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富贵 >

第188部分

一品富贵-第188部分

小说: 一品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本更高。反过来若是百姓饲养呢?一天只要几升大麦,大麦就种在地里,成本只要几文钱。一年不足两缗钱成本。至于牧草,可以让孩童放牧,或者割草回去过冬,这又不可计入成本。为何没有多少百姓养马呢?微臣到处看了一下,很少有百姓养马,一是马太贵了,尽管它比牛作用更大。能拉东西,能跑,能耕地。而且马又计入财产征税,本是五等户,一匹马出来,马上变成四等户,相差一个等级,征的税务截然不同。因此这个马在民间也有,要么象微臣这样的,不缺这几个钱。平时又用到马,于是养上几匹。要么就是用它来拉货物,或者拉车子载客。但这种用马,都是城镇用马,皆需要昂贵的成本。因此马虽贵,得养马人不多!”

“有理。”

这就是一个论证的过程。

说牛贱。又征税,杀是不敢杀,所以养的人不多,那么马呢。

有了它就可以证论若是将牛价提上来,免去税,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养牛。

宋九又说道:“牧监也有许多不妥,首先地利的影响。唐朝养马西起兰州凉州秦州,内达泾宁岐处,东接银夏南河套与楼烦(山西西北部)。我朝养马主要在开封、郑州、洛阳、大名、滑州、卫州、澶州,利用几万顷荒田作为牧监。这就是第一个问题。陛下,周边良马有三,一是青海马,青海马以青海湖一带为佳,洮岷处又多是矮小之马。西北马以凉州马与河套马为佳,府州马也为良马,往内陆来则次之,包括河东马。三是契丹马。”

“契丹马不佳。”

“陛下,微臣以为佳,特别是契丹西北乌古敌烈等部所产的马,虽奔跑速度不快,但它们能吃苦耐劳,能适合远征,长途跋涉,持久力长,能入平原低洼地带,能入雪域寒城。”

“就算它佳吧,”赵匡胤一笑,居然退步,主要他想听宋九往下继续说。

“最好的是青海马,这是唐朝的说法,但它们有一个显著缺点,与吐蕃人一样,适合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奔跑作战,到了低洼平原区或者炎热区也不行,故吐蕃一直对大理虎视眈眈,只拨掉大理临近高原西部地区,而不能南下深入。西北马最好,跑得快,能高能低,故为唐朝牧监场所。但陛下,你来看地图。”

宋九指着地图详解。

青海湖产良马,可在赤山以西,更高更冷,天气更凉爽。

凉州与南河套产良马,但也有一条线,陇山(六盘山)到兜岭到横山一线以北以西地区,与青海湖一个道理,天气更冷更凉爽。乌古敌烈产良马,也是一个道理,金山(大兴安岭)以西,水汽不足,虽冷天气干爽。

宋九又说道:“桔子在南方为桔,在北方为枳。我朝的马仅有一小部分是从契丹私贩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回鹘那边得来的,大部分还是来自西北马,是良马。可在我朝饲养若干年后,开始变异,到下一代马力会更弱。甚至到了北方战场上不适应那种寒冷天气,眨眼就能冻死。我还做了比试,去了府州地界,未与折知府的大姐发生冲突之前,与一个牧民比试马力。微臣养的马不差,但牧民的马眨眼之间便将微臣的马丢下。只是朝廷还一直未用骑军直接与契丹或者西北羌人发生冲撞,大家皆不得而知。”

“继续说。”

“这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其次是人。马的饲料是规订数量的,一匹马吃多少,上下浮动不大,想多报,三司也不会同意。一些官吏想要贪墨,于是克扣马的饲料,马养不好,甚至发生许多马死亡现象。再说地,牧监所占的地虽是荒地。多是水草丰美之所,这些地适合用牧监也适合耕种。现在人口不多,一旦国家安定,人口数量增加,必然会侵地。”宋九忽然想到以前他不知在哪里看到的一组数据,说王安石推广保马法是迫不得己,宋朝一年仅是养马费用就达到了五十多万缗钱。还不计买马成本一百多万贯,一年所出马只有一千来匹,真正能供骑马当战马的只有两百来匹,一匹战马成本达到两千贯!汗血宝马!

