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 作者:大刀老猿-第6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日军的兵力在华夏和苏俄的刺激下,已经超过了250万人。
只是牵扯到远距离的后勤运输问题,最大的这支南方军部队初期只有60万的规模,但因为大多数是精锐的老兵,所以才被称为第一强军,受到众人的追捧。
当然这个所谓的第一强军对付先锋军,让日本人心中没底。但对付东南亚那些土著以及只是样子货的英荷军队,日本人却是信心大增。一路上摧枯拉朽,根本没有一战之敌。
山下奉文更是引进了机械化机动的思想,给麾下的8万大军安上了车轱辘,前进速度更是倍增。
山下奉文在华夏同样被痛揍一顿,颜面大损。不过因为不是主要的矛头所指,这门“步兵炮”凭借着老丈人的裙带势力,以及身为皇道派主力干将的身份,在此次南下之机,各方势力纷纷入场的时候,又快速的崛起了。
他见识过先锋军的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又跑到德国考察学习了一番,对机械化的机动的意识更深了一层。
虽然日本人现在燃油和钢铁都很困难,使得汽车和坦克都很紧张,马来亚丛林密布,淹没在瘴疠丛生的林海中小道也不适合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但山下奉文却用处了自行车这个绝招。
自行车不需要燃油,又比摩托车还灵活,道路难行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扛着走。山下奉文从国内搜刮了大量的自行车,把整支军队都武装上了车轱辘,携裹着战火和硝烟不停的滚动向前。
当华夏先锋军还在慢悠悠的和美国人扯皮的时候,山下奉文这只马来亚之虎已经奔袭千里,逼近新加坡了。
日本人的进攻神速震惊世人,也让鞭长莫及的美国人加紧了申请外援的力度。
“不着急,不着急!条件没谈好,急着出什么兵?没见日本人也正在求着我们吗?”孟享依旧轻松的笑道。
南边打得再激烈,也损伤不了华夏多少毫毛。
日本人已经探听到了美国人对华夏的求援,也加紧了对先锋军示好的活动。不仅拉拢了部分国人鼓吹亚人治亚,中日友善,共抗白人,还空口许诺了众多的好处。
先锋军也早划出了自己不主动进攻日本本土的行动底线,保障东南亚华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华夏运输通道的畅通和安全等。随着南方战争的开启,再次对这些重申强调。这不仅仅让战火弥漫中的菲律宾和马来亚泰国等地的华人受益,就连香港的华人也免遭了战火的波及。
整个广州和福建早被先锋军收回,近在咫尺的香港和澳门因为牵连颇多,又不影响大局,孟享也是一直搁置,没有行动。
现在葡萄牙成了德国人的小弟,在日本人逼近的时候,因为德国人的护身符,华夏和日本对之都暂时没有动作。
而香港是英国治下的一颗明珠,日本人一开始就对之有了打算。
虽然因为华夏在先锋军治理下,上海、天津等城市繁荣更甚,吸纳了众多的资本,但因为香港的身份特殊,也使得一些受到先锋军政fu制约的资本驻留香港,引动了香港的繁荣。
日本一跟英美翻脸,大军已经靠向了香港。但香港一河之隔的先锋军却丝毫不让的对之进行了警告。
心有余悸的日本人最后跟先锋军谈判,后来有加入英国人的谈判。三方会谈下,才确定了香港以自由港对各方开放的形式,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其中英国人的税款缩水,日本人索要的保护费的增多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英国人体面的保留下了这块相对自由的避难场所,而日本人也可以参与进这块不受经济制裁影响的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物资的交易中来。
孟享也为避免了日军对香港的大屠杀松了一口气,虽然说先锋军大军只有一河之隔的震慑,避免了日军的过激行为。但孟享始终对很容易变禽兽的日本人不放心,想到前世香港被占时候的惨剧,他果断做出了这番举动。用武力保障很可能提前让华夏和日本的战争激烈化,这不是孟享所期盼的,同样也是日本人所担心的。
双方都做出了退步,孟享对此也比较满意。顺便把华夏的力量渗透了进去,把华人的地位提高了上去,在现在这种状况下,也足够了。
这个时候,还不是和英国人翻脸的时候,而且孟享还打算借助着这次东南亚的混乱,把大批不放心挪到华夏的游资吸引到香港来,让东西方文化的思潮碰撞多留下一个窗口,把香港发展成为那个记忆中的东方明珠。
“小小弹丸之地,覆手可得!”国内对香港的态度也没什么波动,香港的自由环境远比重庆、长安、上海等地让一些遗老遗少们放心,而先锋军驻守在广州附近的30万大军也让香港的英国人不敢再有什么优越性的举动。
“怎么也得让英国人跪地双手把香港送回来,还得加上那么多年的利息!”孟享心中盘算道。
……
第二卷扬帆,1938到1939 第707章 10月的战火
第707章10月的战火
在10月份,德国人和日本人分别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点起了更猛烈的战火,整个世界被一连串的战争所撼动。
进入10月份,连绵的秋雨期依旧在继续,而且还在6号莫斯科城迎来了第一场冬雪。
初雪并没有阻挡住德国人从9月底就倾力卷动的台风。
德国士兵的军靴踏着白雪,把完整的足迹留在了距离莫斯科60公里的地方,但雨雪下的烂泥却让他们每一步的前进都越发的困难。即便如此,台风的威力已经让莫斯科人见识到了。
尸体和伤员更是一车车的往市内运送着,德国重炮的炮弹已经可以落在莫斯科城中了。苏俄中央的各部和外国使馆开始向后撤离。他们并没有像原历史中那样直接选择撤向古比雪夫,而是退后了四百公里,先撤向了高尔基市。
这座原来的下诺夫哥罗德市是苏俄保存不多的军工重地,位于伏尔加河和其支流奥卡河的交汇处,顺着伏尔加河也可以很快到达古比雪夫。
苏俄中央之所以没有撤离那么远,除了古比雪夫同样要面对着东方的华夏在乌拉尔和中亚一带的徘徊外,还需要稳定军心民心。同样的斯大林直接留在了莫斯科,一步也没有退却。
他的安全丝毫不用担心,只是连续的坏消息让他心情糟糕透了。
“胆小如鼠的美国人!那群自私自利的资本家!”斯大林的火气一直按捺不住。好不容易等到了美国人卷入战争了,但美国人却一兵不发,依旧只是提供些军事物资。理由很简单,除了美国内人反对卷入欧洲战事外,还有士兵训练不足的辩解。
莫斯科越来越糟糕的天气虽然让苏俄人喘了一口气,但也让美国人也松了一口气。
美国人一再声称还需要半年的时间准备,让斯大林再也忍不住了火气,再次咆哮道:
“半年?在我们苏俄,随便找一个农夫,只要塞给他一支步枪,他就能上战场,哪里还用得着半年?现在是我们苏俄人在前方用一条条的生命在顶着德国人的枪口。半年的时间,恐怕莫斯科早就被德国人攻下来了。这群该死的骗子!他们像先毁灭掉我们!先毁灭掉伟大的苏俄主义。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绝对不可能!”
