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布衣官道 >

第603部分

布衣官道-第603部分

小说: 布衣官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了半天话,假惺惺的唏嘘了这么久,却没敢说一句哪怕牢骚的话,这就说明张青云还是能镇住人的。不过如此大事。想让邹昆放弃,真就忍下这口气,也是不可能的。
没用多久,他心中就有了盘算,他决定联合赵林,两人一起去省委告状,把这事要纠缠到底……
邹昆有了打算,在淮阳官场最近议论此事的人也成了一股风潮,由于事不关己的缘故,大家议论都充满了一种另类的好奇和八卦。而最近这段时间和张青云有过接触的干部,说起这件事大家都有些遮遮掩掩,似乎不愿意提起这事。
张青云能免去邹昆和赵林两人的职务,在淮阳除了市常委外,他要拿其他人开刀估计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这种感觉让人太难受,尤其是最近和张青云接触频繁的某些部门一把手,大家更是感同身受。
财政局孔胖子这一连很多天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想起那天自己的表现,就感觉到脖子发凉。那天张青云如果肠子不顺,宣布免去他的职务,他马上就要步邹昆的后尘。
虽然作为财政局长,孔胖子在省里也是有关系的。但是邹昆的情况孔胖子了解,邹昆在省里的关系比自己只强不弱,张青云敢拿他开刀。实属就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可是心中害怕,孔胖子这类人又还是忍不住要去听外面的传言。他们自己不愿议论邹昆两人免职的问题,却喜欢听别人议论。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
他们总希望能听到一些对张青云不利的消息,可是他们听到的消息大部分都是恰恰相反,竟然有很多体制内的人甚至包括社会各界,大多数人都还认为新任张书记有魄力,有决断,是个干事的人。
这样的说法占大多数,也让孔胖子这类人彻底的没脾气,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总会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作祟,这种思维也是助长个人崇拜的主要原因。看来张书记还真有点本事,杀鸡儆猴、稳定人心、笼络人心,增加自身影响,这么多事他一下狠手全干了。只是这个手下得也太狠了,以后淮阳的天下还能是朗朗乾坤吗?
对于这些种种后果,作为当事人的张青云并没有太在意。非常时候干非常的事情,淮阳的糟糕程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要想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妥当,不用点狠招怎么可能?
恰好他对邹昆和赵林两人的印象都不好,尤其是邹昆,处理干群关系和很生硬,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恐吓的水平,对老百姓不能坦诚相待,处处表现得好像高人一等一样,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解决好五山的问题?
既然他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不免职干什么?这个时候免职还能让老百姓看到一点希望,能够将五山暂时稳定一段时间,也算是邹昆做了最后一点贡献,张青云做这个决定完全是用直线思维,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没有考虑。
他也就想看看省委对淮阳的支持究竟到什么程度,也顺便摸摸自己在省委的位置究竟如何,算是在大干一场前投石问路。
现在让张青云最苦恼的问题不是五山、白马两区乱摊子的问题,而是全市政治风气问题和干部群众信心的问题。现在淮阳的情况是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政府官员不相信组织,干部群众对前途普遍缺乏信心。各项工作缺乏统筹规划,什么都是乱糟糟一团,只觉得工作是千头万绪,不知道抓什么好。
真正要去抓一件事,又发现不好抓,处处都是问题,处处都是矛盾,这种局面如果不解决精神面貌问题,不整顿全市的政治风气,不仅五山和白马的大问题解决不了,就连日常工作想抓都困难。
思路有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淮阳的政坛刚经历过动荡不久,本身根基还不稳。在这种局面下。张青云撤销邹昆和赵林两人职务这就已经是极限了,动作再大点,社会必乱。
问题严重,却不能下重手,又还时不等人,这不能不说是个挑战。现在对张青云来说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目前在淮阳他党政一把抓,手上的大权在握,虽然不能说是为所欲为,但是要推行一个东西,在常委会通过一个决议相对容易。
这也算是秦卫国的先见之明,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秦卫国敢放权给张青云,那就肯定是有原因的。到目前为止,张青云还看不到自己这次淮阳之行是福是祸。
但是华山仅此一条路,张青云来了淮阳就没想过后退,本着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在江南的岁月。这么多年已经渐渐消磨的漏*点突然又回到了他的血液中,他准备豁出去干了……
……
就在淮阳社会各界议论邹昆和赵林两人被免职事件的时候,另一个消息在全市各机关也被传得神乎其神。那就是外面议论张书记来淮阳后竟然选不到一个满意的秘书。
这一个说法很快就被衍生,张青云对秘书重视的程度成了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说张青云对秘书要求非常高,必须要是青年才俊,有前途的干部才行。
而且张青云在港城的秘书现在被委以重任的事情也被热传,反正就是把市委书记秘书这个位子说得神乎其神,搞得就好像谁如果能当上市委书记秘书,那就是一步登天一般。
本来,市委书记秘书的位子就重要,现在被这样一炒作,市委书记秘书的问题一时还真成了一个话题。而市委办公室好像是为了配合这种说法,不断的放出风声,称要在全市40岁以下科级以上干部中为张青云挑选一名秘书。这个风声一出来,这个问题一下被炒到了。
首先各种关系户坐不住了,都在通过各自的途径想办法,不断朝市委kao拢,打听消息,了解张青云性格嗜好,甚至还有离退休干部直接拜访张青云的事情。
张青云对这个事情也是故意暧昧了处理,外面既然传成了这样,他就顺手推舟,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淮阳究竟成了什么程度。顺便当然也是给自己挑一位中意一点的秘书,同时也是借此机会给组织干部提拔任用做了一个好的示范,可谓是一箭数雕的事。
所以凡是亲自拜访张青云的老同志,提到秘书的问题,他都是客客气气的。详细询问其推荐对象的情况,对有些条件确实比较好的,他还做记录。但是口风方面很紧,一律不表态,只是称可以考虑。
他的这种态度,无疑是给目前已经很热门的秘书筛选工作又加了一瓢油,一时全市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都在蠢蠢欲动,有的甚至公开找到市委组织部要求报名参选。他们都把这个机会当成了最好晋升台阶。
组织部根本就没有准备什么公开选拔,可是后来咨询的人多了,刘沛也只好向上汇报,最后副书记萧寒指示让办公厅出面组织一个小规模公开选拔,可是这一组织,全市报名人数立马数百人,其中赫然出现了局、县一把手。
这样事的影响能闹到这么大,显然已经超出了原计划。而这件事的影响究竟能渗透多深,也是张青云自己了解不到的。
淮阳和华东其他城市不一样,淮阳有三个郊县都是山区,那些地方相对贫穷落后。所以整体来说,淮阳的贫富差距还是挺大的。而在官场上,三个郊县的干部也被其他五个区的干部地位要低一些,这虽然没有规定,但是秩序就是如此。
所以在郊县的干部,大家都是削尖脑袋要往城里调,但是这种情况往往非常难。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钱,想进城简直就是天荒夜谈。
但是这个世上从来就不缺天荒夜谈的人,此时在淮阳郊县望海县就有一名干部正激动得彻夜难眠。此人大名就叫刘鹏,是淮阳望海县团委副书记,但是级别属于正科。
刘鹏在望海比较有名气,他的名气主要体现在两点,一点是才华横溢,另一点就是脑袋一根筋。他学历并不高,却能写得锦绣文章,县里以前政府的第一笔杆子就是非他莫属,即使调县团委了,常常一些大稿件,县里委办领导都还请他操刀。
但是与他才华想对应的,就是他脑袋的一根筋。别人在委办工作,每年孝敬领导的份子从来不少,他却是一毛不拔。还有一根筋的就是入党的问题,他进政府办整整五年才入党。
本来凭他的才华,第一年就可以入党,可是他死命不写申请,说是自我感觉条件还不符合。这不是脑子有毛病是什么?待到后来他觉得自己合适了,再写申请,黄花菜都凉了,这事在望海广为流传,被视为一大笑话。
最后的一根筋就是婚姻问题,他是望海前县委副书记的女婿,可是他不趁着岳父退休前结婚,偏偏推说要趁年轻多玩几年,险些丢了婚姻不算,等到结婚的时候老书记退休了,他好不容易可以倚仗的一个kao山就这样让他自己葬送了。
在官场上一步错,步步错。况且刘鹏错了不止一步,所以现在他快四十岁的人,可是却越混越差。在委办因为关系户太多,他都混不下去,去年被塞到了团委当闲差。
而刘鹏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的理性成熟,以前那种文人的自负和高傲也逐渐被磨平。可是等他醒悟过来,他已经落后别人太远了,更重要的是他一根筋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再想扭转过来简直是太难了。
在官场上不得意,在家里就没地位,朋友瞧不起,同事看不起。刘鹏本身就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又谈不上根基,多重因素导致了他现在的郁郁不得志。人就是一个精气神,真正抑郁了,再谈前途就是渺茫的。
而刘鹏听到市委书记公开挑选秘书的事情,还是得益于他的县团委副书记这工作接触年轻干部多。刚开始他听到这个消息并不觉得怎样,但是听得多了,听得神了,他再结合自身的条件,心中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多年的压抑和沉沦,因为这一个蠢蠢欲动被彻底的释放,刘鹏发觉自己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他越想这个问题,他就越不能自拔,直至彻夜难眠……