“那你说怎么办?”赵匡胤愠怒道,但在心中说道,这个问题得派更多官吏下去查一查,若真的是如此,事情可不小。

“陛下是想要南唐那样的温顺百姓,还是要唐初、战国时秦朝。或者汉文景汉武时的开拓进取之百姓?”

“与马有何关系?”

“租马。”

“租马,如何租法?”

“必须派良吏主持此事,到各牧监将一些矮小,受伤残疾的马剔出来,这些马也不能养,早晚得让小吏养死,将它们分成公母租给各大户人家。无论死活。不管不问,一户人家一雄二雌,十年后交适当齿龄马两匹,二十年后复交两匹,以后朝廷不会再让他们交马,也勿需交纳任何税务。让他们饲养耕地,繁育。”

“二十年……”赵匡胤犹豫不决,算是百分之五年利息,二十年下来也不止四匹马,况且还有三匹本马。

“陛下。不给百姓还是会死,将这些马挑出来,牧监因为小吏贪污或者管理不善,依然继续死马,不如交给百姓,百姓养马的人多了。会骑马的人也多了,若是鼓励百姓业余之时练练武艺,到用兵时就是没有禁兵,也能挑出一些精兵出来。唐朝府兵制败坏,主要原因是均田制败坏,府兵制原先不是不好,培养了大量战斗力极强的兵士。微臣不是鼓励恢复府兵制,而是择其精华,让民间出现大量可用的兵源,说不定还能刺激禁兵平时的训练。同时藏马于民间,非是藏马于西北,西北全部是羌人,蕃人,陛下认为他们可靠吗?唐太宗乃是千古一帝,他一生最后悔的是征伐高丽,微臣以为非是征伐高丽,其过错一是嫁文成公主,和亲不提,反而送去几万工匠,由是吐蕃强大,自毁长城。二是迁各族胡人散于西北幽州,这些本是中原的篱笆,现在到处是一片胡音,说不定将来就成为我朝一大害。”

“藏马于民?”

“是啊,并且也没有那么简单,若不派良吏,想来领养的大户人家未必能得到,得到的说不定非是育期马,而是将要老死之马。或者一些有关系的大户人家,小吏将能上战场的壮马当弱马馈赠。或者将一些严重残伤或者病得奄奄一息的马强行摊派给百姓。那非是藏马于民,而成了国家的弊政,严重忧民。”

实际也不大好,交给百姓,百姓一定用来拉车耕地,马一拉重,而不是经常奔跑,到了战场上还是息菜,但总比现在诸牧监胡乱养马要好。宋九此议非是为战马,还是解决耕地问题,以及使国内马数量增加起来。

“这与牛有何关系?”

“有,马多了,又是用来耕地的,保护牛还不是用来耕地的?并且养的马多了,就会有马老死,它也是肉食,也能取皮革。当然,它是微臣附带的想法。主要还是使肉类价格下降。因此真正的办法是养,大规模的养。我朝牧监几万顷,几百万亩,养了多少马,一百亩地只能养一匹马。而且是一等一的好地方。若是这些地方种紫苜蓿,一亩地能收干草近两千斤,能养四匹马。悬差是四百倍!”

