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102部分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02部分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大可能,不过只要他变成一小半的李煜,契丹将不再惧矣。另外,臣主动写字作画给他,也省得他惦念着臣的字,经常偷来偷去的,偷到最后以为臣是我朝的什么重要人才,说不定连臣的xìng命都保不住了。”
小皇帝乐了起来。
这多半不会的,但总是预防万一为妙。
开始作画写字,也就是那四筒上的画与词,现在将立体雕刻。变成了平面的纸张字画,并且仅选了其中的两幅。但此时郑朗的字与画都大有长进了,至少一笔字十分可观。
主要大政在母亲手中,小皇帝也无事,于是坐着喝茶,看他写字作画。心里想到,真的太小了,嘴上的胡子才是几根绒毛。脸也稚幼。就不知道这一身才气如何生出来的。
过了很久,才将两幅画画完。
小皇帝又是一笑,他在想,明天派人将这两幅画交给契丹使者,这四个使者脸上又会是什么表情呢?会不会很惭愧?
看到差不多。阎文应终于说话:“郑解元,听闻你喜欢雅事,斗不斗茶?”
斗茶起源于唐朝的品尝,盛行于宋朝,是许多士大夫的“雅玩”。胜负一看汤sè,茶sè越白越好,青白又胜过黄白。二看汤花,汤花若细匀。可紧咬盏口,久聚不散,反之,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连的地方就会lù出水痕,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想要斗茶胜。不仅是茶叶,水的温度,冲水的力度,都很有讲究,另一个重点因素,就是水本身,不但水要好。并且水质与茶质还要wěn合。所以《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东坡有一段,王安石让苏东坡从巫峡取水,结果苏东坡一觉睡忘记了,取了下峡归峡的水应付了事。王安石一喝,问。何峡水,苏东坡答道,巫峡水。王安石说又来欺老夫了。苏东坡纳闷了,三峡相连,水难道不一样。王安石道,上峡水急,烹茶味太浓。下峡水缓,冲茶味太淡。唯中峡水浓淡相宜。
到了《红楼梦》更玄乎,妙玉请林黛玉她们吃茶,林黛玉说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表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么轻浮,如何吃得?”
用花瓮蓄水郑朗知道,不同的材料对水质也会产生影响。
但这梅花上的雪水与雪水有什么区别?
前世为了生计奔bō,顾不了,这一世生活安定,于是好奇的试验了一下,并且比曹大神更科学。前雪的水没有采,毕竟空气有灰尘,那时候下的雪沾了灰尘,不大干净。为了效果,又刻意将梅花上的前雪扫干净了,等积后雪。
然后将雪水与梅花上的雪水分藏在一大一小两瓮里,并且藏满夯实,绝对xìng的密封。不然藏到第二年别想喝啦,里面的水全部臭掉了。至于妙玉那个藏了五年的水,是怎么藏的,郑朗着了魔,百思不得其解。里面就是不臭,那个细菌也会繁殖得可怕。然后将两瓮雪水埋在地下。到了第二天夏天取了出来,试了试,无论斗茶或者喝,生生没有感觉出来有什么两样。甚至有可能因为时间长,还没有取来的活水效果好。
知道被忽悠了。
至于三峡的水有何不同,没那条件,还没有来得及试验。
这事儿让他一想起就tǐng郁闷的。
但小皇帝犹豫了一下,本来是与阎文应商议好,小坑郑朗一下。
然而刚才一番话,使小皇帝对郑朗更加看重,不想坑了。
暂时郑朗还不知道其中的古怪,只是想到小皇帝的老好,以及他悲情的一生,心中慈悲心发作,答道:“在家中臣也偶尔与两个小婢斗一斗,若陛下喜欢,臣奉陪一下。”
小皇帝面lù喜sè。这可是你主动答应的,不是朕要求你这样做的。
实际上他也喜欢,心中与大和尚知日一样,知道不对,但短时的**压制住理xìng,喜悦地说道:“那么好,朕与小你斗三合。”
“臣奉陪。”小皇帝一生快乐的时光很少,权当让小皇帝难得高兴一下。
阎文应又说:“要么再来一个小彩头。”
“小彩头啊。”
“是,陛下,若郑解元赢了,陛下从秘阁里取一幅字画赠赠予郑解元。若陛下赢了,郑解元也替陛下写一幅字。”
郑朗还是没有想起来,道:“秘阁里的字画皆是稀世珍宝,臣的字不值。”
正等着他这句话呢,阎文应立即说:“那么郑解元再增加一个彩头,每一字加一首长短句,当秘阁字画一幅如何?”
