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崇矩有一个门客叫郑伸,李崇矩见他险詖无行,待之渐薄,郑伸心中不满。不知道怎么嗅出这个味道,然后敲登闻鼓,状告李崇矩受太原人席羲叟黄金,李崇矩私下里托翰林学士扈蒙给予席羲叟甲科进士,并引军器库使刘审琼做证。
有没有这一回事,多半有之,但不一定送了黄金。现在依然没有实行糊名制,想要考中进士,一要有才学,二要有关系,象朱三那样硬考,考一百年也不得中。
席羲叟颇有才华,是宋初的著名诗人之一,他大约想通此节。于是带了一些礼物拜见李崇矩,李崇矩接见了他,然后会谈,觉得此子才华出众。于是今年找到今年春闱的主考官扈蒙打了一声招呼。扈蒙看考卷时就留了心,试卷做得不错,于是择为进士。
这些赵匡胤知道。宋九那篇论糊名制策子就写到过这些弊端。但它是真是假重要吗?重要的不是黄金多少,而是借口来了。赵匡胤“大怒”。召刘审琼对质。是真的,刘审琼也不敢说是真的,难道不怕自己变成第二个姚恕?因此言其是诬蔑。
真假不重要,赵匡胤以此将李崇矩罢为镇国节度使,兄弟,你好休息啦。为了防止赵普翻供,立赐郑伸同进士出身,酸枣县主薄。
赵普这才醒悟过来。
赵匡胤有意将宋九召回来担任三司副使,他不喜。也是借机看看自己在赵匡胤心中还是不是原来的赵普。
小心地说完,然后不语。
也不算冤枉宋九,宋九确实有这层意思,可喜欢钱错了吗?就象今年灾害,若有了这笔钱砸下去,又能救济多少灾民?但同样一个意思。两种说法,意味截然不同。
宋九完了,赵匡义心道,先是惋惜,随后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诏书到了广州。
交趾大捷,邕州群蛮震恐,一个个走出大山来拜服。这回有功了吧。但让大家十分失望,诏书只下给宋九一人,尔既鼓动潘美尹崇珂出军交趾,何不拿下?置百姓不顾,置交趾以后怨怼不顾,急令将士对交趾大掳,匆匆回返,意欲何为,其心可诛,削尔官籍为民!
没有一人服气的,这样依然还有错?
就算有错吧,看看广南变成什么样子?两年来开垦出来的围田达到三百多处,各种堰田陂田达到四百多处,新增耕地合计四万多顷,六成耕地开始使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四成稻田推广了占城稻种植,稻米一度跌到一斗十二文钱,几乎能与北方粟价相比。与此同时还种植了两千多顷甘蔗,三千多顷田棉花,又开拓了无数果园,香料园,茶园,同时引进了湖南的冬小麦,渐渐解决了旱地百姓的粮食问题。财政赋税达到五百多万,这个赋税粮草占的比例很小,多是棉花布帛金银,五百多万实际达到四百多万缗钱。虽今年还不能上交多少赋税,但明年就可以逐渐上交了。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中,后年可能上交三百多万缗以上的赋税运向京城。
这个前提是在宽民下实现的,赋税增加,百姓财富更加增加,更加幸福。时间来不及,否则有一个十年八年,未必不能将广南变化成南唐那样的富裕。
至少从现在看,广南东部地区已经不能再称为南荒地带。
这一切,宋九功不可没。
削籍为民,处置未免太重了吧?
宋九也不大乐意,官千万莫升得太高,削一削是好事,可不能削没了。
赵匡胤是怎么想的?
忽然他笑了起来。
田氏问:“我儿,你还能笑得出来?”
