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部分

清山变-第3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是望七之年了呢!”皇帝继续说道:“其余的几位呢?”

于是众人一个一个回答,最年长的是无疑就是穆彰阿,赛尚阿57岁,何汝霖50岁,季芝昌59岁,还有一个祈隽藻,57岁,不过此时他在甘肃办差未归。

问完几个人的年纪,皇帝很和煦的点点头,又继续问道:“每一天寅卯之交起床,卯正进宫伴驾,对朕这样的年轻人而言都是一件苦事,于诸位大人,真是很辛苦了。”

“圣上体恤老臣,臣等感佩无地!”穆彰阿很是真诚的向上碰头,他说:“臣子勤劳王事,自当戳力报效,不敢言辛苦二字。”

“话是这样说,但是朕昨天想了想,现在天气虽已入春,每一天还是昼短夜长,列为臣工每天寅时起床,卯时入宫,全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纵使诸位臣工有扶掖之心,也难抒朕眷念之意。”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故而从今日起,臣工入宫时间改定为每日辰正时刻(相当于现在的7:30分),以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4月为期,其他的时刻,则以辰初时入宫为准。”

“……”御案前跪着的几个人都愣住了:改变当值的时间?似乎没有这样的规矩吧?不过穆彰阿为官的原则就是多碰头、少说话。只是想了一瞬,老人再一次向上叩头:“皇上体恤臣下,虽上古明君亦所不及,臣等感佩无地。”

第2节 托梦奇缘(2)

皇帝不置可否,这一项小小的改革获得通过,让他有了勇气。他说:“不但是诸君入宫当值的时间,就是内奏事处传送题本的时间也要改变。每一天不要在子时将题本送交内奏事处,而是改为每天下午的未申之交,白天的时候人也更有精神处理政务。一些军情紧急的奏章,当然还是可以随到随传。”

和当值时间改变比较起来,这种传送题本时间上的变化就让人有点难以接受了。不但是军机处,内阁,六部九卿,外省督抚大员,御史学政的奏折按照惯例都是要在子时送交内奏事处,由皇帝在灯下批阅,以备来日和军机处、内阁大学士等见面时作出正式的处理意见的,这一次的改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甚大哩!

穆彰阿身为首辅,这时候不能不表示意见了:“皇上有令,为人臣子者,自当凛遵皇命,谨慎办差。只是,若贸贸然改变内阁题本传送时间,须时甚久,怕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达成皇上体恤老臣、与各部司官养息之煌煌圣意呢!”

“…………”

一番话说完半天不见新君有任何的表示,按照朝堂奏对的规矩,大臣是不能抬头看皇帝的,只能保持这种低头的姿势,一众人等心下惴惴。

等了片刻,皇帝悠然一叹:“这件事倒是朕想左了。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慢慢来进行。就如同穆相所说,总要给人一个接受和适应的时间嘛。穆相以为呢?”

“皇上言重了。老臣惶悚无地!”

“还有一件大事,萦绕朕心,多日不去!”他忽然从御案后面站了起来:“朕前数日夜晚间偶得一梦。乃是圣祖仁皇帝(这是说康熙)托梦于朕。”

“啊!”听到他口中提到康熙皇帝,下跪的几个人赶忙站了起来,肃手恭听。这样做是清朝自雍正起立下的规矩,话中提到康熙帝的时候,上至万乘天子,下至部院循吏都要起身恭听。

皇帝的表情也非常肃穆:“圣祖仁皇帝对朕言道:‘……查桂省金田县境内,有一破落户,名为洪秀全,其人生性阴谲,常怀反志,因地处偏远,以其能言善辩蛊惑无知乡愚,伊等以拜上帝教为由阴聚部众,已达万余之数。又有部众骨干如冯云山,肖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等人,或以阴柔诡谲,或以图谋出身,或以忍辱复仇计,纷纷入会,遂成骨干。’”

