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石汉卿失势,不由宋九出手,张琼的一些友人与下属必然对石汉卿进行一系列的打压。
不过也不大好说,说不定赵匡胤袒护到底。
玩了一天,大家尽兴而散,只是宋家小娘子略有些那么不自然。
宋九装聋作哑,就当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他到了钢监,一个小轴承,成了头号难题。甚至石膏模具都想出来,皆没有解决。最后变成铁模,中间火候又成了关健。若是过早钢汁浇入,就成了热焊,整个凝固在一起。若浇得迟,上面铁模压下来,多余的钢汁挤压不出去。又铸不成钢珠。火候重要,速度也重要。而且模具本身要精密,下面半圆,上面方形,这是下面的模具。上面模具只是半圆,然后挤压,将多余的钢汁从表面留下的缝隙挤压到下面沟槽中。这个要无比的精密,不能有丝毫误差,否则就铸不成正规的圆形。
铸出钢珠后,还要加工,用固定的铁夹夹在铁架上,再用手工砂轮抛圆。并且越快越好,否则真正凝固,想要抛圆无比的困难。成品率仍不是很高。成本也依就高昂。
但能勉强做成量产化,成本也比原来下降了许多。
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良,改良后,这个技术就可以交给朝廷,那么车轮子将会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宋九与工匠们交谈了一会。又看了看钢窑与焦炉以及高炉。忽然他脸色变了变,然后找来尺丈量一下。量后脸色又变了变,如他所看到的,高炉出现了一点儿变形。
很细微的变形,工匠天天在钢监,反而不注意,外人不了解,同样不会注意。宋九想好一会,终于想到问题出在哪儿。但那会十分十分地麻烦。接着心中叫幸庆,三司种种考虑。工匠还不能全部吃透明白,也怕出事故,因此无论飞桥或者钢监,都没有建设。
这种变形速度不是很快,没有五六年一般人不注意的,就是注意到了,自己也可以搪塞过去。但不能说它是错误的,那会引起人们对所有技术的质疑。
不仅是唐代,也不仅是中国,各朝各代各国,内斗避免不了。只是一个轻一重罢了。但宋朝这几年,内斗会越来越厉害。一旦所有人质疑新技术,那将是一场灾难。
然而这会非常非常的麻烦。
不看高炉,心中有鬼,怕别人怀疑,坐在河边,看着汴水,脑海里仔细地回想。知识用到时方恨少,自己前世跑南走北,业务需要,也与各个企业单位打过很多交道,还逐一参观过,为什么不用心记下来?
想了很久,脑海里出现几个方案,这只有慢慢研究了,当然,会堆很多很多的钱。
骑着马,准备回家画图纸,写策划。
半路看到一行人骑着背弓,似乎在打猎,领头的正是赵匡义,宋九不得不上去施礼道:“微臣见过二大王。”
“巧啊,正好本官问你一些事。”赵匡义翻身下马,这里是郊外,不用那么避讳。就是十几名亲随,能与赵匡义一道打猎的肯定是真赵匡义的亲信,看到也不会说的。
两人来到一处杂树下面坐下,赵匡义问道:“明年河洲还有什么计划?”
“有,竞技场,以及河洲西半边的绿化,未来要做民居区的,虽早,但树木长大还要几年时间,现在只要移载小树,成本低,到建盖房屋时就成了大树,也有了风景。”
“那不会有多少钱吧。”
“也不少钱,而且……”宋九犹豫了一会说道:“二大王,千万莫对别人说。”
“放心,我非是嘴巴不严之人。”
“河洲游客之多,超出微臣想像,因此于东又建了一个广场,一是利于疏散百姓,省得拥挤不堪,二是可以请艺人表演,减轻进入不了游乐场的百姓不满,又将商铺规模扩大,侵占了许多民居区,甚至还要将未来正广场扩大,但民居很重要,它们才是人气根本。”
“我懂了,你是想打河南主意。”
“正是,现在没有他人知道,但早晚会有人醒悟,传出去,河南土地同样会象河北一样疯涨。所以臣打算明年就将河南的地该圈就圈下来。”
“你预算一下得花多少钱吧?”
“一部分是民居,还有普通百姓与工匠的民居,以及作坊,说不定还要在两汴水交界处兴修一个小型码头,做为国家码头未来的补充。那么就会产生一些商铺,以及一些广场,那最少得两三十顷地。现在河南地价不是很贵,但前面一圈,后面就涨起来,还会圈到一些村庄,房屋补偿也用许多钱帛,甚至还有一些坟墓,几个作坊也必须重新迁移。正建设一座飞桥,西河洲与河南河堤也要建役规划,微臣估计最少还得三十几万缗钱。”
“那明年还分不了多少钱出来。”
“是啊,今年虽诸契股分了一些钱,实际真正算起来,包括储酒与流动资金,既做为契股,这个钱就与我无关,诸衙内还要掏近七万缗钱出来填空。其实分的钱,不是真正的分红钱,而是微臣的那些钱,前年垫会的一万缗钱,以及今年分得的近十二万缗钱。因此才分了六万缗钱出去。但这些钱我早迟要掏出来用的。甚至马上就要支付五万缗钱来做另一项试验。”
“什么试验?”
“真正的水泥,速固,强度高,耐火。它技术难度更高,试验成本也更高,五万缗只是起步价,甚至还要垫付十几万缗,才能成功。然而我钱一抽,明年诸衙内再加上陆续的投入,分红必然减少。”
“是不是急了一些?”
