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 >

第127部分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完结)作者:子非鱼-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之奇一想,也是!看来真是自己神经过敏了。刘之奇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吴应熊刚才不以为然的神态是特意做给刘之奇看的。而他的心中早已是惊涛拍岸!刘之奇一走,吴应熊心中便对此事琢磨开了。

皇上将三藩与河务、漕运同刻在木柱之上,确实说明皇上对三藩已高度重视。而三藩刻在首位,便说明皇上对三藩尤其重视。重视什么呢?充实三藩?壮大三藩?显然不可能!唯一可能是撤除三藩!因为三藩成为朝廷之重负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皇上这么小,怎么知道注重三藩、河务、漕运这三件大事呢?看来皇上身边有能人!这个能人是谁呢?显然不可能是四大辅臣。若是,会早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当年郝浴与杨素蕴参劾父亲之时,主要矛盾是针对家父来的而非三藩。那么说来皇上身边隐藏着能人!

想到此处,吴应熊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虽说皇上还少,离亲政的日子还远,离撤藩之日更远,但皇上终究要长大的,皇上终究要亲政的,这事终究要落到皇上手上的。

吴应熊觉得此事确实不可小看,须引起高度重视,至少得给父亲去个信,让他有所准备。

吴应熊将此事一清二楚地写在信上,再让刘之奇为父亲送去。

刘之奇接过吴应熊的信时,心里便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刘之奇心里说:还说这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何还要写信告诉老爷?刘之奇心里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

吴三桂接到此信后,初看之下也是大吃一惊。他连忙将此事向刘之奇详详细细地打听,刘之奇也尽量将自己所知告诉吴三桂。

吴三桂沉思一阵后,问:“那字可是皇上写的?”

刘之奇说:“是的!”

吴三桂又问:“可是皇上亲手写的?”

刘之奇心里奇怪:是皇上写的便是皇上写的,怎么还会有亲手之分?

刘之奇答道:“是的。”

吴三桂便不说话了,挥挥手,示意刘之奇去休息。然后继续沉思。吴三桂心想:皇上能亲手在宫柱上刻上这六字,说明他对此三件事用心极深。而三藩列在其首,说明他对撤藩之事用心更深。撤藩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手中权力的削弱!意味着手中的兵力削弱甚至解除!自己一直是因为拥有重兵才能与朝廷抗衡的。若失去兵力,自己便失去了与朝廷抗衡的筹码,自己便失去了实现终生梦想的基础。想到此处,吴三桂不寒而栗。

吴三桂再也不敢想下去。

独坐一段时间后,吴三桂冷静了许多。他知道一味着急是徒劳无益的,唯一的办法是主动想法应付。

他想到了他身边的那些人,正是他们帮助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的。

吴三桂又浑身充满了力量。

当杨⒑亓痢⒎较淄ⅰ⒙肀Φ热说狡牒螅馊鸾拥男诺莞强础K且桓霭ひ桓龅乜慈ィ谎圆环ⅰ�

吴三桂等众人都看完了,便说:“各位有什么看法,尽管说来!”

马宝说:“有什么看法?他若撤藩,跟他打就是的。”

吴三桂知道马宝最沉不住气,也不以为然,只是仍笑着看众人。

胡守亮说:“依胡某看来,马宝将军出言虽欠考虑,却是一语中的!”

吴三桂问:“何以见得?”

胡守亮说:“据说皇上虽然年幼,却是少年老成之人。按理说,皇上是不会轻易将自己心中所想告诉外人的。而如今他竟然将自己心中所想之事刻于木柱之上,虽然是偏僻之处,但毕竟是外人可视的地方,由此可知,皇上对此事用心极深。”

众人均不言语,杨阃匪担骸昂炙约恰!�

胡守亮继续说:“虽说皇上年幼,离亲政之日还远,但是,这一天毕竟会来到!所以,胡某认为,虽说不能太急,却也不能不急!”

吴三桂问:“依你之见,该如何决断?”