一席话说得穆彰阿如坠五里雾中,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为何,也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有何用意,只听御座后的年轻人继续说道:“圣祖仁皇帝对朕说:‘道光24年,洪秀全与冯云山遨游两广,沿途散步妖言以迷惑无知乡愚,奈何应者寥寥,洪秀全自问难当苦累,舍云山而归。只余冯氏举目无亲,典借无路,唯以替人担泥担泥挑土割禾打谷或靠拾粪卖钱度日,渐次以第无知乡愚纷纷皈依新教,甚或有全家全族来领受洗礼者不乏其人。冯氏历尽艰辛坚耐到底之努力下,道光27年紫荆山区信徒已至二千多人,建立“拜上帝教”组织,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先后入会。而于此时,洪秀全见邪会发展大好,乃从金田再赴山区。综上可见,洪氏其人实乃见利忘义只知享受不知稼樯疾苦之辈,……’”

“圣祖仁皇帝最后对朕言道:‘……观洪氏其人,名为首脑,实为意志不坚,见风使舵之徒,后世子孙当与众卿密议,而后密密捕之。捕获之后,可于此人身上找到漏洞,将该邪会及首脑全部擒获!此事机密,尔等切忌动作过大激起民变。又,洪氏等人皆邪会首脑,尔等当细细查访,务求一网成擒,不可有半点疏忽。切记切记,小心小心。’”

说到这里,皇帝的脸色变得非常古怪:“圣祖仁皇帝一代圣主,于朕继统之日托梦于后世子孙,朕实在难以决断,故而亲自翻查皇考起居档暨三十年来往来奏折。终于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间查到了来自广西巡抚郑祖琛的奏报:金田县有保良攻匪会,公然练兵筹饷,招收徒众。经金田县弁员搜捕之,发出入教名册十七本,其中有荒诞语云:‘以岁在丁末,应红羊劫谶。’郑祖琛以不能决亦不能解,乃释。”

“朕想了很久,都想不通这岁在丁末,应红羊劫谶的话到底是何解?”年轻的皇帝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今日朝会,把它说出来,你我君臣共议。尔等以为圣祖仁皇帝托梦于朕,可是有何深意?”

这样的事情在大清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桩,身为臣子自然不能怀疑皇帝的说话是在撒谎,但是这样的事情也太过匪夷所思了一点!

听完皇帝的讲述,穆彰阿回头给季芝昌使了个眼色:“皇上,事关圣祖仁皇帝,非同小可,不如召集六部九卿与内阁大学士众位大臣共议?”

“如卿所议,事关圣祖,当然应该郑重对待,然仁皇帝于梦中所言,似乎也不应该轻忽以对吧?”

千里来龙,到此结穴!穆彰阿立刻明白皇上的动议为何,却想不出来皇帝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的对待广西金田县出现的一件小事,含糊应对道:“老奴下去之后,以夹片附在廷寄之中送交广西巡抚便是了。”

这句话殊非君前奏对的仪态,也和他言辞便给的口锋本色不符,不过算是应付下来了。

皇帝点点头:“就照此办理吧。不过,圣祖仁皇帝的事情就不要加在夹片中了,免得弄得蛇蛇蝎蝎的。”

“喳!”见皇帝没有其他的吩咐,穆彰阿领人跪安而出。

刚刚回到军机处,众人还不等坐定,一个内侍站在门口高声传喝:“皇上有旨:军机处众位大臣勤劳国事,枵(音消)腹从公。特赏赐碎溜小鸡、炒面鱼、云扁豆炒肉,挂炉鸭子各一。着御膳房伺候。”说到最后又加了一句:“毋庸谢恩,钦此!”

