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8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第三条被美国人大张旗鼓的拿出来,但被华夏一句尊重当地土著人自由民主选择权的理由,不干涉民族内部的内政,会尽力推进和平降临等空乏的口号给挡了回去。
这些针对平民的屠杀大多数都是有华夏的代理人来完成,基本不沾染华夏军队的手。即使有少数例外,但这个战争时期,每个国家屁股底下都不干净,难以拿来细究。
不过,战争总是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么多的屠杀事件,已经可以让美国人把华夏丑化,借机把自己推到上帝拯救者,成为正义一方的绝佳理由,也是美国人可以继续向这些地方伸手的绝佳借口。
“华夏已经沦为德国法西斯的帮凶,已经成为世界邪恶轴心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维持世界和平和安宁的义务,帮助那些在华夏残暴下惨遭屠杀和蹂躏的人们的,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光明!”罗斯福在国会中的演讲,已经揭开了宣战的一角。
双方在日本战利品分配问题、在东南亚、澳洲等地的白人的财产补偿问题、双边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等诸多问题,因为华夏人的丝毫不退让,而加重了美国人的怨气。
“但愿战争不会妨碍我们两国的友谊!”当12月3日一个美国步兵营被仙台前线冲突中被全歼的消息传出后,美国人终于忍不住下了最后的通牒。
“华夏政府不会牺牲全体华夏国民的利益和尊严来换取和平。如果战争无可避免的来临,我们也将无所畏惧!”孟享在议会中干脆利落的回击道。
美国人本来还指望着像珍珠港那样引诱华夏人先对美国人袭击,甚至不惜在登陆后露出了许多的防守漏洞,但岂料打响第一枪的却是他们。美国人极力压制着,想缓过这阵不利影响去。再占得舆论主动权。但双方由此引起的冲突规模却越来越大,在其他国家和势力的媒体的及时报道下,已经压抑不住国内的舆论。
“愿局部的动荡能带来世界的安宁,愿短暂的战争能带来永久的和平!”罗斯福静坐观看了美国国会投下了宣战的决议后。最后发言道。
……
“美国人向我们宣战了!”一名大胡子长衫男急匆匆的喊声,打断了议会中的争吵。
虽然议会中有严格的纪律,不会出现像后世的某些民主国家一样的皮鞋和墨水齐飞,拳头和牙齿共染血色的场景,但争吵起来也不亚于菜市场的氛围。关于和美国翻脸开战的事情,不少人依旧不同意。他们中很多人不是有亲美倾向,而是真的担心美国人的强大。
一个小小的日本就让华夏差点亡国。一个已经被公认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绝对会让华夏眼下的大好局面给毁掉。
但美国人的通告,却浇灭了所有人的幻想。
议会中出现了长时间的沉寂,但随后又吵闹了起来,探寻消息准确性的,痛心疾首的,破口大骂先锋军政府和美国人的,扎堆讨论寻求可以挽回危机局面解决方案的。除了安坐在那里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的军方代表还能让孟享微微颌首,其他的大部分议员的情绪真的让孟享有些失望。
不过,他也能理解。
不知道有基地撑腰。也不是后世站在巨人肩膀上了然全局的穿越者,要直接对抗美国人,就连了然国防军实力的范种心中都没底,更不用说那些对华夏军力不怎么了解的国民了。
对付日本人,华夏或许靠炮火平推,但美国人的炮火火力一点都不逊色于华夏。华夏最多在陆军人数和水平上占了些优势,即使是可以戏弄日本人的空军,在美国44年头10个月9万多架飞机的产量以及几十万服役飞行员的数量相比,也是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美国人的陆军不行,但空军和海军让孟享自知不借助基地的力量根本就没指望。
这场战争也不是后世的朝韩战争。美国人可以鸡肋般的放弃朝韩半岛北部,但绝对不会放弃在东南亚和澳洲的利益,坐等华夏快速崛起。
即使美国人顾忌华夏拼命,顾忌巨大的伤亡,也至少要在东南亚和澳洲方面有个了断。
这场战争很可能会打到底的,为国而谋的孟享不得不考虑这些最坏的打算。
当看到基地的武器借助能量从凭空中出现。又在点取了回收功能,又逐渐的凭空在基地中逐渐消失,化为账户上的数字后,孟享就不敢抱着侥幸心理,靠着基地来拼死一搏了,以一个人的妄想赌下整个华夏的未来国运。
不知道有基地逆天存在的别人更不敢主动去挑战美国人,除非美国人主动逼上来。
所以这个宣战,根本不可能由孟享理直气壮的来首先发出。国人丝毫不欣赏这种唐吉可德挑战风车的勇气,孟享如此做,纯粹为自己名誉和智商抹灰。
当然美国人在孟享的不断推手下,不得不主动挑战又是另一回事,这个时候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的孟享头顶已经又笼罩上了一层让民众崇拜的英雄光环。
“华夏人民一向爱好和平,但同样也不惧怕战争。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守护我们的文明,面对已经向我们吹起了战争号角的敌人,我们不惜一战!无论敌人是多么的强大,无论敌人是谁,想让我们屈服,再回到以前的耻辱年代,我们华夏都可以大声的对他说一个‘不!’”在议会大厅中回荡的孟享的演讲,也实时的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华夏直播。
很多人伫足在街口、商店、茶馆,认真的听着广播大喇叭和收音机中传来的孟享那有些失真的声音,更多的人是在家中、工厂、单位、学校,从已经普及的收音机和广播大喇叭中静静的听着,而在议会大厦外的议会广场上,聚集着三十多万各界民众也鸦雀无声的静听着孟享爆出了“不”字的最强音。
一些大城市中已经购买了8英寸电视机的用户也守候在电视机前,终于看到了孟享有力的挥舞手臂的那一刻。
“万胜!万胜!华夏万胜!”议会大厅中的军方代表们首先呼应孟享的演讲,集体起立高声呼喊,打断了其他人的质疑。
“打倒美帝国主义!华夏万岁!万岁!万万岁!”议会大厅外,成群热血学生有秩序的喊着口号,引爆了聚集在议会广场上的三十多万工人、农民、知识界、军人的反美热情。
华夏各大城市纷纷自发组织起了游行,向美国的宣战回应了华夏人的态度。孟享的那句不,就是华夏的答案。
没有人敢在群情激奋中,再极力找反战的理由。
既然美国人已经逼上来,那就打吧!