“也不算太急,这样陆续的投入,我的契股在里面始终不会超过四成。”
“为何你不主动降一降?”赵匡义问道。当然宋九交税朝廷欢迎,可所得也确实让人眼红,赵匡义看到后都眼红了。
“二大王,不妥,这些钱在二大王手中还能做正事,分给诸衙内也就胡乱花掉,若是给国舅,说不定让他多害了几个无辜的女子。但在微臣手中,就可以用来试验各种技术,又将技术交给朝廷,最终使宋朝富强起来。所以宁肯变相地控制微臣的契股比例,也不能做退让,这一让,以后会有更多人逼微臣一让再让。”
“那这几项钱支付下去,以后又怎么办?”
“还是可以的,比如盖房屋,只要书院建设起来,空手套白狼也能将房屋盖起来,我的契股就不会减少,若想让,先盖房屋,而非是先卖房屋,我的契股自然会下降。再加上河南一些地。等到河南也建设好了,还有金铺。就算金银单独预算,河南建设也要好几年时间,拖一拖,拖到微臣契股变成四百万时,其他契股也会超过六百万。”
这样说赵匡义就明白宋九打算了。
宋九也不怕他,他想的不是这个契股一年能分多少钱,而是整个天下……
过了一会,赵匡义说道:“明年想办法控一控,让大家多分一些钱吧。”
“这有点儿不妥……”宋九忽然停下,他明白赵匡义出来打猎用意,钱啊。
王全斌得的多,未全部在他腰里,赵普钱更多,也未全部在他腰里,就象反诬冯瓒的那个死士,那冒着多大的风险,冯瓒不是傻子,稍有不慎,在巴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赵普收买了这个死士,让他做出“壮举”,得付他多少钱?但赵普还有一个木材生意。赵匡义的钱却在明处,薪酬,赏赐,赏赐赵匡胤还能控制,给得多就多,不给一文也没有。冯瓒这件事过后,赵匡胤还能再给他赏赐么?要么就是原先的分赏的一些皇庄御园,这个收益会有,但不是太高。
然而赵匡义豢养了许多人,用钱同样厉害。不然不会让冯瓒带钱过来,让赵普抓个正着。
赵普种种反击,赵匡义很难受,现在他缺钱用了。
第二百十一章 思念
这才是政治斗争,残酷无比,宋九心道,说:“二大王,微臣除河洲的钱没有理由不大好抽动,琉璃作坊与缝织作坊还赚了许多钱,微臣用费惊人,一些试验软贴了近万缗钱,学舍又贴了几千缗钱,订亲花了一万多缗钱,马上聘礼还要用近四万缗钱。但这样用法,别人也不大好算微臣的支出。要么微臣将它化为金银,还能抽出一万多缗给二大王。”
宋九决定要站队了,不站得那么明显,但站了,这个钱就要掏的,换作几月前,宋九万万不会说出这句话。
“勿用,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你说的。不要说一万多缗钱,就是几千缗钱,说不定也会让皇兄得知,产生误会。因此我有时候在朝堂刻意刁难你。”
“微臣知道,这是二大王对微臣的一种变相保护。”
“我还要继续保护你,不能让你出事儿,皇兄过于讳忌……”
宋九心中不耻,不是过于讳忌,而是防范得轻,不然你那能得逞?
“但没有想到你能赚这么多。”
“是啊,微臣也没有料到,所以不久后就将这两个产业主要利润一起交给河洲。但控制权仍在我手中,不然以后诸衙内必会不服。这也不能做退让的。”
“需要这样。”
宋九又说道:“要么这样,明年河洲绿化必须开始,不然以后来不及,那只能在三月,过了三月又要拖到后年。竞技场也拖不得。这两项投入不会太多,用不了二十万缗,还能继续保持我契股不高于四成。再吸纳十万缗外股,那么会分得多一点。其他的放在下半年进行。二大王,你那些钱当中,你出了多少?”
那批钱有赵匡义的,还有赵匡美的,两人究竟多少,无人可知。
赵匡义答道:“若按照你的计算,是一万四千余缗。”
“那样啊,”宋九心算了一下说道:“那现在大约在三万一千缗钱,若无意外,能分一万四千缗钱以上。”
告诉赵匡义,是交一个底子,让赵匡义能有一个财务预算。然而赵匡义苦笑起来,当初是无心之举,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还指望着这个分红钱。
宋九又说道:“二大王,一个国家内斗避免不了,若是严重内斗成了内耗,这个国家必然强大不起来。可以有私心,但私心不能太重。”
他的话略有些隐晦,对于赵匡义等于是告白了,赵匡义打了他一下头,笑道:“你以为人人都象你啊,没有进取心。人心难测啊。”
宋九是指赵普的,以前看史书,说赵普是宋初第一名相,现在看起来未必,只能说赵普很好地执行了柴荣政策,或者让宋朝顺利平安渡过,但说执政,为了争权,也将宋朝内部搞得乱蓬蓬的一团,甚至没有赵普,都未必有赵匡义的野心。宋朝大一统有多种原因,人心所向,柴荣留下一支强大的军队,其他几国皇帝不争气,赵匡胤是军事家,真正赵普在里面起的作用很小。
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手段高明,将赵匡义打压到如今地步,开口向自己要钱了,以后还能继续当首相。宋九可不想出现这个结果。
宋九又问道:“二大王,微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
“问。”
“微臣略感到楚使司有点不大称职。”宋九说道。才来三司使,宋九以为就是那样,后来因为公事,偶尔去其他衙门交差,包括到枢密院与政事堂,无论李崇矩或者赵普都在认真办公,只有楚昭辅每天喝茶聊天,王判官也学习之,才去不懂,现在渐渐能断事务了,实际王判官也同样在敷衍了事。宋九认真管事,王判官与楚昭辅很欢迎,不吃味。但关健三司判官宋九不是当成主要职责,事务往他头上摞,往后五天压成一天,他就成了替死鬼。又不知当说还是不当说。
“你是判官,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用说!”赵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