第3节 坐而论政

说是‘毋庸谢恩’,穆彰阿还是恭恭敬敬的站好,听内侍传完旨意之后离开。随即御膳房前来开饭,除了照例的四盘四碗,加上皇帝赏赐的菜品,摆满了大理石桌面。穆彰阿心中感动:新君登基,于自己恩宠不减,想来真是欢喜莫名。

“我们五个人吃不来这许多啊?”季芝昌等人都是5旬开外的年岁,更不用提穆彰阿已经是望七之年,平时的吃饭都是以节食养生为主,偏今天有皇帝御赐的菜品——这可都是要‘消灭’干净的,因此他提议:“不如给他们拨一点儿过去?”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在对面南屋中的军机章京。清制:军机章京各拣选满汉举人,六部司官经过考试后合格者录取担任,在人数上并无定例,总数大约在20人左右(此处并非作者杜撰。军机章京的人数一直没有一个非常精准的要求。一直到真实历史中的洪杨军兴,军机处事物繁忙,咸丰帝下令,将人数扩充为32人,以满汉各16人,遂为永例。本书在写作中会加以小幅度的改动,知者莫怪。),这20人分为四班,每日两班,隔日进值。

“何必如此麻烦?”穆彰阿随口接道:“就让他们过来一起吃吧?”

“15个人怕是坐不开吧?”

“不怕,挤一挤,总能坐得下的。”

于是,何汝霖下去安排,不一会儿的功夫,人员聚集在军机处,这下可真的是热闹起来了!15人围坐在一张专门找到的特大号圆桌前,开始用餐。

这顿饭吃得很香,一来众人也真是有点饿了,饥者易为食;二来这等大团圆的气氛也可让人心情舒畅,胃口大开。只为现在还是在大丧期中,不敢有任何欢颜流露,未免美中不足。

和军机大臣见面迁延良久,等到皇帝用罢午膳,已经过了午时了。

回到养心殿东暖阁,在软炕式的宝座上换了个舒服的姿势休息下来,顺手拿起一本奏折,一看题头,年轻的皇帝微笑起来:《尊议大礼疏》,礼部右侍郎曾国藩跪进。

这篇奏折的内容是应皇帝的上谕,召集六部九卿就道光皇帝遗诏中特别要求的一条:‘……朕万年后。断不可行郊配,祔庙之礼……’而进言的。

疏云:‘大行皇帝功德懿烁,郊配断不可易,庙袱尤在所必行。’一上来就是论证明确,接下来的自然就是论据罗列:首先是庙袱一条,‘考古准今万难遵从;而具体的解释则是由古到今,古之祧庙之说乃为七庙亲尽言之,间有七庙亲尽而不祧者,则必有德之主世世宗祀,不在七庙之数,若殷之三宗,周之文武是也。’接下来又说:‘……况且诸侯士大夫尚有庙祭,况有天子至尊,敢废升袱之典?’

在奏折的最后,曾国藩写到:“……皇上他日郊祀之时,上顾成命,下顾万世,或者悚然难安,则礼臣(这是指他自己,曾国藩任礼部侍郎,所以有礼臣的自称)无所辞其咎。是以专折具奏,干渎宸严,不胜惶悚战栗之至。谨奏。

看过奏折,皇帝顺手拿过御笔,在留白处加上一段朱批:“览奏。该员语句清晰,文字剀切,甚和朕心。将此折转发六部同阅,钦此。”写完之后,又觉得意犹未尽,便再加上一句:“日后另有恩旨。”这才把奏折放到了一边,拿起了另外一本。

这本是两江总督陆建赢奏两淮盐政、漕运弊政折。关于淮盐弊政的内容,皇帝早就从有所了解,这一次看到清廷居然已经有人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不由得大感兴趣,翻开来看了看,内容甚是繁杂,陆建赢把自己多年以来看到,听到,亲身体会到的关于弊政要点都详细罗列的出来:“……商人营求盐政,定为封轮之制,轮到售盐,不准争先抢售,致有跌价,是故把持愈甚,盐价愈坚,而私销愈畅。道光元年,两江总督孙玉庭奏请楚岸开轮,陋规皆在杠坝,起杠过坝,历五坝十杠,再改捆大包赴岸,官吏胥役,层层需索,每引成本至十余两,……”

“……淮盐积敝,自陶澍创改淮北为票盐,稍稍苏息;而淮南擅盐利久,官吏衣食於盐商,无肯议改者,…今臣请以立法改道不改捆,不由杠坝淮所旧道,而改从王营减坝入湖,且每包百斤,出厂更不改捆,直抵口岸。除盐价钱粮外,只加运费一两,河湖船价一两,每引五两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