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怡传奇-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过了多久,朦胧之中只感到有带着药香人过来,那是医师吧,为自己诊脉,没多久就有苦苦的药汁灌进了嘴里面,又有人温柔的给她拭去额头的汗水。只要每次醒过来,都能看见夏建华带着关切的面容,十分的憔悴,眼中还带着血丝。随即自己又会昏睡过去。
已经忘却了时间,她终于清醒过来,用全身的力气睁开双眼,喉咙痛的就像是在火烧一样,嘤咛一声。
就听到珠帘响动,伏在窗前的一个人三步并作两步,快速的冲到床前,满脸惊喜的问道:“你醒了?”
沈心怡转转眼珠,眨眨眼睛,示意她醒了,想说话,却咳嗽起来,好难受,好痛苦。
不等沈心怡吩咐,夏建华立刻倒了一杯清茶,扶起沈心怡,然后送到她的嘴边。
沈心怡全身虚弱,没有力气,只能就着他的手,喝了几口。温温的水滑过干渴的喉咙,丝丝缕缕的浸润着自己的身体,沈心怡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夏建华,他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面上还带着疲劳和倦意,很明显是睡眠不足,眼里面还带着淡淡的红血丝。只是那种喜悦之情让他的精神了不少。
感受到沈心怡的视线,他的脸微微发红,低着头说:“你终于醒了,医师说你是忧思过重,抑郁难解,加上感情急剧波动,一时之间无法承受……”
“我知道,”沈心怡小声打断了他的话,自己的身体如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夏建华看着他,动了动嘴,算了还是不要问了,“还要喝水吗?”
沈心怡摇摇头,脸上现出疲倦之意。
夏建华放下杯子,说道:“你已经两天没吃过东西了,我交代厨房做了清粥,喝一点吧。“
看着他担忧的神情,沈心怡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点了点头。
夏建华拿过软垫,放在她的身后,让她倚着,又嘱咐道:“你先躺一会儿,我去叫人过来。”
沈心怡靠在软垫上,看着夏建华走出自己的视线,看到房内,流光溢彩,那是一顶银线绣成的帐幔。她十分的清楚自己的病情,这也是她在离开京城之后第一次病倒,一个简单的心力交瘁,却把自己这几年来积压的恨意、苦闷、疲倦、孤寂,终于找打了一个爆发点,毫无保留的爆发出来。她知道夏建华想要问什么,为什么自己听到那个消息,情绪波动会如此的大,看来夏贵妃与她不和他早就已经知道了。
如果他真的问起来,自己又该如何回答呢?苦涩的笑容泛在嘴角,就如同此刻的身体一样。
窗外的月色正浓,隐隐传来蝈蝈的叫声,十分的悲凉,想必它也已经明白了,秋意渐浓,冬天已经不远了,它们已经活跃不了几天了。
珠帘响动,沈心怡收回视线,是夏建华回来了。身后跟着的是服侍她的侍女梅儿,手中托着檀木的托盘,描绘着梅花图案的细瓷碗里面散发着热气和香气,是熬得黏黏的清粥。
梅儿细心周到的服侍着沈心怡喝下那一碗粥。
暖暖的带着清香的食物流进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带来了能量和动力,身体上的疲倦好像也消除了。舒服多了。
挥退了自己的侍女,她斜倚在床上,看着站在床边的夏建华,轻轻问道:“你这些天在忙什么?出征的事宜准备的如何了?”视线流转,看向窗边的书案,那上面还散乱着公文。
什么时候办公的地方挪到了这里?
夏建华随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有些尴尬的笑一笑,“在筹集粮草呢,估计下月初就能出兵了。”
“是吗?”沈心怡点了点头。
是呀,冬天已经到了,辽国更是酷寒之地,此时出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迫于情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这一次,必然是十分的艰难。如果粮草不够的话,那这场仗就没有办法打了。她转头看向窗外,冷月无声高挂枝头,要是在辽阔的草原上,这轮弯月是不是更加的孤寂清冷呢?
“下月初,我要和你一起去。”沈心怡收回视线,注视着夏建华,似乎很随意的说道。
“哦,啊!”正准备去收拾那些公文的夏建华就好像僵住了身子,脚底下不稳,差点被自己给绊倒了,不敢置信的,嘴都没有合拢,急切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你没有听错,我要同你一起去辽国。”沈心怡平静地说道,预期中的决然不容忽视。
“可你是一个弱女子……”看出沈心怡不是在开玩笑,夏建华忍不住说道。
“可笑,难道在你的眼中,我真的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吗?”沈心怡的语气十分的尖锐,眼中闪着光芒,毫不示弱的盯着他。
对上那清澈如水又坚定决然的凌厉目光,夏建华怔了怔,随即低下头去。他明白了沈心怡话里面的意思。自从在京城周围的山村里面出乎意料的看到她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宫妃。因为那些“简单”的宫妃不是已经死了,就是在饱受辽军的折辱。他曾经暗中调查过她,知道她和京城一些极其隐秘的势力有着联系。
“对于我,你又知道多少?”沈心怡微微低下头,然后又有些好笑的看着眼前局促不安的夏建华,问出声来。
夏建华尴尬极了,就好像正在偷东西时被人给抓住了一样,无意识的整理着手中的公文。
他们两个人之间还是第一次谈起这样敏感的话题。
“我知道的不多,那个入宫作画的葛洪就是原先姜国的谋士诸葛正我,如今是在南唐裕亲王的麾下。”夏建华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实话实说。
沈心怡十分的吃惊,夏建华这一句话很明显已经告诉她,太白楼这个地方所存在的南唐势力他已经知道了。
对于齐州的谍报系统,她从来不敢轻视,但是也没有料到,他们竟然会知道这么多,难道说诸葛先生手下也有夏承志的密探。简单的一句话,几乎将她所有的秘密都揭示出来,甚至是最隐秘的那一点,都已经碰触到了。不过她的真实身份还是没有揭露出来,这一点她有足够的自信。
沈心怡叹了一声,坦诚的说道:“家父是沈德潜。”
夏建华眼中精光一闪,还是同样一句简单的话,一瞬间他就已经掌握了沈心怡的全部秘密。对于刘钰的宠妃是一个姜国乡野医师的女儿的身份大楚的权贵是人人皆知。只是他们都没有料到,这所谓的乡野医师竟然是归隐山林的妙手神医。
这样说来,所有的一切都合情合理了,诸葛正我是姜国的名士,和归隐山林的妙手神医有交集也不足为奇。只是妙手神医仙逝多年,就单留下沈心怡以个人在姜国皇宫,在姜国破城的时候她被顺理成章的带到楚宫,之后又在机缘巧合下,与诸葛正我他们恢复了联系……
夏建华的心里面十分的轻松,对于她的秘密,一直压在他的心里面,就像大山一样,让他茫然若失,现在两个人坦诚相待,释然了一切,这种感觉好舒服呀。
“我知道了。”他开心的笑道。
“所以说呀,我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己,贤良淑德的妃嫔啊,”沈心怡侧过头,有些调皮得道:“像我这样对大楚有异心的人,是不是该被人给抓起来呢?”
