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688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88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上文彦博也曾用这个借口反对过王安石,郑朗以为文彦博是党争,刻意为了反对而反对。看来不是,这是一个很安静的大臣不喜兴师动众。耐心说道:“宽夫兄水土破坏已经很严重往后十年当中,必有一到三次大水之年,我说的前者治河之策,朝廷没有这么多钱帛实施,只能用我之第二策,大面积的放水入田入围,缓解水势。淤田之策一是用水势冲刷盐卤,二是积肥沃的淤泥于土壤表层。一年沉淀固然是薄若是四次五次呢?”
文彦博对王安石变法很反威,但对郑朗不反感,便没有再争辨。
“陛下臣推荐程师孟主持此项工程。另外就是灾民的安治,北方多妖教信徒,虽受王则蛊惑,朝廷亦宽大处理,以防万一,必须将他们摘取出来,抽调到南方治理御河,水势消退以后,可以仿效太祖太宗将晋云朔之民迁于京西之策,将他们也借机迁入京西,一是开发京西,以厚京隼,二也是以防妖教死灰复燃。”
赵匡胤兄弟迁民之举,不是为了以厚京师,征伐后汉时,没有拿下来,但掳获了大批百姓,只有京西路人口最少,所以安屯在京西。征伐幽云十六州时,虽败,但从云朔迁来大批汉人,也安扎在京西。
性质不同。
但这次因为郑朗,杀的人不多,活民无数,可郑朗却是很担心,人心这个东西不大好说的,恩将仇报的事迹太多了,所以献了此策。一到京西,人地生疏,就是想造反也失去造反的条件,同时又解决新河道淹没大量耕地,百姓无家可回,无地可耕的问题。
赵祯欣然道:“准。”
郑朗又说道:“此次受灾百姓之广,难以想像,组织发放救灾物资,必须以一良吏前去承担,臣推荐包拯为河北转运使兼临时河北发运使。”
“河北发运使?”陈执中疑惑地问。
“非如此,不能拢权集中处理赈灾事宜。”
宋朝路线最大的官员是缘边四路时所设的临时官职,安抚经略征讨使,不常设。常设最高的长官是转运使,主要权利有三,组织监督本路各州府按规定向中央输送财赋;根据三司安排调整各州府输送中央物品与地点,因此有了赋税折变、支移与科率的权利;在申报三司得准前提下,在本路各州府之间调剂财赋余缺,监督本路各州府财务开支以及理财官员行为。附属的权利也就是监督一些冤案,但只有监督权,没有审理权。
可与唐朝的节度使,后来的总督不同,权利很小,无权在本路增加税目,无权擅自增减税率,遇到灾荒年未得朝廷批准没有赈灾免税之权,各路也不设路库。
将唐朝的道,后来的省,这个二级编制权利两极分化,一分给中央,二分给各州府。州府权利集中,这个不怕,再谋反,仅是一州一府谋反,不会颠覆国家。
所以郑朗又叠加一个发运使之职。
发运使在唐朝掌管漕运,宋初主管粮食购买调度,兼制茶盐事,但在宋朝又设了一个度支司,下面有八案(八个下属机构),其中第五案便是发运案,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折斛、三税,分化了发运使的权利。这个官职于是越来越成为鸡肋,先有京畿东西水陆发运使,江、淮、两浙发运使兼制置茶盐事,后有三门白波发运使、陕府三门发运使。但因为鸡肋之职,最后多保留江淮发运使,也就是许元担任的职位,还有一个三门白波发运使,后者掌管京畿与陕西的货物调度。到了南宋,进一步弱化,只负责购买粮食。
两个职位看似大,实际权利皆不大。
不过叠加起来,实权会增加,也利于便宜处理救灾事务。可是在宋朝史上还没有出现河北发运使之职,故陈执中有些疑惑。
郑朗答道:“临时而。”