第六百八十五章 精芒的策划
淮阳市委党校处在市正中心。这个地段车来车往好不热闹,刘鹏怀中极其复杂的心情到党校保卫处说明情况。也算是给守门的人打声招呼,在今后的几个月中他都将在这里参加学习。
他这次进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瞄着书记秘书这个位子来的。但是他自己心中清楚,一个郊县的团委副书记,想一跃跳龙门,难度之大,不啻于一步登天。
所以他心中这个疯狂的念头对谁都不敢透1ou,只能埋在心底。望海县恰好要派一批科级干部轮训,他看准的这个机会,主动要求进步。县委组织部正愁人选没法落实,刘鹏主动找上门来,几乎没费功夫他就获得了一个培训的资格。当然这个资格对别人来说相当于流放,唯有他心中对此甚为看重。
刘鹏一根筋出名,其实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拖离不了聪明才子那种天生的高傲气,以前年轻气盛,有kao人kao天kao祖宗,都不算是好汉的傲气。所以他一不走关系,二不屑去kao岳父那座kao山,只想kao自己努力闯出一片天下。
谁知现实是残酷的,刘鹏的一番用心不仅不被别人认同。反倒有了一个一根筋的臭名声。人的名,树的影,自打有了这个名声,刘鹏就现做事事事不顺,再加上世人都势利,刘鹏越混越差,才子的光环褪尽,谁还鸟他?
几年下来就kao边站了。
而最让刘鹏感觉人世冷暖的还是家人,父母兄弟、妻子、岳父岳母,这些年来随着刘鹏在仕途上的一蹶不振,他们对其也是失望到了极点。他家三兄弟,现在他最差,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比他混得好,所以在家里父母平常对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