夏建华听了之后,苦笑道:“相比之下,我是不是应该死无葬身之地呢?”怀有异心,在怀有异心的人能比得过自己的父亲吗,苦心经营二十几年,没有露出一丝破绽,一朝发难,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是的,也许就在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那时候的她,白衣飘飘,迎着风站在飞虹桥边,眉如远山,目光清澈如水,明明离得那样近,却好像远隔千山万水,他却心动了。那时候就觉得她的眼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天空,她就应该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天空,而不是收起双翼,束缚在深宫。
夏建华痴痴地望着面前的她,沈心怡被他专注柔情的目光弄得有些脸红,还有些窘迫,低下头去,又想起自己刚刚说的那些话,心里面还是有些急躁。严格的说来,她并没有说谎,诸葛先生和她的义父也是莫逆之交,她只是隐藏了一些事实而已,保留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还不想对他说出来。
她又抬起头,说道:“这样说的话,我应该有随军的资格了,想必军中也是需要医师的吧。”
“可你不会武功,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你,我……”夏建华还是摇着头不答应。
“别说了,反正我就是跟定你了!”沈心怡打断了他的话,十分的坚决,不容违背,就好像在赌气一般。
看着这样的沈心怡,夏建华还能说什么,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笑,那笑容竟然让沈心怡红了脸。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山高水远
第七十七章 山高水远
从齐州进入辽国境内,需要翻越跋山涉水,一路上崇山峻岭,千辛万苦。
沈心怡此时正坐在一辆马车上,一身白色的文士衫,完全是一个谋士医师的装扮,不管是什么人看到她,都会认为她是一个样貌普通,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年轻男子,只是颔下贴了一小块膏药,好像是受了点伤。
她这一次执意要出征,夏建华费了好大得劲,还是没有拗过她,只能带着她一起上路。
清醒之后,沈心怡的病好的十分的快,她为自己开出最适合的调理方子,齐州的名医看了数遍都找不出丝毫的破绽,连连称奇。
夏建华也不得不承认沈心怡的医术实在是高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由,夏建华才最终说服自己让她跟随出征。
在沈心怡的心里面,她不能容忍自己每天无所事事的留在齐州,看着风景度日,光靠着那些时不时传来的情报,等待,无尽的等待,只能让自己更加焦急得想要发疯。她所重要的人,像亲人一般的人,都被战局所束缚,都是棋子,随时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而起起伏伏,或者被丢弃,她也不能免俗。
而且,如果有机会,她很希望能够出一份力,哪怕这份力量微薄的就像萤火之光,她只希望战争能够尽快的结束,辽人尽快地退兵,那么百姓就可以得救了。不过这一次,是要去辽国远征,奔波远行,自然不能让一个女子随军,于是沈心怡又做男装打扮。而此刻她就坐在后面押送粮草的车驾上,跟随行的军医一起走。
“翻过这座大山,就到边境了,那里是辽军设的第一道关卡。”坐在沈心怡身边的是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人,他扬起头看着高高的山脉说道。
正说话的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就是这一次随军的医官长,名唤淳于意,医术高明,在齐州十分的有名,上一次沈心怡病倒的时候,就是他负责医治的。而他也是这个队伍里面唯一一个知道沈心怡真实面貌的人。
早在齐州为沈心怡治病的时候,他就被沈心怡的一手高明医术给深深折服了,而对这位慈祥和蔼,有医德的老者,沈心怡也十分的佩服。此时,两人一路行来,时不时的探讨起医术心得。沈心怡虽然把义父的医术全部学来了,但仅仅限于理论阶段,很少有亲自动手的实践机会,淳于意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是她远不能及的。一路上两个人互相学习,互相讨教,沈心怡获益匪浅,两人都成忘年之交了。
队伍继续行进着,听了淳于意的话,沈心怡抬起头看向大山,绵延不断,弯弯曲曲的山道上,长长的队伍,看不到边际。
一路行来,道上还留存着不少新开凿的痕迹,想来这一条道路,还是多亏了辽军才打通的。所以这条路才会如此的通畅,如果是放在以前,只怕更难行走。
“要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