就这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就象缘边四路那个古怪的安抚经略征讨使一样,不再设了。
陈执中于是不吭声。
不这样,调运分配物资,在宋朝种种分权政策下确实少了速度与机动性。
忽然王尧臣会意过来,赞道:“行知乃有古风也。”
推荐了三人,一人乃是郑朗不喜的燕度,一人乃是与郑朗毫无瓜葛的程师孟,一人乃是郑朗一再力保的包拯。孔子赞扬祁黄羊举贤不避亲仇,也不过如此。
“岂敢,臣深蒙陛下宠爱,大灾到来岂敢有私心乎。”平时罢了不用斤斤计较这时候必须将适当的人选放在适当位置上,故让善长变通、对水利精通的燕度前去察看灾情,程师孟主持兴修水利,至于包拯更不用说子,陈州放粮是故事,但老包还是一个比较刚直的大臣。这次赈灾,再加上兴修水利、安抗灾民,粮食物资总价值会达到一千多万甚至两千万贯之巨让其他大臣前去,郑朗真的不放心。若是一个官员手长一长,国家损失就会有千万贯之巨。
“准”赵祯又说兔
速度之快,难以想像。
决堤后几乎不到十个时辰,救灾民,后续的安置全部落实,甚至还有淤田之策,农田水利法之议。赵祯看着郑朗,眼中欣赏的神色越来越浓厚。
再召诸位相关的大臣前来议事,从三司官员到两府两制言臣,阵有重要的官员全部召到都堂来议事。
郑朗说的只是各项总条款,想要落实,还要划分一条条细琐的诏令,必须将相关的官员一起召集商议。
天早就亮了,各部官员也入值,很快几十个重要的相关字员一起到达。
等他们坐下后,赵祯让太监将刚才记录的君臣对答传递下去,其实主要就是郑朗说的话,略有些长,让大家先观看,再议事。
到了开封府尹张尧佐时,他将这份记录看完,说道:“臣有一奏。”
“张卿,说”,赵祯带着鼓励的笑意道。
赵祯提拨张尧佐,主要是张修媛在后面吹枕头风的,但张尧佐本身处世小心谨慎,通晓吏治,熟悉律法,算是一个能吏,两相结合,这才迅速上位。可是自提拨张尧佐时,就遭到许多大臣反对,赵祯也希望张尧佐提出好的意见,以正其名。
张尧佐说道:“郑相公两策治河,前策兴修一条新的运河,通达淮泗河济,臣估计至少长达一千多里,沿途又有京东大片山区,实施不宜,此策乃是疏水之举。澶州河决,出现新的北流是谓必然,为何不将北流修葺,让大河分数支入海。古代大禹治理黄河,将黄河分九支入海,由是天下乃安。若仅修葺新的北流入海,劳费小,用工省,又能有一条新的主流分卸水势,何必耗费巨大,兴修一条大运河南北分担水势?”
似乎是一个好的办法。
许多大臣抬起头,不解地看着郑朗。
但不是所有大臣不懂的,叶清臣盯着张尧佐,忽然伏下去,大笑起来。张大人,你太好玩了,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还能一本正经的说出!
若真正分卷,北国行结束是上半部,自首相路这一卷是下半部开始,但是为了合理化,必须有首相路这一卷的种种变革做铺垫。直到下面一卷昆仑关才有**,请一些看吐了的大大们耐心等一等。然而这样写,已经超过我手中任何一本对宋朝研究的大部头资料书籍,很汗颜自己是不是在做蛇吞象的事。好在订阅不降而涨,难道各位大大也喜欢这种墨唧?再次鞠躬谢谢大家赏赐给我的衣食饭碗。
赵祯提拨张尧佐,主要是张修媛在后面吹枕头风的,但张尧佐本身处世小心谨慎,通晓吏治,熟悉律法,算是一个能吏,两相结合,这才迅速上位。可是自提拨张尧佐时,就遭到许多大臣反对,赵祯也希望张尧佐提出好的意见,以正其名。
张尧佐说道:“郑相公两策治河,前策兴修一条新的运河,通达淮泗河济,臣估计至少长达一千多里,沿途又有京东大片山区,实施不宜,此策乃是疏水之举。澶州河决,出现新的北流是谓必然,为何不将北流修葺,让大河分数支入海。古代大禹治理黄河,将黄河分九支入海,由是天下乃安。若仅修葺新的北流入海,劳费小,用工省,又能有一条新的主流分卸水势,何必耗费巨大,兴修一条大运河南北分担水势?”