宋九道:“丈人,丈母,有的事我要对你们说一说了。”
“你说吧。”潘美道,诏书未提到他,但他也被这道诏书弄得心烦意躁。
“当年河洲未营业之前,我见学子冬天寒冷,升火不易,于是想出蜂窝煤。赵承宗他们在白玉桥边也设了一个煤作坊,吕端带衙役来阻止。我正好看到了,便喊来一条船过去,指点了两策,一将煤作坊改在五丈河,二这些地不会浪费,白玉桥修起来,游客会很多。甚至当时就提醒他,想要赚钱,于河北多购一些地。那时河洲会盈利多少,我也不知道,但知道会很多很多。入股的衙内并不多,因此想更多衙内有一个发财机会,以免大家眼红。可我是出于好心,对么?”
潘美点点头。
“丈人,为何我看到你对蛮人用兵,未阻拦?无他故,过于优待,反而是养虎为患。想要久安,必须恩威并用。当时的好心,却真的养虎为患。不久河北出现很多事,可当时情况是二大王与赵相公两相平衡,加上我是好心提点过,而且提醒过数回。赵承宗他们不听,不能怨我。后来劳力出了危机。赵承宗有意在你来我家时拜访。那时我还是好心,说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招纳浮客贫困佃农,或者灾民。但他们还没有到过不下去的地步,困难只是暂时的,必须要给其差不多的房屋,差不多的待偶。想要用更低代价使用仆役,只有一途,到巴蜀招纳旁户,那些旁户都过不下去了。能有一个温饱,即能满足。丈人,你当时也在场,我说他不听,果然不听。于是河北又发生许多事务。”
真相不是这样的,宋九布了一局很大的棋。
快到决出胜负的时候。
但表面上是如此。甚至真相揭开时,也不会让人产生更多联想。
“然而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赵普连连对二大王施出重手,二大王让他打得无还手之力,已非是以前局面。因此诸多官吏主动刁难河洲,玉苹不得不交出酸技术。但琉璃作坊几名大匠让赵承宗软硬兼逼,强行挖走,镜子技术又得到了。但还不满足,河洲一年产生的财富太过惊人,于是蛊惑河洲衙内与他合伙经营新琉璃作坊,逼迫百姓交出他们持有的河洲契股。一旦到了所有衙内都与他交叉持股,河洲基本就能落在他手中。”
潘美低低地叹息。
不管怎么样,他多少还是感谢赵普的。
“丈人,不用叹气,你也只是赵相公的一枚棋子,用你与曹彬将军来打压老一辈功臣。不但赵承宗想吞并河洲,也逼得他要吞并,无他,河洲诸产业利润高,发的薪酬也高,一河之隔,河北若发出这么高的薪酬,盈利不会厚,若发得低,继续象从前那样,仆役怨怼之下,产生诸多矛盾。正是因为河洲,让赵普两难。河北让赵承宗拉拢了许多衙内,赵普很看重的。可是河北诸多纠纷,多少伤害了他父子的名声。若是我不出这么多的薪酬呢?再者,石汉卿与他走得近,我与石汉卿有矛盾。”
“石汉卿?”
“恩,我以前认为他是二大王的人,非是,那天我在军营抽了石汉卿的手下,赵普找了我麻烦,让皇上阻止了。不过丈人,你确实要感谢他,这些老人不下去,你如何上位?”
“去,说正经的,”田氏道。
“还有,二大王笞打了我,赵普那时应当很高兴,可是我没有投靠他,这又让他失望了。总之,各种原因,让赵普对我不满。因此才有了这道诏书。但丈人,你认为我就是有错,能不能贬得一无所有?”
潘美摇头。
“实际贬与升还不在于陛下嘴中一句话,将我贬得一无所有,陛下有意为之,察看赵普心迹。若是赵普阻止,赵普这个宰相还能坐稳了。若不阻止,赵普宰相危矣。赵普不下去,早晚我会落得姚恕那样的下场。”
“可你现在是平民了。”田氏担心地说。
“无妨,南方有蔗糖,我回去后还要彻底改造钢监,另外冶铜技术与织机也要提上议程。四样研究在手,皇上能不能容忍赵普对我动手?是喜事,非是忧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反击上
“这样也好,这些年你东奔西走,就当休息一段时间。”潘美道。
“丈人,你也不要失落,我是文臣问题不大,你是武将,若是太满未必是好事。自古以来功高者只能有三个下场,一是刘裕,休说陛下英明神武,以丈人的性情,也不会做之。二是李靖与郭子仪,名为贵,实际闭门谢客,以求避祸,丈人多半也不想落得那种天光。那么只能第三种结果,范蠡,韩信!”