12月4日,在美国向华夏宣战的同一天,华夏也向美国宣战了。
……
“上帝保佑德意志!华夏终于向美国宣战了!”这些日子烦闷不已的老希双手紧握,向天扬起狂吼道。
“那我们答应华夏的工业援助……”赫斯有些肉痛问道。
为了引诱华夏卷入战争,在孟享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老希狮子大开口的做出了种种许诺。这个时候华夏终于宣战了,该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但那些承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即使是赫斯也肉疼不已。
“给!只要华夏还遵守我们的盟约。这些承诺我们统统都给!”老希毫不犹豫的挥手道。
只要华夏人和德国联盟成立,德国依旧保持着不败的状态,这些承诺条件都不算什么。
“而且,我们还要提前给!”老希补充道。
……
当德国援助的科技人员和机器设备,甚至贷款资金都已经装运,向华夏驶来的时候,12月6日,华夏和德国正式缔结了同盟条约。
“恐怖的黑暗轴心终于降临了!”整个世界再次为之震动。。。)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989章 我们已经在熊野滩登陆
“该死的骄傲自大没有脑浆的美国佬!”连续下令处决了134名囚犯的斯大林依旧按捺不住怒火,若不是美国人最近一直尽心尽力的供应苏俄大量物资和武器,斯大林能骂得更难听。
美国人向华夏宣战了,华夏立即应战。
本来有美国人在亚洲牵扯华夏兵力,应该能给苏俄在乌拉尔山和中亚的防御减压。但华夏不专心和美国人在日本互博,却派出大军,一个劲的朝着乌拉尔这边进攻。
冬天一向来是苏俄北极熊的天下,连德国人在冬天都得在苏俄大地上被动防守。
虽然苏俄人对华夏早已经有了警惕之心,但那是在春夏时节。这些年一到冬天,华夏人也同样采取守势,最多在冬天出来清理苏俄渗透过去的游击武装而已。在12月份这样天寒地冻的的天气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仅仅一个后勤补给,连老毛子都喊头疼。
眼看着莫斯科就要被收复,苏俄人这个时候正再次组织新一轮的攻势,再给德国人以痛击,力求在明年开春前,获得本土作战的绝对优势。即使闻听华夏和美国人翻脸,斯大林也一直在犹豫是不是抽调兵力回来。
谁想到华夏人快速的和德国人结盟,又快速的选择了这个苏俄人最想不到的时节猛然出击了。
这两年,得益于华夏人向南进攻,一直找日本人的麻烦,使得乌拉尔和中亚压力大减,加上苏俄默许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东的亚洲部分是属于华夏的势力圈,苏俄人在东边好过了许多。这也使得他们可以不断抽调乌拉尔和中亚一带的兵力去支援被德国人打成筛子一样的西线。
时间长了,东边的兵力就逐渐空虚,尤其是冬季,在乌拉尔一带的兵力已经降到了70万以下,而且大多数都是新兵蛋子。
同时,在华夏在乌拉尔地区的兵力也在逐渐减弱的情况下,苏俄人又逐渐的把很多工厂向乌拉尔迁移了过去。没办法,现在苏俄可以控制的土地上,就数乌拉尔周边的资源最丰富。开采矿场等机器设备和相关附属设施还是需要修建完善的,上一次华夏人搜刮的太狠,连民房的木料都不放过。
为了防备华夏人的突袭,苏俄人征调了百万民众,在乌拉尔修起了密集的堡垒工事,打算借助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的地理优势,把华夏拦在东方。
但斯大林似乎忘了,更加坚固的马奇诺防线都形同虚设了。
正常情况下,这条防线绝对是华夏军队的噩梦,但漫长的防线总有脆弱的地方。
在克隆间谍的接应下,在先锋巨炮的轰击开路下,华夏钢铁洪流从漫长堡垒线的八个关卡轻松的席卷而过,直刺苏俄的腹地。
在12月6日,华夏和德国一起对外宣布正式结盟的日子里,五千多辆坦克、自行火炮和八千多辆装甲车辆卷着风雪,越过了乌拉尔山,横扫向莫洛托夫、乌法和奥伦堡等城市。
这种糟糕的天气,靠人步行简直就是寸步难行。唯有借助机械的力量,才能做到突袭。
t55坦克是最适应苏俄气候的坦克,即使华夏后世早期造的59式坦克,都差了一些。
当清一色的t55扬起100毫米坦克炮齐轰乌法的消息传到斯大林耳朵中的时候,斯大林暴走了。
一大堆相关责任的将领纷纷被审判处决,斯大林犹自不解气,想到了向华夏宣战,把华夏推向德国的美国人,不由又直接回见直飞高尔夫市而来的杜鲁门,开始咆哮。
美国人早就习惯了斯大林的咆哮,也不以为许。
欧洲需要苏俄。
正是苏俄人成百数千万的炮灰才挡住了德国战车的横行。要是在英美,付出如此大代价的政府早就被民众推翻了。
即使他们有心,也耗不起这么大的人力伤亡。
再说,斯大林每次的咆哮无非是要好处,要条件。
苏俄得到的超量战略物资不少就是斯大林的咆哮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