在苏俄那么多次的推演下,按照德国人的攻势,莫斯科绝对撑不住半年。东方还有华夏人在趁火打劫,让他们失去了东方广阔的战略纵深。半年的时间,他们失去的绝对不止莫斯科。
但斯大林也知道他的咆哮根本改变不了美国人的决定,相对大洋彼岸的美国,苏俄人的危机更迫切。
“要他们继续加大援助!”他只能如此指示,苏俄还有大量的人口去消耗,只是缺少各类武器和军事物资而已。
其实不用他提,美国人也知道和德国人的拼杀已经到了危急时刻,放开了闸门,直接把大量生产过剩的美国货塞满了美国的各大港口和码头。标识着usa符号的箱子跨过大西洋和北冰洋,直接运到了英伦三岛、苏俄,甚至是非洲大陆。
一进入10月份,获得了美国大批援助的英国人在北非启动了筹划已久的十字军行动。
英国人虽然被隆美尔赶出了利比亚,但他们却在红海附近打垮了一向脆弱的意大利人,把东非和红海控制在手中。
因为土耳其和西班牙只对苏俄开战,英国人在地中海地区依旧占优优势,但是却无法运出一船的货物。大量从亚洲和非洲殖民地搜刮的财富和物资堆积在红海和地中海一带,壮大了这一带英军的势力。
孟享也借助苏伊士湾盆地的石油资源,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稍显荒凉的西奈半岛上建起了一处分基地。
西可控开罗、亚历山大港等埃及地区,和利比亚的分基地控制范围连接在一起;东可把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地区覆盖在内,可以操控约旦、利比亚、伊拉克等地,和阿拉丁在中东的新月国的势力联合在一起。直接把西亚和北非都掌控在手中。
另外这个新的分基地也有着消耗英军掠夺财富的任务,保护伞公司在这里急速扩张,依托着这里的分基地,一边给英国人提供着武器弹药的补充,一边换来大量的物资财富。
正是由于保护伞公司的交易,英国人才能在变强了的德军北非军团的进攻下,虽然失去了托卜鲁克等地,但依旧站稳脚跟,防守着亚历山大港等地不失。
而另一侧在北非借助着利比亚分基地的壮大起来的山寨公司也不失时机的向隆美尔的军团供应着大量的物资,始终保持着对英军的优势。在孟享的有意调控下,双方在这里消耗着大量掠夺来的物资和财富,一直绅士的维持着对峙的局面,直到美国人的资助加入了进来。
大量的美援绕行南非,从红海直接送到了英*营中。一辆辆美国的最新式的m4谢尔曼坦克在m3格兰特坦克的伴随下,直接开下了货船,把英国人的装甲部队一下子扩充了起来。
虽然托卜鲁克早在德军重炮轰击的战斧行动中已经失守,但新的十字军计划还是出炉了。英国人誓要把德国非洲军赶出埃及。
但英国人不知道,此时还在著名的狼穴中的老希也是望着巨幅的世界地图掷地有声道:“我们的部队要登上金字塔的塔尖!”
当英国第1集团军和新编成的第8军团装备的谢尔曼坦克卷着滚滚的黄沙冲向德国防线的时候,同样鸟枪换炮的德国人驾驶着黑豹坦克在众多四号坦克的伴随下,迎了上去。
双方在距离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三角洲仅90公里的一个地方发生了第一次碰撞,阿拉曼之战提前一年上演了。
这次被后世称为第一次阿拉曼之战的碰撞已经扭曲了原来时空的样子。
物资充沛、武器精良的北非军团一直未尝败绩,而因为英伦三岛的窘状,导致力量分散各地,从而壮大了的英国中东军团,此次攻击聚集了来自澳大利亚、印度等地的附从,兵力超过了25万,远远的超过了德意联军的10万部队的规模。
一开战更是集中了来自美援和保护伞公司的过千门火炮先声夺人。
不过,谢尔曼坦克和黑豹坦克的第一次交锋却是以谢尔曼的惨败告终。
m4中型坦克已经是美国人此时最先进的服役坦克了,顶着那个火烧亚特拉大的美国北军著名将领的名号的谢尔曼坦克在二战历史中确实是一款经典的坦克,只可惜它的第一次出战就碰到了提前出世的二战经典坦克中的经典——黑豹坦克。
无论是谢尔曼一开始装备的m3式75毫米坦克炮,很难击穿黑豹达到了110毫米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