“小子,还是管好你自己吧。”潘美乐道。
宋九准备回去,之前返回惠州,去了试验室,天工开物他未看过,也不是什么复杂的生产工艺,就是压出蔗汁,加石灰与亚硫酸澄清脱色,清汁蒸发,脱去水分,加热糖浆,得到结晶,然后助晶,分蜜干燥。前世一个家庭工厂都可以生产。但在这时代却变得无比的复杂。经过两年研究,才勉强从试验室得到白色蔗糖。
想要真正能推广,可能还要等两三年。
这个不急,有试验室产品做证明就行了。宋九也准备了充足的钱帛继续研究,但要走了,不得不嘱托学子研究方向。让他们不用急,并且拿出一万缗钱帛留作以后成功的奖励。这才写一封奏折,用快马递到京城。赵普暂时未倒,明年广南就会有开花结果,宋九害怕赵普派人过来摘果子。因此写了奏折,又用瓷瓶装了蔗糖,递向京城。说明它的意义,也给赵匡胤看。试验作坊就设在惠州,不管谁来广州与惠州担任官员。请朝廷勒令他们配合。一旦研究成功,能推广起来。一年会为朝廷增加无数收入,甚至能顶上半个茶榷所得。
这才秘密将潘怜儿送到广州,宋九也想急着回去,玉苹在家支持不下来了,但回去的时间不巧,怜儿有了身孕在身,好在离临盆还早,再晚三四个月,怜儿都没有办法回去。
雇了船。让怜儿乘船回去。
怕出事,船上准备了几个大气囊,放在怜儿身边,船出事了,将气囊抱紧了,那怕在长江里都能平安上岸。潘美看着这几个气囊啼笑皆非。
宋九则迅速骑马秘密直奔韶州,从韶州再到连州,进入湖南。走得很快,惠州百姓一起蒙在谷里。路上宋九看到许多宋候围,宋候道,宋候堰,宋候坝。宋候堤……
虽抹去所有官职,多少让他不开心,看到这些。宋九心中还是有些小得意的,过一回父母官瘾了。
直到他到了连州惠州百姓才知道此事。一个个眼望着北方放声痛哭。
宋九几乎将惠州吏政做到了巅峰,但问他做了什么。也没有做什么,只是督促下面官员,然后偶尔带一些头,或者到百姓家中察看,问寒问暖。至于传说中的包青天,他没有一条与之相像。生活也不是太朴素,真正能说得上来的,那就是不受贿,至于受贿吗,或者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但闻听宋九离开岭南,大部分地区百姓如丧考妣,哀痛得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吓得诸位广南官员都不敢将宋九罢官的真相说出。
但这一切对宋九来说,皆不重要了。
要么牵挂的还有那个试验,以及数年后诸学子与农民陆续地撤离。
京城在望。
大年初三,宋九返回家。
回来的正是时候,宋家也乱了。陈从信说各州县,果然是各州县。灾区面积广大,几乎十几个州皆受到轻重不等的水灾,并且这十几州都是重要的州,人口密度高。但总体来说整个宋朝仍然是地广人稀,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有的脑子活,以蚕桑业与棉花业为主,损失不大,大不了就是粮食贵,让他们叫苦不迭。真正重灾百姓不会超过二十万户。除非象应天府与澶州去年淹了又淹,今年复淹,百姓才真正一无所有。
然后是粮食,非是无粮,有粮,江淮荆湖都有粮食,特别是荆湖,多得时常用它来救济南唐百姓。江淮粮食也不少,若是中书强行下令,让各州县协助三司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