“这……”郑朗有些不大乐意,词他能写。可写得不好,要么又要去抄袭,终是不大愿意。不过看到小皇帝期盼的眼神,心又软了下来,说道:“若陛下喜欢。臣奉陪一下。”
肉戏来了。
宫女拿来茶叶、水、茶壶、柴炉,还有两个建窑兔毫盏。非是北宋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出产的瓷盏,而是来自建州的黑瓷。因为斗茶时要检验水痕,白sè的水痕只有在黑sè的茶盏中才能显现得最清晰,所以宋人推崇黑sè茶具。黑瓷中建州黑瓷质量最佳,建州黑瓷中又以“兔毫”、“油滴”、“曜变”、“鹧鸪斑”为名品。
当然皇宫里许多东西,都是郑朗所想珍藏的。但那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斗茶,茶具一样。可茶与水必然不同。阎应文又想出一个主意,掷铜钱选择茶水。郑朗不能抛的,他是臣子,只能让小皇帝抛。结果选了茶与水,开始斗茶。对水的温度与冲茶力度,不是字,郑朗不大熟悉,掌控得不好。小皇帝也差不多。两人算是半斤八两。只能看两人运气好坏了。分别将茶饼捣碎。研成极细的茶末,再调和成膏状,置于茶盏中。开始注水了。
皇家所用的器具好,茶也好,汤花经久不散。但郑朗运气不好,先输了第一局。只好再来,还是输。到了第三局。同样还是输。
小皇帝开心的看着郑朗,写吧。
愿赌服输,只好从周邦彦写的雅词里选了三首合适的,用笔写在黄绢上。反正周邦彦也不是一个多好的臣子,抄他的没有罪恶感。郑朗施礼道:“那么陛下。臣告退。”
小皇帝正捧着绢在看,喃喃道:“好字,好句。”
盼望了好久,终于得手,很兴奋。居然都没有抬头,道:“好。去吧。”
郑朗摇了摇头,冲阎文应使了一个眼sè,阎文应跟了出来。郑朗道:“陛下难得开心一回,臣也高兴。可以后象这种两面字钱的小把戏莫要再教陛下了。”
连输三局,才见鬼呢。第三局就留了心,眼睛盯得紧,终于看穿这个小把戏。你也不是狄青,俺也不是狄青手下的士兵。
“原来你都知道了?”阎文应吃惊的张开嘴巴。
“嗯,为什么不说?”
“我说过,让陛下难得开心一回,何必要说?”郑朗说完,往宫外走去。
阎文应连忙跑回来,道:“陛下,不好啦。”
小皇帝还在捧着这个绢,欣赏上面的字与三首新词,头又没有抬,说道:“阎都知,什么事不好?”