胡守亮决断地说:“有备无患。”

吴三桂问:“如何有备无患?”

胡守亮说:“撤藩,我等无容身之地,不撤,朝廷寝食难安!是迟是早,这一日终究会来。既然如此,我们倒不如早作安排。”

杨⒐屏⒙肀Φ冉煲恢鲁粕啤K欠路鹪缇驮诘茸耪庖惶焖频摹�

唯有方献廷一人一直是沉默不语。

吴三桂自然注意到了。他知道方献廷足智多谋,且为人沉稳。他问方献廷:“方兄有何看法呢?”

方献廷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此字仅是皇上所为,方某认为不足为虑。只是……”方献廷欲言又止。

吴三桂说:“方兄有话直说!”

方献廷说:“方某认为皇上身边有能人!”

众人闻之,一惊,随后都沉思起来。

方献廷继续说:“大家想想,皇上才多大?他能知当今天下须治好这三件事?所以方某认为皇上身边必有能人!”

此言正是说到吴三桂的心坎上了。他一直就在为着此事忧虑。然而,现在他见众人因此而显得有些沮丧,就立刻大笑起来,以缓解众人的情绪。

马宝问:“平西王为何发笑?”

吴三桂说:“康熙帝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们何必怕他?”

三、吴三桂投石问路

康熙帝六年,即公元一六六七年,康熙帝终于亲政。

此时索尼已死,苏克萨哈本想以辞职助康熙得到实权,但鳌拜执意不肯放权,致使大权让鳌拜独揽。

所以,康熙帝虽然已亲政,但并无实权。

但是,埋在康熙帝心里的撤三藩的愿望却被撩拨出来,康熙帝认为,此时鳌拜虽然不肯放权,但自己若提出撤三藩,想必他是会同意的。因为撤三藩并不伤害鳌拜的利益。

于是,康熙帝告诉索额图关于自己要撤藩的想法。索额图说不妥,康熙帝问为什么?

索额图说:“此时提出撤藩有几害。一是因为鳌拜专权,皇上并无实权,若贸然提出撤藩而达不到,便有失君威;二是鳌拜正暗中与皇上较劲,而吴三桂是平衡在二者之间的力量,提出撤藩,势必将吴三桂推入鳌拜之怀中,皇上便会多一个劲敌;三是皇上刚亲政,政局未稳,若提出撤藩,更会令全国动荡。”

康熙帝点头赞叹道:“你的分析精辟!朕因此知道了此时提出撤藩的弊端所在。”康熙帝停顿片刻,语气一转说:“不过,朕认为三藩终究是大清的心腹之患,若不撤之,朕寝食难安!”

索额图安慰康熙帝说:“皇上的心情,臣能理解。但是,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时机没到,不宜动之时动之,只能是打草惊蛇,于事无补。”

康熙帝问:“那你认为什么时机才合适呢?”

索额图说:“臣认为:短期之内,吴三桂必会有所举动!”

康熙帝问:“你为何如此肯定?”

索额图说:“据臣所知,皇上在宫中木柱之上刻三藩、河务、漕运六字之事,吴三桂已经知晓!”

康熙帝还不能弄清楚其中有什么玄妙,便问:“吴三桂知道又怎么样?”

索额图说:“臣认为吴三桂依据它必能推知皇上之心思,故必有防范之心。如今,皇上既然亲政,臣推测吴三桂必然有所举动!”

康熙帝问:“什么举动?”

索额图说:“时候未到,尚未可知。”

康熙帝说:“依你看来,朕只有等么?”

索额图笑着说:“唯有如此!”

果然不出索额图所料,康熙帝亲政在很大程度上促动了吴三桂。

吴三桂自然知道,康熙帝亲政之后,必然提出撤藩,当初吴三桂虽然焦虑,却并不惊慌。因为他知道康熙帝未亲政之前,此事必不会提出来。所以他在等待着康熙帝亲政。

如今,康熙帝亲政了,吴三桂便不安起来。虽然并没有听到关于撤藩的什么风声,但吴三桂知道这一难是在所难免的。吴三桂在忐忑不安中熬过了一段时日,便觉得这样熬下去不是办法,心理承受不了。他决定与其这样耗下去,倒不如主动出击。

吴三桂将心腹之人召集起来商量。

吴三桂问:“各位还记得昔年皇上在木柱之上刻字之事么?”