 第二百零六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下)

“朕有些明白了。”

“微臣那有本事遮住陛下法眼,微臣也下去看过许多地方。许多地方因为过度砍伐或放牧,都成了荒山野岭,但它们水土真的很恶吗?非也,许多地方邻近河流,若是建造大筒车与引水渠,可以将水引到十几丈高的地方,对这些土山进行灌溉。它比平地利用面积会增加两到三倍。虽然这些地会恶,实际产量不会少于平原产量。肥粪又可以作为牧草肥料,或者种一些杂粮,当成补充饲料,人也可以食之。猪也是如此,微臣仔细问过,有些会养的人喂食一些苦麻菜、菊苣、胡萝卜,这也可以人工种植,甚至与庄稼套养,与鱼套养。种种方法,以及微臣想法,这里多有记录。”宋九指了他带回来的一叠文件说道。

实际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游牧根本不适宜中原,宋九记得前世还看过一部美国西部片,说游牧者与定牧者发生冲突,最后游牧者为自由杀死了定牧者。若在中国中原地区也来那个自由,整个中原会崩溃掉。

自由的未必那么重要,你自由了,其他人怎么办?实际定牧者,会节约大量资源,收益也会更高。若说苦,也许定牧者更苦,牛羊要管理,牧草要灌溉施肥收割,然而游牧者岂不同样也苦,居无定所,若遇到大灾大寒天气,牛羊完完,一家人也完完。

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就是各种猪瘟牛瘟羊瘟,在这时代根本研究不出来疫苗,只能注意温室、湿度与通风还有卫生,这要必须慢慢试验摸索。才能将技术推广开来。因此宋九又说道:“陛下也不用急,包括涨牛价,推行藏马于民,不征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大牲畜税务,微臣河洲那边收入不低,明年拨出一部分,陛下可以交给陛下几十处地点,微臣雇人试验,无论盈亏。一些技术一定要摸索出来。然后再做考虑。”

“你为何打听居延海道?”

“这个也重要,一是为牛考虑的,二是为国家考虑的。微臣未与折家细说,心中打算是在西北选择一个接受地点,从阻卜将牛羊运来,于府州宰割,西北产盐。盐价贱,腌成咸肉,就可以长时间保存,向中原贩运,补充肉食的需求。”

“这是一个好主意。”

“陛下,但这个过程是组织商人进入,朝廷切莫主持。否则就成关中贩木之弊。”

这件事赵匡胤记忆犹新,赵普贩木材赚了很多钱,赚多少无人知道。关中渭水两岸官员一起看红了眼。有的商人缺钱用,于是向官府借贷,各个长吏利息十取一。非是高利贷,年息百分之六十才算真正的高利贷。

开始这是好事,后来官吏看到有利可图,强迫不缺钱的商人借贷。只有张美在同州不放,有的郡县未得利。于是唆使商人到京城告状。赵匡胤让长吏将利息一起返回。说放了几万缗出去,一年得利几千缗,不多,但这只是查出来退还的,实际数字可能是其十倍。可惜史上王安石未注意这段记录,否则他主持青苗法时会很小心,那是百分之二十的利!

然后赵匡胤将他调到沧州,看中了一个张姓妹妹,强取回来做了小妾,又略富户钱四千缗。两人也跑到京城打官司。赵匡胤便亲自召见询问,你们在沧州张美未来可安否,说不安。那么来了如何。说来了无复兵寇。赵匡胤便狡辩道:“既然张美存沧州百姓之命,是其大。虽取你女,你安得怨?你让我黜张美,我何爱也。是爱你沧州百姓。我会诫告张美,下次不会做这样的事,你女儿值多少钱?”说五百缗钱。赵匡胤啼笑皆非,五百缗钱能在京城买一个象样的行首了,大事化小,不计较了,给了这人五百缗钱。又对张美母亲说,若缺钱向朕要,不能索取百姓。给其母一万缗钱。张美感动,自此成为良吏。

宋九听后不由摇头。

就象康延泽处理一样,都没有按照规矩来,当然他不会管的,只是用这件事来做例子,得的是肉,不是马,朝廷千万不能插手,一插手那就乱了套。

“宋九,你对官吏信心不足啊。”

“不瞒陛下,微臣是不大足,特别是经济,万不得己,官吏经营,若是能避开,最好避开官吏。”

赵匡胤咽住。

“陛下,国用足即可,取之于民最终还是用之于民。”

“是啊,国库足即可,象杨广那样藏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