似乎是一个好的办法。
许多大臣抬起头,不解地看着郑朗。
但不是所有大臣不懂的,叶清臣盯着张尧佐,忽然伏下去,大笑起来。张大人,你太好玩了,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还能一本正经的说出!


 六百十六章 远方(上)

叶清臣笑得不正常,是耻笑,看张尧佐的眼神也象是看一个白痴。
他是清流,所以看不惯张尧佐。有外戚,比如低调的曹家,德操颇佳的刘美与李用和,可是张尧佐上位很不正常,侄女得到皇帝宠爱了,来认亲了,之前兄弟死去,孤儿寡母的,你在哪里?
张尧佐脸红脖子粗。
郑朗扫了一眼,对张尧佐他没有太多的反感,有几人不贪图权贵?相反这种平民外戚对朝廷危害不大,最怕的就是象低调的曹家、高家这些豪门外戚,曹皇后与高滔滔不算恶的,然王安石变法后,她们俩人成了最大的反对派,原因很简单,变法伤害了许多权贵利益,包括高家曹家。就是对郑朗也有点影响,比如隐田,郑朗绝对不会碰真定府与亳州,否则等号就是失败。
替张尧佐略略解围,说:“大禹时不同,土水没有恶化,黄河水泥沙含量不高,故只要疏通九河,使河水迅速泄入大海,便使涝灾降低。”
就是这个郑朗都很怀疑,大禹时代有这个劳力与技术疏通黄河入海九河?
“现在不同,黄河泥沙含量高,一旦增加北流河水,水势浩大时是有迅速泄汛之功用。不过水势一小,因有北流河水分流,水势更加缓慢,泥沙沉淀更烈,不用几年,南北分流皆会成为悬河,到时南北大河一起危害,后果不堪想像。故我前策说束水冲沙,从龙门起束水。又说修建一条新的大运河,功用有三,一为军事,我朝与契丹搭成盟约,互不侵犯,然未来之事,谁能说清,万一有害。南方物资会以最近的水路运向河北。二为民用,河北虽地势平坦,然产量低下,时有旱涝灾害。粮食终是不足,有了此条运河,不需要从汴河京师复向河北周转,时间快,成本也会下降,减少国家费用。新运河修建,也会拉动京东河北诸多州县商贸发展。利国利民。三为治河,新运河所在,乃是黄淮下游,离入海口近,再利用大运河分卸河水,这里不仅有黄淮济三大河流,还有其他诸多入海河流,因为离海口近。河水能及时泄入到大海,不会产生泥沙沉淀的危害。至于运河泥沙,可以用斗门、淀池或者其他实施来调节控制。那么中游泥沙因河水束住,会迅速冲向下游。下游又用运河作为扁担,将诸多入海河流联系,用斗门控制流沙,河水却能及时入海。这种治理河水的策略,只会产生一个结果,黄河入海处会多有泥沙淤积,海岸线会向大海迅速延展。那算不算危害呢?”
懂者很简单,所以叶清臣象看白痴一样看着张尧佐。
不懂者却是很困难,所以郑朗耐心解释了一遍。估计不是张尧佐一个人,其他大臣中至少有一半似懂非懂。
但这种耐心与温和的态度,更为赵祯看重。
这一回没有人再有异议,开始商议细节。一天下来,连续颁发了十几道命令与诏书,直到天色再度暗下来。一一散去。
燕度很早就离开了,包拯当天晚上连夜筹备物资,他在陕西做了很长一段时间转运使,有了实践经验,朝廷在后方大力支持,国库有充足的粮食钱帛,于是有条不紊地经过一夜调度,第二天一天就离开京城,向澶州而下。
决口处离京城不远,仅只有三四百里地,第二天包拯奏折到了京城,在奏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