众人答道:“当然记得!”

吴三桂说:“当年众人所议,康熙帝刻字之行为说明其心中有撤藩之念头。时间又过了几年,皇上之所以未提出撤藩之事,想必是在等待亲政。如今,皇上亲政了。皇上会不会还提出撤藩之事?针对此事,我们该如何处置?请大家议议。”

马宝说:“我认为皇上必然会在近期内提出撤藩之事。”

方献廷问:“马将军为何有此认为?”

马宝说:“一个人将自己的念头在心里憋了这么多年,如今总算有机会了,怎能不提出来呢?我在心里就佩服皇上。”

方献廷笑着说:“为何佩服?”

马宝说:“皇上年轻,竟然有如此度量!憋了这么长的时间,竟然没有一点反应。若是我,早已将心中的屎尿也憋出来了。”

众人便哄笑起来,都骂马宝粗鄙。

马宝笑道:“马某粗鄙,可是都是实在话。”

方献廷却说:“我的看法倒与马将军不同。”

马宝问:“什么不同?”

方献廷说:“我认为皇上此时不会提出撤藩之事。”

吴三桂急忙说:“说说你的理由!”

方献廷说:“现在的环境不利于皇上提出撤藩之事。”

杨滩蛔∷担骸罢馐俏危俊�

方献廷说:“此时朝廷不和,鳌拜与皇上之争,朝中之人有目共睹。而我们正是在二者之间的力量,谁若得到我们的支持,力量的天平就会倾向于那一方。皇上身边有能人,是不会在此情况下提出撤藩的!”

吴三桂赞叹道:“方兄的分析果然有道理。但是,我心中终究不踏实!因为分析毕竟只是分析,不能代表事实。我想问大家,如何才能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

胡守亮说:“只需用投石问路之计即可!”

吴三桂问:“如何投石问路?”

胡守亮说:“皇上心中到底是真想撤藩,还是假想撤藩,谁也不知!若想知道,只有去试探了。”

吴三桂说:“你的意思是要我假言自愿撤藩么?”

胡守亮说:“还不能到这一步!如果让皇上顺水推舟,反而对我们不利!”

吴三桂问:“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胡守亮说:“公子只需假言年迈体弱,自请提出辞去总管云、贵两省之事即可。若皇上对公子信任,必不会应允;若皇上对公子已有疑虑之心,必会应允!到时候,公子该如何打算?再行定夺!”

方献廷说:“方某认为此计有欠妥之处。”

吴三桂问:“有何不妥?”

方献廷说:“方某尚未考虑周全,不敢言说。”

吴三桂说:“方兄但说无妨。”

方献廷说:“方某担心此举不慎,反会授人把柄!”

吴三桂说:“方兄之言有理。”

杨担骸拔业咕醯么搜运淙挥欣恚床荒芤乐!�

吴三桂问:“那是为何?”

杨担骸叭缃裰质疲颐且汛Ρ欢<词共挥猛妒事分ǎ氡鼗噬弦不岫晕颐堑男乃寄懿鲁鲆欢S肫淙没噬献聊ダ醋聊トィ共蝗缈喜脊匾皇浴K淙豢赡芑崾谌税驯苁す辽炼愣愕墓兆印!�

胡守亮说:“杨将军之言有理!”

马宝说:“马某是个粗人,总喜欢痛痛快快地真刀真枪的杀,不喜欢软软绵绵地假言假语地驳。”

吴三桂见众人如此,恐伤了方献廷的心,便问方献廷:“方兄认为该怎样?”

方献廷笑了笑,有些难为情地说:“既然大家都是这般认为,公子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