给李世民,反而被罢了官。不仅是反季蔬菜,李世民也厌恶这种奢靡之风,因此唐朝长安一到日落时分,各坊门一起关上,大街上空荡荡的,连一个鬼影子也没有。对错不提,柴荣与赵匡胤恰恰相反,鼓励商业发展。
陈元璹事件过后,唐朝种植反季蔬菜成了一个忌讳的话题,但在宋朝没事,四月初,一对早茄瓠能在东华门外卖上好几十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