“郑解元知道我们铸了两面钱,故意yòu他的。”
“什么?”小皇帝吓得手一松,黄绢布掉到地下。
阎文应一边捡它一边说:“他说让臣以后不要出这些不好的主意,只是为陛下乐一乐,所以才装作不知。”
小皇帝快乐不起来了。毕竟是千古仁君,现在还没成熟,但已有了一些仁君的胚子。不知道,装装呆就算了,知道了,自己与宫里的太监合伙捉弄宋朝将来的一个重臣,那就是不对的。
沮丧的说道:“郑家这小子未免聪明过了头吧。”
“可不是呢。”
又想,接着说:“你去将他喊回来。”
文应一路小跑着,又追上郑朗,说道:“陛下传你回去。”
郑朗重新来到殿内,小皇帝说道:“朕惭愧啊,做错了。”
就凭这一句,足以让郑朗心中暖洋洋的,看,果然是明君,道:“陛下,偶尔松一下,也无妨,臣没有觉得不好。”
郑朗越这样说小皇帝越是觉得歉意不安,说:“阎都知,你去秘阁……”
“陛下不可,前面错一,若是因为臣为契丹之事进谏,赐赏那是赏罚分明,若仅是因为字与长短句赐赏,臣担心开此先河,贻误子孙。”郑朗打断了小皇帝的话。其实郑朗心中很想要,然而害怕以后的清流们、君子党用此大做文章,不敢要了。只好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隐隐知道自己宠过了头,越是这样越要谦逊。
“那就用刚才……”
“事过境迁,刚才不赏,现在赏,传出去,别人还是认为是因为字与长短句而赏,陛下,臣不受。只要陛下专心国家,在偶尔之间乐上一乐,臣作几首长短句,又有何妨?”
“郑解元……”小皇帝的话暖了郑朗的心,郑朗的话更暖了小皇帝的心,居然让小皇帝喊了一声后,千言万语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计

宋朝头等的大事,无非就是与契丹的关系。
第二天上早朝,诸事议毕,赵祯忽然开口说话了:“诸位相公留下。”
郑家小子懵懂无知,虽才气好,可“不知道”事情轻重,这有可能就是宋朝未来数年的基本国策了。甚至关系到边防的驻军,军费的开支,粮草的储备,等等大事。
宋朝什么开支最大,军费!
很奇怪,但说明白就不奇怪了,因为重文轻武,导致战斗力下降,不得不用数量来弥补。还有为了安抚流民,招纳了大量的厢军。结果史上最庞大最雍肿的军队出现了。
军费支出几乎占据了宋朝的百分之七十。
这是多少钱?这时宋朝税务还没有达到巅峰,但也渐渐逼近了一亿缗钱的收入,也就是一年的军费开支,有可能接近唐朝巅峰时两到三年国家的总收入!
往往一操一动之间,几十万几百万缗钱的费用凭空生生浪费了。
其实当年宋真宗想法是好的,澶渊之盟前,数战打下来,加上抚恤,朝廷花掉了七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所以看到曹利用伸出三个手指头,三百万啊,虽多了些,还好还好。结果铁公鸡生生从十几万契丹大军中,没有赔偿任何领土,将价格压到了三十万。确实,对宋朝来说,这笔钱远没有后人所想的那么严重。有可能几个宰相的工资加津贴与打赏,就有这么多。
最严重的是丢失了信心与气节。
小皇帝仁厚,可不傻,有的没有想得那么清楚。但明白郑朗的话有多重要,立即将郑朗的话复说了一遍。
薛奎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陛下英明。”
这一来,就解释清楚了,不仅契丹派了两拨人前来贺老太太的正旦,后面还有呢,又派了上将军耶律霸与昭德军节度使韩橁前来宋朝贺长宁节。当然,知道了原因。没有一个大臣敢说,原来如此啊,我们派兵乘火打劫吧。
然后又惊喜的看着小皇帝,陛下,你太伟大啦。眼光居然想得如此长远。
小皇帝让他看得不好意思,道:“薛卿,非是朕功劳,是昨天郑解元进宫后,因为其他的一些事,谈到此节的。”
“郑家小郎?”
“是。”
“怎么又是他?”张士逊问道。
其他的几个大佬脸上神情皆有些古怪。郑朗岁数不小了,十五岁,也许在后世还要做一个乖孩子呢。可在这时代,早熟的话,有的都结婚生子,当家立业。不过终才是十五岁,这个眼光未免有些长远。
夏竦低声偷乐,道:“张相公,并不奇怪,人家的宗旨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连儒学也要让它变得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